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音乐剧艺术经过了30年的创作与实践,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剧目和经验。但我国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剧目虽多但是仍然不成熟,仍没有精品之作。市场的接受能力也差强人意,近几年,随着人们娱乐消费的需求增长,音乐剧也备受关注,目前正是音乐剧发展的好时期。有一句话:”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可以去学习外国的经典作品,同时演绎它们的作品。但是为了让音乐剧这门艺术形式在我们国家被更多的人所了解认知,一定要做身边的故事,做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那些人和故事。这样更容易让大家找到共鸣。
关键词:西方音乐剧 艺术 音乐学院
一、西方音乐剧的历史和特点
音乐剧最早的雏形是出现在十七世纪的英国。十八世纪的英国歌剧形式里出现了‘叙事歌剧’(Ballad Opera),将多种艺术形式融入了进去,例如:歌曲,诗歌,默剧,面具等等。后来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时候出现了‘轻歌剧’。轻歌剧大多都是喜剧的题材,剧情对白多数都是幽默,平民化的。和早期的神话和圣经题材的歌剧相比较下,轻歌剧更能被广大观众所接受。
1866年夏末时一场意外的的大火烧毁了纽约音乐学院剧场,此次事件使轻歌剧演变成了歌舞剧这种表演形式。原本计划在这里演出的法国芭蕾舞蹈团因此演出泡汤,于是此剧院的负责人找到纽约另一家剧院(尼伯鲁)求救,可当时尼伯鲁剧院正准备上演话剧《黑钩子》,一名剧院经理突发奇想,想将两类剧目结合在一起作为一场剧目演出,于是将其重新编排,还请来了当时有名的作曲家来编曲。这就是史上第一部歌舞剧的诞生。
最初的音乐剧,只是把杂技,话剧,踢踏舞,默剧歌曲等等演出形式融在了一起,给人们一种大杂烩的感觉。其当时的用处也只是单纯作为娱乐节目。而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歌舞剧在美国达到了一个巅峰的时代,产生了许多的经典音乐剧,其中的代表作之一就是《奥克拉荷马》,这部音乐剧由理查罗杰斯作曲,奥斯卡汉默斯坦填词。描述了二十世纪初期时发生在美国西部乡村的故事。此剧展现了浓厚的美国文化,剧中人物幽默乐观,敢爱敢恨。此剧开场就以一首《what a beauiful morning》开场,歌词展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虽然当时的生活并非歌词中这样美好,但是人们依然对生活充满了幻想,积极向上的生活。这不就是战后美国人民需要的吗,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这部剧获得如此大成功的原因之一吧。一部好的音乐剧作品从它的思想,精神,带给人们的积极影响是及及相关的。
接下来《南太平洋》,《屋顶上的提琴手》,《国王与我》的这些作品中,无一不体现出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这些作品都带来了良好的影响,也都成为了经典之作。这些作品也都为未来的音乐剧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之后的剧目创作里都围绕着爱情,亲情,友情等真善美的题材展开,有大爱,也有小情。无论是哪一种都展现了人们的可爱之处,生活的美好之处。剧中的人物都是以生活中的底层人在讲述,这样更拉近了观众与演员的距离。使得观众可以从剧中人物里去寻找自己的影子,从而去学习剧中人物带给大家的美好的一面。
音乐是音乐剧的主要组成表演形式之一,自然也是最重要的。音乐就是音乐剧的灵魂,根据剧情发展来创作音
乐。音乐剧是个多元化的表演形式,没有固定的风格。音乐剧里的音乐更是无所限制,《演艺船》,《旋转木马》,《雨中曲》这些早期音乐剧的歌曲风格就源自于黑人爵士风格,其中的《雨中曲》就更为大众熟知。快节奏的爵士音乐,欢快的踢踏舞,灵活自如的肢体语言,夸张搞怪的表情,使这部音乐剧得到了出奇的成功。在美国音乐剧低迷混乱的时期,轻歌剧又重新搬回了舞台。安德鲁·洛伊·韦伯用《艾薇塔》,《万世巨星》这两部音乐剧重振了音乐剧市场。这两部音乐剧是用古典音乐夹杂着流行音乐的轻歌剧类型音乐剧。再后来《发胶新梦》,《歌舞青春》这些新一代的音乐剧就完全是用对流行音乐。从这些音乐的类型转变来说,我们就不难看出音乐的类型与时代和历史的转变是有的必然联系的。
二、中国音乐剧发展历史与特点
