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应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只有情境适合了才能有效地将教学活动开展下去,所以自然而然的,教学情境成为了教学的突破口,一节课的质量如何最根本是看这节课的教学情境是怎么样的,好的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中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内容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有机地交融, 更有利于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好的状态,从而有利于学生全身心地真正投入到学习中;不仅有助于学生加强学生主动联系新旧知识,便于对知识做重组、改造的加工过程,还帮助了学生对知识的童话和顺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如果教师能将学生引领到一个好的情境中,就等于把学生带进了知识的海洋。相反则可能会让学生觉得课堂学习是个索然无味甚至痛苦的过程。所以,教师自觉地培养并提高教学情境设计能力便是当务之急应该要做到的。
一、教学情境的概述
1. 情境与教学情境
情境这个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情景;境地”。情境含有情形、景象,以及环境、状况的意思。熊川武老师在《实践教育学》中指出:情境通常指同特定要素构成的有一定意义的氛围或环境,它可以由风气、习俗、事件、物质条件等形式表现。
教学情境是指在教学中利用具体的场所(教室环境)、景象(课文文境)、境况(学生心境)等,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比如丘迟以“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几句话勾勒出了唯美的情境,而后就勾起了陈伯之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思乡情怀,最后不费一兵一卒,使之拥兵来归,显然可见“情境”影响人威力之巨大。
教学情境是“情”与“境”的融合,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而专门制造或设定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师生共同营造的课堂情感氛围。“境”指的就是教学环境,既包括具体的实物环境又包括师生的关系。“情”则是指“境”中师生双方间的情感交流以及思维互动。情因境生,境为情设,情与境和谐统一,从而就酝酿出了某种氛围,而这种氛围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投入学习。传统的教学观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不需要情境的,该观点认为学生只要把知识系统地掌握住之后就能自然而然地能够运用到各种真实的情境中去,其实,这种看法正是忽视了学习过程以及学生的情感体验。
2. 教学情境的作用
显然我们知道教学情境为什么那么重要,就是因为它能够将课堂与外界的联系加以沟通,能够开拓学生的认知视野,可以将学生带入到那种很富有真实感画面的社会生活的氛围中去,就像是影片在学生的头脑中闪过,教学情境并不是教师一个人设计出来的,而是在师生沟通的基础上设计生成的。
(1) 对学生的作用
因为考虑到中小学学生思维主要还是停留在直观、形象思维上,所以他们对于那些比较形象直观的东西会越发地产生兴趣和好感,而对抽象的东西会产生畏惧心理。因为教学情境是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近的、相联系的 ,所以首先肯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就是会促进学生产生求知欲望,激励学生探疑、解疑、培养学生的能力;再次就是可以让学生能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因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学过程中的形象再现场景将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情感。
(2) 对教师的作用
教师作为教学情境的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是首先体验教学情境的人,所以教师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是带着感情和认知思维来进行加工的,因为传统的教学观没有教学情境这一概念,所以设计教学情境正是在转变教学观念的一个过程。因为要利用大量的教学技术,所以教学情境的设计过程正是教师在丰富自己教育技术的过程。在新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新的教学拘束将更有利于新课程的教学。
3. 教学情境的最为本质要求
(1) 教学情境要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
正所谓学习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就要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样也利于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能力的培养。
(2) 教学情境不能脱离学科的因素
如果教学情境脱离了学科因素,那么显然是毫无意义的,甚至会造成恶性的影响,因为情境本身是服务于学科的,所以情境就要体现学科的本源性。比方说教师原先的用意是为了让学生感受生活的,于是在课堂上运用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但是在让学生参与过程中却忘了学科因素了,虽然说这样可能学生们都很感兴趣,但是这样的情境已经脱离了学科的实质性内容,是不能够得到提倡的。
(3) 教学情境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学习和成长的情意因素
良好的教学情境应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充满自信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得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使得非智力因素和人格都能得到发展。比方说中学物理有很多难懂的知识点,但是这些难懂的知识点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设计出形象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往往那些难以理解的知识只需要用学生成长中经历过的某件事情就能点通学生理解的思路。
(4) 教学情境要具有趣味性、开放性、思考性
教学情境能设计地具有趣味性、开放性和思考性是教师个人风格、经验阅历、教师智慧的结晶,比方说这样的情境:做游戏、猜谜语、讲故事、小组竞赛等就可以将抽象的知识与生动有趣的实际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能够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同时,这样会使得学生能够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度过课堂的教学活动,师生双方都会因此而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二、设计教学情境应注意的要点
教学情境有利于发挥教师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得学习更为有效率。教学情境应该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是需要注意这几个要点的:
1. 情境作用的全面性
