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贷款的障碍及对策

中小企业又称中小型企业,与大企业相比不同的是:中小企业是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经济学家凯恩斯曾经断言:“在现代发达的科学技术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下,中小企业将濒于灭顶之灾。”然而,事实恰恰相反,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了中小企业在一国经济中所处地位举足轻重,是一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重大的意义。在中国更是如此,我国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成长的重要支持力量。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迅速崛起发展。据北京易中创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公布的《2013年中小企业经营状况调查》报告统计:“截至2013年,我国中小企业总计已超4200万户,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创造的价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0%左右,贡献50%的税收。”由此可见,我国中小企业是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持力量。
中小企业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中国是一个拥有13.397亿人口的人口大国,数目众多的人口,要求社会每年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而我国中小企业已超4200万户,每年可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据《2013年中小企业经营状况调查》统计,我国中小企业解决了的80%城镇就业的人口,是我国解决就业需求的重要途径。
此外,中小企业在推动市场活力,技术创新上均有着卓越的贡献。综上所述,我国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建设上有巨大的贡献,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1.2. 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在经历了二十几年的高速发展之后,近几年中小企业的发展势头已经开始减弱,发展中隐藏的问题也逐渐暴露,中小企业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和挑战。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大概可划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
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内部因素主要有中小企业管理方式落后,缺乏人才,生产经营不规范,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备,不具备现代化管理的经验和技术。至于外部因素,主要有国内外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冲击,融资难,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等。其中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问题尤为突出,目前市场的融资方式多种多样,有银行借款,证券融资,股权融资,招商引资,租赁融资等等,然而在众多融资渠道中却难有中小企业的容身之处。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仍采取银行信贷这一传统融资方式,但是中小企业信贷仍具有不小的障碍和困难。
中小企业想要贷到款可谓是难上加难,有的小企业主甚至说“想从银行贷款,比登天还难。”目前,中小企业在向金融机构贷款过程中,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就是资金短缺、融资难、融资成本高。2012年4月全国工商联发布的《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调查报告》显示:“90%以上的受调查中小企业表示,实际上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就拿佛山市来说,据佛山市经贸局调查:“自2013年6月份钱荒以来,佛山80%的中小企业反映资金需求较为紧张,20%-30%的企业出现融资困难。此外,佛山市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较高,融资成本普遍高达10%-20%。”企业资金使用率下降,对佛山市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中小企业信用水平普遍较低,可抵押担保资产不足,加之中小企业本身具有较大的经营风险以及其他外部因素,这些必然会大大增加中小企业的贷款难度和贷款成本。据金融时报报道:“2013年第一季度,我国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中只有40%的企业可以从商业银行获得部分或全部贷款。”此外据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杨洁介绍,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贷款成本比大企业贷款成本平均高出6至8个百分点。我国中小企业在贷款融资上面临较大的困境,中小企业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我国GDP的贡献高达60%—70%,但是中小企业得到的资金支持却不到30%,这必定严重制约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1.3. 解决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难的必要性
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一直是个世界难题,近几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贷款情况虽有好转,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企业贷款困难,所贷额度小,期限短,甚至贷不到款的情况仍然存在。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企业的启动和发展必须靠足够的资金来解决,资金对企业的生死存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融资难让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停产破产的风险。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大部分中小企业难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或苦苦支撑,或破产倒闭,企业生存面临严峻的考验。