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语是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工具,尤其是对英语国家的了解。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英语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增强对外国文化,特别是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聚焦于语言形式(如语音、词汇和语法),忽视了文化、背景知识的作用。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文化知识是相当广泛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缺失,可能会妨碍人们对语言的理解。本文主要讲述影响学生阅读的文化背景知识,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以及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讨怎样通过背景知识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 背景文化知识 学生 教师
Abstract: Learning English is the way how students can know the world, especially countries where English is spoken. For students, one of the objects of learning English is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native, aquainting the foreign cultures. Losing culture language can cause the block for reading comprehension for its existing here and there. This essay will talk about the main background knowledge that have effects on student’s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will dicuss how teachers can help student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to read along with the students’ own effort on it with the help of background knowledge.
Key words: reading background knowledge students teachers
引言
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听、说、写能力提高的关键。通过阅读,扩大了知识面,增加了词汇量,交际时就不会因为知识或词汇贫乏而言不达意,写作时才能语言地道,内容丰富。现在的学生整天埋伏于题海中,每天只知道握笔做题。对于课外阅读,特别是英语的课外阅读更是少之又少。偶尔拿一本课外书来读也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有时候并非学生不想看,而是因为看不懂。文章或者书中所涉及的背景文化知识,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储备知识,没有办法将这些背景知识在文章中找到合理的解释,没有办法体会一种我们一直称之为原汁原味的英语,那么他们无法保持想看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也等于没有了阅读的老师。我们学生阅读能力将会一直下降。
当美国总统里根继位后,一位美国人告诉他的一位中国朋友:“The united States has gone from peanuts to popcorn.”句法很简单,然而中国朋友却不明白句子的意思。美国人解释说前任美国总统JIM CARTER拥有一个大花生农场,而里根是个演员,人们在看电视的时候吃着苞米花。这位中国朋友才明白这句话的幽默。从这个例子,我们知道理解语言不仅依赖对词汇和语法结构的理解,也依赖对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理解。英语阅读中文化背景知识的差异可以分为:那么影响学生阅读主要有哪些背景知识,教师可以怎样通过背景知识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呢?
一. 影响学生阅读的背景知识
1. 历史文化:历史文化指一个国家某一历史发展过程形成的文化和社会遗产。
长期以来,教师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文化,或者学生在对西方文化进行了解时都抱着急功近利的目的,直接从英美等国的具体文化现象如从英国的礼仪,英国的形成和内容入手。但由于其文化内容纷繁复杂,单纯的介绍很难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整体文化概念,再加上一直都在赶课,针对文化的教学时间非常有限,很多内容都不能涉及到,难免给学生一种零碎、杂乱的印象。而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也没有进行归纳,没有去注意文化的渊源。现在学生对于英国的正式全称可能只知道叫做Unin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 Ireland,而对于,苏格兰与英格兰怎样结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大不列颠王国与爱尔兰经过怎样的改制形成今天的联合王国,可以说是全然不知。英语国家的风光,历史事件可以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视野和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对英语国家的了解。因此史地常识类文章经常出现在各种各样的阅读篇章中,尤其是在高考的阅读理解中,其趋势是选取英语国家的主要名胜或历史事件同时涉及一定的地理常识或历史知识。缺乏对历史文化宏观上的了解会造成学生在阅读时的不安定,一直处于猜测的状态,不知道特定的历史事件的背景,阅读时一些专有的历史事件的英文只能靠猜测,不能有质量地顺利完成阅读任务。
