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而近几年才引起国人重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本文通过对文化遗产的不同特性以及文化遗产与当代设计的关系分析,得出结论,文化遗产亟需与当代设计挂钩以此来谋求二者发展的光明大道。只有以当代设计观念转化丰富文化遗产资源的传统化样式;以当代的设计语言转化文化元素,以当代的设计创意产业转化传统文化产业;以当代的品牌设计转化传统生产,文化遗产才能得到更好保护与传承,当代设计才能更加丰富有内涵。
关键词:文化遗产 当代设计 地域性 民族性 传承发展
人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古物收藏,形成一定章法的文化遗产保护是在十九世纪的法国。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接触国际上的有关思潮和文献开始于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有关学者在文化遗产方面的相关研究也做了不少研究,相关的实践工作也都有所展开。基于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怎样才能做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们的历史瑰宝文化遗产成为我们当务之急应该考虑的。
遗产是生活的内容和元素,也是生活的参与者和塑造者:保护遗产不应仅仅局限在“风貌”,而应使遗产在其价值不受损害的情况下,在当代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 当代设计作为媒介,给了我们很好的一个平台。
一、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是在一定的地域基础上形成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的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财富依存。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而近几年才引起国人重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二、当代设计
当代设计,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现代设计,指上个世纪30年代包豪斯运动以来,从欧美扩展到全世界的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展示设计、动画设计等。近几十年,当代设计发展迅速
1、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最根本的是反映人与人之间相互的确定的规范关系,建筑就是人际关系的空间模式。一切建筑设计的出发点都是以人为本,以人为出发点的设计原则、以人为本的空间环境尺度。
尤其在东西方建筑的比较中,以中国建筑为代表的东方建筑都是以近人的尺度营造建筑外观、空间和环境。即使是高大壮丽的宫殿,寺庙,也不是超乎寻常的夸大尺度,而是有所节制,把握适度的扩大。而西方的高大的哥特式建筑或罗马穹顶的教堂,都疯狂地追求高直的空间和宏大的穹窿,无视了人与空间的亲和力。
2、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有着宽广的内涵,除了包括为美化环境而设计的“艺术品”外,还应包括“偶发艺术”、“地景艺术”以及建筑界所称的“景观艺术”等。也就是说人们所耳闻目睹的一切事物都是环境构成的要素。.
三、文化遗产与当代设计
(一)、文化遗产的不同特性
1、世界不同地域的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代表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性的象征代表,它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主要内容。
地域性是文化遗产在空间上所呈现出来的根本特征,是文化遗产的主要特点和基本属性。可以说,每一处文化遗产都与一定地域的文化紧密相关,都必然反映某一地区的影响,是某一地域标示性的符号。不同的文化遗产具有不同的地域特征。
2、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各民族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烙印,世界上的每一个民族都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之中,不同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造就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不同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一经形成,就会成为稳定性的因素沉淀于该民族的精神与行为之中,并形成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遗产”。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民族全球范围内广泛深入的交流、碰撞和重构,一些发展中国家大批优秀的传统文化日益消失,这其中,一些推动与倡导世界成为一体的发达国家是始作俑者。
从工业革命到被经济全球化浪潮推到信息时代,这种高速的发展在为我们带来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使得人们传统的人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设计艺术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也日益走向趋同。
笔者认为仅某一文化一枝独秀的结果是不理性的甚至可以说是极其可怕的,人们应该开始关注文化本土化问题以及人类文化不同的精神存在,关注不同民族的历史生命记忆和独特的生存象征。国际社会也在20世纪后半期逐渐形成了“各国的文化遗产乃是全人类共同文化财富”的理念,逐步达成了“保持文化的多样性,挽救正在消亡的各民族文化,就如同保护濒临灭绝的稀有种属一样,是为了全人类的生存永续,意义特别重大”的共识。
3、传统文化遗产的文化特性。
文化遗产之所以能成为遗产,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其拥有一定特质的文化特征,即某种意义上的教化功能。传统文化遗产蕴藏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如《威尼斯宪章》指出的,文化遗产“饱含着从过去的年月传下来的信息,是人民千百年传统的活的见证。”
传统文化遗产是民族或群体文化的基础部分,蕴含着该民族或群体最深的传统的文化根源,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生存方式,以及该民族或群体特有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和审美观念等,体现出某一民族或群体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发展踪迹。因此,传统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是一个民族或群体宝贵的文化资源。不同民族或群体有着不同的文化模式,共同丰富、充实和维系着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更强化了传统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
(二)、文化遗产与当代设计发展的同向性
