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民国范儿”

摘 要:自民国成立以来,民国时代知识分子的风采当一时之杰,为中外所瞩目,他们在当时所作出的种种震惊世人的举动,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民族气节,直至今日仍为人们所乐道。陈丹青就此提出了“民国范儿”这个词。虽然“民国范儿”自提出至今饱受争议,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个词的提出在某些方面的确是展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风采。而在另一方面,我们亦需要以清醒的眼光来看待“民国范儿”。

关键词:民国范儿;陈丹青;蔡元培;利益

1911年民国成立,由此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新篇章。民国时期并不算长,细细数来,也就38年。但是毫无疑问的是,这是一段无比璀璨而夺目的时代:它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开启了共和制度; 第一次打赢了外国列强的入侵。可以说,在这38年间,民国引领着无数百姓从“臣民”走向“国民”直至“公民”。在这段历史中,有这么一些人是我们无法忽视的:他们学贯中西,立志以自己的学识来启发人民,他们为救民族危亡而呕心沥血,为争取民族独立而不断抗争,他们敢作敢为,有豪情,有胆气。这些民国大家的风采直至今日,仍为人们所向往,所钦佩。
一、“民国范儿”的提出
“民国范儿”这个词最早应是陈丹青提出来的。值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之际,2001年陈丹青以他新创作出的作品《国学研究院》向母校祝贺。几年之后,这幅画成为了一个著名刊物的某一期专题“民国范儿”的封面,随后众人才对它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很快的,“民国范儿”这个议题受到了人们的热烈讨论,这幅画便也因此成为了民国形象的一个代表性作品。应当说自画成之日起,“民国范儿”这个议题便此画作者陈丹青所极力推荐的,在自己的文集和演讲中,他也曾多次提到说:“所谓民国范儿,首先是一种趣味、一种风尚、一种美学。和如今满眼所见不一样,民国范儿并不单指权贵,而是各色人等坦然率真那股劲。民国前后出来举事的家伙,敢作敢为,有豪情,有胆气。成败不论,忠奸另说。”
总的来说,陈丹青对所谓的“民国范儿”的界定并不清晰。实际上直到今天,人们对“民国范儿”仍有许多的不同看法。在诸多界定“民国范儿”含义的观点之中,较为人们所认可的一个观点对 “民国范儿”的定义大致如下:民国一代知识分子, 在自我思想的认识与转型过程中,不仅充分的接受了传统的政治、道德、美学教育,并且亦与新兴的现代欧美观念相结合,从而形成了一种既具有传统的文人魅力, 同时又有新时期的民国风气的人格特点。这种人格特点具体表现在他们的认识观、生活、治学等方面, 便正是所谓的“民国范儿”。 并且需要指出的一点是,由于历史与文化的延续性,民国知识分子们所具有的这些品格、人格魅力等并没有随着民国的结束而逐渐消逝或者说被我们所抛弃,在现今的生活中,我们仍能经常感受到它们的存在。
二、如何看待“民国范儿”
个人认为,蔡元培先生曾在1930年代给何炳松写过的一封信中所表现出的具有普世性的一种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正是我们现今在应对“民国范儿”这种定义尚不明确的概念时所应该保持的一种较为科学的态度:
“现在最要紧的工作,就是择怎样是善,怎样是人类公认为善,没有中国与非中国的分别的……把这些对象分别列举出来,乃比较研究何者应取,何者应舍。把应取的成分,系统地编制起来,然后可以作一文化建设的方案,然后可以指出中国的特征尚剩几许。”
此外,蔡元培在他担任北大校长期间所赋予北大的那种北大精神,也正是他这种观念和精神在教育方面的一种具体体现:“仿世界各大学通例, 循思想自由原则, 取兼容并包主义。” 而他于1916年在给堂弟蔡元康的一副对联中写道:“行不得则反求诸己;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这其中所表达出的那种严格要求自己并对别人保持宽容的文明态度,正是这种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在他做人方面的具体体现。只有如这样的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才可谓为“民国范儿”的最高境界。
但是在那个时代,这样的“民国范儿”,亦不仅仅只是蔡元培所独有。1929年夏天,陈寅恪为王国维撰写的那篇著名的碑文中所提倡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也同样是陈先生身上所具有的“民国范儿”的一种体现。此外,胡适也曾在他1935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明确表示他所提倡的“健全的个人主义的人生观”这样的观点源自蔡元培和杜威。他曾这么说过:“真的个人主义就是个性主义(Individuality),他的特性有两种:一是独立思想……二是个人对于自己思想信仰的结果要负完全责任……一个新社会、新国家,总是一些爱自由爱真理的人造成的,绝不是一班奴才造成的。”
蔡元培、陈寅恪、胡适等人所展现的这种“民国范儿”,无疑值得我们提倡。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审美的趣味内在的含有一种个性化特点,那个时代,或者说民国时代的范儿,不会因为你在现今这个时代喜欢,就能直接移过来,然后把这样的存在当作一种规范或者说准则。民国时期所产生的许多模式实际上都具有不可复制性,这不仅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因素有关,还与当今时代人们的心态有关。在现今的中国,我们要面对的是一个浮躁的社会,一个充满键盘和网络的社会,这样的社会用一个字来形容的话就是“快”——在现今这样的社会讲“民国范儿”,其实就是缘木求鱼罢了。并且民国时代的知识分子身上所穿的西服、马褂、长袍等,即便拿过来给现在的一些文学大家穿,也是穿不出那种味道了。民国知识分子身上所具有的那种学贯中西的内蕴、那种温文尔雅的气质,到了今天,似乎已然渐渐消逝了:因为衣食住行等这些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实际上是最能明显表现出一个民族的兴趣以及血脉传承的。
三、结语
从情感上而言,如果说现今对“民国范儿”的热衷是一种对民国的怀旧的话,那么这种怀旧感情一定是不同于一般的怀旧感情的。因为自1911年辛亥革命以来,民国它所开启的正是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它对现当代中国所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远非此前的封建朝代诸如汉唐宋明等可相提并论的。例如我们现今使用的简化字、服装、饮食等,这些新事物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在民国时期才出现,并在此后的时间里不断流行与发展。于另一方面而言,民国这个时期,它亦连接着已经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明与文化,它与此前的时代保持着密切的关联。因而在这样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所兴起的这样一种 “民国范儿”,我们便不能把这一段历史从整个历史进程中抽出只做片面的分析,作为这样一个时代的产物,“民国范儿”应当具有更加深刻的内涵。
于现今而言,“民国范儿”的兴起,从深层次上说,离不开当今日渐开放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环境。自2005年与台湾加强联系以来,某些被人为扭曲的历史重归正轨,人们重新以正确的眼光看待过去的那几十年,并进而发现那些被掩盖的历史的闪光之处。现今我们所面临的是一个商品化经济的时代,如果仔细观察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在如今火热的“民国范儿”潮流的背后,其实正是某些人在利益的驱使下而刻意进行的炒作:在近年的一场拍卖会上,陈丹青的油画《国学研究院》在一场拍卖会上已然卖出了2070万元的天价。 而陈丹青的其他相关画作也因“民国范儿”的热潮而受到热捧。可以说,“民国范儿”热潮的骤然兴起,并不是偶然的。这股热潮于近年来的骤然兴起,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或许正是当今商品社会中人们竞相追逐金钱与利益的结果。平心而论,我国当代的许多大家的风范,实际上并不逊色于那些民国前辈大师的 “民国范儿”。他们中的许多人,既展露了那种普世性的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又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这两者相结合,自然就表现出了现今时代的精神面貌和人格魅力。可以说,我们当下的“范儿”并不比“民国范儿”差。
综上而言,我们应以冷静、客观的态度看待现今火热而起的“民国范儿”热潮:既要知道“民国范儿”产生的深层级原因以及其他各种推动因素,也要对民国时期的大家们所展现的风采进行学习与发扬,为当今时代所用,最终展现出我们自己的风采。至于那些希望借这样或那样的“范儿”而从中牟利的人,我们要看到虽然他们在主观上是以牟取利益为目的,但是在客观上也让人民大众更加了解民国时代的生活与风采,促进了大众文化的发展与交流。我们在批判他们的同时,亦不能否认他们从客观上让我们对民国有了更多的了解与认知。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lishi/2810.html

