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论文】注重问题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摘要:问题教学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同时,新中学教学大纲指出:“创新意识只要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教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可见,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创新思维密不可分。本文章以数学教学为例,阐述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进行问题教学,在无知无觉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关键字:问题教学;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教育更应该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问题是数学的教学心脏,数学生命的源泉,可以说,没有问题就没有人类的创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问题解决”的教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 问题教学的教育价值

1.问题教学符合学生获取知识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中学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强,喜爱表现自己,他们天生具有探究和创造的潜能。

2.问题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可能

问题教学中问题的设计,不但展示了教师的才智,更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问题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了条件,它使得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保障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 创新的涵义及其特征

《(现代数学教育》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是指对定义、公理、定理的更深层的自创新,更是指对某一点的醒悟与灵感和创造。所谓创新意识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的解及订正,对习题能打破常规,另辟蹊径的解法以及能找出更简单的与众不同的解法,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某些定理,公式,例题的结论或其本身进行深人、延伸或推广。创新意识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开创性。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教学要创新,教学思维要创新,教师能力和教学水平要提高,要求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广博的专业知识;具有驾御全局,随机应变的能力;具有开展数学活动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具有发现新规律,新事物、新理论,新学说、新概念、新设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和主动探索精神,是一切发明和创造的源泉。

三、 问题教学的实践要点及原则

1. 问题教学的实践要点

1.1提出问题——数学教学的基础

所谓提出问题,不仅仅指那些前人未提出的问题,这固然是创新,但针对初中生而言,认知奇特、策略方法新颖、思维品质深刻等均属提出问题的范畴,也只有在这些求新立异,多角度审视和广泛思考的前提下,才会逐渐产生创新意识。科学之父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李政道教授也说过:“我们学习知识,目的是要做学问,学习就是学习问题,学习怎样问问题。”两位科学家无疑说明了同一个道理:在学习中不断地提出问题是极其重要的,在认知与须知矛盾时,可以激发学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与探索问题的能力,从而诱发学生的求异精神和创新意识。

1.1.1 设计问题情景。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通过设计、创设问题的情景去诱发学生的某种创新的动机,使其表现出创新的意向和愿望,这是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同时也可促进智力探索,形成创新气氛,活跃数学思维。因此,要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就必须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等手段,制造符合需要的适宜的问题环境。

1.1.2鼓励学生提问,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经常提出一些有价值、有新意、有趣味的问题,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的勇气和兴趣,提供争辩的机会,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鼓励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学生有意无意地提出问题不仅仅是思考的结果,更是创造性思维向纵深发展的杠杆和动力。教师要正确地对待提出问题的学生,应多给学生成功体验和机会,确保所有学生都认识到“课堂中将没有嘲笑、没有羞辱,没有指责”。很难想象,在一个唯师唯书,人云亦云的课堂里,在一种刻板拘谨充满恐惧感的课堂气氛中,会培养出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才。

1.1.3 掌握提问的方法、技巧,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独立地发现并提出问题不仅可以克服“师问生答”的教学弊端,而且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根本措施因此教会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形成问题的技能应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数学问题类型非常多,初中阶段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类比分析能力、归纳能力。教师应针对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策略,启发诱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应在教学中常提出概括型、猜想型、引申型的问题。

1.2解决问题——数学创新的结束,下一个创新活动的开始

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例题、习题的学习和练习来体现并完成的。传统的数学教育中,学生解决的数学问题是由教师和教材事先给定的,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说通常都是一些常规性数学问题,学生对这一类问题的求解大多在模仿中进行,难以产生创新活动。教师要重视启发学生通过问题的背景,发现问题的实质,寻找解决问题的

突破口,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创新的环境和机会,而且同时也为教师开创了一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1.2.1注重过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再创造精神

前苏联数学家斯托亚尔说过:“积极的教学应是数学活动(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是数学活动的结束——数学知识的教学”。可见在教学中展示知识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揭示本质、深化理解,在学生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中,引导学生大胆尝试,不断探索,从而培养学生敢于开拓、勇于探索、立志创新的思维品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出发,设计出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景,为学生创设可激发探索欲和创造欲的问题情境,给学生自由广阔的天地,使他们有认真思考的时间和可以动手操作的空间,以便经历新知识的探索过程。

1.2.2用新思想、新方法处理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中学数学教材虽然几经编写、更新愈来愈好,但还不能及时把处理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手段包括进去,这就要求教师应在教学中引进一些新思想、新方法、新手段。因此在教学中要考虑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引进一些新题型,如探索题、方案设计题、阅读理解题、错误辨析题和实践操作题,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同时还可以培

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3建立“设置教学环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联系实际”的数学教育模式

数学教育要适应21世纪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主学习意识和积极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贵州师范大学汪秉彝教授、吕传汉教授提出的“设置数学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联系实际应用”的数学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中每个环节之间既是相互联系,同时各个环节也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

1.3.1设置数学情境

设置数学情境是前提,离开了数学情境的创设,数学问题的产生就失去了肥沃的土壤,一个好的数学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教学创新意识,教师创设数学情境,重在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数学问题一方面来自现实生活,另一方面也来自数学内部本身,因此,创设数学情境可以涉及现实生活和数学本身这两方面。