1、民族性:民族性是文化遗产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之一,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遗产具有不同的文化传承。设计也是如此,德国的设计冷峻、严谨,北欧的设计温馨、雅致,富有人性化,而中国为代表的东方设计典雅、大方有韵味。
2、本土性:“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传统的也是时尚的”,文化遗产与设计本土化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向。不管是文化遗产还是当代设计,都只有以它的本土性和个性特色才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
3、创新性:创新永远是事物发展的不竭动力,任何事物都只有创新才能永葆生命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如此,当代设计更是如此。所以创新是二者未来发展的共同必然趋势。
(三)、文化遗产亟需与当代设计挂钩
文化遗产是现代文化和现代艺术设计的巨大资源和宝贵财富,是已经形成,经过长时间的锤炼、磨合,集中了某一地域某一时代某一文化精神的精华产物,也是得到了人类和社会认可的历史瑰宝。设计是一个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整合资源不断拓展向前的发展过程,设计要发展,必须有所借鉴有所承载,通俗一点来说需要有所养分。文化遗产恰好能充当营养丰富的养料。所以,当代社会,文化遗产亟需与当代设计挂钩以此来谋求二者发展的光明大道。
只有以当代设计观念转化丰富文化遗产资源的传统化样式;以当代的设计语言转化文化元素,以当代的设计创意产业转化传统文化产业;以当代的品牌设计转化传统生产。文化遗产才能得到更好保护与传承,当代设计才能更加丰富有内涵。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
——以美国西雅图煤气厂为例
西雅图煤气厂公园,这是全球第一个以资源回收方式改造的公园。这个1906年为提炼煤气而建的厂区,1950年由于开始供应天然气而被废弃了,1970年景观设计大师查理德•海格巧手独创,将锈迹斑斑的工业设备化成自然景观的一部分,也让煤气厂公园成了西雅图最负盛名的公园之一,这里是眺望西雅图中央区优美天际线的最佳之地,可以让人体会距离所带来的美感,也让人明白西雅图何以被称为“翡翠之城”。
煤气厂公园最简单的做法是将原有的工厂设备全部拆除,把受污染的泥土挖去并运来干净的土壤,种上树林、草地,建成如画的自然式公园,但这将花费巨大。啥格决定尊重并利用基地现有的资源,从已有的元素出发进行设,而不是把这些资源元素从记忆中抹去。经过有选择的删减后,剩下的工业设备被作为巨大的雕塑和工业遗迹而被保留了下来。东部一些机器被刷上了红、黄、蓝、紫等鲜艳的颜色,有的被覆盖在简单的坡屋顶之下,成为游戏室内的器械。将工业设施和厂房改成餐饮、休息、儿童游戏等公园设的做法,使原先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丑陋的工厂保持了其历史、美学和实用的价值。工业废弃物被用作公园一部分的做法不仅有效地减少了建筑成本,还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
美,没有绝对的评判标准,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定律,更不会局限于特定的形式。传统的美学观点认为废弃的工业景观是丑陋的,没有价值。而美国景观设计师查理德•海格在对西雅图煤气厂遗址进行改造时,用创新的眼光对待它,在他眼中,铁锈的肌理像是历史留下的印迹,珍贵而富于魅力,因此对它进行了选择性的保留,形成了独特的美。在这片工业废弃地上,生锈的高炉、废旧的工业厂房,生产设备等不再是破败消极的、肮脏丑陋的,相反,它们体现着人类工业智慧的美,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是最真实的美,是这块土地遗留给人们的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具纪念意义。
——以中国风的设计风格为例
所谓中国风格,是指在中国历史上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一种传统艺术流。中国风的设计风格作为一种表现形式,无疑是一种好的设计策略,设计语言,设计表达。
民族语言、民间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各种传统技艺、各种民俗活动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几千年来人与自然磨合,通过人民的智慧传承、沉淀下来的精髓。“天人合一”“中庸之美”这些民族的传统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风格设计的文化基础。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就借笔墨抒情,化物为意,以和谐、静虚为美,追求自然天成、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国风格并不是简单的中国元素的堆砌,而是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提炼将现代元素与传统相结合,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设计作品,不仅能让传统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其思想精髓得益发扬光大,也极大地丰富了当代设计的语言要素。它具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背景下的深情演绎;一是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充分了解基础上的当代设计。通过对传统与当代文化的提炼,对传统、典雅的东方式精神境界的追求。靳埭强的设计就是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结合的很好范例。他是运用了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加上一些中国传统的元素,结合现代设计的手法而成的传统却不古板,现代却颇有中国特色的平面广告设计作品。当然,这也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设计巧妙结合。
四、结语
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是人类共同所拥有的无价之宝。因此,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也被认为是社会文明、社会进步的标志,以设计提炼文化遗产中的精髓,把握其中的精神实质,将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并发扬更是为社会文明的进步推波助澜。今天,历史文化遗产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正在迅速扩大,从人民群众到社会个人,从国家政府到新闻媒介,社会遗产的意识正在飞速高涨。对于与遗产有关的“活”本身构成遗产内容的物质环境和规划设计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在面对社会文化错综复杂的今天,保护好千百年来祖先遗留下来的瑰宝,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表达我们对过去的理解和尊重,融入当代的研究与制造成果,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宝贵的文化遗产,在设计中创造优秀的作品。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lishi/4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