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论文】澜沧县大山乡生物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研究

一、大山乡自然地理环境概述

1、大山乡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大山乡位于祖国西南部的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东北部,地理位置北纬22.9317°~23.1650°,东经99.9375°~100.1967°。全境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澜沧江从东北部蜿蜒流过,与景谷县只是一江之隔,全境从东北部起顺时针方向依次与景谷县半坡乡、澜沧县谦六乡、澜沧县东河乡、澜沧县上允镇、澜沧县富东乡接壤,与东南亚各国均没有接壤,国境线长度为零。

大山乡全乡国土面积233平方公里,下辖8个村民委员会,分别是大山村、半坡村、榨房村、平田村、芒海村、团山村、南德坝村和南美村,包括104个自然寨、152个村民小组,乡政府所在地大山村。2013年末全乡人口总户数4245户,总人口16392人,其中农业人口4043户,有15851人,非农业人口202户,有541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6.70%。辖区内居住着汉、拉祜、彝、布朗、回、苗、哈尼、傣、白等多种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6.0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2人左右。

各村民委员会概况:

1、大山村。大山村委会位于乡政府西南部,距乡政府驻地约1公里,东以澜沧江为界,与景谷县半坡乡同饮澜沧江水,南接半坡村,西与榨房村相连,北与芒海村接壤,海拔在800至2200米之间。全村土地面积4818公顷。全村辖19个自然寨,27个村民小组,2013年末共有841户3192人,辖区内居住着汉族、拉祜族、回族等多种民族,以汉族居多,有997人,占全村总人口的31.23%。

2、半坡村。半坡村委会位于乡政府南部,距乡政府驻地8公里,东与澜沧县谦六乡相连 ,南与澜沧县东河乡接壤,西与榨房村接壤,北与大山村相连。全村土地面积4818公顷。全村辖17个自然寨,19个村民小组,2013年末共有632户2562人。

3、榨房村。榨房村委会位于乡政府西南部,东与半坡村为界,南与澜沧县东河乡接壤, 西与平田村相连,北与芒海村为界,海拔在1300至2400米之间,村委会离乡政府17公里。全村辖14个自然寨、24个村民小组,是由汉、拉祜、佤、彝、傣、布朗等6个民族杂居村。2013年末,全村总户数237户,总人口943人。

4、平田村。平田村委会位于乡政府西部,距乡政府驻地30公里,东与榨房村为界,南与澜沧县东河乡接壤,西与澜沧县上允镇、富东乡接壤,北与团山村、芒海村相连,海拔在1200至2489米之间。全村辖18个自然寨,19个村民小组,2013年末共有农户456户1538人,辖区内居住着汉、拉祜、佤、彝等4个民族,拉祜族居多,有1222人,占全村总人口的79.45%。

5、芒海村。芒海村委会位于乡政府西北部,东与大山村为界,南与榨房村、平田村相连,西与团山村为界,北与南美村、南德坝村相连,海拔在850至2200米之间,村委会离乡政府8公里。全村辖10个自然寨、18个村民小组,是由汉、拉祜、佤、哈尼、彝、傣、布朗、苗等9个民族杂居村。2013年末,全村总户数432户,总人口1993人。

6、团山村。团山村委会位于乡政府西北部,东与芒海村为界,南连平田村,西与澜沧县富东乡接壤,北与南美村、芒海村相连,海拔在1100至2200米之间,村委会离乡政府17公里。全村辖8个自然寨、13个村民小组,是由汉、拉祜、佤、彝、傣等多个民族杂居的村寨。2013年末,全村总户数276户,总人口1115人。

7、南德坝村。南德坝村委会位于乡政府北部,距乡政府驻地约20公里,东与大山村为界,南与芒海村为界,西与南美村相连,北与澜沧江为界,与景谷县半坡乡隔江相望,海拔在1300至2400米之间。全村辖12个自然寨,23个村民小组,2013年末共有844户3344人,辖区内居住着汉、拉祜、佤、彝、傣、回等6个民族。以汉族居多,有1663人,占全村总人口的49.73%。