又如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如果单单从字面上的意思,可能某人的盒子。那么在这个句子中一定不能顺利翻译出。The project, which seemed so promising, turned out to be a Pandora’s box.会翻译为学生指看上去有用却引起祸害的礼物或其他物品。而是希腊神话中的第一个妇女潘多拉因受惩罚,被众神谪下凡间。宙斯给她一个盒子,让她带给娶她的男人。当盒子最后打开时,所有的罪恶、不幸、灾难等都跑了出来,从此给人类带来无穷的祸害。那么当学生了解到这个神话的来源后就等与扫清了一个障碍。知道怎么运用后,自然文章就没有难点,阅读可以顺利完成,还可以为以后的写作积累有用的素材。
2.宗教文化:
宗教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的现象。“宗教是关于超人间、超自然力量的一种社会意识,以及因此而对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体制化的社会文化体系。”宗教的产生本身就是人类文化活动的结果,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英美人有着根深蒂固的基督教传统。在西方语言体系中,用于赞美、感叹、诅咒发誓、表达愿望或形象描绘时,宗教色彩也比较强烈。西方人总是用“God”这个字眼,而中国人则表现出复杂多样的信仰内容。如西方人常说“By God”!(凭上帝发誓!),中国人说“老天爷作证!”;西方人说的“God bless me”(上帝保佑!)相当于我们的“菩萨保佑!”等在这一点上美国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发开美国历届总统的就职演讲或竞选的演讲都可以找到上帝保佑的刺眼。2009年奥巴马的就职演讲就出现了This is the source of our confidence – the knowledge that God calls on us to shape an uncertain destiny.我们自信源于对上帝的信仰,上帝号召我们要掌握自己的命运。而在结束语他用了这一句God bless you. And may God bless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学生虽知道美国存在各种各样的宗教信仰,但是如果没有涉猎到美国的基督教文化,不能明白上帝在美国人心中这种根深蒂固的地位,无法深刻理解奥巴马这篇激动人心的就职演讲。
我们时常还会看带有特定的宗教含义的词语,如果不了解其相关背景而只按字面理解,就往往会导致交流的障碍。例如 “End of the World”,对中国人来说,看到这个字眼往往会联想到 “大难临头,人类即将毁灭的世界末日”,但对西方英语世界的人来说,它只是表示有朝一日现世即将终结,所有人都将接受上帝的最后审判,好人升天堂,坏人下地狱,与汉语里讲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有类似含义。英语是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工具。学生也都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但是至于英语是怎么样被信仰不同的人所用,大概也是一塌糊涂。
3.地理(区)文化: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因其所特有的地理环境而形成的文化。 不同的地理环境也会造就不同的文化。爱斯基摩人生活在北极冰天雪地里,所以在他们的语言里,关于雪的表达有许许多多,,如aput(地上的雪),qana(正飘下的雪),pigsirpoq(堆积的雪),qimuqsuq(雪堆),而在英国,新加坡这些英语国家一般只用到snow。从诗歌中,我们更可以看出地理因素对文化的影响。由于中国是一个以内陆为主的国家,西风总是带给人寒冷的天气。所以在中国的诗歌中,西风总是忧伤,让人寒心。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 》 “古道西风瘦马”。辛弃疾《昭君怨》中的“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晏殊的《蝶恋花》“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红楼梦》中的“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这里用西风来比喻漫长的冬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痛苦)。而英国是一个岛国,由于受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英国常年吹温暖潮湿的西风,所以,英语中西风给人的感觉总是温暖的、欢乐的。最经典的句子就在John Masefield 的《西风歌》。
-It’s a warm wind,
the west wind,
full of the birds cries
…..
And April’s in the west wind,
and daffodils.
