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利用现代金融工具,面向整个社会,集中批量处置不良资产,能够有效地提高处置效率,并能给市场带来良好的经济效应;有利于降低银行快速处置不良资产时的财务负担;通过标准化、公平、透明交易,能有效防范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面向社会公开发行,通过价格发现机制,提高处置效益,提升不良资产回收率;增加投资者的投资选择,丰富资本市场品种,拓展资本市场的宽度和深度。这一系列的优点是之前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资产手段所不具备的,但是资产证券化也有它的局限性,一是证券化操作比较复杂需要一套专门机构、专业技术、专业人才和相关的法律为基础;二是证券化需要有一个比较成熟的证券市场作保证。
关键字:不良贷款,证券化,交易模式
(1)论文的选题依据
1999年全国金融会议召开后,国务院明确提出:至05年,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要低于15%的战略目标。我国四大贷款管理公司(长城,东方,华融,信达)处理3万亿不良贷款,但回收率仅为24.2%远低于国外普遍的50%。
截止2012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达1.0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34亿元,不良贷款率1.56%,同比下降0.22个百分点。其中,商业银行2012年末不良贷款余额为4929亿元,比年初增加64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95%,与年初基本持平。虽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较以前有比较大的下降,但是考虑到1999年到2000年四大贷款管理公司剥离了1.4万亿不良贷款,而且近几年,商业银行在降低不良贷款率的能力依旧很低,如何应用资产证券化提高商业银行降低不良贷款率是值得研究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对不良贷款问题都比较注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是因为我国不良贷款量巨大。其次是,银行不良贷款与企业,主要是与国有企业发展有密切相关。 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有调查显示,四大国有银行总的不良贷款中,30%是中央或者地方政府干预,30%是对国有企业强制信用支持,10%是由于落后地方的法律环境和实施保障,10%是由于企业重组,只有20%是出自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策略。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不良贷款的回收率普遍低于国外平均水平。
面对居高不下的不良贷款问题,国内外实践均表明,证券化的操作时一种很好的促进不良贷款流动和风险分散的手段。2005年12月,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分别成功发行了41.77亿元 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和30.17亿元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标志着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实践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2)论文的选题意义
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利用现代金融工具,面向整个社会,集中批量处置不良资产,能够有效地提高处置效率,并能给市场带来良好的经济效应;有利于降低银行快速处置不良资产时的财务负担;通过标准化、公平、透明交易,能有效防范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面向社会公开发行,通过价格发现机制,提高处置效益,提升不良资产回收率;增加投资者的投资选择,丰富资本市场品种,拓展资本市场的宽度和深度。这一系列的优点是之前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资产手段所不具备的,但是资产证券化也有它的局限性,一是证券化操作比较复杂需要一套专门机构、专业技术、专业人才和相关的法律为基础;二是证券化需要有一个比较成熟的证券市场作保证。
国内对资产证券化的研究已开展10余年,而对不良贷款证券化的专门研究始于四大 AMC(Asset management companies)利用市场化处置方式的近几年。学术界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研究的重心在其过程的法律问题的探讨。而本文主要是想通过不良贷款证券化模式分析来探讨契合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证券化的模式。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西方国家在资产证券化理论的研究较早,在知识理论研究方面,Arrow 和 Debre早在20 世纪50年代,就以严密的数学理论统计研究方法,证明了各种有价证券可以被经济主体用来防范金融风险,将金融风险减到最低程度,这就为金融资产证券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由诺顿、杜普勒及斯波曼所著的《国际资产证券化》从法律、会计、税收以及不同国家等多种角度阐述了这一进程及其原因。根据该书的定义,“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应收账款或其他无法立即变现的资产转化为可在资本市场上交易的证券的过程。
随着资产证券化的迅猛发展,国内外关于资产证券化的理论研究也不断深入,已然从产品设计进入到风险预测,产品定价和证券化资产组合管理的研究阶段。由西瓦兹教所著的《结构金融—资产证券化原理指南》是资产证券化实务方面的里程碑之作,阐述了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理论原理,证券化的基本资产特征及要求,证券化的核心问题 “破产隔离”的要求和法律标准,税务问题,不同结构下的不同参与主体的纳税义务和纳税处理等问题。
2.国内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彭惠指出,从基础资产的方面来说,大体存在三种交易模式:商用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交易模式、抵押贷款债务证券交易模式和清算信托交易模式。其中,商用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主要的基础资产是与商用房地产有关的不良贷款;抵押贷款债务证券的基础资产是无抵押担保的不良贷款;而清算信托的基础资产可以是任何能变现的不良贷款。
霍妍指出,从不良贷款支持证券的发起人来说,国际上的实践经验表明, 主要有四种可供借鉴的模式:美国的重整信托公司(RTC)模式、韩国的资产管理公司(KAMCO)模式、日本的整理回收银行(RCC)模式和泰国的资产管理公司(TAMC)模式, 且在经过比较分析之后得出了韩国的资产管理公司模式(KAMCO)更为适合我国实际的结论。
王光友指出,从不良贷款证券化的特殊目的载体(SPV)的设立模式上来说,主要存在三种设立模式选择:信托型SPV、公司型SPV和有限合伙型SPV。且根据 我国的经济法律环境和国内外的实际经验,信托型SPV更为适用。
赵宇指出,从不良贷款支持证券的服务商选择、信用增级技术设计和证券发行上来说,应该设置多级服务商来保证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且对资产支持证券实行初级、次级安排来实现对证券化产品的信用增级,同时采用私募方式对证券进行发行。
关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具体运作方式的优缺点研究以及如何完善的研究不多。尚未在进一步的完善发展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研究方面有一个突破。在我国证券化研究薄弱的情况下,对证券化理论基础的认识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并且也是为以后的证券化创新和发展作铺垫。而研究分析不良资产证券化运作模式的优缺点不仅弥补了理论上的空白,也对其实践运用有指导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是:
1.文献研究法
阅读大量与本文命题相关的文献,了解和掌握近十年国内外关于本命题的研究成果的不足,为本文提供理论基础。
2.比较分析法
通过比较国外以及我国不良资产现阶段研究的实际情况情况,总结经验与教训,并比较和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的的特点及优劣。
3.动态分析法
动态的方法是研究发展问题的基本方法,即将客观事物置于运动和发展过程中来总结规律认识事物的一种分析方法。我们对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产生发展规律及发展策略的认识都是一个不断认知的动态过程。
4. 实证分析方法
实证分析就是对事实的描述和解释,说明“事实是什么”以及“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即从经济现象出发,总结和分析其具有的内在规律.
五、研究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
研究目标:
面对我国不完善的金融市场,理论知识的匮乏,如何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在不良资产和证券化,弥补这方面的空白。本文目标是在参考了国内外关于不良贷款证券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了国内商业银行对不良资产的处理方式,并从国内外实例验证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能性,对已有的不良证券化模式的运行流程、模式设计做了分析讨论后,得出了适应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模式。
主要特色:
1.本文从实例出发,以理论为基础,通过理论联系实际。
2.本文除了阐述其具体的操作内容之外,还进一步分析各模式对我国的适应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取他人之长,为我所用。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jrx/8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