我国音乐剧艺术,是改革开放后的产物,到今天为止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迄今为止孕育出了三种最为成熟的音乐剧类型:叙事音乐剧,民族歌舞剧,改良的古典歌舞剧。早期的歌剧《白毛女》,《洪湖赤卫队》,《江姐》等。作品题材方面多在民族英雄事迹,民间故事等方面。这点跟西方音乐剧很相似,开端总是以时代背景取材。音乐剧也不例外,我国的一些专业的音乐剧团队在创作音乐剧之时不仅是吸取西方音乐剧之精华,更加注重符合中国风格文化的题材。例如《蝶》,《金沙》,《三毛流浪记,《搭错车》等。《蝶》这部音乐剧就取材于中国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此剧吸取了西方音乐剧的创作手法,又融入了中国民族特色文化。正如《白毛女》导演舒强在《新歌剧表演的初步探索》一书中指出的那样:“如果剧本的内容,所表达的生活和人物的思想情绪和动作都很集中,很深入,而不是一般生活的琐碎的现象描写。而形式又很单纯,是一种诗的结构。语言又都是诗的语言,而且音乐贯穿全剧,与人物的性格和情绪的变化和发展密切结合,成为有机的整体。我们完全应当以十足的‘歌剧的’(即歌舞剧)表演方法来处理它,我们的情绪应是诗的情绪,动作应是诗的动作—舞蹈,说话应是诗的歌唱,应该在充满诗意,在音乐和舞蹈的气氛和节奏中来进行。”可见,这种写实与写意紧密结合,融台词于音韵,行动于节奏,赋予作品诗意的美学意境,正是我们中国音乐剧表演要追求的。由田沁鑫和北京歌剧舞剧院联手打造的音乐剧《天桥》,讲述了发生在天桥一座娱乐城里的故事:在晚清向民国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在辛亥革命带来的新思潮的冲击下,一群年轻人在娱乐城中找寻放飞梦想的可能和机会,上演着炽热浓烈的爱情,虽遭受众多打压,却在不断的抗争中走向崭新的未来。田沁鑫说,她会用现代的眼光和审美,将这种梦幻复原到舞台上:结尾时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的视听手段,用稍带戏剧夸张的手法,将天桥做得更高,通往天际,沟通起年轻人与时代的关系,呈现它曾有的辉煌和璀璨。此外,舞美是琉璃质感的,将天桥繁华的元素抽象出来做装饰化处理。音乐剧在西方有深厚传统,是由古典乐、爵士乐等传统表演演变而来,而音乐剧中国化的过程,田沁鑫认为,最关键是要加入中国人吐字归音的方式。“我们可以用聪明才智将西方音乐剧的曲风和节奏加入中国音乐剧中,比如蓝调、摇滚、爵士等,但是西方人的歌唱方式很难解决,唱英文好听,一唱中文就涉及诗词化归韵的问题。如果我们的创作人员,想做一部中国原创音乐剧,又想在韵律上保持中国特色,就会在作曲和中国字的吐字方法之间发生很大冲突,这就需要编剧具备极高的中国文学素养。”这些音乐剧都是以中国人的历史故事,身边的一点一滴所出发。所以中国音乐剧在接受欧美音乐剧的影响时,还面临着如何继承发扬古典歌舞剧和民族歌舞剧的难题。下面两个章节我就来浅谈一下中国古典文化和民族歌舞与西方音乐剧的相同与差异。
三、中国戏剧与西方音乐剧的相同与差异
中国戏曲和音乐剧分属东西方两个不同的艺术形式,虽然二者都是“歌舞剧”三者并重的综合性艺术,但是却给人们截然不同的感受。下面我从音乐,舞蹈这两方面进行比较。
(一)音乐
音乐是音乐剧的灵魂。音乐的创作被看成一部音乐剧的创作焦点,音乐剧的音乐创作多是写实风格。作曲家根据剧本内容和自己风格特点创作音乐,没有限定模式是音乐剧和戏曲音乐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所谓”专区专用“是指音乐剧的音乐唱段都是作曲家根据不同的剧本,情节,人物,场景,情感特点专门创作的。音乐风格也没有固定模式,使用独唱,重唱,合唱,多声部重唱等演唱方式,把舞台的气氛推到极致,使音乐形象鲜活,完整。而戏曲音乐是程式化音乐,它有一曲多用,地域特色等特点。所谓一曲多用是相对于音乐剧的专区专用而言,就是戏曲人物的歌唱除了词不同,起的音乐都是大同小异的。所谓地域特色,是指戏曲受方言的限制和影响很深,这就决定了戏曲风格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音乐剧的根本特征在于它的原创性,戏曲音乐的特征在于它的民间继承性。
舞蹈
戏曲与音乐剧都是以舞蹈动作作为表演行动要素进行表演的(戏曲称之为身段)。戏曲多以外部展示作为内心活动,表于形。而音乐剧的舞蹈种类丰富,有爵士,芭蕾,踢踏,现代和民族舞蹈。例如《屋顶上的小提琴手》采用的犹太民间舞蹈,《西区故事》采用的爵士舞和拉美舞。
因此,那种认为中国戏曲就是“土音乐剧”、欧美音乐剧就是“洋戏曲”的说法,是仅仅从形态学和本体论层面得来的结论,实际上不能反映出两者在文化性质上的重大区别。在创作演出实践中,如果将两者混为一谈,极容易对我国传统戏曲和原创音乐剧这两者都造成极大损害。因为如果用对待戏曲艺术的方法来对待音乐剧,那将束缚它自由自在地使用任何艺术手段和表现方法;如果用对待音乐剧的方法来对待戏曲,那将形成对于传统艺术的宝贵艺术经验和传统的不负责任的粗暴的简单化的干涉和破坏。二者有相似之处,如果想创作出更好的符合中国特色的音乐剧,可以从戏曲表演中取长补短,综合创作。
从中国原创音乐剧角度说,传统戏曲是一座博大精深,取之不尽的艺术宝库。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剧目,这是中国原创音乐剧创作重要灵感的源泉,内容题材是音乐剧民族化最主要的体现。此外,在表演艺术方面,现代音乐剧演员要掌握多种舞台表现手段,准确的塑造个性角色形象,学习戏曲演员的舞台韵味,这样才能训练出更适合中国特色的音乐剧的演员。
民族歌舞剧与西方音乐剧的联系
一开始最初想写这篇论文,都是源于我高中时期参加的一次原创音乐剧,名字叫《妞妞的婚嫁》。这部音乐剧是我的舞蹈老师编导的,讲述了四川省凉山自治州的彝族姑娘妞妞,与当地男孩相知相爱到结婚的故事。少数民族能歌善舞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少数民族有以歌代话的传统,这点与音乐剧很相似。但少数民族歌曲并不是像西方音乐剧那样需要创作,大多都是传承下来的。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lishi/4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