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大学生不同文体汉语篇章的眼动研究

第一章 绪 论
目前,在语言学研究领域来说,通过眼动仪来研究阅读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实验的时候,眼动仪可以追踪被试在认知加工过程中的阅读模式,提取一些重要的阅读参考数据,统计并且分析,从而揭示信息加工过程中思维的特征,为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充分的证据,同时对于揭示语言发展演变的规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1篇章阅读的眼动研究
1.1.1国外关于篇章阅读的眼动研究
西方对阅读的眼动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其初级阶段,诞生了三本著名的阅读心里学的书,这三本书系统地研究了阅读中眼动的特征。同时在这个阶段,Javal 发现了阅读中的眼跳,强调在阅读中,如果要得到信息,眼睛必须注视停顿,每10个字母有一次注视,并且并且眼睛注视文章的时候,是按顺序进行阅读的,每一行靠前的部分很关键,决定着被试理解语言的程度。[1]
阅读的眼动应用阶段,西方学者进行了一些基础的研究—阅读过程中的眼动分析,主要包括Arnold & Tinker对注视停留的研究,Buswell[2]对注视广度的研究,眼跳,有节奏的阅读,边缘视觉的研究,阅读材料的横排版和竖排版的研究等等,更重要的是进行了大量的教育方面的研究,获得了显著的效果。如:泰勒(1931)[3]研究了不同被试眼动轨迹运动后,指出他们之间是有区别的。莫斯特(1938)和 格罗内(1936)测试了说话有结巴的被试注视文章的眼动轨迹,并进行了深入地研究。说明对文章注视的研究已经从理论阶段进入了应用阶段,人们开始意识到眼动研究有助于更深入地进行心理认知活动的研究。Anderson(1937年) [4]分别以50名阅读好和阅读差的读者为被试,考察阅读材料的难度不断增加时,被试的眼动模式的差异。塞伯特(1943)研究了被试阅读不一样类型的实验材料时,眼睛注视文章的情况,发现他们的眼动轨迹的运动是有差异的。。Stone(1941年)研究大一新生阅读数学,生物,英语等不同学科的阅读情况,结果显示眼动差异明显。
眼动研究引起了认知心理学家的关注,这些学者重新将眼动测量法引入到心里学界进行研究,把眼动研究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层次。Lefton [5] 选取不同年龄阶段的被试做实验,指出被试的阅读能力因为年龄的不同而不一样,但是会逐步地上升。泰勒(1965) [6]等考察了被试在注视文章的时候,眼动轨迹运动的特点。这两个实验的共同点就是提取的眼动实验数据说明,语言水平决定着文章阅读的能力。

