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分析

【摘要】进入高中阶段以后,物理“学困生”的比例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提升,物理学科的学习分化现象十分严重。对于高中物理教师来说,如何做好物理“学困生”的转化问题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在本文中,笔者就简单分析了物理“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一些简单的建议,希望在深入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教师能够实施有效的转化策略,阻止并逐渐缩小物理“学困生”的比例和范围。
【关键词】高中物理 “学困生” 成因 转化策略
   物理学科难学是早已被公认的事实,这种困难在初中阶段表现的尚不明显,但一进入高中,物理学科难学的一面就逐渐显露了出来,很多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以后,第一个跟头就栽在了物理学科上,其中也不乏一些在初中阶段物理学习很不错的学生。在高中阶段,物理“学困生”所占的比例往往是最大的,对于高中物理教师来说,如果做好物理“学困生”的转化往往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而要想对“学困生”进行有效的转化,首先要明确物理“学困生”的成因。
   一、物理“学困生”的成因
   (一)物理学科内容较为抽象
   物理学科本身就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一般都较为浅显直观,属于物理学科的入门阶段,因此,大多数学生学习起来都不会感到过于吃力,而进入高中阶段以后,物理学科的特点逐渐显现了出来,学生所学习的内容越来越抽象深奥,对学生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要远远高于初中阶段,可以说,相较于初中阶段,高中物理无论是在难度还是抽象性上都有一个质的飞跃。一些学生刚进入高中阶段,往往没能快速适应物理学科知识的变化,在学习方法方面依然沿用初中阶段的思想方法,使得物理学习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久而久之逐渐进入了“学困生”行列。
  (二)学生自身原因
  在物理“学困生”中,有一些是进入高中阶段以后成绩才开始落后的学生,而更多的则是一些本身基础就不太好,从初中甚至是小学阶段就被列入“学困生”行列的学生。这些学生不仅在基础知识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学生本身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心理方面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大多数“学困生”往往都拥有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或者学习心理,例如,基本上所有的“学困生”都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后也从不与老师沟通,上课容易分神,拖拉作业等等。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心理使得学生逐渐沦为“学困生”,并且一直在“差生”的泥沼中徘徊。
  (三)教师教学方法不科学
  教育界有一句至理名言,那就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虽然“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自身印因素,又有环境因素,但教师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是绝不容忽视的。一些教师往往只把视线放在一些成绩较好和成绩中等的学生身上,而很多的“学困生”则不在教师的考虑范围之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考虑到“学困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导致学生一旦成绩落后就很难再一次跟上来,从而逐渐沦为“学困生”,被教师“打入冷宫”,无法脱身。
  面对“学困生”成因的诸多方面,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二、“学困生”转化策略
  (一)活化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
  虽然物理学科看起来枯燥乏味且晦涩难懂,但只要教师上的有技巧,一样能够让物理课堂充满吸引力。在以往的物理课堂上,“注入式”教育模式往往是最常见的模式,教师通过知识注入来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虽然这样的方式在短期内看起来有一定的效果,但长此以往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制约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对于很多“学困生”来说,这种“注入式”教育只能加剧他们对这门学科的反感。因此,教师要想办法通过多种手段和技巧活跃单一枯燥的物理课堂,例如,教师可以引入一些不同于常规的教学模式,像是讨论式教学、活动教学、实践教学等等,教师也可以引进一些新颖的教学工具,如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辅助教学,这样不但可以让物理课堂变得“声色俱佳”,提高物理课堂的吸引力,同时,在直观的多媒体工具的辅助下,很多抽象的物理知识也会变得更加直观生动,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二)从心理上帮助学生重塑信心
  “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长久以来都处于一种弱势的地位,这或多或少会影响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自卑感,即使是那些平日里看起来非常“刺儿头”的“学困生”,在他们内心深处往往也存在着自卑的影子。一旦学生失去信心,就会给学生的实际学习活动带来诸多的不利影响,很多学生一看自己的成绩那么差,干脆直接放弃。因此,教师要想做好“学困生”的转化,首先要从心理上帮助“学困生”重塑信心。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学困生”多一些关注,在课堂提问的时候,设计一些较为基础的问题,用眼神和表情鼓励学生主动作答,甚至是直接点名,一旦学生取得进步,要毫不吝惜的给予夸奖,引导学生跟自己比赛,进行纵向比较,让他们看到自己通过努力学习所获得的进步,在不断地关怀下慢慢地帮助学生重建早已坍塌的自信,为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打好心理基础。
  (三)适当引入分层教学模式
  一般来说,“学困生”都很难跟上教师正常的上课进度,尤其是物理这样的学科,既然被划分到“学困生”的行列,这些学生即使想要学习,可能已经出现了完全听不懂课的状况了。因此,教师要想实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必须要针对“学困生”的特点制定不同于一般学生的教学计划,教师可以给“学困生”设置一些要求较低的学习目标,在讲课的时候时刻关注“学困生”的听课反应,实在跟不上,教师可以考虑给他们做一些课外辅导,单独布置一份作业,另外还要引导“学困生”养成提前预习的习惯,这样可以降低他们的听课难度。总之,就是要将“学困生”与一般的学生进行分层,采取更具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帮助“学困生”实现转化。
  “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努力,对于教师来说,“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无疑是最为艰巨的,但是作为教师,不能因为任务艰巨就不去努力,教师要秉着“一个都不能少”的思想,把“学困生”也同样视为宝贵的资源,努力帮助他们摆脱困难,让“学困生”也能够发出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1]杜华明.高中物理学习困难成因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2]胡燕,唐日新,徐德淼.中学生物理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02期.
[3]王书方.高一物理学困生成因分析与转化策略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jiaoxue/1498.html

