【历史论文】浅谈我国教育督导的历史、现状、问题与对策

摘要:我国古代的统治阶级搞政教合一,把教育看作重要的统治工具,封建帝王往往直接过问教育。近年来,我国的教育督导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教育督导工作受到了各级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健全了机构,增加了人员,充实了力量,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督导的法规、条例和实施细则,督导工作日益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道路。

关键词:教育督导 当代教育

一、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历史

我国古代的统治阶级搞政教合一,把教育看作重要的统治工具,封建帝王往往直接过问教育。早就有“天子视学”、“王亲视学” 的记载。我国宋代开始建立教育视察、监督机构.并设有专门官职,明代逐渐形成制度。我国古代教育视察、监督机构的设置,是同科举的选官制度直接相关的,主要帮助帝王监督弹劾考试中的舞弊行为。我国近代视学制度初创于公元1905年至1911年,至此,我国近代的教育督导制度才初具规模。民国初期视学制度初步形成。辛亥革命后.国体改制,改学部为教育部。1913年,民国政府教育部公布了《觇学规程》. 《觇学办事细则》。1918年4月,又颁布了我国最早的统一的地方视学规程《省视学规程》和《县视学规程》。在这个阶段,建立了三级视学网,按中央、省(市)、县三级分别设置了视学机构。1924年,北伐开始,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1926年成立教育行政委员会。内设行政事务厅,厅内拟设“督学处”,后因故未能实现。视学人员从此正式称名为“督学”,“督学”一词也从此开始正式使用。1903年至1949年可视为我国教育督导制度发展的第三阶段。1927年,以大学院制代替教育部,督学曾一时被取消。1929年又重新恢复和建立了督学机构和制度。1929年至1931年,当时的国民政府先后公布了《督学规程》和《督学办事细则》,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督学制度。

二、当代教育督导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教育督导工作,1949年1 1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成立。曾专门设置了视导司,在各地区和省、市、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都专门设有督学室或视导室(科、组)。1955年4月,教育部曾发出了关于加强视导工作的通知。但是由于受政治的干扰和“左”的思想的影响,有一段时间教育督导工作曾被忽视、削弱甚至取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重新开始重视教育督导工作。1986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教委建立了督导司。同年年底,国家教委发出(87)教督字00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在全国教育系统建立教育督导制度。1988年9月,国家教委、人事部叉联合发出《关于建立教育督导机构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县以上人民政府应在其教育行政部门内建立教育督导机构或配备专职教育督导人员”。以上两个文件促进了各级教育督导机构的建立,推动着全国教育督导工作的开展。近年来,我国的教育督导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教育督导工作受到了各级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健全了机构,增加了人员,充实了力量,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督导的法规、条例和实施细则,督导工作日益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道路。

三、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 “督政” 与“督学” 相结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恢复了督导制度,这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教育督导制度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而逐步完善。国际教育督导的重点是督学,与之不同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督导制度的主要特点是“督政” 与“督学”相结合。首先,我国教育督导制度重在“督政”。就学校而言,侧重于对学校的领导与管理、财政与教学设备、教职工与校舍以及政府办学的精神是否得到认真贯彻执行等“行政性”的内容的督导和评估。看他们是否严格执行了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是否有效地对学校进行了科学的管理。1986年国家教委督导团建立以后就面临着如何进行工作的问题。时任国家教委主任的李铁映批示:要加强执法监督,强化教育督导制度,不仅“督学”,而且要“督政”。在正式公布的《教育督导暂行规定》中明确地规定: “教育督导的任务是:对下级人民政府的教育工作、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保证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和教育目标的实现。”教育督导要“督政”,要对下级政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这是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在六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庄严宣布: “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保证“普九”任务的完成。自然成了新成立的教育督导司的主要任务。“普九”主要是政府行为。需要各级政府切实地承担起责任来,而当时“普九” 中存在各种困难也急需政府来解决。这些问题都是要依靠各级政府来解决的。督导司要在“普九”中发挥作用就必须对各级政府进行监督,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督政”。其次,要将“督政” 与“督学”相结合。在“督政”时必须要“督学”。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是否到位,是表现在学校工作中的。如果教育督导在“督政”时不到学校进行实际的考察,就无法了解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实际情况,就会轻信汇报,以致作出错误的判断。但由于主要目的是“督政”,其关注的重点必然是与政府及行政部门有关的事例而非学校工作的全貌。他们所考察的学校也是有限的,属于抽查的性质。同理, “督学”的过程必然也是“督政” 的一部分。从一所学校的办学条件上,可以考察政府和教育行政部f J是否尽到了为学校教育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从学校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中,可以发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水平、业务水准和办事效率。 “督学”的过程是对个别学校进行督导、检查、评定的过程,也是发现相应的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经验和问题的过程。当然,在一段时间里各级督导机构也可以以其中一个方面为重点,在实践中使“督政” 与“督学”更好地结合起来,以推动我国教育 作持续健康的发展。

四、完善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几点看法

(一)形成督导队伍合理的人员结构

教育督导的主要内容决定了教育督导工作的全面性、综合性,从而对教育督导人员结构提出了相麻的要求。

1.有合理的职业结构。教育督导队伍中应有对教育的政、教、学方面都较内行的人员,这样,存教育督导工作中,即有人专门对教育行政工作进行督导,也有人专门对教育活动特别是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督导,使教育督导的各项任务得以顺利实现。

