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对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下简称“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所辖行政区域组成,另外加上玉林、崇左两个市物流区构成“4+2”模式。北部湾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使其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对外贸易条件,近年来,北部湾经济区对外资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外商投资总额不断增长,对外贸易额迅速攀升,增长极效应开始显现,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开放合作向纵深拓展。但是,其外贸依存度仍然偏低,通过对外贸易发展带动经济增长潜力巨大。本文通过梳理与分析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脉络,在增长极理论指导下,分析北部湾经济区的对外发展现状,在辨析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北部湾经济区对外发展的制约因素,为促进北部湾经济区的快速发展,充分发挥其竞争优势提出建议。
   
关键字:对外发展 制约因素 转型

引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下简称“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所辖行政区域组成,另外加上玉林、崇左两个市物流区构成“4+2”模式。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处于我国国防最前沿的北部湾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错过了不少发展的时机,从而成为我国沿海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中越关系正常化之后,北部湾经济区在西部大开发的经济发展战略之下,其相关提法和概念已经提出,但在当时并没有产生强烈的反响。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潜力逐渐展现是在二十一世纪之初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于2006年7月20日提出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域”和“大泥公河次区域”为两翼、以“南宁一新加坡经济走廊”为中轴,构建中国—东盟地区“一轴两翼”合作格局的新构想。这一北部湾经济区转折性的构想得到中国政府的充分肯定及东盟诸国的积极响应。由此,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对北部湾经济区的关注和研究,使得分析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战略很有必要。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关的理论对未来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依据。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 区域经济对外发展的研究现状
   
   区域经济理论是以区位论和发展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逐渐演化发展而来的。目前,区域经济理论在一些经济学家的努力下被纳入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视野,空间因素被引入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模型中。区域经济理论目前可分为区域均衡发展理论和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
   区域均衡发展理论主要认为经济是有比例相互制约和支持发展的。新古典区域均衡发展理论是区域均衡理论的代表之一,是建立在自动平衡倾向的新古典假设基础的。因为根据该理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人们普遍坚信,只要在完全市场竞争条件下,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会促使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该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增长取决于资本、劳动力和技术3个要素的投入状况,而各个要素的报酬取决于其边际生产力。在自由市场竞争机制下,生产要素为实现其最高边际报酬率而流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劳动力与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将导致区域发展的均衡。因此,尽管各区域存在着要素禀赋和发展程度的差异,由于劳动力总是从低工资的欠发达地区向高工资的发达地区流动,以取得更多的劳动报酬。同理,资本从高工资的发达地区向低工资的欠发达地区流动,以取得更多的资本收益。要素的自由流动,最后将导致各要素收益平均化,从而达到各地区经济平衡增长的结果。
   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斯·佩鲁(Francois Perroux,1950)首先提出了“增长极”概念。佩鲁把经济空间中在一定时期起支配和推动作用的经济部门(产业)称为增长极。作为经济空间的增长极,它不是一个空间区位,而是处于经济空间极点上的一个或一组推进型经济部门,它本身具有较强的创新和增长能力,并通过外部经济和产业之间的关联乘数效应推动其他产业增长。因此,作为经济单位的增长极是与主导产业相联系的。该理论从两个方面打破了经济均衡分析的新古典传统,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提供了新思路。一方面,它反对均衡增长的自由主义观念,主张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另一方面,通过引入空间变量丰富了抽象经济学分析的内容。
近年来,中央政府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制定和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6个中部老工业基地享受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243个东中部县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多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获批,发布兴边富民行动“十一五”规划,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划规划等,通过政府的引导,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合作进程加快推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区域经济相对差距有所缩小。
近年区域发展出现的新特点主要表现在1.地区经济增长格局发生一定的变化,近年来,我国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速均超过东部地区,改变了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增速一直居各大区域之首的局面。2.区域合作、布局向纵深推进。9月7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30号)明确提出,“积极推进泛长江三角洲区域合作。”为未来长三角向中部、西部继续扩容提出了要求。创意产业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产业。创意产业在我国近年来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形成了京津创意之都、成渝创意走廊、长三角创意产业群、珠江创意研发都市圈等一批创意产业聚集区,还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创意产业园区和增长点。
1. 2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研究现状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处于北部湾顶端的中心位置,主要包括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所辖区域范围,同时包括玉林市、崇左市的交通和物流,从而形成“4+2”的格局。2009年末总人口1316万人。其国土面积7.27万平方公里,占广西总面积的30.7%,海岸线长1595公里,这是中国1.8万多公里海岸线上最后一片开发区域,也将是国家领导人和经济学家们预言将成为中国南部沿海发展的新的增长极的经济区域。2006年,广西成立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年1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家批准,正式纳入国家的发展战略。
北部湾经济区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时间虽不长,但其项目的相关讨论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对于北部湾经济区的对外开放与经济开发,学者们做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并提出了不少的可行性建议和设想。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讨论北部湾经济区相关的发展模式。古小松、刘建文(2012)在《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提出—共识—实践》一文中结合北部湾经济区的地理位置和产业结构,以区域合作理论和产业合作理论为基础,认为北部湾经济区已具备强大的发展潜力和经济合作效益,充分肯定了其战略性概念的重大现实意义。二是探讨关于北部湾经济区对外贸易发展的宏观战略。陈秋华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思考》一文中,以现代化的发展视野来分析北部湾经济的现状和发展战略,认为北部湾实现现代化的发展路径是经济现代化、城市和工业现代化以及农村现代化的共同发展。除此之外,在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关系的基本背景条件下,大部分研究者都认为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之间具有非常大的合作互惠潜力。在这一潜力的推动下,探讨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战略就显得格外重要。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作为沟通中国与东盟经济发展的重要通道,是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中关键的一环。三是关于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对外贸易中涉及的各种微观问题的具体讨论。刘玉郑的《北部湾经济圈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以及莫绍深的《建设北部湾(广西)经济区若干问题当议》等文章都体现了这点。有的学者为了向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提供相关的借鉴和启示还从东盟增长三角的发展历程中总结经验。另外,曹书玉等人从中国经济发展格局的视角出发,认为把北部湾打造成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一极是明智的选择,而曹茉莉则着眼于北部湾经济区的地理位置,着重强调发展北部湾的通道经济。
   关于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中观和微观问题的一系列研究与宏观战略研究相应而生。周英虎研究了M型发展战略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重大影响,王新哲则依据城市间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效应,探究了北部湾经济区如何利用不同的城市的产业优势联合的路径问题。张协奎、张小富等人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综合实力等级体系研究》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各主要城市的综合实力及其相互依存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城市联合发展的指导路径。与此相类似,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课题组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北部湾区域金融合作问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腾智艺则分析了东盟国家在广西的投资现状,刘又堂则探究了北部湾经济区的旅游业发展前景;而宋海宁站在物流的角度分析了政府推进物流企业建设的发展方向以及北部湾经济区为广西物流业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等问题。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jjxlw/2495.html

(0)
EditorEditor
上一篇 2014年10月21日
下一篇 2014年10月2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