1.1.2国内关于篇章阅读的眼动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汉语成为世界上最丰富﹑最发达的语言之一,为了充分地发挥汉语在国际社会生活中的交际作用,所以对汉语的眼动研究必不可少,它对汉语阅读的认知过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汉语阅读的眼动研究初期: Shen Youqian (1925)在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的实验室考察了汉语阅读的情况,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是不同的排版时,注视汉语文章眼动的区别;另一方面是被试注视汉语和其他语言时,眼动特征的区别。 [7]
汉语阅读的眼动研究的中期:格雷(1946)研究了被试阅读十几种语言(包含汉语)时的眼动。实验是在芝加哥大学使用照相法记录被试在默读和朗读时的眼动轨迹,发现,处于语言加工高级阶段的被试,在阅读不同种类的语言时,他们的认知加工过程几乎是一样的。具体表现:(1)当读者理解课文意义时,沿着每行的字往下看,眼跳和注视交替出现。(2)每次注视能够识别2-3个字。(3)在阅读过程中,间或出现一些回视。尽管由于语言结构等因素的不同会对阅读过程有一些影响,但是,在阅读时也存在一些共性。[8]
汉语阅读的眼动研究近期阶段:沈德立等[9]考察了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理解课文时的不同的认知特点,结果表明随着年级的增长,阅读时间,注视次数都在不断地减少,注视频率增长,获得的信息量在逐渐增大。白学军等[10]研究了不同年级视力正常的学生阅读课文时的眼动过程,研究表示,高年级的阅读速度优于低年级,低年级组内没有显著地差异,高年级组的注视次数,注视点持续时间,回视次数小于低年级组,高年级组采用选择式回视方式,相邻句间回视方式。白学军等[11]还研究了不同年级的学生阅读课文时的眼睛注视方式,研究结果说明:高年级的回视次数减少,学生侧重于使用直接和往复注视方式。闫国利(1999年)[12]研究了不同年级学生阅读科技说明文的眼动情况,实验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注视次数减少,学生往往采用选择式回视。陈向阳(2000年)[13]研究了不同年级学生阅读寓言及大学生阅读句子时的眼动特征,说明高年级和低年级的眼动特征之间的差异显著,随着年级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迅速发展。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沈德立编纂了一本关于汉语眼动的书,此书详细地介绍了眼动的基本常识及与汉语眼动研究相关的实验,促进了汉语眼动的研究。
眼动技术加深了人们在阅读实验过程中的认识。虽然国外研究汉语的眼动实验研究凤毛麟角,但是随着国内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科学研究领域 的硬件不断扩大及提升,说明国内的眼动研究的前景是可观的。

1.2 阅读过程的眼动理论:Just和Carpenter的眼—脑假说
Just & Carpenter[14]在1978年提议建立眼—脑假说理论,着重指出被试在阅读实验材料的时候,加工某一个词,其实也是在注视某一个词。因此加工某个词使用了多长时间,也就意味着对某一个词注视了多长时间。例句如下:
(1)The concerned steward calmed the child.
(2) The concerned student calmed the child.
第一句话的名词是steward,属于出现频率比较低的词;第二句话的名词是student,属于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1986年,学者Rayner & Duffy,Infoff & Rayner[15] 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是,出现频率低的词的注视时间多于出现频率高的词,时间的差别为30—90毫秒;如果前面的词是出现频率较低的词的时候,就会注视后面的词的时间长;如果前面的词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时,紧跟后面的一个词的注视时间就会短,在这种情况下,时间的差异性为30—40毫秒。这个研究结论表示,读者加工出现频率较低的词的效率,延续到了对紧跟着一个词的加工。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没有预设,也就说明眼—脑假说理论没有预设。
总而言之,眼—脑假说理论得到了一些实验研究的验证,但是没有办法回答如下的一个问题:注视某个词的时间达到怎样的程度可以反应某个词加工的时间。

1.3 不同文体的特点及相关的研究
随着阅读研究的深入发展,许多学者采用眼动仪,对阅读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下面本文就来介绍汉语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新闻四个不同文体眼动研究的状况。

1.3.1 记叙文
记叙文主要是陈述所写的人物和事件,间接地使用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的方法。记叙文的特点是生动形象的描写人,事,物,来体现生活,表现作者的中心思想,可以写现在发生的事情,也可以写过去发生的事情,说明了记叙文结构灵活,形式多样。
王进卿[16] 认为在阅读记叙文的时候,不仅要理清头绪,通观全文,而且要找出文章的主旨句,理解全文,在阅读中逐渐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