好的情境肯定是兼顾全面性的,不仅要包含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搭建认知结构,而且还应该考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还要包括有情感内容和实践内容,这样能促进学生的心理环境、群体环境和实践环境的全面发展。所以说教学情境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某一方面的需要,要同时为了情感教学、认知教学和行为教学服务才是关键。但是针对于局部的情境设计还是可以有所偏重的,即要灵活地变通处理。
2. 情境作用的全程性
有人会误解认为情境作用的范围就是在教学活动之前开展进行的,比方说新课教学之前利用有关的实验、故事、问题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新课内容。而实际上如果持这种观点,那么就是保持着传统的教学观点。情境应该是作用于全程的,在这整个过程中会相应地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
3. 情境作用的发展性
情境的作用不应当是暂时性的,情境作用的发展性指的是教学情境应该具有促进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有利于激发和增强学生潜能的功能。不仅要针对于学生的现有水平,更要针对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就是说既要能够解决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又意味深长地蕴含着与当前问题有关、能引发进一步学习的问题,形成新的情境;再就是利于学生进一步发散思考、积极主动地学习。
4. 情境的真实性
这里为什么要强调情境的真实性呢?加入情境是虚幻的,那么学生感受到的也是虚幻的,这种虚幻的东西学生是无法有所感受的,且让学生最终对知识的理解只可能是肤浅的、刻板的,因为他们在现实中找寻不到这样的情境将所学的东西运用进去,所以就会产生很多疑惑。只有真实的情境才会让学生感同身受,而且最为关键的是真实的情境会让学生将学习的东西运用拓展到真实的情境中去,从而就达到了教学的预期目的。所以说情境的性质决定了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5. 情境的可接受性
因为考虑到学生学得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总是要迁移迁移到情境中来解决问题的,所以了使得知识、技能能与情境有良好的衔接,就必须使得情境要有可接受性,只有学生能够接受的才能促进迁移。所以说一个好的情境肯定一个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得学生易于接受的。
三、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策略分析
我们要相信精心设计出来的教学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线索且激发学习激情,帮助回顾已学知识,帮助提高学习新知识的效率。所以说精心设计出的教学情境并最终能将其实施无不是教学目标达成的一个重要保障环节。
1. 设计教学情境的基本策略
要把教学活动演绎成“课堂情景剧”那就必须使得课堂的各个元素都能进入角色,具体来说,设计教学情境的基本策略是:
(1) 设计教学情境的物理环境
课堂教学的物理环境可想而知是由教室、教具等元素构成的,在设计某个情境时可以适当地渲染教室的环境,让教室的环境那种情境感,黑板、门、窗户是最能吸引学生眼球的,适当的可以在这上面做些渲染,比方说上的课文是与春天有关系,想要渲染出美丽的春姑娘,可以再窗户上贴上用纸剪出来的花和柳条。具体的物理环境还可以通过板书、音乐、视频等来烘托。
(2) 设计教学情境的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用心来感受,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就要主动地营造出和谐的心理环境,比方说教师在授课时面露微笑、目光很自然地注视教室里的所有学生,而不是板着一张苦瓜脸或者只对部分学生进行目光注视,教师讲课过程中可以抑扬顿挫地讲出来,但是不能随便严厉指责学生或者甚至大发雷霆,这样的是不利于和谐的心理环境的创建的。好的心理环境还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表达而建构,比方说清晰的语言、变化的语调和诗一般的语言对学生保持注意力的集中都是很有益处的。
2. 一般的设计程序
因为教学情境本身是多变的,教师不可能说设计出了一个固有的教学情境模式就可以应用于所有的课堂,但是教学情境的设计还是有一个大体的设计思路,以下便是大体的思路流程:
(1) 明晰教学目的、研读教学内容,落实“三维”目标
我们说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性的活动,而教学情境正是为了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和内容而服务的,教学情境无时不刻总是在影响着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师生之间的交流本身也正在创建并生成着教学情境。教师要设计出一个好的教学情境要做好的首要工作就是认真学习和研读学科课程标准中相应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在教学中的具体落实,弄清楚课程性质、目标、学习的内容框架,认真学习和落实课程标准中相应的教学和评价建议。
(2) 钻研教材,创造和谐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我们知道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并不是如天马行空般地凭空想象出来的,如果是那样的话,倒不如不没有教学情境,没有教学情境远比一个很差的没有效用的教学情境要好。既然要设计出好的教学情境,那么首先要钻研教材,在这个过程中仔细揣摩并搜集着有利于情境需要的素材,只有将教材钻研透了,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来审视接下来课堂所需要的情境。通过探究、发现、参与到知识学习过程的深层次中去,使学生的思维、情感深深地融入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要学会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发挥其主动性的地位,同时也会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探究知识、发现知识以及质疑知识。
(3) 认真了解学生实际认知状况和生活经历,搜集并选用与学生生活实际经验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素材
因为教学情境是为了让学生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激情,因此就不得不让教学情境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和贴近学生的生活。一个好的教学情境绝对是学生所熟悉的、所热爱着的,且在学生个人的经历中可以找到相似的、可以理解的环境。所以教师就要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通过了解学生,方能积累出各种有用的素材和信息。这样才能设计并创生出一个个理想的教学情境,同时也会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学生会认为教师理解他们。
(4) 分解学教学任务,使分解后的任务穿插在预设情境中
课堂教学的任务是一个系统,系统性的任务又可以拆分成若干个小的任务,我们说教学情境中应时时刻刻穿插了课堂的教学任务,这样才不会使得情境空洞化,因为情境本身只是一个服务性的元素或者叫做工具,而教学活动又必须得依附于它来解决教学任务。
(5) 做好教学准备,准备好学生可能出现问题的预案
为了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师要做好大量的准备性工作,比如信息技术的运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学生的动手操作、分组合作、交流研讨,可能还会涉及到大量的设备器材的使用素材的收集、活动的组织等等。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jiaoxue/2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