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可以化解中小企业的生存危机,避免大量中小企业倒闭而导致大量员工失业,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此外中小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顶梁柱,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是我国经济腾飞的基本保证。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有利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实现我国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故此,解决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难问题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必须克服的一个难题,具有充分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2. 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障碍
2.1. 中小企业缺少贷款的信用保证
在信息化时代下,企业的信用状况可以说是企业软实力的象征,在企业融资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时候甚至直接影响到贷款的成功与否。银行在发放贷款之前,必须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评级,然后再决定是否批准企业的贷款,以及贷款的额度。然而中小企业在信用建设上明显不够重视,多数中小企业的信用意识尚未形成,信用意识淡薄,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对信用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企业信用意识不强,信用文化尚未形成。有的企业甚至从未做过相关的信用评级,有关企业的信用信息寥寥无几,中小企业无法向银行提供相关的信用信息,这势必影响到贷款的顺利进行。
此外,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状况令人担忧,我国中小企业存在较高的诚信危机。有的中小企业为了得到银行的贷款,向银行提供虚假财务报表,甚至在出现经营问题之后,通过企业改制、申请破产等手段逃避银行债务。这不仅给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安全造成很大威胁,而且也使中小企业在银行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恶化了银企关系,严重打击了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投放的积极性。
2.2. 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
由于我国针对中小企业的征信体系尚未完善,银行企业缺乏信用数据信息共享的平台,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也是导致我国中小企业贷款困难的根源之一。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银行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财务状况知之甚少,故此银行在贷款审核过程中面临信息不完整,不真实的风险。此外,由于银行对企业的诚信道德状况一无所知,即使商业银行在给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后,企业可能违背原有的承诺,把贷款用在风险更高的地方,所以即使发放贷款,仍然存在道德风险。另外,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银行为了能够如实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就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企业的调查分析上,耗时耗力,需要付出较高的成本。这些均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贷款动力,降低了银行放贷的积极性。导致银行在面对中小企业时产生“惜贷”,“拒贷”等现象。故此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是中小企业贷款的主要障碍之一。
2.3. 银行经营管理与中小企业发展不协调
一般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资本有限,可用于贷款抵押的资产也少,并且财务管理薄弱,缺乏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决定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虽然国内已有不少中小企业成长成大型企业的实例,但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不明确性势必大大增加的贷款的风险,这也是银行在审批贷款时所顾虑的。
另外,商业银行作为市场上资金的主要放贷者,银行是盈利机构,是企业,其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我国虽有大量的中小企业,且这些中小企业有巨量的贷款需求,但是对于银行来说在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中找到风险和收益的均衡点,仍然是个难题。
2.4. 中小企业在贷款上与大型企业相比处于劣势
中小企业在贷款上与大型企业相比不具备优势,一般大型企业拥有雄厚的资产,丰富的资源,且无论在技术水平、管理经营水平和企业素质上都是中小企业无法比拟的,另外政府对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扶持力度也较大。一般大型企业的贷款规模较大且风险低,出现违约的几率也比较小。而大多数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规模较小,以租赁经营为主,企业无论在自主创新能力、研发能力及企业管理方面均存在粗放经营的现象。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低,发展受政府政策的影响较大,生产项目一旦遭遇国家政策的改变,就会濒临倒闭破产,同时许多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行为不规范,这些都大大增加了贷款风险。对银行来说,贷一笔款给大型企业的收益可以相当于好几笔繁琐的小企业贷款收益,而且风险小,何乐不为!在贷款上,中小企业不具备竞争优势,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银行为了其自身利益,势必将资金贷给大企业,而放弃中小企业市场。特别是自2013年6月钱荒以来,市场资金收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的现象进一步加剧,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3. 造成中小企业贷款障碍的主要因素分析
3.1. 中小企业资本规模小,信用观念淡薄
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上,可以充分发挥“小而专,小而活”的优势。但是在贷款上,对商业银行来说,却是一个缺点。在银行无法准确获得企业信用信息的条件下,必然要求企业提供抵押担保的资产。而中小企业资金薄弱,企业生产规模小,土地、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少,可用于债权抵押担保的资产严重不足,导致当银行为保证放贷资金的安全性而要求中小企业提供抵押物时往往使中小企业主陷于捉襟见肘的尴尬境地。中小企业无法提供可用于贷款抵押的资产成为约束中小企业贷款的因素之一。
