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论文】康德目的论体系的内容和价值

在康德之前, 就有人提出了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的观点。但前人认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所相对的主体是神,是神在主宰着人类发展,是神支配着社会的发展方向,所谓的规律是神的旨意。康德批判了以前目的论的有神论和机械论,而将自然置于人性的视野中。

康德在近代西方人学思想史上发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康德的哲学体系就是一个以人为最高目的的目的论体系。康德对目的的规定是:“一个对象的概念就它同时包含这个对象的现象性的根据而言,叫做目的。”[1] 康德又把目的分为内在目的和外在目的。内在目的是指它和对象的可能性联系在一起,不管对象的现实性本身是否是一个目的。内在目的性就是事物自身的原因和根据,内在目的是绝对的目的;外在目的指的是一物的存在是为了它物,是一事物对它事物的适应性,是本身之外的东西,外在目的不是绝对的目的。

一、康德目的论体系的概念

康德对合目的性概念的规定是:“一个概念的因果性, 就它的对象来看就是合目的性。”这是从上文目的的概念推导出来的。换言之, 当我们通过一个对象的效果, 来判定对象的因果联系, 看看它是否符合它的概念规定时, 我们就是在在判定它是否具有合目的性。在康德看来,合目的性分为两类: 一类是对象的形式符合我们的认识功能, 即主观的合目的性;一类是对象的形式与对象的概念相符, 而对象的概念先于形式而存在, 并且是这形式的根据, 这就是客观的合目的性。

二、康德目的论体系的内容

1.康德目的论的核心是人是目的。

康德认为,大自然的目的性不是统一的,而是有各个层次的。首先,人是自然的最后目的,是因为只有人才有意识,才具有理性,才能形成目的的概念。其次,人是自然的最后目的,是因为只有人才有自由的意志,才能形成能力。再次,人是大自然的最后目的,是因为人是唯一适用于道德观念的存在。康德关于人是自然最后目的的观点,抓住了人不同于或高于其他一切事物的根本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很重大的意义。

2.自然目的指代对象是有机体

自然目的指的是“有机物”,它不同于“机械物”。有机体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传播和繁殖能力,它与机械的运动有根本区别,这也是机械作用所不能解释的。无论我们把自然目的看作是有生命的物质,还是看作有生命的灵魂,都最终无法解释这种自然目的之物。总而言之,这种自然有机体的概念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知性和理性的一部分, 而是对于反思性判断力而言的一个概念。

3.目的论要求扩大合目的性原则的适用范围

我们通过这种对自然目的的反思,发现了合目的性的原则。这个原则是我们反思和谐自然的基本线索,它对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性作用。但是,我们不能直接使用它来获得任何有关自然目的的知识,因为它只是作为反思判断力所使用的调节性原理,不具有明显的实用价值。因此,我们的反思性判断力自身不能再局限于自然的某些物种中,而必须拓展到作为系统的整个自然界。这就决定了我们只要按照合目的性原则来看待自然界的有机物质,我们就可以按照这个原则来看待整个自然界了。

4.正确区分先验目的论和神的论

康德的目的论是先验的,它立足于人的先验认识能力,是我们在判断力中所拥有的主观合目的性原则在自然物质上的运用。但是我们并不能把这个目的理念看作是自然本身的特性;同时我们也不能把这个目的理念看作是上帝的产物。康德认为,把自然拟人化的做法是非常荒谬的,而自然神论的观点则更是无稽的。目的论本身并不构成自然科学的任何部分,尽管它属于哲学的一个分支, 对自然科学的发展起导向作用。所以,我们不能把关于自然的目的论和神的目的论混为一谈。

5.目的论是创造世界的终极目的

一个世界的终极目的即创造本身的终极目的。如此,我们就会发现自身已经处于不断追溯的环节中了,但是这种追溯并不能帮助我们发现终极目的,。因为这种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作为它的可能性条件的最高目的是无法在自然界中找到的。于是,这个终极目的不可能在人的身上寻求,只能在人的身上发现。按照这种想法,我们在客观世界所遇到的目的秩序不再是自然的目的秩序, 而只能是道德的目的秩序了。