8、南美村。南美村委会位于乡政府西北部,村委会离乡政府30公里,东与南德坝村为界,南与芒海村、团山村相连,西与澜沧县富东乡接壤,北与澜沧江为界,与景谷县半坡乡隔江相望,海拔在800至2200米之间。全村辖6个自然寨、9个村民小组,是由汉、拉祜、佤、彝、哈尼、傣等6个民族杂居的村寨。2013年末,全村总户数323户,总人口1259人。

2、大山乡自然地理环境概述

大山乡澜沧县东北部,处于横断山区南部边缘地区,全乡国土总面积为233平方公里,全区地势总体上呈现为西高东低的态势,山区、半山区约占全乡国土总面积的99%。海拔在750米至2489米之间,乡政府驻地大山村,海拔为1500米,西北部白石头尖山主峰位于平田村,为全乡最高峰,海拔2489米,东北部的凉水箐位于南德坝村,为全乡最低点,海拔750米,主要山峰有:白石头尖山、大黑山、大尖山、南控山、大梁子、大板桥山等。主要河流有茫海河,因流经大山乡芒海村而得名,发源于澜沧县富东乡柏木箐山东北部,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富东乡黄藤村、大山乡团山村、芒海村等地,河流穿过大山乡中部,注入澜沧江,全长40公里,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其他主要河流还有马怕河等。

大山乡全境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性立体气候,年均温在17.5度左右,年均降雨量1480毫米左右,全乡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气候宜人,雨量较为充沛,日照充足,土壤肥沃,土壤主要有赤红壤、红壤、黄棕壤、砖红壤、紫色土以及水稻土等6个土类,土壤PH值6.2—7.6之间,气候垂直变化较明显,适合发展多重立体农业,适宜种植水稻、谷子(旱谷)、玉米、小麦、蚕豆、荞麦、豌豆、白薯、花生等粮食作物和油茶、茶叶、甘蔗、咖啡、核桃、板栗、草果、竹木、芒果、梨等经济作物。动植物资源都比较丰富。

二、大山乡生物资源分布与开发状况概述

1、大山乡生物资源分布、开发与经济发展状况综述

全乡共有林地面积18.139万亩,其中自然林面积14.346万亩,人工造林面积3.034万亩,机械飞播造林759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1.9%,主要树种思茅松、水冬瓜、木荷以及各种栎类、竹类,以思茅松、栎类和竹子为多,珍贵树种有三棱栎、铁力木、紫柚木、红椿、樟树等,经济林木主要有油茶、茶叶、咖啡、核桃、板栗、花椒、草果、橡胶、蚕桑等,近年来桉树种植面积和株数也快速增长。可食用野生植物主要有水香菜、芹菜、遮耳根、蕨菜,马蹄菜等,菌类主要有鸡枞、乃浆菌、马屁泡、木耳、牛屎菌、大红菌、松树菌、辣菌、扫把菌等。野生动物有马鹿、麂子、熊、野猪、懒猴、穿山甲、鹰、猫头鹰、鹦鹉、白鹇等。动植物及真菌资源较为丰富。但是由于野生生物资源的数量有限,加之人们文化水平低下,环保意识差,所以开发利用一直处于极低的水平,因此并没有出现规模化的开发与驯化。对于生物资源的利用主要集中在已驯化的经济作物和牲畜养殖上,农牧业也是全乡的支柱产业,对于野生生物资源的利用主要表现在薪柴的采伐,木料的砍伐,野菜的采集,真菌的采集加工,动物的偷猎等方面,以个人的需要为导向,多以家庭或个人的形式存在,不具备规模。所以之后的内容将重点介绍大山乡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2013年全乡实现粮食总产量7032168公斤,粮食人均占有量429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439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91元,目前全乡农民收入主要以农业和养殖业为主,现有耕地面积39756亩,其中:水田面积16065亩、旱地面积23691亩,主要经济作物有:核桃,种植面积15397亩、橡胶,种植面积11513亩、茶叶,种植面积5630亩、咖啡,种植面积4074亩、油茶,种植面积7000亩、草果,种植面积1019亩。主要特色农副产品有醇香浓厚的大山酒、伊斯兰风味牛羊肉干巴、油茶油、笋干、菌类干货等。