另外,中小企业的信用观念淡薄,信用水平普遍较低,是造成中小企业缺乏贷款信用保证原因之一。中小企业对名誉的重视程度不高,诚信意识较低,加上中小企业的违约成本较低,中小企业违约行为经常发生,是造成银行“惜贷”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小企业通过实行假破产等手段来逃废债务的现象屡见不鲜,每年都有因中小企业信用因素而产生的大量不良贷款,这也是有的银行对中小企业“避之不及 ”的原因。
3.2. 中小企业管理水平落后,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
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过于粗陋单调,缺乏完善的企业组织架构。一般没有设立专门进行风险控制管理的部门或职位,即使有,其风险管理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部分中小企业未能从企业的全局性出发做好风险控制管理工作,缺乏科学的风险控制机制,对风险的管理控制缺乏系统性。同时,由于中小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素质不足,企业在日常的基础管理比较薄弱,如缺乏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财务管理混乱,相关企业资料未能实现信息化等等;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管理权和决策权高度集中在企业主手中,在员工的招聘和提拨上,多半是“任人唯亲”, 认识人才和激励人才的观念欠缺,企业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企业管理水平的落后无疑增加企业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从而增加了银行贷款的风险。
此外,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的缺陷直接影响了贷款的审批。大多数中小企业忽略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忽视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财务管理思维僵化落后,管理者只着眼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而使得财务管理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地发挥。企业财务资料缺乏,财务信息的透明度较低,这些使得中小企业在贷款时给银行的印象大大折扣,不少中小企业也因此而被银行拒于门口之外。
3.3. 国内金融市场机制不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有限
目前国有银行仍然是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在高度垄断和产权国有化的条件下,国有银行更加倾向于贷款给国有企业,而对中小企业存在一定的歧视现象。大量的资金资源流向国有企业,而出现了国有企业“钱多得花不完”,中小企业却处于“钱荒”的尴尬处境。
此外,大多数银行缺少适合中小企业的金融商品,没有建立针对中小企业的筛选机制,
缺乏中小企业的贷款技术和风险管理系统。中小企业在银行贷款中,必须经过繁琐的贷款流程,经过一堆手续之后才决定能否批准贷款,这无疑增加了银行的工作量,对中小企业来说也极其不方便,严重降低了贷款的效率。
由于历史因素,我国的信用经济发展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导致我国的金融市场无法充分发挥其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我国针对中小企业的担保体系与征信体系仍然处于待完善阶段,这使得中小企业在贷款时出现信用担保供给不足,造成企业无法得到银行的贷款批准。而我国征信体系的不完善,导致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银企之间的信用信息缺乏共享的平台,大大增加了银行贷款的难度和风险。企业融资的渠道多种多样,具体包括股权融资,证券融资,招商引资等等,但是适合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却十分有限。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金融平台如小额信贷机构、互联网金融等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4.4. 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在贷款上的支持力度
4.4.1. 降低中小企业贷款成本
高额的贷款融资成本一直是困扰大多数中小企业主的主要问题之一,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对放贷给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给予一定的税赋减免补贴。对中小企业贷款达到一定额度或比例的金融机构,下调或免征营业税及附加税,以此来鼓励金融机构放贷给中小企业,缓解中小企业贷款困难的问题。完善拨备制度,提高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的容忍度,对由于中小企业贷款产生的呆坏账给予核销,明确规定核销手续和要求,并提高损失准备和税前计提比例。在中小企业贷款上加大利率优惠力度,通过扩大利率浮动幅度、财政贴息等方式,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给予一定比例的利率优惠,从而达到减少中小企业贷款成本的目的。
4.4.2. 降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银行信贷准入条件
完善风险补偿机制,通过发放担保风险补偿资金,来鼓励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并降低中小企业担保成本。支持担保机构探索灵活的担保方式,简化担保手续,适当降低担保授信条件,并将更多的无形资产、不动产、动产纳入担保抵押物范围。鼓励担保机构、银行等金融机构改进授信方式,放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标准和贷款准入条件,突破传统信用评级的限制。
4.4.3. 加强法治建设,健全中小企业贷款担保、评级和风险补偿机制的法律体系
完善的法律体系是信用担保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通过健全的法律体系,对担保机构市场准入资质,设立与退出制度,风险评级和补偿机制等做出明确的规定。规定相关部门对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披露职责,收集中小企业信用资料,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并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明确保险机构在推动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中的职责,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贷支持力度。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jjxlw/969.html

(0)
EditorEditor
上一篇 2014年10月12日
下一篇 2014年10月1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