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小康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不可忽略的环境问题,小康社会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已不容忽视。本文首先阐述目前小康社会的现状,分析了小康社会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因而得出小康社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即虽然小康社会的快速发展与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之间面临着人与自然的矛盾和人与社会的矛盾这双重矛盾,但是小康社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与和持续发展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最后就实现小康社会与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共赢”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康社会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1小康社会的现状
十六大以来,我们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了新局面。但是从十八大报告中认识到当前我国的国情和如期建成小康社会的仍是艰巨的。如今,我国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主要矛盾没有变,国际地位没有变。纵向来看,我们的成绩可人,但从全局看,我们的发展很不平衡。
我国现在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低水平是指我国经济总量虽然已经达到一定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但人均水平还很低。2011 年中国人均GDP 达到 35083 亿元,排名世界第 89 位[1]。
不全面是指我国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科学文化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不够高,自主创新水平不够高以及文化软实力有待提高。我国现在主要的矛盾还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水平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人民对高等教育、娱乐健身服务、社区服务等要求还不能得到很好满足。
发展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水平之间差距较大。我国西部 12 个省市区,面积占全国 71%,而 GNP 只占全国的 18%。在 2012 年,我国 30 个省份中,已经有 6个省区进入发达国家水平。除了京津沪三市,还有今年新增加的浙江、江苏、内蒙古,在这六个省区中只有内蒙古属于西部省份。
2小康社会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2.1 人口增长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据统计,1960年全国人口 6.6 亿,2000 年猛增到 13 亿;城市人口由 1980 年的 1.34 亿增加到 2000 年的 3.76 亿,20
年内中国城市人口翻了一番。
2.2 资源紧缺
在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城市人口增长与工业发展,水、土、生资源的开发利用速度加快,强度加大,突出的表现是水资源缺乏,土地资源不足及生态绿地紧缺。
2.3 环境污染
2.3.1 大气污染
据统计,我国汽车尾气排放因子较发达国家高出 3~5 倍,城市大气中 PM10颗粒含量占总颗粒量较 10 年前提高 60%~70%,此外,SO2排放的排放量也急骤增加,从此可见,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情况不容忽视。
2.3.2 水体污染
从全国来看,城市地表水污染普遍严重,并呈恶化趋势。城市中各种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造成了水体污染,同时对城区附近的湖泊污染也产生连带影响。
2.3.3 土壤污染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大量未经妥善处理的污水肆意排放以及大量不合理的农药、化肥的施用与残留,造成我国土壤环境的严重恶化,环境质量日趋下降。
2.3.4 农产品污染
在小康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全国不少城市,粮食、蔬菜和水果等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超标问题突出,有机氯农药虽然已禁用了近 30 年,但农产品中仍有残留,局部地区的产品仍然超标,并成为出口遭退还的主要因素之一。
综上可见,虽然我国小康社会的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程所带来不可忽略的的水水、土、气、生等诸多方面的污染。所有这些均居民生存环境及其身体健康产生损害性不良影响,应该引起政府及社会的严重关注。
3小康社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3.1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关系
小康社会的快速发展与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之间面临着人与自然的矛盾和人与社会的矛盾这双重矛盾,总的来说,它既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也要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3]。
从一个方面来看,为保护生态环境追求可持续发展,不得不为环境保护而建立起环境资源有偿使用机制以及生态环境恢复的补偿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康社会的快速发展,延缓或阻碍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经济活动。
从另一方面来看,小康水平的不断提高是人类不断利用自然界系列资源谋取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过分地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于是,人口剧增,自然资源锐减,生物多样化减少,沙漠化、荒漠化和石漠化日益严重,空气及淡水质量急速下降。如若生存环境不断这样恶化,不但给人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势必影响小康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小康社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相互制约的。小康社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环境问题不可避免,环境保护也日益显现出它的重要作用,环境保护与小康社会的发展二者缺一不可。
3.2小康社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辩证统一
为了小康社会的发展,人类在不断地打破自然平衡,同时也应该自觉去解决人与社会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环境保护的中心任务是维持人类适宜的环境质量,保护、增殖可更新资源使其不断扩大,合理利用不可再生资源使其免于浪费和被破坏,努力寻找可替代的新资源,为人类的经济发展充分持续利用[4]。我们所提倡的环境保护的根本目的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其实质是要求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
小康社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与和持续发展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生存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生存环境的保护与改善是两者的根本要求。二者之间既是矛盾的关系,同时又是相互统一的,在矛盾中运动,在运动中发展并最终统一于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4协调小康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达到“双赢”
小康社会的发展是人类创造的特殊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在此系统中,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成为主要矛盾,因此,在加快小康社会发展的同时需要不断加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4.1保护与发展统一的原则
环境保护不仅是通过环境改造而适应于人的需要,同时也要促进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发展与保护具有全球性,区域性及交错复杂性。因此,小康社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不是过去城市的重复,而是新型的生态城市的建立。
4.2循环利用资源的原则
小康社会的发展过程对于自然资源可以采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再循环等原则,来降低城市废弃物与污染物质排放量,同时最大限度的利用可更新,可循环的资源。这种动态平衡生的态系统物质循环,本质上是生态利用模式,它是当前小康社会发展中制约环境恶化,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4.3地区相互协调的原则
小康社会的环境问题可能在城市内外交互影响出现,因而对环境的治理必须注意区间的相互协调,甚至需从全国及全球影响的尺度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将地区之间的影响降到最小程度。
4.4评估与预测相结合的原则
任何一项城市规划都必须采用评估与预测相结合方式进行,首先需要评价对项目工程的环境影响,提出项目可接受的各种风险,并对其环境效应作出预测与判断,而这一过程需通过政府环境部门与社会公众团体共同完成。
4.5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开展环境教育
小康社会的进程与发展是否会能够保护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关键在于人的素质。提高群众素质以及思想道德水平,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对城市环境所负的责任,从而成为维护城市与区域良好生态环境的积极力量,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坚定拥护者与执行者。目前很多城市在改善生态环境过程中,十分重视社会公众的参与,取得良好效果,这种做法值得借鉴。
除上述有关对策外,还必须重视对小康社会发展中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如:关于小康社会的规模与速度问题;小康社会的定位、定性、定量与时空发展规律的问题;小康社会发展中资源枯竭与灾害形成机理及调控问题;小康社会生态环境保护,创建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等。
5小结
本文阐述目前小康社会的现状,分析了小康社会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因而得出小康社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也就是说虽然小康社会的快速发展与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之间面临着人与自然的矛盾和人与社会的矛盾这双重矛盾,但是小康社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与和持续发展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从而在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可以从保护与发展统一的原则、循环利用资源的原则、地区相互协调的原则、评估与预测相结合的原则、以及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开展环境教育来实现与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共赢”。
总之,小康社会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方面必须对环境发展有新的认识与了解,另一方面必须用生态的观点,完善与实现小康社会的全面规划,才能从总体上对城市化问题逐步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全面小康社会离我们有多远[J].中国经济周刊,2012,(45).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写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3] 韩卫东,韩耀东. 大经济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动态制衡[D].社会科学研究, 2000.
[4] 饶世. 试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D].环境科学动态, 2004.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kcxfz/10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