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论文】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压力的不断增大,。社会可持续发展受到环境以及资源的双重约束。因而,生态工业园区应运而生。生态工业园区是一种以循环经济理念为依据而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式。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和建设,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社会进步,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规划;建设

关键词:

引言

生态工业园区主要是以循环经济理念、清洁生产要求以及工业生态学原理为依据而设计出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它通过物流或能流传递等方式把不同工厂或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一家工厂的废弃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或能源,模拟自然系统,在产业系统中建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寻求物质闭环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

1.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的意义

1.1促进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传统经济模式主要有两个最大的特点:一是线性的产业结构,即产业之间缺乏必要的生态联系,横向无耦合、纵向不闭合;二是注重发展动脉产业,而静脉产业发育较差,由此决定了传统经济模式必然是以资源大量开采、大量消耗、大量浪费为特征。生态工业不但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且是一种新型的物质变换方式。它客观上要求对传统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优化和升级,实现物质在经济系统中高效转化和循环利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可以促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即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新路,将被动地进行环境保护转变为积极地进行环境建设的行动。

1.2为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模式和思路

通过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能够彻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区域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

1.3保护区域生态环境

循环经济确立了新型的环保理念,将传统的以末端治理为主的环保模式转变为在生产源头和全过程中控制污染,把污染消灭在生产过程之中,在区域和社会层面上综合考虑,整体把关,从而彻底改变了污染防治的被动局面,极大地提高了资源效率,显著提高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水平。

2.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原则

2.1资源高效利用原则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要依托区域及周边地区的资源、产业、资本和人文基础,将区位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逐步形成一种技术与资源的互动体系,创造出独具特色、良好抗市场风险能力的生态工业系统,使生态工业园区在市场中具备长期的竞争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对土地、港口资源的利用,进行保护性开发和适度利用,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配置。

2.2“3R”原则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要体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3R)原则:

2.2.1减量化原则

要求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即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满足既定的生产或消费需求,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做到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在生产中,常要求产品体积小型化和产品重量轻型化,产品包装追求简单朴实而不是豪华浪费。

2.2.2再利用原则

要求产品和包装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使用。在生产中,常要求制造商使用标准尺寸进行设计,以便于更换部件而不必更换整个产品,同时鼓励发展再制造产业。

2.2.3资源化原则

要求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无用的垃圾。资源化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资源循环利用后形成与原来相同的产品,二是资源循环利用后形成不同的新产品。资源化原则要求消费者和生产者购买循环物质比例大的产品,以使循环经济的整个过程实现闭合。

2.3“四个结合”原则

2.3.1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相结合

发展生态工业要依托区域及周边地区的资源、产业、资本和人文,在发展过程中将区位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逐步形成一种技术与资源的互动体系,创造出独具特色、良好抗市场风险能力的生态工业系统,使生态工业系统在市场中具备长期的竞争优势。

2.3.2与引进高新技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相结合

生态工业,要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要将生态工业的建设与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力度、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充分发挥重点企业中现有的科技力量作用有机结合。同时,采用高新技术、充分利用本地区优势资源改造传统产业,在每一个产业链网的节点上均要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大产品的深加工和向后延伸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力度,提高生态工业园区或企业群的科技含量,是生态工业系统得以持续的根本保障。

2.3.3与区域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在生态工业建设中,必须与城市改造、城市整体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充分结合;与改造和提升地区现有的产业门类相关联,促进区内企业的规模化、科技化、高效益和低污染;充分发挥大型优势企业对地方中小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加速中小企业向小而专、小而精方向发展;加快区域产业的改造、升级,加速区域经济、生态经济的形成,使区域产业结构向资源利用合理化、废物减量化、生产过程无害化转变,逐步实现以主导产业为核心,不同产业部门之间以及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耦合和资源共享,物质、能量多级利用。要围绕自身特点和优势进行第二次创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把区域主导性支柱产业做大、做强,把特色产业做精、做优。

