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案例的语文与多媒体结合的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作为国学的基础学科,对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在信息化的的社会背景之下,教学如何高效的进行越来越成为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受到学学生和教师的青睐,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教学的方式得到创新和拓展,语文与多媒体的结合能够有效的使学生进行积极的语文学习,丰富课堂的内容。
一、多媒体教学对语文教学的意义
1.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多媒体比起传统的板书教学显得更为灵活,而且多媒体的塑造能力较强。小学生的认知感受能力较差,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因此利用多媒体进行声画结合的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形象的参照,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
2.有利于创建高效课堂
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上课板书的书写往往会浪费掉很多时间而且容易出错,而多媒体则可以通过PPT的播放,减少了时间的不必要浪费。因此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备课授课的效率,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消化效率。
3.能够提升学生的情感
语文教学是一步步陶冶学生情操,教授学生掌握审美方式的过程。在许多的课文中,都有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而小学生对于的感情的体会尚未敏感,文字的描写并不能使学生真切的领悟,而多媒体的应用能够对感情进行直观的展现,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把握。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二、语文与多媒体教学的实践应用
1.有利于丰富课堂内容、调动课堂区分
多媒体的应用使教学更为方便和灵活。在PPT的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改变背景来达成与课文思想感情的统一,而且还可以添加一些趣味性的图片和小标识。例如语文出版社发行的S版二年级教科书中课文《秋天》的课程教学设计。背景图可以是红了的枫叶,这样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进行正式的授课之前添加几张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秋天图片,例如挂在枝头的苹果,落满树叶的街道等,使课文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增加课文的可视性。在视觉的刺激之下,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注意力,踊跃的投入到课文的感悟与体会过程中,活跃课堂氛围,达到带动全班同学主动学习的目的。又例如四年级教科书中的课文《种子》的最后,作者写道“我小心翼翼地把这些树籽包起来,唯恐丢失一颗。”这里的种子不仅是指真实的物品种子,还指女孩拥有一颗真诚的心。要使学生理解到这个层次,就要对课文进行演绎,通过多媒体的图片展示,实现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课文的日常化演绎可以使学生更加真切的体会到作文的感情底蕴和更深层的内涵。
2.进行适当的课外延伸,增加学生的视野
多媒体的教学可以对作者进行详细的讲述,小学生对于古代诗人的了解甚少,而语文课正是拓展他们认识面的有效学科。例如在语文出版社S版的一年级教材中,《登鹳雀楼》的授课,教师可以先对作者进行讲述,再从作者所生活的盛唐时代进行分析,对诗人写这首诗所体现出的广阔胸襟进行阐释。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还可以对唐代的生活风俗、行为礼仪进行拓展性的讲解,充分利用学生的猎奇心理,使学生更全面的掌握诗作的历史背景和风土人情。教材中的《十二月歌》提及到很多传统节日,教师可以选择性的对几个节日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学生更多的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实现了对普通教学的扩充。
3.突出重点,有目的的进行课程教授
传统教学中教师对知识的教授大多数都是一条线进行,没有重点没有中心。而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重点部分进行着色,以突出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层次的分类,着重进行复习和巩固。例如在课文《贺年卡》的教学中,重点是加强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教师在课件的制作上可以着重对字词的编排,仿写文字、看字读音、看拼音写字,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强化学生对字词的记忆。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示优秀的文字片段,增加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成绩。
4.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
多媒体具有可重复利用的优点,因此不仅可以进行知识的教授,还可以进行对知识的巩固,有利于克服遗忘、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多媒体的另一特点就是容量大、信息量大,它可以储存视频、音频、图片等文件,使学生在视听方面得到充分的满足。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合作,留给学生反思的时间,设计小组讨论,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情景化的教学方式。现代的科技突飞猛进,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灵活的特点,让学生将课件复制到自家的电脑上,在家庭中实现自我学习。学生与老师作为教授双方的主角,需要不断的进行交流和互相表达,多媒体的应用使课堂的交互性更为强烈,学生更多的参与,与教师产生更多的交流,在教师成熟的思维模式的影响下,能够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多媒体是现代科技社会不停发展下的产物,它在教学上的应用便利了教师的教学,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使教育事业进入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而语文作为一门感性形象的学科,对教学方式具有很高的要求,既要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解释,还要对课文的背景进行拓展,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满足不了这一要求,还经常造成时间上的不必要的浪费,语文教学与多媒体的结合成功的实现了这一要求,这就启发教育者们要不断走教学的创新道路,有机的进行多媒体与教学之间的结合。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jiaoxue/3204.html

(0)
EditorEditor
上一篇 2014年10月30日
下一篇 2014年10月30日

相关推荐

  • 浅探提升小学英语教学的趣味性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才能够有效激发起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笔者认为要为孩子们创设一个真实的语言情境,真正学以致用,在“学中去用”,在“用中去学”。本文从德育实践、肢体语言、游…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8日
  • 创新高校教学方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形势下社会对我国人才培养的需要。所以,为了为我国社会培养符合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高等学校必须要不断改革、不断创…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5日
  • 试论初中物理教学的生活化

    【摘要】对于刚接触物理这门课程的初中生来说,物理这个词既陌生又抽象。加上社会上老是将物理与数学化学相提并论,容易使学生有先入为主的印象,以为物理像数学一样抽象难学。因此,初中物理教…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5日
  • 浅谈幼儿园亲子活动实施

    摘要:亲子活动是幼儿、家长和教师之间的良好沟通的重要手段,随着现代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父母大都忙于工作和学习,亲子活动少之有少,亲子间的接触不如以前频繁,家长与幼儿共同游戏的时间和…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26日
  • 小学英语课堂中学生注意力培养的研究

    第二章 理论框架2.1研究的理论依据2.1.1新课程改革理论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从以学科为中心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课程改革具体目标中倡导建构性的学习——…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26日
  • 地方高校公共音乐教学实践中融入奥尔夫教育元素的思考

    摘要:笔者基于地方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中融入奥尔夫教育元素的现状分析入手,剖析地方高校公共音乐教学实践中融入奥尔夫元素面临的实际困难及对策,提出地方高校公共音乐教师应学有所长、学有…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8日
  • 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练习讲评中的应用

    英语练习是学生语言知识巩固和技能训练的必不可少途径与方法,使得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闻和解决问题,促进语言知识技能有效内化生成。针对学生在英语练习中发现重点和难点,选用具…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2日
  • 开展综合模式提升学生音乐素质培养成效

    当前,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初中各学科的教学都紧扣新课程改革要求,从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资源等各方面进行充分的拓展与优化,使其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发挥出更大的效用。…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0日
  • 牛津高中英语趣味教学谈

      众所周知,因为高考的成绩直接决定了学生可以进入哪所高等学府进行学习,高中阶段是名副其实的我国学生最重要的求学阶段。就是因为如此重大的压力,从高一到高三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压力逐…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7日
  •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的教学策略分析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的教学策略分析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进行,高中化学学科教学的各方面也需要更多的改进和完善,本文从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以及如何去完善落实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的教学策略出发…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8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