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散文是与学生生命最为接近的体裁,散文形式不拘一格,题材广泛,是教育中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名副其实的载体。初中阶段,是中学生身体成长与心理成熟的关键时期,关注学生生命、关爱学生生活是语文教师的应有职责。在初中散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理念首先要把关爱学生生命作为课堂教学的起点,散文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为学生服务。在具体的初中散文教学情境中我们既要关爱学生,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又要使教学过程活跃有生命力。如何在初中散文教学中贯彻生命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生命认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取向及丰富散文课堂的生命性,是论文研究的出发点。
论文通过文献收集在充分论述生命教育理念、生命教育理念在初中散文的渗透及散文教学呼吁生命教育的基础上,设计出人教版初中语文散文教学生命教育现状调查问卷。通过对3所学校初中学生的问卷调查及数据统计分析,较为充分的了解了初中散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现状,为后文的生命教育教学策略的提出做实际依据。根据问卷分析,论文从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初中散文教学原则、散文阅读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散文课堂写作中的生命教育三方面对生命教育理念在初中散文教学中的实施提出建议性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生命;生命教育;初中;散文教学
绪 论
散文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比例,是初中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及发展思维的重要凭借。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贯穿于散文教学始终,散文与学生的生命成长息息相关。而生命教育理念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关爱学生生命成长的教育思想,在此,我们认为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把生命教育的理念贯穿于散文课堂。
一、 选题目的
生命教育是近年来颇为流行的一种教育理念,它起源于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的死亡学及后来的死亡教育、生死教育。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青少年情感冷漠甚至漠视生命的现象在我国层出不穷。2013年扬子晚报刊登的“三成被调查的中小学生偶尔有自杀的念头”及中国教育报刊载的“2013上半年上海市共有31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等报道都启示教师要关怀学生的生命,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以学生的生命为核心,关注学生的物质生命及精神生命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把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理念,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在有限的生命中自觉追求人生价值的意识。我们认为生命教育理念就是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生命成长、成熟,引导其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理念。将这种理念用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又要使教学过程具有生命特征。在此,论文提及的教学过程中的生命特征是指散文教学课堂必须是活跃的,教师的教学方法富有生命性、趣味性。因此,论文选用“生命教育理念视域下的初中散文教学研究”这一课题对于进一步研究生命教育理念在我国语文教学领域的具体实践有着极重要的价值。
二、 选题意义
语文具有人文性特征,人文性决定了语文对人类生命的良好关注。学生学习语文中的经典作品的过程就是学习作者、名家们如何模范地认识自然、珍爱生命、充实人生的过程。正如于漪老师所说,“教学生语文,也就是同时用人类的精神文明,用中华文化的乳汁哺育他们成长,提高他们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
散文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语文教材中涉及了多篇关注人类生命的美文,或是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的如《生命 生命》,或是教人自立自强的如《爸爸的花儿落了》,或是教人热爱生活的如《春》。因此,在散文教学中我们务必要注重对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并且对于散文之美,教师应该用美的方式完成语文教学。根据对中学语文教育实践的观察与反思,笔者发现很多一线的语文教师仍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散文教学,课堂上很多教师仅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散文,常常忽视散文的生命特征与散文的“美”。对此,本文试图用生命教育这一理论来分析探究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创建富有生命性的“美”且有趣的散文课堂,藉此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和思考,能对自己未来的教学有所帮助。
三、 本选题的国内外动向
(一) 国内研究动向
1、 教育需要生命教育
在我国教育领域中,倡导教育需要生命教育的专家颇多,熟为人知的有叶澜、冯建军、肖川、刘济良等。叶澜教授在《为“生命——实践教育派”的创建而努力》中,提出了“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的观点。 在《生命与教育》一书中,冯建军提出“教育是生命的需要”的观点,“教育要保护好儿童的天性,遵循生命发展的特性。” 肖川教授在其文章《生命教育:为幸福人生奠基》中指出“生命教育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其第一要义在于对于个体生命的尊重。” 刘济良在《生命教育论》一书中,也提出了“把每一个学生的个体的真实生命作为教育活动开展的基础与条件”的观点。 总之,文献中专家们把学生的生命作为教育的基点来研究,他们认为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不能“目中无人”,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有“具体的个人”的意识。
2、 生命教育理念在语文学科中的渗透研究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要求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能忽视个体的生命特征,不能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不能忽视其向前发展。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题中之意。笔者从中国知网的搜索来看,关于生命教育与语文学科结合方面的研究颇多。
在学位论文研究方面,众多优秀的论文都意识到了中学语文教材中蕴涵的生命教育理念,是对学生实施生命教育的良好媒介。李文莲在其博士论文《论新时期中国散文的生命意识》中提出“我国新时期的散文作品蕴涵着个体生命意识”。 杨晓燕在硕士论文《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中提到“语文教材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很好载体”,教师可以借助课堂教学、话题设计、写作指导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在焦紫玉的论文《初中语文生命教育探究 》中,作者认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滋养生命意识。 刘虹在《生命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一文中也提出教育的本质体现是生命教育,语文教学应从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两方面来落实。