2013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395万元,比2012年增加325万元,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1691元,比2012年增加221元,增长15.03%;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2.25万元,比2012年增加24.85万元,增长32.10%;财政支出1418.39万元,比2012年增加103.49万元,增长7.87%;乡镇企业总收入415万元,比2011年增加-9万元,增长-2%;人口自然增长率0.8‰,全乡经济处在缓慢调整与发展阶段。

目前全乡紧紧围绕市、县产业政策和产业布局的要求,立足本乡资源优势,突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产业发展思路进一步清晰,重点更加突出,按强化主导产业、发展特色产业的原则,巩固提升茶、畜牧、林业等传统产业发展水平,强势推进咖啡、核桃、橡胶和蚕桑等新兴产业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新开挖咖啡种植园182亩,咖啡种植面积发展到4074亩,橡胶种植面积新增347亩,橡胶种植面积发展到11513亩;核桃种植面积发展到15397亩,草果种植面积发展到1019亩,茶叶种植面积发展到5630亩,可采摘面积3697亩。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全乡生猪存栏12060头,减少1040头,出栏8970头,减少30头,大牲畜存栏8477头,减少23头,出栏1359头,增加259头;由于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产业发展滞后等原因,全乡经济发展十分缓慢,人民生活水平比较落后,是一个欠发达贫困乡。

2、大山村生物资源开发状况

大山村重点开发的生物资源有:水稻、玉米、小麦、咖啡、橡胶、核桃、茶叶、蚕桑、猪、牛、羊、鸡等。

全村人口3192人,森林总面积3091.8亩,现有耕地面积6214亩,人均2亩;水田2089亩,人均0.7亩,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等,至2012年末全村粮食占有量189.7万公斤,农民人均粮食产量432公斤,蚕桑种植面积105.7亩,桑叶总产量31710公斤,新开挖咖啡种植园65亩,咖啡种植面积发展到1927亩,橡胶种植面积发展到1633亩;核桃种植面积发展到2038亩,现有茶园面积401亩,可采摘面积401亩,全村生猪存栏量1788头,出栏量2493头,大牲畜存栏量599头,出栏量191头;农村经济总收入824.8万元,人均纯收入1559元。全村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农业为主。

3、半坡村生物资源开发状况

半坡村重点开发的生物资源有:水稻、玉米、咖啡、橡胶、核桃、茶叶、蚕桑、猪、牛等。

全村人口2562人,土地面积4818公顷。粮食总产量143.6万公斤,农民人均粮食占有量560公斤,蚕桑种植面积42亩,桑叶总产量8400公斤,至2013年末有咖啡种植面积343亩、橡胶种植面积695亩、核桃种植面积1502亩、茶叶种植面积1508亩,可采摘面积864亩,全村生猪存栏量2158头,出栏量1160头,大牲畜存栏量1618头,出栏量196头,农村经济总收入670万元,人均纯收入1608元。全村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农业为主。

4、榨房村生物资源开发状况

榨房村重点开发的生物资源有:水稻、玉米、核桃、茶叶、油茶、草果、猪、牛等。

全村总人口943人,现有耕地面积3726亩,其中水田面积1648亩,旱地面积2078亩,全村粮食总产量72万公斤,人均占有粮食399公斤,现有核桃种植面积3026亩,现有茶叶种植面积1755亩,可采摘面积1050亩,油茶种植面积7000亩, 全乡生猪存栏量993头,出栏量274头,大牲畜存栏量564头,出栏量98头;农村经济总收入2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40元,全村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农业为主。