2.4.4与生态保护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

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必须与生态保护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只有这样才可能使系统中的企业间、区内企业与区域内企业间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上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成为下游生产过程的原料,实现综合利用,达到相互间资源的最优化配置的同时,又根据区域污染综合整治的需要,把治理结构性污染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通过生态工业的建设,实现分散小型污染源的集中治理,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1规模小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范围内的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生产规模小,集中度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3.2缺乏产业共生,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范围内的各个行业与企业缺乏联系沟通,协作和联合,没有形成整体合力和完整的产业链。更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式的大企业、大集团。

3.3缺乏生态工业理念

生态工业理念没有得到体现,缺乏产业链,缺乏产业共生,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

3.4污染大

污染物排放量较大,2005年废水排放COD未达标,亟需改善。

4.加强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的措施

4.1加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管理

建立高效、完善的规划实施的组织机构、管理体系来组织和管理,是规划实施的基本保障。明确管理机构和管理职能,能够避免部门之间因分工不明确产生的职能冲突和利益冲突。园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实施的组织建设应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即明确横向的市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以及区政府与镇政府的职能分工。可以成立驻区环保局、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等。

4.2经济政策

4.2.1改善投资环境

加强投资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对外开放形象,为投资者提供一流、规范的服务是进行招商引资的重要手段。包括创新招商引资机制、提升招商能力、绿色招商及延伸生态产业链相关政策支持等。

4.2.2积极落实国家优惠政策

园区应在落实国家已有的产业政策,技术改造管理政策的基础上,对生态建设项目的投资者,在基础设施使用、土地、税费征收以及项目审批方面给予适当的优惠和政策倾斜,为生态工业园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基础条件。

4.2.3增加融资渠道

在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利用各种手段进行企业融资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来解决资金供需之间的矛盾。融资渠道包括:世界银行全球环境资金等;来自欧盟、美国和日本政府的国际援助;国际间运作的社会投资资金;国际环保组织等。

4.3加强与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的结合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的实施要与现行的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相协调。根据规划的要求确立对市以下各级部门实行定量考核制度;编制和实施科学、合理、规范、针对性强的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体系:并通过各种媒体定时将考核结果进行公布。

4.3.1与现行环境管理制度相结合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的实施要紧紧围绕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以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为依托,并与其进行有机的结合,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环境管理制度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得以健全和完善,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在环境管理制度的支持下得以实施。

4.3.2加强执法力度

应在国家、江苏省与扬州市的相关法律、法规实施和执行来保障开发区生态工业的发展。开发区必须将生态工业建设纳入本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确立本区生态工业的跨部门综合决策与管理机制;确立本区生态工业的管理制度和各种政策手段;明确本区各部门的管理范围和职责权限;确立本区公众参与原则。

4.4促进企业清洁生产

加大以清洁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支持力度,包括清洁生产技术开发、技术示范、技术改造和技术推广等的相关政策;严格环境管理和监督的相关政策。包括对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中不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的,项目审批部门不批准立项,环保部门不批准环境影响评价,金融机构不予贷款;对严重污染环境,被责令限期治理的重点企业,要求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进行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否则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其恢复生产等;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和信息引导的相关措施。通过这些措施,使全社会树立清洁生产理念,增强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自觉性。尤其需要制订符合《清洁生产促进法》及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出台的各项与清洁生产相关管理规定要求的具体实施细则,将《清洁生产促进法》落到实处。

结语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需要社会、经济、环境各个部门进行观念的创新、制度的创新、体制的创新,用全新的视角和手段对其进行综合的、全方位的管理,通过对权利、义务、责任和程序的有效安排,通过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和间接调控,建立综合决策和管理机制和推动公共参与,从而为规划实施创造良好环境和支撑保障。规划的实施需要相应的内部和外部的条件作为保障,这些保障措施包括规划的管理制度、组织机构、资金保证、技术保证和实施手段等方面。

参考文献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hjbh/9455.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5年1月5日
下一篇 2015年1月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