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论文】浅谈大学生的修身之道及方法

摘要: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强调“四书五经之修身之道”的传统,认为只有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品质修养有了很高的境界才能治理好国家。因此古人把道德水平、道德修养看做是治国的前提和基础。《大学》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一篇著名文献,其中《大学》中的八条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前提。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修身”的境界。而儒家的“修己治人”的理论体系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虽然《大学》修身思想已经距当今社会两千多年,而且是为维护当时封建统治的修身、治国之道,但是其修身思想中的闪光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所以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挖掘,吸收其丰富的营养。

关键词:修身之道 品德修养

一、《大学》之修身之道及方法

(一)《大学》之修身思想

  《大学》的三个纲领是: “在明明德 ,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在于使人摈弃旧的东西吸取新的营养,在于使人达到最佳的状态,最后达到完美的光明正大的品德。但是应达到的完善境界需要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淡定不躁;淡定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考虑周祥;考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修身”,在《大学》中有这样的解释,即“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意思是修身在于使自己的内心洁白,而修养自身的品德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因为心有怨恨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也不能够端正;心中清明,专心致至,不看不听与修身无关的事,这才叫做使自己的内心纯正。强调修身就是要端正自己的心境,如果因为心有所愤怒、恐惧、偏好、忧虑等,那么就无法端正自己的品行。《大学》中接着写到一旦心被这些东西困扰住,那么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之无味。”所以《大学》中强调要修身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加强自身的修养,来使自己达到“完美”的境界,从而外化表现很高的境界,实现“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达到天下治,百姓归的目的。

  此外,《大学》中“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质,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写到人人都要修养品性。不管是君王还是平民百姓。倘若这个根本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想治理好是不可能的,即应该受到重视的事情忽略了,应该忽略的事情却格外重视起来,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因此修身是达到“齐”“治”“平”最根本的要求。为官者要想实现维护统治的目的,首先要做的最根本的就是修身,这样才能达到孔子所述的“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己立而后立人”、“己达而后达人”。

   (二)《大学》中修身的方法

为了实现三纲领,达到“完美”的目的,《大学》中给出了一套完整的道德修养理论体系——八条目。在这八条目中,修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因为它处于中间的位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条环环相扣,目步步推进。在这个互相影响的系统中,修身则是中心环节,它是将“格物”、“致知”、“正心”升华为自身道德素质的骨干,又是将其指导“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将自身的道德修养外化为治国之道。

在《大学》曾写到两段话“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两段话的意思是古代那些君王要想成为弘扬品德高尚的人,重要的是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要先管理好自己的家族;修养自身的品性是最关键的一步;但是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格,端正自己的心思也是必不可少;端正自己的心思,自己的意念真诚是关键;自己的意念真诚,就要使得自己获取知识;但是获得知识的途径是认识万事万物。只有获得知识后才能有真诚的意念;只有意念真诚心思才能端正;只有心思端正才能修养品德;只有品德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所以实现“修身”要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之后,自己内心所达到的“完善”的境界,进而成为合格的管理者,统治者、具体来说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格物“”致知“讲的是读书和实践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必须认识、研究事物,用自己本来有的知识去进一步探究,才能彻底认识万事万物的道理。在认识的过程中,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才会豁然开朗,只有那个时候万事万物的都将被认识、自己内心的一切都将明朗。即朱熹所说的“物格”者,物理之极初无不到也。知至者,吾心之所知无不尽也”。在认识的结果上,通过“格物”、“达到”“致知”之后,为后面进一步的修养奠定基础。

“诚意”就是要真诚的对待自己。在“诚意”的过程中,要求是做到“慎独”。《大学》中强调“所谓诚其意者,毋自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这里重视的是一种人的道德自律的行为,追求的是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要慎骄慎躁。所以在”诚意“的过程中,就要求君子在独处的时候,要谨慎,从而做到孔子所说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通过”诚意“来加强道德修养,心胸宽广,身体才能自然安适。因此,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正心“作为修身积累的最关键一个阶段,是人们自身”身修“飞跃的关键。它强调身心的磨练,把握好情绪,使自己的心达到不温不火,这样才能已有的“格物”、“致知”、“诚意”所积累的道德素质达到身修的顶峰,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也就是将自身的道德积累从道德认知转向道德践行过程中所秉承的一种理性自觉。在这种心态下,人才能够摈弃外在的诱惑,按照自身的心性来完善自己。