5、平田村生物资源开发状况

平田村重点开发的生物资源有:水稻、玉米、小麦、核桃、茶叶、草果、猪、牛、羊等。

全村总人口1538人,土地面积3455公顷,2013年末全村粮食总产量98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338公斤,现有核桃种植面积3834亩,草果新种植面积300亩,草果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887亩,茶叶种植面积发展到820亩,可采摘面积820亩,全村生猪存栏量1086头,出栏量731头,大牲畜存栏量951头,出栏量136头,农村经济总收入382万元,人均纯收入1441元,全村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农业为主,是一个典型的拉祜贫困山区。

6、芒海村生物资源开发状况

芒海村重点开发的生物资源有:水稻、玉米、核桃、咖啡、蚕桑、茶叶、猪、牛、等。

全村总人口1993人,耕地面积5776亩,其中水田面积2122亩,旱地面积3654亩,全村粮食总产量144.6万公斤,人均占有粮食534公斤,蚕桑种植面积30亩,桑叶总产量1637公斤,新开挖咖啡种植园62亩,咖啡面积发展到473亩,现有核桃种植面积1099亩,现有茶叶种植面积120亩,可采摘面积25亩,全村生猪存栏量2120头,出栏量1543头,大牲畜存栏量1030头,出栏量152头,农村经济总收入6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96元,全村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农业为主。

7、团山村生物资源开发状况

团山村重点开发的生物资源有:水稻、玉米、茶叶、草果、猪、牛、等。

全村总人口1115人,现有耕地面积3801亩,其中水田面积1830亩,旱地面积1971亩,全村粮食总产量83万公斤,人均占有粮食455公斤,草果新种植面积5亩,草果种植面积发展到130亩;现有茶叶种植面积167亩,可采摘面积158亩,全村生猪存栏量808头,出栏量698头,大牲畜存栏量859头,出栏量148头,农村经济总收入3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77元,全村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农业为主。

8、南德坝村生物资源开发状况

南德坝村重点开发的生物资源有:水稻、玉米、茶叶、核桃、橡胶、咖啡、猪、牛、等。

全村总人口3344人,森林总面积31149亩,现有耕地面积7085亩,人均2.1亩,水田2550亩,人均0.8亩,至2013年末全村粮食总产量179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429公斤,现有茶园种植面积275亩,茶叶可采摘面积225亩,年内茶叶销售量1550公斤,现有核桃种植面积1590亩,橡胶种植面积7214亩,新开挖咖啡种植园112亩,咖啡面积发展到638亩,畜牧业不断壮大,生猪存栏量1237头,出栏量1347头,全村大牲畜存栏量1619头,出栏量129头,农村经济总收入821万元,人均纯收入1839元,全村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农业为主。

9、南美村生物资源开发状况

南美村重点开发的生物资源有:水稻、玉米、茶叶、核桃、橡胶、咖啡、蚕桑、猪、牛、等。

全村总人口1259人,现有耕地面积2849亩,其中水田面积1165亩,旱地面积1684亩,全村粮食总产量92万公斤,人均占有粮食420公斤,蚕桑种植面积42亩,桑叶总产量10500公斤,现有咖啡种植面积623亩,新开挖橡胶种植园7亩,橡胶种植面积发展到1750亩,现有核桃种植面积914亩,现有茶叶种植面积584亩,可采摘面积154亩,全村生猪存栏量1414头,出栏量692头,大牲畜存栏量1161头,出栏量246头,农村经济总收入3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25元,全村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农业为主。

三、大山乡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1、野生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如前文所述,大山乡野生生物资源利用水平极低,甚至都不能叫做开发利用。在利用资源时对生态的破坏比较严重,主要问题及措施有:

1、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1垦荒导致大片树林被毁,由于全乡属于山地,导致水土流失严重;○2垦荒或平整疏松土地时放火烧杂草,易毁坏树木;○3农民建房等需要伐木,取得木料之后,剩余部分一部分作为薪柴,但绝大部分被浪费,树木利用率极低;○4农民采伐薪柴时,较细小枝条被浪费,且存在砍伐无度的现象;○5对于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存在“遇到即被采,被采必采光”的现象,不利于资源的永续利用,易破坏物种多样性;○6不少农民以木材卖钱,就有选择的保留与种植速生树种,导致森林里树种单一,物种锐减。○7有特殊功用的树种采伐无度,导致数量减少,无材可用,如一种可用于制作陀螺的木质细腻致密呈紫色的树种,当地人称之为“紫杨木”,需要一定年限颜色变深才能制作陀螺,因为砍伐无度,目前全乡已经没有胸径10厘米以上的植株了。

解决措施:○1大力推进退耕还林;○2加强森林防火意识,划定每个村的责任林区;○3限制树木的砍伐,实现森林的修养生息,永续利用;○4大力发展经济林木,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农民收入;○5对于药用和有特殊功用的植物资源,采取禁止或限制采伐及人工种植等措施;○6对于已知的国家保护植物采取禁止采伐,就地保护的措施;○7对于破坏严重的地区,实行人工造林,以提高植被覆盖;○8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提倡爱护自然环境的新风尚;○9建设沼气池等无污染环保能源,替代薪柴。

2、动物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对于野生动物,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乱捕滥猎,当地人对于植物有着严格的归宿意识,因为树木长在地上,不会动,长在谁家土地上就是谁家的。但动物不一样,因此人们一旦发现野生动物,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会想方设法捕捉,这对大山乡的野生动物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

解决措施:○1加大宣传力度,提倡爱护环境,保护动物,加强科普,让农民知道吃野生动物的危害;○2加强执法力度,对国家保护动物实行严格保护;○3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4对于有经济价值的动物,采取人工驯化与养殖。

3、大山乡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性立体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气候宜人,雨量较为充沛,日照充足,土壤肥沃,因此野生菌类资源丰富,但是真菌资源开发利用也存在问题:最主要的还是采集无度的问题,菌类营养丰富是美味的食物,因此每年菌类萌发的季节都有大批农民上山采菌子,人们总是喜欢采集鲜嫩的菌子,而这给菌类的繁殖带来了灭顶之灾,由于菌类是孢子繁殖的,鲜嫩的菌子孢子还未成熟就被采摘,就会使菌子的数量越来越少,长此以往,最后就会无菌可采。最终也将影响生态环境。

解决措施:○1采取人工栽培;○2菌子往往成片或连片出现,可以采取采集一部分留下一部分的办法,而不是全部采光。这两个措施也有局限性,菌类的人工种植需要技术和资金;采取采集一部分留一部分的方法也不可行,菌子的所有权并没有明确的归宿,就会出现同一处菌子,多人采集,越留越少的情况,因此菌类资源的保护还需要人们提高环保意识,政府采取强制措施,来共同保障菌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种植业与养殖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种植业。近年来在上级和乡政府的领导与支持下,大山乡种植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截至2013年末,全乡现有耕地面积39756亩,其中:水田面积16065亩、旱地面积23691亩,主要经济作物有:核桃,种植面积15397亩、橡胶,种植面积11513亩、茶叶,种植面积5630亩、咖啡,种植面积4074亩、油茶,种植面积7000亩、草果,种植面积1019亩。耕地面积稳中有降,经济作物面积增长较快,总体呈现出良好较快发展的态势,但是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1相关部门管理水平低,专业人才匮乏,如在核桃种植园中能达到规范化管理的不足270亩;○2农民科学水平低,田间管理粗放,植株成活率、挂果率低,主要表现为新园幼苗成活率低、苗木参差不齐,土肥及树体管理粗放,大部分挂果园修剪不到位,缺水、少肥,果实产量、品质不高,现有挂果老树中有90%的处于放任生长状态,靠天收益,几乎不修剪、不施肥;○3病虫害防治方面几乎处于空白,大部分果园处于粗放管理状态,病虫害防治也处于空白状态,成年果树死亡率高;○4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使得农民对市场极度缺乏敏感,产品销路不好,运输困难;○5相关产业发展滞后,缺乏相关加工产业,产品附加值不高,且农产品积压后易损坏变质;○6种植园区水土流失严重,很多种植园主栽地多为山坡地、半山坡地,很多新园果树幼苗保水能力差,水土流失严重。