2.有合理的专业结构。在教育督导机构组织特别是学校教育督导机构中,应该有各种专、I 的督导人员,而且应该对本专业造诣较深和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样,才能在督导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及时加以正确指导。

3.要有合理的年龄结构。教育督导的对象不仅是多专业的,而且还是多年龄层次的,因此,督导人员也应该老、中、青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实现优势互补,以便教育督导工作更和谐、更有效地开展。

(二)健全教育督导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为教育督导提供组织保障。

我国教育督导机构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没有理顺, 全国绝大多数地区虽已建立起了教育督导机构, 但教育督导机构还寓于教育行政部门之中, 缺乏相对独立的监督系统。教育监督部门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 制约了教育督导部门工作的开展及其成效。建议逐步提高教育督导部门的地位, 使其与教育行政部门具有相同的行政建制,并实现与教育行政部门的适度分离, 使督导部门真正

成为决策部门的“ 另一只手”。

(二)进一步加强教育立法、强化依法治教的意识

教育督导是政府依法监督教育的行为,因此必须做到有法叮依,有章可循。我国自恢复教育督导制度以来,教育督导工作主要是进行各级督导机构的建设和对基础教育的督导检杏,与此同时,规范督导行为的立法1:作也有一定的进展。1991年,国家教委在总结督导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主任会的形式发布了《教育督导暂行条例》,对教育督导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明确的阐述。随后,地方各级政府在教育督导的 工 作实践中,陆续出台了相应的地方督导法规,以规范保障督导 作的健康发展。1995年《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和评价制度,为加强教育督导法规和规章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执法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观念和模式,建立健全教育行政执法职能工作部门,提高教育行政执法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不断增强教育行政自觉履行教育行政执法的意识和能力。要制定和完善教育法律法规的具体执行规范

参考文献:

[1] 齐红深,徐治中编著.中国教育督导纲鉴[M].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

[2] 沈卫理编著.教育督导概论[M].沈阳: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3] [4] 朱琦,杨辛,蔡雯卿著.问题与探析: 当代教育督导研究[M].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6.54- 56, 57.

[5] 凌飞飞, 廖其发. 我国当代教育督导制度发展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05,(4) .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lishi/6739.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1月27日
下一篇 2014年11月27日

相关推荐

  • 【历史论文】浅谈文化发展与创新

    摘要:历史与文化并存,发展与创新并进,一直是我国针对文化发展与创新方面秉承的原则。文化是一个国家最基础也是最为传统传统的资本,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在社会发展如此之迅速的今天,依然能够…

    历史论文 2014年12月16日
  • 二三十年代现代散文家笔下的北京

    “城市建设和文学文本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而阅读城市也就成了另一种方式的文本阅读。这种阅读还关系到理智的以及文化的历史:它既丰富了城市本身,也丰富了城市被文学想象所描述的方式…

    历史论文 2014年10月12日
  • 【历史论文】浅谈文字的由来历史

    摘要: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人类历史上记事和交流思想的工具,而文字形象的演变更是直观地反映出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历程,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

    历史论文 2014年11月24日
  • 【】浅谈中国音乐剧未来

    摘要: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音乐剧艺术经过了30年的创作与实践,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剧目和经验。但我国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剧目虽多但是仍然不成熟,仍没有精品之作。市场的接受能力也差强人意,…

    历史论文 2014年11月19日
  • 【历史论文】关于家电品牌历史战略研究

    摘要:由于历史的原因,时至今日,家电品牌战略研究理论在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在品牌战略理论体系中占重要地位的品牌延伸理论,更是一个空白。但是由于中国大部分家电品牌在延伸的过程中…

    历史论文 2014年11月19日
  • 【历史论文】浅谈大学生的修身之道及方法

    摘要: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强调“四书五经之修身之道”的传统,认为只有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品质修养有了很高的境界才能治理好国家。因此古人把道德水平、道德修养看做是治国的前提和基础。《大…

    历史论文 2014年11月17日
  • 【历史小论文】浅谈乐器的历史

    摘要:作为一种独特的节奏打击乐器,有着很长的历史,看似简单,其实是特别需要花力气去挖掘。小军鼓是最基础的入门打击乐,也是最困难的,具有最丰富的表现力以及用特殊的方法形成的独特魅力。…

    历史论文 2014年12月3日
  • 【历史论文】浅谈西方钢琴音乐的风格特色

    摘要: 在人类文化历史的长河中,音乐当之无愧是其最丰富和悠久的文化之一,音乐不仅描述了人的思想感情,更是成为了人类表达内心情感的行为艺术的方式之一,这也使音乐成为人类除了语言之外不…

    历史论文 2014年11月29日
  • 【历史论文】浅谈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

    摘要:苏州园林自古以来是美的代表,景色优美,令人沉醉,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举足轻重的。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以及生产力的大幅提高,苏州古典园林周围…

    历史论文 2014年12月3日
  • 【历史论文】浅谈唐朝“捶丸”运动的历史发展考证

    摘要:捶丸运动,作为曾经风靡中国古代宋元明的体育运动,作为现代高尔夫运动的起源推测之一,早在唐朝就已经出现雏形;捶丸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项球类游戏,在中国有着久远的历史,曾经有着广泛地…

    历史论文 2014年11月19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