三、康德目的论体系的当代价值

从人的视角来看,人的一切活动,比如可持续性发展,应该以人为中心,以满足人的发展需求为目的,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正是因为人类始终从自身的利益和需求出发,来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社会才不断朝着有利于人的方向发展,自然界才从自在自然逐渐转化成为人化自然。当然,人们在追求自身发展过程中也做过诸如破坏环境资源之类危害自身的事,但就人类而言,这只是人类寻求自身发展中的过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

当今世界,“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也不断深入人心,这个观点是人类自我意识产生以来的又一次自我确证,这种人类中心主义是人类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它不仅没有过时,反而将随着人类活动的深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当前人类所面临的问题,比如涉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环境资源问题,都不是因为人类中心主义而引起,而是因为未能正确理解和真正体现人类中心主义。再比如社会问题的出现,是因为人们尚未形成人类的整体利益及其共识,只顾个人和眼前的利益,从而引发种种矛盾和冲突。可见,应对当前及今后人类所面临的问题,决不应抛弃人类中心主义,而是要对其作出适时、合理的理解,确立真正的人类中心主义,并把它运用于分析和解决问题。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lishi/3509.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1月13日
下一篇 2014年11月13日

相关推荐

  • 【历史论文】浅谈文字的由来历史

    摘要: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人类历史上记事和交流思想的工具,而文字形象的演变更是直观地反映出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历程,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

    历史论文 2014年11月24日
  • 明后期河南地区水旱灾害与地方社会

    绪论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灾难深重的国家,各种自然灾害层出不穷。邓拓先生在《中国救灾史》中曾言到“我国灾荒之多,世罕其匹。”中华民族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一部在与灾荒…

    历史论文 2014年10月12日
  • 【历史论文】浅谈历史上的古建筑

    摘要:古建筑作为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丰富的艺术、历史和科学方面的价值。重视对古建筑的修缮和保护,是重视旨在保护历史文化传承故建筑,进行现代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重要表现…

    历史论文 2014年11月15日
  • 【历史论文】浅谈城市更新中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方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许多城市进行大规模更新和改造,使城市历史街区保护面临极大的压力和挑战。如何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城市更新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

    历史论文 2014年12月18日
  • 荆紫关镇兴衰探源

    一、荆紫关的得名及沿革荆紫关镇是今河南南阳淅川县下辖镇,自古以来就是边关重镇,历代在此都有建制。舜帝时为尧子丹朱的封地;西周为楚祖熊绎封地;春秋时隶属于鄀国;战国时西北部为秦国属地…

    历史论文 2014年10月21日
  • 【历史论文】浅谈民间手工艺

    摘要:民间手工艺是一门历史悠久,具有中国独有的特色的一门艺术。它的种类颇多,分类依据也各式各样。最为常见的有刺绣,竹编,草编,漆画等。由于各地区的社会历史、风俗习尚、地理环境、审美…

    历史论文 2014年12月22日
  • 【历史论文】浅谈民族乐团中的西洋乐器的历史艺术

    摘要:西洋乐器中,低音提琴作为提琴家族中形体最大,音色极其低沉且历史悠久的乐器,在传统乐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当今大力发展中国本土音乐文化的潮流中,各类乐器的演奏艺术都浓妆重彩,追…

    历史论文 2014年12月18日
  • 【历史论文】浅谈我国教育督导的历史、现状、问题与对策

    摘要:我国古代的统治阶级搞政教合一,把教育看作重要的统治工具,封建帝王往往直接过问教育。近年来,我国的教育督导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教育督导工作受到了各级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

    历史论文 2014年11月27日
  • 【历史小论文】浅谈数学史与小学数学教学历史文化向度的思考

    【摘要】在新课改中,在数学课程中进行数学历史文化教育的价值被体现出来,关注数学史与数学教学之间的关系,成了目前数学教育的新思潮。本文对数学史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到的…

    历史论文 2014年12月2日
  • 浅析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及得以废除的原因

    摘要:自秦朝创立“三公九卿”以来,整个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发展历程中,皇权和相权之间的争执就成为了一个难以真正回避的矛盾。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前,官僚集团制约皇权的诸多方式中,宰相制度…

    历史论文 2014年10月24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