学生在看到“西风”或者west wind时,如果不能联想到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不能结合当地的气候来理会这个词,那么也无法深刻理解这个词在文中的作用,换而言之,作者想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也无法被学生领悟出来。
二、教师怎样通过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1.激活学生原有的背景知识,拓宽新的背景文化知识。学生在慢慢的学习中,或多或少的接触到各种文化常识。如他们知道在中文中我们不把红茶叫做red tea,我们按西方的习惯也叫black tea。那么当阅读材料建立在学生原有的背景知识上时,他们会更有兴趣的学习。如当阅读材料涉及到颜色词如red, white时。可通过提问的方式看看学生是否了解颜色在中西方的习惯用法,再加以拓展。在西方人把白色看作是纯洁、贞洁之色,婴儿洗礼时、新娘在婚礼仪式上总是身着白色。英语中还有这样的词语:white wedding(西方国家一般可在家中或家里花园内、或婚姻注册所举办婚礼,新娘穿着色婚妙按宗教仪式在教堂里举行的婚礼称作“白色婚礼”)white lie(没有恶意的谎言)。但是在中国,我们在葬礼上多看到白色的布置,古代皇帝赐死也用白绫。我们还有白色恐怖,白色政权,白狗子,白区(白色在中国曾经是“反动势力”的象征)这些表达方式。
2..精选课外阅读材料,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
教师在给学生选择材料时掌握以下原则(1)材料难易适合学生实际水平;(2)题村涉及面广,趣味性强,可以是名人轶事、历史传说、民间故事、寓言、幽默小品、日常生活、史地常识、科普文章等,要求灵活多样,生动有趣;(3)文章体裁多样化,叙述、描写、应用、说明、议论等文体皆备;(4)语言地道、规范。也可以适当推荐学生对热门的时事英语如最近非常热门的Copenhagen Climate Conference,troops等,透过热点新闻既可以拓宽视野,又可以在娱乐小学习。又如National Geography,在国家地理频道中出现了很多个国家有趣的新鲜的文化知识,如迪拜,现在这个国家又是全球的焦点国家。学生慢慢的接触这些知识,慢慢的感受,对于各个国家的文化也慢慢的有个宏观上的了解,有助于积累在各种题材中常出现的词汇。有了词汇才可以提高各种题材的阅读速度。
三、对英语语言、社会、文化的了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在阅读时要注意
1.重视英语词汇、语法和习惯用法的掌握。
在复习过程加强对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小学毕业生来说,应具备2000-3000的词汇量,并掌握其词类、意思和基本用法。掌握句子结构和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熟悉固定词组、固定搭配等约定俗成的语法项目。学生可以通过精读的方式。选取适当的文章或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这类题材的阅读。自己积累词汇,尽量独立分析 复杂的句子,不要一开始就找中文翻译,让中文的思维一直捆绑自己的阅读进度,久而久之,当你看到句子The door is not open时,自然而然的想将其翻译成“门不是开的”而不会直接译成“门是关着的”。
2.广泛的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开阔视野、开拓思路,还有利于学生了解英、美等国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思维习惯及英语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在平时阅读发现自己对于哪个部分选材比较敢兴趣,是英语国家的主要名胜或历史事件还是历史年代,看到熟悉的或常见的要自己设法去找资料,扫清阅读的障碍。滴水成江河,日积月累,这些原来是新词的词最后也会成为能熟练运用的词。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是词汇,学生在广泛阅读时要注意各个时代涌现的新词的积累。我们说与时具进,各种阅读题材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也是随着时代不断的更新。
当然,民族的文化是世界的,是无法在短时期内全部被消化的,就像外国人也不能够轻易理解或接受我们中国几千年来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文化。教师在利用背景文化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兴趣进而提高阅读的能力的同时,也不要忽视本土文化的教学与传播。我们的学生生在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无法全面普及的年代,在短时间内,他们所做的阅读能力的提高一方面为考试做准备。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知识储备的重要时期,也是对外国文化初步的探索期。他们在这个时候能对外国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见解,能形成对各国文化一个初步的了解。对于学生以后的工作生活,特别是对于以后出国深造的学生。一个是在知识上做了准备,最重要在思想上做了准备。
参考文献:
【1】 Linell Davis.中西文化之鉴[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232-223
【2】 陈安.新英汉美国小百科[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3】 胡文仲主编. 文化与交际[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4】 胡春洞,戴忠文著,英语阅读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65
【5】 张淳,英语阅读教学的思维导图分析[J].阴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49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jiaoxue/2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