(0)
EditorEditor
上一篇 2014年10月25日
下一篇 2014年10月25日

相关推荐

  • 【历史论文】浅谈黄兴的革命生涯及其历史影响

    摘要:黄兴,作为辛亥革命无勋中一员重要的领导、是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实践家”,他在其短暂的革命生涯中对中国民主革命做出了的不可磨灭的功绩,同时在军事、教育、文化、爱国思想等领域也有…

    历史论文 2014年11月19日
  • 【历史论文】浅谈民族乐团中的西洋乐器的历史艺术

    摘要:西洋乐器中,低音提琴作为提琴家族中形体最大,音色极其低沉且历史悠久的乐器,在传统乐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当今大力发展中国本土音乐文化的潮流中,各类乐器的演奏艺术都浓妆重彩,追…

    历史论文 2014年12月18日
  • 【历史论文】浅谈城市更新中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方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许多城市进行大规模更新和改造,使城市历史街区保护面临极大的压力和挑战。如何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城市更新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

    历史论文 2014年12月18日
  • 【历史论文】浅谈文字的由来历史

    摘要: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人类历史上记事和交流思想的工具,而文字形象的演变更是直观地反映出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历程,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

    历史论文 2014年11月24日
  • 【历史论文】浅谈民间手工艺

    摘要:民间手工艺是一门历史悠久,具有中国独有的特色的一门艺术。它的种类颇多,分类依据也各式各样。最为常见的有刺绣,竹编,草编,漆画等。由于各地区的社会历史、风俗习尚、地理环境、审美…

    历史论文 2014年12月22日
  • 【历史论文】关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体系规划探讨

    摘要: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回顾和总结近年来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的保护现状,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和成功的经验,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

    历史论文 2015年1月22日
  • 明后期河南地区水旱灾害与地方社会

    绪论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灾难深重的国家,各种自然灾害层出不穷。邓拓先生在《中国救灾史》中曾言到“我国灾荒之多,世罕其匹。”中华民族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一部在与灾荒…

    历史论文 2014年10月12日
  • 【历史论文】浅谈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

    摘要:苏州园林自古以来是美的代表,景色优美,令人沉醉,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举足轻重的。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以及生产力的大幅提高,苏州古典园林周围…

    历史论文 2014年12月3日
  • 浅析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及得以废除的原因

    摘要:自秦朝创立“三公九卿”以来,整个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发展历程中,皇权和相权之间的争执就成为了一个难以真正回避的矛盾。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前,官僚集团制约皇权的诸多方式中,宰相制度…

    历史论文 2014年10月24日
  • 【历史论文】浅谈“比较历史”下的可贵之处

    摘要:学界认为,国家领导人之间的关系有一套不成文的规则,可称为政治生态。北朝鲜的政治生态还处于野蛮状态,甚至倒退。中国已从“阴谋政治”进入到“制度运作”的文明状态,但与发达国家比,…

    历史论文 2014年12月9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