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开展科学活动实践的记录探究

摘要:实践记录指的是在学生经历许多科学研究实践的过程中,记录自己特殊的思想看法,既能学到知识,还可以培养自己的情感经历与正确的价值观。在活动实践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以下是处理方式:科学设计实践过程,科学开展实践活动,科学评价实践过程。
   关键词:小学科学;活动记录;合理安排
   实践记录指的是在学生经历许多科学研究实践的过程中,记录自己特殊的思想看法,既能学到知识,还可以培养自己的情感经历与正确的价值观的科学活动,所以,实践记录已经变成小学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构成结构。可是,在现在很多的科学教学中,教师们尽管知道实践记录的重要,然而在活动操作中,还是会出现很多情况,致使实践的成果不好。这就要求教师仔细反思在课堂上教学的实践研究,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而且讨论怎样提升实践记录的有效度。
   实践记录的情况探讨
   1.形式随便,表义不明
   在活动实践的过程中,实践记录的方式是丰富的,而且不同的实践都有自己专门的记录方法。可是教师在实践时,始终使用单调的方法,往往使用表哥的形式来记录实践研究,这样比较难把握时间,而且对于写字速度较慢的学生来说,会消耗很多的时间,而且,会让实践教学变得单调,减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组分工不明确
   科学研究活动往往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开展,在科学的课堂教学上,小组里都会弄好每位学生的工作,分成记录员、编辑员等。表面上而言,这样的分工不错,学生的实践活动依照指示就能够完成了,但是我们没有关注到这个步骤的独特性。现实上,记录这个步骤是带动整个实践活动的力量,可是我们经常碰见,在小组合作时,实验员就只是实验的,记录员只是记录的,很多小组成员都将关注点放在实践活动上,而忽略了和记录者之间的沟通,记录员就得自己承担记录了。这样的效果,和实践结果不符合,每个小组成员也没有认真经历所有科学实践的程序。
   活动时间不够
   实践记录应该是随着实践活动一同进行的,而在整个操作程序中在什么时候记录也是一件很关键的值得重视的事情。假如在得到结果之前就记录下数据,那是违反科学原则的,假如在结果发生后不进行有效的数据记录,就会致使数据的不真实性,因此及时记录下活动数据很有必要。比如四年级同学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实践,就尤其要把握好记录的时机,假如教师在这个步骤没有进行科学的指引,就会得不到正确的活动结果,也就很难归纳出规律。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实践记录的时间,在教学中,往往会关注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展开科学活动,以求达到完整记录的任务。
   沟通简单,解答简要
   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就是在实践后与学生密切的交流,可是有时候这种沟通十分简单,丧失了沟通的意义所在。还有,教师的引导也很关键,可以拿出空余的时间来对学生活动的记录进行建议和补充。在课后,教师可以参考活动记录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了解,知道学生的探究水平,不只是局限于课堂教学上的交流。
   实践记录的有效性方式
   1.科学设计实践过程
   在实践活动开始之前,我们要考虑到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会怎样来记录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科学而合理的设计实践过程。教师可以依据对教材的了解把握对于实践活动的选择,也可以是自己设计的实践活动。在科学设计的过程中,笔者觉得,教师应该考虑到教材与学生两个方面,第一,教师要仔细理解教材内容,才可以在许多的实践中,挑选合适的实践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记录,才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质量。
   再次,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不同年段应该给出不同的建议,对应的实践记录也应该不一样。例如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写字较慢,所以可以让他们使用图画等形式来进行实践记录,这样才不会使学生在实践记录时产生负担心理,还能够吸引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并且,在科学教育的三年级,要关注学生实践记录的指引,在每次做科学记录的时候,教师要知道记录什么、如何记录等重要问题,这样才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记录习惯,也获得了初步的记录方式。
   科学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重点,怎样使学生科学、高效地进行科学实践活动,笔者觉得,要掌握三个方面:培育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掌握时间的难题、提升实践自己的有效性。
   让学生知道科学研究是要证据的,这就是实践记录的意义所在,教师可以及时在实践记录中加入这个观念。例如四年级学习运动的快慢时,测试速度,学生口头说的快和慢并没有意义,只有借由真实的测量才可以获得有证据的结果。现实上,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这样的例子有许多,教师可以充分使用,经常对学生进行指引,这样,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会正视客观事实。学生注意到实践记录对于科学探索的重要性,就不会对记录的任务产生主观的片面认识,小组合作的各个步骤就得以有秩序地进行了。
   科学评价实践过程
在平时课堂的沟通中,教师经常会给学生一些肯定的评价,这样的言语评价是对学生科学研究过程的一种评价,进而促使学生在往后的实践活动中做得更加正确。对于实践记录的评价也是这样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或者在课余时间,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客观的、肯定的评价,进而几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获得提升学习自主性的目标。
   总结:科学活动实践作为小组科学探讨的重要构成,需要我们深层次知道科学课程标准,改变科学教学看法,不断研究高效的课堂探究实践活动的指引方式,进而培育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开拓学生的科学思维。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jiaoxue/1743.html

(0)
EditorEditor
上一篇 2014年10月15日
下一篇 2014年10月15日

相关推荐

  • 浅谈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学研究

    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是专才,而非普才。但是在中国的教育中,更多的是传授学生应试教育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并没有让学生发挥个性,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性人才。当然,现在的中国人才市场也正…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8日
  •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活动开展探析

       内容摘要:教师与学生,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因子”。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活动,能够使教师的主导功效有效彰显,学生的主体特性有效培养,达到教学相长的预期目标。…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7日
  • 关于聋儿听力康复的语言学习进度研究问题

    一个无声的世界是正常人无法忍受的,可想而知,鸟语花香的世界美丽动人,如果只能看的见却听不到这是一个怎样孤独的封闭的世界,加强对聋儿的语言的训练,对生命进行救赎。 一、从聋儿的身体特…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20日
  • 浅议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中的有效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越发的重视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尤其是现阶段,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有效应用,因此,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下…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0日
  • 让“创新”之花盛开在课堂教学中

    内容摘要: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社会前进的步伐驱动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素质又是课程改革的焦点之一。所谓创新素质的基本内涵应包括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3日
  • 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探析

    新课改、新标准、新要求、新策略。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活动方式的选择和运用,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学科教学的目标以及学生学习实际等情况因素。当前,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高中数学教师…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5日
  • 【教育教学论文】改变学困生的策略与实践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质量,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和实践素质教育的要求,呼唤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质量,尤其是外语教学,作为一个刚从事教学工作一年的新手来所,对怎样提高学困…

    教学论文 2015年1月9日
  • 对如何提高学生英语的学习兴趣的探究

    对如何提高学生英语的学习兴趣的探究摘要:新的英语教学要求我们对如何改善英语教学作出不断地探索。这里我们将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上做出一些教学上的改善对策。关键词:新课改;提高英语…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2日
  • 紧扣新课改要求实施新策略教学——浅论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

    内容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教学工作者必须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选择和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实现“能力培养”、“教学相长”的教学目标要求。教…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3日
  • 【教学论文】浅谈数控(加工中心)一体化教学

    0 引言 一体化教学法是顺应目前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专业理论和生产实习结合为一体,融知识讲解和技能训练为一体,侧重于技能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培…

    教学论文 2014年11月26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