1.3.2提出数学问题

提出数学问题是关键,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核心和重点,学生只有大胆猜想和探索,才能更有效地挖掘出隐藏于数学情境中的内在知识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学问题。一般地,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有常规性数学问题和非常规性的数学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数学情境提出尽可能多的数学问题,特别是探索性的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常规性问题,教师不应该因为所提出问题的常规性而不闻不问,甚至消极待之。相反,只有肯定学生提出的常规性问题,才能使学生进一步提出探究性问题。

1.3.3解决数学问题

解决数学问题包括解决现实生活、其它学科中的实际问题和数学学科自身的问题,旨在引导和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转换和对问题解决方法与策略的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通常包括认识问题、制定设计、执行计划和反思等步骤。

1.3.4联系实际

联系实际应用,重在引导学生学做、学用,扩大学生知识应用空间,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种数学教育模式不仅继承和发展了现有的数学教育成果,而且突出强调了数学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目标。

2.问题教学的原则要求

问题教学是一个重过程、重探索、重能力的课堂教学活动,它具有操作简单,师生交流频繁,课堂自由度大的特点,因此在组织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2.1问题要清晰。

教师要把学生所提的问题归结到“关键点”上,即所提问题“是什么”,并要反映“为什么这样提”。问题的提炼要充分展示教材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知识的形成过程及框架结构。问题提出必须明确、清楚,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2.2难易要适中。

对所要讨论和解决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感觉到并不陌生,但必须通过努力探索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不太难也不可太易,不能出现使学生思维停止,导致启而不发的现象,也不能使学生感到所学知识简单乏味,如果缺少了探求兴趣,就会直接影响学生创新性思维的运用。

2.3过程要有序。

在创设问题时,教师将问题按照课程教学目标的知识与能力体系,组成一个循序渐进,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体系,涉及的知识能力应建立在学生的原有知识能力水平上,逐步递进最近发展区的知识能力迁移。在进行问题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有所区别,针对职校学生基础较差的实际,可以多做些铺垫,把问题分隔得细密一些,采用“小步走不停步”的方式,使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近及远。

2.4角度要新颖。教师所创设或提炼的问题角度要力求开阔、新鲜,能给学生带来新奇或震撼感,以此激发他们用创新性思维来思考问题,丰富运用创新性思维解决问题的经验。

总之,教师通过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个重大的课题,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共同研讨,交流。教师要鼓励,重视学生的创新,对求新,求异的学生大加赞赏,对于不成功的思路,也应充分肯定,鼓励,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被激发,学生的创新才能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 江泽民.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R].1995.

[2] 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2012.

[3]李文林。数学的进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4]胡小勇.问题化教学设计[M].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5]齐建华.现代数学教育[M].大象出版社,2007(3).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jiaoxue/7908.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2月9日
下一篇 2014年12月9日

相关推荐

  •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政治学科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政治学科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是一门理论性、知识性较强的学科,利用多媒体对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有许多优势。多媒体教学的使…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2日
  • 返璞归真 让学生在政治课堂中回归自我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政治教学也迈入了快速推进的轨道,探究一条适应学生身心特点与教学工作要求的教学新思路,成为了高中政治教师应当认真思考的课题。笔者在教学中崇尚返璞…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4日
  • 【职业教育论文】中职机械专业的合作教学与策略

    【摘要】在中职机械专业课程教学中,合理使用合作教学方式,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增加师生情感交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很好的途径。本文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探…

    教学论文 2014年12月9日
  • 初中数学创新教学新方式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高效率学习的基础,只有建立了学生适应且喜欢的学习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主动自觉地去吸收新知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这是为提高学生数学素质所提出的具体要求…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2日
  • 【教育教学论文】高校教务管理服务现状

    摘要:高校教务管理作为高等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与基础,教务管理是整个教学体系正常运作的核心枢纽;同时,它也是落实教学目标,全面培养美、体、智、德人才的保障,对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

    教学论文 2014年12月22日
  • 口语让小学英语教学更加美丽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发展,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出现了极大程度上的改观,同样,在现今的小学英语教育教学中,由于培训专业度、师资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近些年来,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出现了…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2日
  • 牛津高中英语趣味教学谈

      众所周知,因为高考的成绩直接决定了学生可以进入哪所高等学府进行学习,高中阶段是名副其实的我国学生最重要的求学阶段。就是因为如此重大的压力,从高一到高三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压力逐…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7日
  • 合作学习与初中英语教学

    一、 前言在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学习策略一词。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教师应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合作学习便是这学习策…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2日
  • 课堂教学中的“另类”美

    【摘要】老师,在每个学生的心中都是神圣的。欣赏学生,当学生最不值得欣赏时,恰恰是最需要爱的时候,表扬他们一下,调皮、淘气也可以是美的!因此,在课堂中做一个有心人,要经常地去发现课本…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2日
  • 反璞归真:真实英语教学

    摘 要: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小学英语教学经历了多翻的探索和变革,然而时至今日,这种探索和变革的激情非但没有结束之意,反倒有愈演愈烈之势。小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究竟何去何…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8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