随着生命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众多一线教师也意识到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他们用生命教育这一理念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献出了自己宝贵的教学经验。在《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途径探索 》中,作者王春东从课堂内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两方面来嵌入自己的生命教育思想。 在张遵光的《谈生命教育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中,作者指出功利化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及封闭性的阅读教学行为都限制了学生的生命发展,是缺少人文关怀的,是值得教师关注的。 此外,教师陈军也提出了“审美教育的过程就是生命教育的过程”的观点。
3、 生命教育的实践
生命教育首先在台湾地区得到实践。20世纪后半叶,台湾地区引进了“死亡教育”,并设置了“生命教育委员会”;。 2004 年,辽宁省实施生命教育项目,并为在校中小学生制定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小学生命教育专项工作方案》。2005年,上海市教育部门公布《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并将“生命教育”深入到国民教育规划中。2006年春,湖北省在咸宁市的三年级到九年级试行《生命教育》教学,咸宁市成为我国生命教育的第一个实验区。 以上这些举措意味着我国的“生命教育”迈入了实践阶段。
(二) 国外研究动向
1、 生命教育学科的发展
生命教育最早的提出者是美国的华特士,1968年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生命教育学校—阿南达(“阿南达”是梵语中喜悦之意)智慧生活学校,开始倡导践行生命教育的思想。之后华特士在1986年出版其教育主张的代表作—《生命教育:与孩子一同迎向人生挑战》,书中提出要回归人的本质属性,生命的学习就是返璞归真的最佳途径的观点。1974年,澳大利亚的牧师特德•诺夫斯真正界定出“生命教育”的概念。
2、 生命教育的发展背景及内容
日本教育部门针对青少年自杀、侮辱、浪费等日益严重的社会现状,在1989年制定出“对生命的敬畏”观念的教育目标,并写进了新的《教学大纲》。英国于20世纪末开始在中等学校推行生命教育,并以学生的灵性、道德、社会及文化为培养目标,在实践中建立起以主辅形式搭配的生命教育课程系统。在韩国,一些生命咨询公司广泛开展着生命教育活动,目的是让参与者更好的反省过去,感应未来。一位参与其中的女大学生说:“在棺材里,我非常非常害怕,想起了我的母亲。现在的我已经完全不同了,因为我要创造一个完全没有遗憾的人生。”
从上述研究来看,学生的生命教育已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掀起了一股新的研究热潮,这也让我们意识到了教育必须以学生生命为基础,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是教师的职责所在。目前,在语文课程中贯彻的生命教育研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一、从研究目的来看,都是以学生的生命为出发点,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不容置疑的;二、从研究者的身份来看,研究者大都是优秀的硕博研究生,也有少量的一线教师,他们所提出的实施策略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一、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距今停留在较浅的层次,没有涉及到具体的文章体裁篇目中,有待进一步发展;二、生命教育以学生生命个体为研究对象,于是教师所教的内容必然是适合学生胃口的、趣味性浓的知识,然而这在文献中没有被提及;三、生命因为生活而存在,有动态的生活体验生命才更加辉煌,然而很多研究者却脱离生活谈语文中的生命教育,这也是不可取的。因此,我们在前者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从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方面来探究生命理念视域下的初中散文教学。论文通过研究初中散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现状、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方案,论文对加强初中学生的生命意识培养具有一定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四、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通过利用查阅学校图书馆(包括电子图书馆)查找专著、期刊、报纸等方法收集文献资料,了解生命教育理念及这一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研究,为本课题研究找出科学的理论依据,从而为更深入的研究做好理论准备。
(二)资料统计法:通过统计人教版初中三年的语文课本的散文篇目,归纳分析课本中散文的生命特征,总结出散文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良好素材。体现在如《生命 生命》《春》《爸爸的花儿落了》等文章。
(二)问卷调查法:通过设置问卷的形式,在初中各年级发放“人教版初中语文散文教学生命教育现状调查问卷”,获取实证,进而分析散文中生命教育的不足之因,使论文更具真实性、科学性。
五、 难点和创新之处
(一) 研究难点
1、对散文教学的研究者颇多,但在生命教育视野下对初中散文教学的详细研究不多,所以可供参考的文献与资料不多,加之能力所限,故而在着手研究时有一定难度。
2、研究的难度是问卷的问题设计、问卷的发放及回收。
(二) 研究创新点
1、对散文中生命教育理念更深一步的解读。
2、在生命教育理念下研究初中散文教学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生命意识,还利于提高初中学生的散文学习兴趣。
结 语
至此,论文可做暂时的总结。在论文的前面章里,我们分别阐释了生命教育的概念及特点,初中散文的生命及情感特征,初中散文教学呼吁生命教育。尔后,在前文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还设置调查问卷,问卷从初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来分析初中散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现状。最后,根据前面的理论阐述和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从生命教育理念视域下的初中散文教学原则、散文阅读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散文课堂写作中的生命教育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在初中散文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教学策略。虽然在论文的写作进程中,我们收集并查阅了众多的文献及资料,并进行了深刻的思索,但因自身的知识水平有限,论文关于生命教育理念视域下的初中散文教学研究依然存在大量的不足,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及中学语文的一线教师能给予更多宝贵意见。
散文本就是富含生命性的文体。在初中散文教学中贯彻生命教育的理念是极为重要的,它不仅能增添学生散文学习的乐趣,还能增强学生热爱生活及热爱生命的意识。初中语文教师在散文教学中注入生命教育的理念是我国语文新课标中人文性的具体体现。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jiaoxue/2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