万云英(1963年)通过一些实用的方法,研究了小学生领会散文和小说的普遍的特性。1990年刘春玲﹑万云英等及1991年钱文等研究了阅读记叙文的主观因素。实验结论显示:(1)阅读的记叙文的题目,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段落以及插图都会对读者领会记叙文的中心思想产生负面的影响;(2)读者丰富的知识阅读经验﹑阅读解析策略也会对记叙文的理解产生影响。总之,我国关于研究记叙文的阅读,主要是从阅读后的结论来考察读者是怎样对记叙文阅读的,相反,就像朱曼姝(1991)从读者阅读记叙文的过程来研究怎样领会记叙文中心思想的非常少。
白学军等(1995)研究了小学不同年级和大学生对记叙文阅读时的眼动轨迹,所选的阅读材料是依据平常的生活事件所选的。结果表明:(1)阅读速度:大学生的快于小学生的,然而小学生之间却没有区别。在注视阅读材料的时候,大学生之间注视文章的次数,注视频率有明显地区别,然而注视阅读材料的广度却没有区别。
沈德立(2000)利用眼动仪,探讨了记叙文的阅读理解,结论显示在被试注视记叙文阅读材料的轨迹中,被试必须依次按照文章的顺序来阅读,与此同时让不同汉语水平的被试对所选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背景知识和语言水平决定被试在解码过程中信息的获取量。

1.3.2 议论文
议论文是议事说理的文章,其本意就是说明道理,解析事件、抒发建议,提出自己的见解。议论文通过议论来讲道理,摆事实,论述作者的见解,明确自己的态度,驳斥他人的看法,论证自己强有力的见解,着重强调语言的使用务必精确,明晰。
卫灿[16]指出领会议论文的中心实质,一方面,最重要的是找寻议论文的观点;另外一方面,就是论证观点见解的历程。议论文的中心观点,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分析、统计、概括等一系列的信息加工的心理认知而出现的。
李娜等[17]对学生注视议论文的眼动过程进行了细致的讨论,被试都是在校的中学生,阅读的文章来源于中学的语文课本,研究结果是:(1)被试在实验过程中的时候,注视的结果不一样,阅读的实验材料越容易,被试之间的眼动区别就越明显,阅读的实验材料越难,个别被试的区别明显;(3)被试注视的实验材料,当难度一样的时候,眼动轨迹有区别:个别被试在阅读比较容易的实验材料时,眼睛注视时间的区别就会非常明显;个别被试的区别鲜明,尤其在个别的眼动指标上,从实验结果的数据上能体现出来,随着年级的上升,被试注视议论文的能力会逐渐地上升。于鹏(2006年)[18]研究了中国大学生与韩国汉语高水平留学生阅读不同文体汉语篇章的眼动特征,研究结论:议论文是大学生阅读汉语篇章的难点,因为在阅读不同文体篇章的时候,议论文的注视次数最多,阅读速度最慢。

1.3.3 说明文
说明文主要用来解说事物的结构、特性和发展历程等,是一种比较适用的体裁。说明文有总分式和递进式两种结构方式,主要以说明为主,解释事物,进而阐明事物的发展历程,以便于讲授常识,相对于其他文体来说,说明文的体裁是独立的。
阎国利[19]对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和大学的学生阅读科技说明文的眼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阅读实验材料总的时间:小学五年级的阅读时间最多,大学生的阅读时间最少,说明随着年级的升高,阅读实验材料总的时间会逐步地减少;(2)高中二年级学生和大学生具有比较高的汉语水平,所以在阅读文章时能够依据内容,因时制宜地调整阅读策略;(3)不同年级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选择式回视的使用率高于前进式回视的使用率。陶云等[20]利用眼动仪,选取了85名不同年级的学生,研究阅读带有图文的文章的眼动指标的特征。选取了的阅读材料为难易各3篇的说明文。分为2组,一组有图片,另外一组没有图片。实验的结论是:(1) 被试在阅读不同难度的阅读材料时,随着年龄的增加,眼动特征比较显著;(2)在实验中被测的学生,注视难度程度不一样的实验材料的时候,图片的作用非常显著,进而影响有图片和没有图片的眼动特点,其差异性非常显著;(3)当被测的学生注视难度程度不一样的实验材料的时候,比起难度程度大的实验材料,容易的实验材料的特征更明显。