解决措施:○1适度控制新建种植园规模,引进与培养专业人才,重点抓园地管理、低产园改造;○2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学种植水平;○3加大政策、资金支持,重点支持间种、霜冻防治、嫁接改良、整形修剪、施肥、病虫防治等调动果农积极性;○4加强与外界信息交流,加强农村道路建设,改善运输条件;○5鼓励和支持相关产业发展;○6大力兴修各类农田水利工程。

2、养殖业。养殖业是大山乡的重要产业之一,截至2013年底,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呈现稳中有降的态势,主要受价格下降和病害影响,全乡生猪存栏量12060头,减少1040头,出栏量8970头,减少30头,受牛肉价格上涨影响,全乡大牲畜存栏量8477头,减少23头,出栏量1359头,增加259头,羊存栏量2876只,出栏735只,肉类总产量438吨,禽蛋总产量15.3吨。大山乡养殖业发展历史悠久,但是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1养殖粗放,散养为主,出栏周期长;○2专业人才缺乏,防疫不到位,病害频发;○3信息闭塞,市场敏感度低,受价格波动影响大;○4缺乏优良畜种,牧草质量低;○5自给自足为主,商品率低;○6没有养殖大户,缺乏规模和相关产业。

解决措施:○1培育养殖大户,以此带动畜牧业的发展;○2引进与培养专业人才;○3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加强培训,提高养殖效率,提高出肉率与肉质,减少出栏周期;○4加强与外界信息交流,把握市场脉搏;○5提高牧草与畜种质量,提高商品率;○6搞好疫病防疫与治疗工作;○7政府加大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专项养猪示范项目资金和小额信贷资金,鼓励农民科学养殖。畜牧业是大山乡的主要产业之一,只要抓住市场、良种、饲料和防疫四个关键环节,相信大山乡的养殖业会获得健康快速的发展。

四、总结

1、研究的结论与收获

1、研究的结论:大山乡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环境较为良好,但由于环境承载力差,人口数量多、素质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原因,全乡经济发展水平极低,发展速度缓慢,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还处在“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状态,并没有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由于人口素质的偏低,环保意识的缺乏,所以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和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对生物资源的利用主要集中在已驯化并被人类长期利用的作物与牲畜上,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对于大山乡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前文中已有浅略的叙述,要做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发展,还需要走很长的路。

2、研究的收获:在对大山乡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状况的调查研究过程中,我第一次真正的进行了走出去的调查,即深入到乡上各个地方,各个阶层,我首先与乡政府的相关工作人员将进行了交流与资料和数据的采集,期间得到了各位领导及工作人员的大力帮助与配合,其后我走访了各个村委会所在地,与工作人员及附加一些村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验证了获得的资料与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同时也获得了一些新的数据。在调查过程中,我学到了调查研究过程中的严谨、客观、真实的态度和工作方法,也认识到作为一个调查人员工作之不易与艰辛,在这期间我也学到了很多与人交流等方面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对于家乡的调查,也让我更了解自己的家乡,更爱自己的家乡了。

2、研究方法的应用

资料调查法,文献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实地观察法,综合归纳法。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jjxlw/3415.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1月11日
下一篇 2014年11月1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