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经济学研究的领域里,国有经济改革这一研究课题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想结合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根本, 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和国家的宏观调控相结合,是我国实现国有经济改革战略目标的中心,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只有坚持经济改革才能跟上世界经济前进的步伐,作者在本文中对国有经济改革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国有经济;改革;方向;社会注意市场经济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就一直围绕着国有经济改革怎样发展以及发展路径这一问题开展,同时也延伸了非常重要的研究成果。而在国外的一些国家也从之前的计划经济正逐渐向市场经济转型,这些实例为我们对我国国有经济的改革与发展研究提供了相关的基础理念和经验,为促进我国国有经济的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
一、我国国有经济改革路径的理论研究
我国的一些学者对我国国有经济改革的实际而进一步拓展了很多关于我国经济国情的理论研究。
1.产权改革论。我国著名经济学学者蒋一苇等人是产权改革论的呼吁者,根据产权改革论这一论点他们认为国有制的企业本身就有非常多与中国经济不符的致命缺点。有人提出国有企业在治理方面存在非常大的隐患,而恰恰这一点才是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和障碍的关键点。也有人认为只有国有企业民营化以后才能够达到的实现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目的。
2.市场竞争论。在我国呼吁这一观点的学者代表林毅夫等人指出产权制度并不是国有企业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导致国有企业诸多问题的原因则是畸形的企业竞争以及市场竞争,应该把围绕为国有企业建立一个硬预算约束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这一重点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企业的利润率真正成为反映其经营效益的充分体现信息,而作为国有企业的所有者只要通过掌握这种信息系统,就可以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督。
3.超产权论。超产权论认为利润激励只有在市场竞争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其刺激经营者的作用,讨论如何改善企业治理机制应该比讨论产权归属更具有现实与长远意义,企业只有通过竞争才能改善机制从而提高效益,同时我国经济市场需要充分地创造市场竞争,超产权论解释了当今国际上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趋势是市场化改革。我们应对国有企业实施;合理机制再造工程,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
二、我国经济改革的一些重要举措
我国党中央自1984年以来针对我国国有经济改革先后共有三次重大决定。
第一次是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制订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关键词是“经济体制改革”,其决定目的是为了全面启动和部署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性质的商品经济体制,建立可以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同时还规定了改革的目标、途径、任务以及各项基本方针政策;该决定是第一个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开展了城市改革,也称之为“全面改革的蓝图”。
第二次是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制订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关键词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目的是在20世纪末可以完成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该决定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第一个总体规划,成为20世纪九十年代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该决定是第二个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新指明了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蓝图。
第三次是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制订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关键词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目的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现有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等机制和制度,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成为21世纪第一个10年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规划和战略部署。该决定是第三个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旨在“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绘制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蓝图。其中该决定最重要创新之处就是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同时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改革观。
从党中央前三次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主题来看改革是才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要认真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发扬成绩,解决改革中遇到的例如城乡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方面具有发展阶段特征的问题。为了全面、准确地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要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不动摇,努力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改革措施的协调方向配套,要正确处理发挥市场的优势调节作用与政府调控的关系,把发挥市场经济优势与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宏观领域的改革紧密结合起来,使两者相得益彰。尤其要从中国的实际特别是中国现阶段的实际国情出发,在学习和借鉴其他国理论和经验特别是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理论和经验时候,要侧重具体分析并结合国情,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有创新,在任何时候都切忌盲目照抄照搬。要努力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和企业改革,深化农村改革,在实现发展实体经济的同时,还要使虚拟经济得以稳步发展,使虚拟与实体经济得以相协调,在当前,要特别注意不要因为虚拟经济问题而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
三、当前国有经济改革和发展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努力提高经济效益的步伐,转变发展方式。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反映了中国经济结构的经济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就经济结构而言,首先我国的总需求结构不尽合理,在总需求中消费需求占的比重过低,增长缓慢,在总需求中出口需求占据过高的份额而内需相对不足;其次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第三产业占的比重较低,第一产业尤其是农业落后;再次是城乡结构不尽合理,农村要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大大落后于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另外分配结构、区域结构以及三次产业内部结构等也都存在着不合理的问题。就经济发展方面,不仅粗放型发展方式转变缓慢,而且以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模式也被证明难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仅是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影响的当务之急,而且也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长远大计。而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就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但随着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我国国有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国有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国有经济必将实现并完成由粗放经济增长方式到集约增长方式的转变。这必将成为未来 10 年国有经济发展的总体性和基础性特点。因为在我国国有经济体制下,现阶段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就是国家调控下的市场经济。这种体制的建成,就会导致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核心目标,同时提出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行第四次重大决定,为未来十年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对外开放做出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习近平同志指出两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这就是邓小平同志所提出的“两个开放”的大局,前者是对内开放,后者是对外开放,对内开放有助于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又有助于促进对内开放。无论是对内开放还是对外开放,其政治方向仍然是社会主义方向、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国家。
基于上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未来十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目标就是:建成更加完善、更加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更加互补的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加完善、更加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更加完善、更加合理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更具竞争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有利的体制保障。
四、全面深化经济改革
若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既要体现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又要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从实际出发进行制度创新和理念创新,要发挥共同治理、经济民主、效率与公平相结合的社会主义精神,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共赢的理念,兼顾各方面的利益, 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要继续探索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式,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在现如今的经济体制下,我国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就是增强企业的活力,保持国有企业长久不衰。随着我国关于国有企业的内部改革不断深入,而取得了显而易见的巨大的成绩以及高速进展:一方面,坚持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通过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把国有经济的重点放到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国有企业的数量虽然大大减少了,但国有资本的总量却大幅增加, 增强了国有经济的引导力、带动力和控制力,提高了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重要性明显提高。另一方面,通过深化对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大部分国有大型企业都已经逐步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健全了委托代理关系, 实现了股份制改造 ,改进了约束和激励机制,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大大增强。
具体地讲,全面深化改革所达到的核心目标要满足三个基本要求:
一是追求经济更加有效率,这就需要竞争改革。建设公平竞争、公正竞争、公开竞争的全国或区域统一市场体系,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是追求经济更加公平,这就需要公平改革。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全体劳动者提供机会均等、充分就业的社会服务,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全体人民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促进农民、低收入、贫困人群收入较快增长的长效机制。
三是追求经济更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绿色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五、小结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历史悠久的国家,我们只有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才能够取得改革开放的成功,我国家才会在改革开放中向世界绽放。
参考文献:
[1] 江泽民.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M]1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6
[2] 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G]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3] 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资产监管的理论和实践.2005
[4] 张春霖.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若干理论和政策问题[J].经济研究,1999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jjxlw/6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