(0)
EditorEditor
上一篇 2014年10月14日
下一篇 2014年10月14日

相关推荐

  •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内容提要: 管理学生成绩是学校必不可少的管理内容,烦琐、复杂而准确度要求高。随着学校学生人数增加和信息化的进程,管理学生成绩日趋复杂。因此,围绕学生成绩管理所涉及的业务内容开发一个…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24日
  • 管窥中职体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及解决

    摘要:近年来随着应试教育的影响不断增大,体育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得不到重视,很多时候变为一种教育附属品,纵观当今的体育教育,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在教学形式还是教学内容中都还存在着…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3日
  •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方法若干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人教版的思想品德内容与过去有很大的改变,更加地贴近生活,包括心理健康、道德品质、法律常识等各方面。人在认识生活、实践生活的过程中产生思想,因此思想品德的教…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9日
  • 创设阅读情景,提升阅读能力

    摘要:眼睛对于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生活中人们都是通过眼睛来获取外界有用的信息,然后传递给大脑,大脑进行处理,通过身体反映出来。阅读能力决定着自身其他的能力,特别是学习能力。大多的研…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26日
  •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转化工作开展之探析

    内容摘要:学生个体之间由于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之间存在差异,导致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取知识内容、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之间在学习能力之间存在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学困…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0日
  • 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分析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是高中阶段较为重要的学科,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教育部门从小学开始就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可见其重要性。在高中阶段,教师要强化学生信息技术…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2日
  • 【职业教育论文】中职机械专业的合作教学与策略

    【摘要】在中职机械专业课程教学中,合理使用合作教学方式,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增加师生情感交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很好的途径。本文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探…

    教学论文 2014年12月9日
  • 探究:如何构建初中语文作文教育有效课堂

    摘要:尽管近年来中学生的考试压力不断增大,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无论是考试形式还是考试的内容都有了一定的变化与改革,当今的考题逐渐面向整个社会,题目的设置更加灵活多变,尤其…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15日
  • 初步探索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高中教学阶段对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来讲,显得十分关键,它是连接中小学与大学的重要阶段,在此过程中,如何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

    教学论文 2014年10月23日
  • 【素质教育论文】学会思维,提高教学有效性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

    教学论文 2014年11月28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