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会计核算体系构建面临的难题与措施刍议

一、低碳会计核算体系构建概论
  低碳会计的定义
  随着社会科学的进步,人们越发认识到我们有且只有一个地球这可怕的事实,地球的资源不是无限的,地球也不仅仅是人类的家园,更是全球所有动植物的唯一乐土,是上帝遗留下的失乐园,但由于人类的过度砍伐,资源近年来不加限制的无限开采,各种大自然的报复层出不穷,火山爆发,地震,水土流失,臭氧层破损等等危害生物生存的各种天灾人祸,为保护我们的地球,全球共同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可持续发展。而低碳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低碳会计核算体系便是为了限制和避免企业不必要的浪费而在近年提出的一个新的会计分支学科。
  低碳会计是由绿色会计衍生而来的“绿色会计(Green accountant)又称环境会计,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同时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从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它试图将会计学与环境经济学相结合,通过有效的价值管理,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低碳会计的定义。
  低碳会计是以能源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货币、实物单位计量或用文字表达的形式对企业履行低碳责任,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考核企业自然资源利用率,披露企业自然资本效率和社会效益的一门新兴会计科学。碳会计的提出能科学的衡量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的经营利润,以更合理的评价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和企业经营业绩。
  低碳会计的背景
   作为低碳会计的根源绿色会计是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科学工业在为人类社会提供丰富物质产品的同时,也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人类社会发展所依赖的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已经开始出现枯竭的征兆,全球经济的发展自然物质基础已经开始不再能持续的为社会支撑下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社会上的各界学者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开始着手研究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也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如1971年,比蒙斯(F.A.Beams)在《会计学月刊》上发表了《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而1973年,马林(J.T.Marlin)在《会计学月刊》第2期上发表了《污染的会计问题》,这标志着绿色会计的研究和发展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作为绿色会计分支的低碳会计早有萌芽,但一直没有明确的定义,但自从2009年12月,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大会,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表示愿意单方面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并且宣布了具有进步意义的相关政策措施。为2012年以后制定有关协议,取代京都议定书,加强环境保护做准备,并继自1972“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提出,又提出的低碳经济这一新定义。虽然大众普遍认为2009年的全国气候大会是一次失败的会议,各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所做的承诺依然被包含在当前协议文本中。未提出有效的意见。但是根据承诺,未来十年里,一场前所未有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将广泛开展起来。
  哥本哈根联合国会议后,各国政府齐集墨西哥坎昆,继续推动建立国际监管制度,以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国大会正努力创造一个国际监管环境,以缓解臭氧层破裂等气候变化,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人们也越发认识到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使得大会离目标的实现又更近了一步。在坎昆,各国政府同意尽力将全球气温升温值维持在全球平均水平的2摄氏度以下。所有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国(和所有80个国家)在减排目标与行动上做出承诺。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排放的监督、报告及核实工作,产生了大量的新要求。在国际上开始提出了许多关于核查温室气体专有名词及制度,一个全新的社会形态,经济会计学人员在此基础上正式提出了绿色会计的概念并且构建出一个全新的会计分支—低碳会计。为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低碳会计核算体系一个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低碳会计核算系统进行深入研究。
  但是新的学科的建立面临许多的问题和挑战,低碳会计同样不可避免,建设一个完整的低碳会计核算体系我国仍然任重而道远。
低碳会计核算体系构建面临的问题
  理论指导匮乏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合情合理、结构完整而且符合中国目前的国情也就是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低碳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仍未建立起来。我国现在用于指导绿色会计、企业会计、绿色会计等法规和报告实务的法规主要是由财政部和中国证监会制定并经国务院等部门研究决定的,它包括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准则、财务通则、行业会计制度、财务制度以及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执行的信息披露规则和准则。而作为近年来刚提出的低碳会计准则的建立远远未达到可以在社会上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的程度。总体看来,这些法规、制度和相应的企业会计与报告实务对于环境问题基本上没有涉及,对于低碳这一新概念更从未提及。而在低碳会计实务中,多数企业在低碳会计的确认、计量方面混乱,对公布环境资料持低姿态,公布的环境资料不全面且可比性差。总而言之,缺少足够的理论基础去支持企业或者民众去执行和依循。