二、大学生保持高尚的道德素质要求有修身思想

   (一)大学生自身道德修养的不足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社会对大学生要求的不断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大学生自身状况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要求大学生要加强自身修养。而《大学》的三个纲领是“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笔者认为,从《大学》的修身之道出发,认为’明德’是人天生的善性,把天生的’明德’发扬光大。这就要在心性中下功夫,以达到修己的目的。而大学生自身道德修养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不诚实、急功近利,好高骛远三个方面,而现在社会,对大学生的思想要求越来越高,而现在的大学生事业心和责任感、艰苦奋斗精神、诚实守信、民族精神、爱国精神等思想修养明显下降。其次,随着时代的发展,就业形势的紧张,科技的发展,一进知识的爆炸性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承受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大学生已进入大学就好像失去了人生的方向,不懂得掌好大学的舵,更加盲目的玩耍,没能好好分析与掌控好自己,这让自己的心理素质不断下降,随着思想道德与科学文化的不足,自然会有很多方面影响一个人的心理素质,从而心里变得极其脆弱。最后,对于大学生而言专业技能操作与专业理论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可是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更为重要,大学主要还是学知识的场所,而我们上大学的主要目的还是学习更为深入因为只有各方面的知识贮备足够才能提高我们的自身素养。

   (二)《大学》之修身之道在大学生自身修养中的应用

   《大学》中的’止于善’,即要想品德高尚,心思纯正,就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和内心。大学生应该把理想追求淡化、现实化,不要眼高手低,要注重社会实践能力,提高自我意识,增强思想修养.广大的大学生毕业之后面对将直接是社会,而工作对大学生要求最高的便是动手能力,大学生的书本知识就算是在丰富若做不出来也将没有任何的作用。所以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强弱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其工作。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修身之道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多积累知识,增加知识储备

  大学是连接社会的桥梁,是学生进入社会前的锻炼场所,所以为了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大学生应该积累大量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完善自我。弥补自己的缺陷和不足。

   其次,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一种较好的锻炼方法。它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一定的动手能力,并且它可以培养大学生初步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增加大学生的交际面,认识更多的朋友,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并且对于事业责任感、领导能力的培养,团队精神的加强,敬业意识的提高等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再次,提到自身的心理素质

 《大学》的修身之道强调“止于善”,即任何成功的人都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在他们遇到难题时,才不退缩或是被难题击垮,相反能迎难而上,在逆境中奋发向上,找到解决的办法,克服困难,获得成功。因此,大学生应该提高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当代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循序渐进提高的,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所谓滴水穿石,大学生也要一点一点来克服心理的挫折。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要坚持锻炼坚忍不拔的性格,用积极的心态来扫除成功路上的障碍,达到胜利的彼岸。

   最后,努力完善自己的思想道德

   大学生要加强自己在思想道德方面的素养。从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另外应该积极的参加公益活动,参与公益活动会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多看这方面的书籍,这样便会提高其思想境界,从深层次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三、《大学》修身思想下大学生自身建设的方法

   提高大学生的自身修养不仅是自身修养的必经之路,也是维护和建设国家的重要方面,因此要借鉴《大学》修身思想中的重要养分,秉承古为今用的原则,以“八条目”所提供的道德修养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来推进大学生自身建设。