第七章 本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以往对汉族大学生阅读汉语篇章的眼动研究比较多,但是对少数民族汉语阅读的眼动研究开展得还不多,而本实验研究了汉语高水平的维吾尔族大学生﹑汉语低水平的维吾尔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阅读汉语记叙文﹑汉语议论文﹑汉语说明文﹑汉语新闻四种不同文体篇章的眼动特点的比较,为维吾尔族大学生汉语篇章阅读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参考,为推动维吾尔族汉语教学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了有价值的现实指导。
但是本实验对维吾尔族大学生汉语篇章阅读的眼动研究还属于探讨性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方面,没有分析回视等眼动参数,影响了数据分析的全面性,另一方面,由于采用的数据比较多,没能对兴趣区的眼动数据进行分析。
本研究有待进一步地工作,首先,全面细致地分析眼动参数的数据及规律,为少数民族第二语言的教学提供更进一步的理论基础;其次,分析维汉大学生阅读汉语不同文体篇章的兴趣区,为少数民族第二语言的教学提供心理学依据。
总之,随着眼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眼动仪设计的不断完善,一部分中国学者开始用眼动仪来研究少数民族学汉语,目的在于解决少数民族阅读汉语中实际存在的问题,维吾尔族是中国56个少数民族之一,因此本研究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实验中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提高汉语的阅读效果,而且有助于汉语认知加工模型的构建,将有利于当前少数民族汉语推广的深入开展,对普及少数民族学汉语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眼动记录技术不断完善,眼动研究会在少数民族汉语阅读的心理学研究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jiaoxue/2437.html

(0)
EditorEditor
上一篇 2014年10月21日
下一篇 2014年10月21日

相关推荐

  •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物理的教学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过程的进行,对于初中物理的教学也是有些自己新的看法和反思。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方法要体现新教学理念、新教学思维以及新教学方法,从根本上对初中物理进行一些“新”的改革。…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26日
  • 中考复习之小说阅读专题指导

    【考点聚焦】纵观近几年各地中考试题中对小说的考查内容主要主要集中在:①理解小说标题;②揣摩人物形象;③把握故事情节;④注意环境描写;⑤概括主题内容;⑥分析写作技巧、品味语言等。(一…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9日
  • 浅谈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对钢琴教学及演奏的渗透

    随着社会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不断革新,给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和方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是它也改变了过去钢琴教学中教学模式单一和学生群体被动受教的弊端,大大开拓了钢琴教学的延展层次,优化…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28日
  •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新课标》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要使学生能够获取处理信息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英语,是人们在生活…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8日
  • 浅谈日渐多样化的高中体育教学方式

    摘要:随着新课改在我国教育界的广泛传播,高中体育也迎来了一波改革浪潮。在分数至上的高中校园中,人们往往忽视了体育的重要性。然而在当今时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并不只局限于智力发展上,在…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6日
  • 科学作业,提高高中英语课后学习效率

    摘要:作为高中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如何做好课后作业的科学布置以及提升学生的课后学习效率一直是高中英语教师共同探索的问题。课后作业是对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的回顾、总结以及巩固,并可…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5日
  • 践行新课改,构建高效而充满趣味的物理课堂

    【摘要】在新课改理念下,构建高效的课堂是一个核心的问题,而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高效课堂总是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挂钩,只有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才有可能实现高效的目标。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物…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8日
  • 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情境设计能力的提升研究

    课堂教学设计应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只有情境适合了才能有效地将教学活动开展下去,所以自然而然的,教学情境成为了教学的突破口,一节课的质量如何最根本是看这节课的教学情境是怎么样的…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24日
  • 课堂教学中的“另类”美

    【摘要】老师,在每个学生的心中都是神圣的。欣赏学生,当学生最不值得欣赏时,恰恰是最需要爱的时候,表扬他们一下,调皮、淘气也可以是美的!因此,在课堂中做一个有心人,要经常地去发现课本…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2日
  • 【教学论文】农村中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目前,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物理教学明确提出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因此,中学物理教育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从而满足新…

    教学论文 2014年11月15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