  因我国直至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接触绿色会计,作为绿色会计分支的低碳会计更是处于萌芽阶段,在研究的深度上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我国也缺少对绿色会计系统性的研究,因此经过多年的发展还没有形成一个体系,大部分仍是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先进成果。缺少自我的理论,是我国发展低碳会计体系面临的第一个也是最迫切的问题,可以说,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任何在浮夸的理论上建立的学科都是不严谨,不完善的!而我们必须努力的研究理论基础,以发扬光大我国的低碳会计理论。
   (二)低碳会计准则不完善
  我国目前仍缺乏可操作性的低碳会计准则。虽然在环境保护方面已经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等,但距离世界先进国家的立法水平还很远,且无对于碳排放有关的法律法规,对于碳排放的规定更可以说是闻所未闻,而且我国在低碳会计方面的法律定位有所模糊,我国的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有时表现出的执法不严使原本有效的法律变得略显苍白,使得企业和民众不够重视碳的排放量,没有相应的鼓励政策,如碳的排放量低于某个标准时,可以给与企业相应的税费减免等政策,这使得企业家们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履行和关注。
  从理论方面上来观察,企业还是没有建立起完整的低碳会计信息理论系统,没有固定衡量标准,造成企业环境报告信息披露严重不足且缺乏可比性和可靠性。企业设立相关绿色会计科目少,并且对环境负债的估值偏低。企业对已发生的环境支出和环境收入说进行的会计反映明显不足。根据相应的理论研究得出,以临时性或突发性环保支出为例,其实际发生率约为75%,但企业实际单独立账率仅为18%。企业对构成环境负债的或有事项存在侥幸,因此对环境负债的估值偏低,会大大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对破坏环境的企业的惩罚显得过轻,企业牺牲环境得到的收益在弥补企业受到的处罚之后还绰绰有余,这造成了企业家们的侥幸心理,认为破坏环境付出的成本低于维持环境所投入的成本,这是企业破坏环境行为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
  虽然目前我国一些企业已经意识到了绿色会计的重要性,也有披露环境信息的动机,但我国还没有强制性的要求企业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规定,致使大部分企业不会主动披露绿色会计信息,更不会主动披露对自己不利的环境信息。而且遗憾的是,绿色会计研究还停留在有关研究者们的书案上,没有形成具备可操作性的会计准则,不能满足企业实务工作的要求。所以,低碳会计准则不完善限制了我国的低碳会计实物发展,也是限制我国低碳会计核算体系发展的一个问题。
   (三)缺少低碳会计专业人才
  作为一个应试教育国家,我们目前的教育都只为高考准备,缺少针对性的教育方针,教育出的人才是通才但是专才,无法应对专业上的要求,中国教育的现状就是人虽多,才缺少!当前的教育价值观从根本上将教育吸引到一个非常物化的境界,知识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生产力的知识将受不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导致学子们求学时自觉的向有“利用价值”的学科发展,更是大批量的学子们转向公务员这一“高大上”的职业。而缺少更多基层的,能真正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夯实基础的实干型人才。
  虽然在经济上我国已经是世界强国,单由于低碳会计还没有得到国家足够的重视,社会环境有意或无意的忽视了环境污染等因素,大部分民众都只追求眼前看得见的利益,使得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被社会所认可,职业素质与经济的发展速度还不成正比,高素质、高学历的会计人员所占比例偏低,与世界水平有所差距。而且由于受传统会计与传统教育的影响,大部分会计从业人员积累知识都是从社会需求方面出发,没有主动的去学习和认识新的社会科学,多为拾人牙慧,理论基础结构失衡,知识的积累与更新永远跟在发达国家的脚印背后,缺少自我的认知和创新。虽然会计这个行业中间有所区分,我国会计也有优点便是我国的会计法由国务院统一颁布,能得到所有法律法规的认可,不需要像发达国家一样只有历史淘汰出来的规章才会被普遍认可,其次有特殊要求的行业、系统可以制定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或者补充规定,极大的增加了我国会计法律的活跃性。但低碳会计做为一个新兴的会计分支,对他的研究仍然主要是专业学者进行的,没有进行一个系统的分类,在财经学科中,更没有将低碳会计单独罗列出来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仅仅是作为绿色会计的分支,没有一个系统完善的理论供会计人员学习,更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以遵循和依照,导致企业不去寻求低碳会计专业人才,这也使得我国的会计人才更不会像这一方面靠拢,造成低碳会计人才青黄不接,只有做理论,而缺少做实物的专业性人才,这也成为我国建立一个科学的低碳会计核算体系的障碍。
   (四)缺乏外部支撑条件
  与国外相比我国今年来虽然对环境污染的关注度有所上升,但是同国际上相比对环境的关注程度还略显不够。以澳大利亚这个国家为例子,其国内有很多的节能措施:宾馆的厕所都分半冲和全冲,水箱结构稍加改造,节水不少;街头树下都用木屑覆盖,雨后积水,刮风不起沙。国家制定的环保法规居民会自觉执行。将环保的意识普及到了每一菩提民众的内心,使得民众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环境法规,并习以为常。这种差距形成的很大的原因是我国的环保意识还没有形成,民众没有认识到环境污染将会给子孙后代带来多大的危害,而中国人中庸的思维方式更影响了社会普遍的认知,无意的忽视给企业以投机的机会。让企业有机可图,不重视环境保护。

所以,要培养出一批专业的低碳会计从业人员,我们需要从根本上努力。首先,在日常生活中,逐步的培养从业人员最基础的低碳会计观念,让他讲环保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改变在学习中仅仅为应试而学习的中庸心态,在高校增加低碳会计、审计专业课等,将低碳会计作为一项专业课程相应的学科,多多增加相关的课程活动,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不忘记学习实际操作。只有从最基础的绿色教育和观念培养做起,在高等院校增设进行推广与传授,增强会计专业学生的低碳会计理念和低碳会计的实务操作能力,改变在校学生的课程结构和学校的授课方式。并且要不断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素质,一方面要让企业财会人员充分了解低碳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从而使国家有关环境政策能够被严格执行,绿色会计实务工作能正确开展,充分发挥财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修改或扩展绿色会计目标,进一步完善我国绿色会计的理论。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kjlw/2645.html

(0)
EditorEditor
上一篇 2014年10月23日
下一篇 2014年10月2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