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范文】损伤控制技术在急诊科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抢救急诊科外科多发伤患者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0年5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病情一致的多发伤患者76例,分为以损伤控制技术抢救的治疗组和以传统方式进行抢救对照组各3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乳酸和体温恢复时间、PT和APTT及BE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DIC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治疗组患者乳酸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PT和APTT及BE恢复时间、出血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DIC发生率、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多发伤中运用损伤控制能明显提高严重创伤的生存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关键词】损伤控制;急诊外科;多发伤;救治应用  随着重工业、交通运输、建筑业的大规模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增多,治安问题随之而来,由此引发的车祸、坠落伤、塌伤、械斗等所致的创伤患者也日益增多,特别是多发伤患者,容易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其抢救难度大、死亡率极高[1],已成为我国40岁以下青壮年人群的首位死因,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损伤控制外科作为创伤救治的一大变革,是基于创伤后机体病理生理变化而产生,强调在初始手术中采用简单易行的方法控制损伤,为计划性再手术创造条件的技术手段,日益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关注和重视。 本研究选取2010年5月-2012年2月来我院急诊就诊的76例多发性外伤患者,分为以损伤控制技术抢救的治疗组和以传统方式进行抢救对照组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对2010年5月一2012年2月来我院急诊就诊的17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根据其临床病史特点,选择其中应用DCS方法救治的患者38例为治疗组,男27例,女11例,平均年龄(33.6±21.7)岁,其中10例为严重腹部多脏器伤伴腹膜后出血,5例为严重颅脑损伤颅内血肿,9例为骨盆骨折伴不稳定大出血,7例为四肢多发骨与关节损伤,3例为大血管损伤,4例为胸部损伤致双侧血气胸;另外选择病例资料完整的患者38例以传统方式抢救,其中男性29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34.3±22.8)岁,其中10例严重腹部多脏器伤伴腹膜后出血,4例严重颅脑损伤颅内血肿,8例骨盆骨折伴不稳定大出血,7例四肢多发骨与关节损伤,5例大血管损伤,4例胸部损伤致双侧血气胸。两组患者损伤部位、损伤程度、年龄及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在一期接受简略手术急救,主要任务是控制污染及止血,需要迅速、简单、有效。胸部创伤患者需要迅速止血,短时关胸;腹部创伤患者需要接受修复腹腔主干处的大血管,包埋胃肠小穿孔,闭合断裂处肠管,填塞结扎受损破裂肝处或者闭锁损伤处胰管等治疗;四肢或脊柱骨折患者需要固定骨折处,如果椎体爆裂骨折时,需要进行简单的椎板减压。如果血管修复困难或肢体主干大出血危及生命时,应当插管抢救;颅脑创伤患者若形成脑疝并停止时,需要立即钻颅减压,并穿刺引流减压。一期治疗结束后安排患者入住重症病房进行复苏治疗,当患者病情缓解并且机体各项功能基本稳定之后,72小时之内再次安排进行确定性手术[2]。

  对照组患者安排入院之后立即准备手术,同时给予抗休克治疗;在一期接受详尽的手术,手术期间解剖并修复创伤,一期治疗结束后安排患者入住重症病房,观察基本体征,并继续予以抗休克和抗感染的治疗[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乳酸清除时间、PT和APTT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手术时间、BE恢复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死亡率等情况。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得数据在校对无误后录入Excel表格,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数据采用x±s表示,两组比较进行t检验,P<0.05表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患者乳酸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PT及APTT恢复时间、BE恢复时间、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 ),治疗组患者DIC发生率、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下表。

3讨论

  多发伤患者由于多器官和系统损害严重,生理和病理严重,往往被送到急诊室时已经生理功能耗竭,内环境严重紊乱,多出现体温不升、凝血功能障碍、代谢性酸中毒等“死亡三联征”,此时对这类患者急于进行外科手术,无疑给患者残存的生理潜能雪上加霜,即使没有发生术中死亡,最终患者仍将死于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脏器功能衰竭[4]。损伤控制外科概念于1983年首次被提出,其主要针对腹部创伤患者的救治,具体为早期简化手术,复苏和二期确定手术三阶段治疗原则。上世纪的80年代末在世界范围内开始宣传推广,至今损伤控制的应用已经大大降低了因为严重创伤造成的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使得危重创伤患者救治时的处理原则产生很大改变。现今损伤控制的处理原则可以分为三阶段:一期简化手术、重症病房复苏治疗和分期确定性手术。一期简化手术期间运用简单有效的治疗控制患者出血和感染,多数不进行建手术;重症病房复苏治疗期间要密切观测患者体征,给予呼吸支持,尽可能地维持其中心体温和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纠正改善凝血功能,并进一步地明确受损情况;当患者生理状况基本恢复后进行分期确定性手术,手术时间一般认为在一期简化手术之后的48h之内[5]。

  本此研究选取我院急诊科2010年5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病情一致的多发伤患者76例,分为以损伤控制技术抢救的治疗组和以传统方式进行抢救对照组各38例。经过治疗,与对照组对比发现,接受损伤控制治疗的治疗组患者乳酸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PT及APTT和BE恢复时间、出血量均明显小于采用传统治疗手段进行治疗的患者,并且DIC发生率、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少于传统手段治疗的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损伤控制治疗能快速控制病情,有效治疗多发伤并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顾玉慧, 崔秋霞, 吉云兰. 多发伤急诊抢救期护理干预的进展[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6(16): 160-162.

[2] 杨强, 陈锦华, 宋彦杰, 等. 多发伤急诊救治模式与效果分析[J]. 中国卫生统计, 2012, 29(4): 563-564..

[3] 朱鋆. 老年严重多发伤急诊救治结局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12, 39(010): 2616-2617.

[4] 肖晨, 陈方慧, 许国根, 等. 损伤控制外科在急诊科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3(8): 631-633.

[5] 潘光华, 徐庆余, 郑旭东, 等.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急诊科外科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22): 156-157.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keji/5753.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1月24日
下一篇 2014年11月2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