   (一)“格物”“致知”进而来加强学习,达到“修身”的境界

   当前大学生的自身建设中首要的是要做到“格物”“致知”。所“格”之“物”要和大学生们息息相关。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加强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重要科学理论,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于现实生活的了解,加深对于当前社会形势、国际国内形势的认识,这样才能达到“修身”的境界。所”致“之知者乃是事关自身的修养、家庭问题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要把握新形势下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如何认真学习,从而达到”吾心之所至无不尽也“的状态。所以”格物“”“致知”要求大学生们加强自身的学习和研究,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认知,从而达到一种理想的人格,成为合格的大学生。

   (二)“诚意”“正心”,培养道德品性,实现理性自律

   在“格物”“致知”的层面上,人并不能够完全摆脱外在的诱惑与干扰,而按照合于内心善的理性来开展自己的活动,特别是对于处于社会发展中的大学生来说,就更为困难。因此必须以“诚意”“正心”的道德修养方法来进一步培养大学生们的道德自律,使其真正按照合于善的目的来理性运用手中的权利,实现对于权力运用的理性自觉。要始终坚持自身的道德操守,培养良好的道德自律。同时,要“正心”,不要让外物成为自己的困扰,不悲不喜,不偏不倚,从而使自己的心能够按照道德认识的要求,指导道德行为,实现认知与践行的统一。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lishi/4243.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1月17日
下一篇 2014年11月17日

相关推荐

  • 【历史小论文】浅谈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武术

    摘要: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用以健身和自卫的方法,有着渊源的历史和雄厚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武术作为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

    历史论文 2014年11月17日
  • 【历史论文范文】浅谈《文化苦旅》的历史

    摘要: 《文化苦旅》的出现是因为作者受了一位美国老教授的影响,这位教授虽然年老却童心未泯,在其晚年冒险般地游历了我国西南部的许多少数民族地区,这件事,这件事使作者萌发重新认识祖国大…

    历史论文 2014年12月2日
  • 【】浅谈中国音乐剧未来

    摘要: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音乐剧艺术经过了30年的创作与实践,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剧目和经验。但我国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剧目虽多但是仍然不成熟,仍没有精品之作。市场的接受能力也差强人意,…

    历史论文 2014年11月19日
  • 【历史论文】浅谈“淮红戏”历史发展的人类学考察

    摘 要:淮红戏是流行于原宿迁县 、泗洪、泗阳、沭阳、新沂、睢宁一带的地方小戏种,早期主要活跃于地方农村,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该戏同丹阳的丹剧、海门的山歌剧一起被誉为江苏戏曲“三枝花…

    历史论文 2014年12月11日
  • 【历史论文】关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体系规划探讨

    摘要: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回顾和总结近年来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的保护现状,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和成功的经验,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

    历史论文 2015年1月22日
  • 【历史论文】浅谈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

    摘要:苏州园林自古以来是美的代表,景色优美,令人沉醉,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举足轻重的。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以及生产力的大幅提高,苏州古典园林周围…

    历史论文 2014年12月3日
  • 【历史小论文】浅谈元代骑射表演钩沉

    摘要:以骑射立国的元代蒙古族骑射表演不仅历史由来已久,而且当时广泛普及。骑射表演不仅为元代蒙古族进行军事训练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形成了元代蒙古族善于骑射的风俗习惯,对于元代蒙古族统…

    历史论文 2014年11月19日
  • 试析明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社会基础

    摘要:为改变元遗留下来的各种社会问题,明朝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采改革的各项措施中,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显得尤为突出,对后世影响深远。措施中无论是对中央、地方的机构改革,还是…

    历史论文 2014年10月11日
  • 【历史论文】浅谈历史上的古建筑

    摘要:古建筑作为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丰富的艺术、历史和科学方面的价值。重视对古建筑的修缮和保护,是重视旨在保护历史文化传承故建筑,进行现代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重要表现…

    历史论文 2014年11月15日
  • 我所知道的“民国范儿”

    摘 要:自民国成立以来,民国时代知识分子的风采当一时之杰,为中外所瞩目,他们在当时所作出的种种震惊世人的举动,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民族气节,直至今日仍为人们所乐道。陈丹青就此提出了“…

    历史论文 2014年10月25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