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中国海外企业并购的总体规模、海外收购主要目的地、行业产业分布、所有者分布来展现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同时通过分析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过程中比较典型的案例,探究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分析影响海外企业成功并购的因素。
关键字:中国企业 海外并购 影响因素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 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 收购海外目标企业的股份逐渐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方式。据商务部统计, 2008年中国以收购方式实现的直接投资占直接投资总额的54%, 2009 年一至三季度以收购方式实现的直接投资占到同期投资总额的43.15%。而且从理论上讲, 海外收购是发展中国家企业获取战略资产( strategic assets) 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Deng, 2009; Rui andYip, 2008) , 这一点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显得更为明显。2013年1月30日,普华永道公布的研究显示,去年中国企业并购活动呈两极分化:一方面,海外并购总金额录得创记录的652亿美元,同比飙升54%;另一方面,国内外并购交易宗数却是5年来的新低。受全球经济不明朗和中国经济放缓的双重影响,去年中国公司在国内及海外的并购交易为2953宗,按年下滑21%;总金额相比2011年亦减少28%,降幅甚至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所导致的衰退。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交易金额却意外上升,这一新变化使研究海外并购状况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状况
近年来,通过收购海外目标企业的股份逐渐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方式,下面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
(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交易规模和时间
中国的海外收购早在20 世纪80 年代初期就已经开始,90 年代逐渐开始活跃, 真正的快速发展始于2004年以后。而2008年之后,在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跨国公司并购风潮依然热度不减,其间,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手笔更是令人刮目相看。展示了1994—2009 年间完成交易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时间和并购交易规模分布情况。可以看出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事件集中于“走出去”战略提出之后的2002—2009 年。2009 年的海外并购事件最多,有29 起。最高海外并购金额和平均海外并购金额都出现在2006 年,分别为10282. 16 ( 百万美元) 和1142. 46 ( 百万美元/起) 。2007 年全球金融危机过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单笔并购金额减少,但并购事件大大增加。
(二)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主要目的地
根据汤姆森金融公司数据库的数据,全部海外收购有59%发生在亚洲,25%在北美,10%在欧洲,6%在非洲和南美,从成功率来看,非洲和南美最高(58%),然后是北美(56%)和欧洲(52%),最后是亚洲(49%)。从国家(地区)来看,最高的5 个目标地是香港、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和加拿大,共占了全部海外收购的71%。成功率最高的是印度尼西亚,其次为法国、美国、德国等。
(三)中国企业海外收购企业双方所有者分布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民营企业海外并购交易金额为255亿美元,相比前年94亿美元劲升171%。交易宗数则保持平稳,显示愈来愈多的民营企业正进行大规模的并购交易。
三、中国海外并购案例分析—中铝并购力拓
2009 年2 月12 日,中铝与力拓通过伦敦证券交易所和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发布联合公告,中铝公司与力拓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创中企业海外投资纪录。中铝公司本次与力拓集团合作共投入195 亿美元,其中约72 亿美元用于认购力拓集团发行的可转债,债券的票面净利率为9%。中铝公司可在转股期限内的任何时候选择转股。转股后,中铝公司在力拓集团整体持股比例将由目前的9.3%增至约18%,其中持有力拓英国公司的股份增至19%,持有力拓澳大利亚公司股份的14.9%。2009 年2 月16 日,中铝和力拓的“联姻”新增变数。据外媒报道,力拓部分机构投资者向必和必拓摇起了“橄榄枝”,称如果必和必拓发起新一轮对力拓的收购,他们将提供融资。
2009 年3 月17 日,中铝195 亿美元注资力拓的交易再生波澜。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16 日在澳洲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称将延长对中铝与力拓195 亿美元交易的审查时间,在原定的30 天审查期基础上,再增加90 天。
2009 年6 月5 日,中国铝业公司确认,力拓集团董事会已撤销对2009 年2 月12 日宣布的双方战略合作交易的推荐,并将依据双方签署的合作与执行协议向中铝公司支付1.95 亿美元的分手费。
至此,这单中国国企目前在海外的最大并购案以失败而告终,尽管表面上看,中铝会因对方的毁约行为获得近2 亿美金的违约金,但是除去前期中铝为并购所做大量工程的付出,中铝显然成了最大的输家。
总结中铝的失败主要是因为缺乏并购风险意识、与目标国政府的沟通少、并购进程未把握好、缺乏财经媒体公关等。
其实像这样的案例之前还有很多,如2004 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竞购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2004年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收购加拿大的矿业公司诺兰达、2005 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均以失败告终,那么我们不禁要疑问,在中国的企业为什么在海外并购的成功率低,是什么因素影响中国企业的成功并购?这也是本文重点关心的问题。
四、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败的影响因素
(一)宏观层面的因素
1、制度稳定性: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诺斯曾在《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一书中写到:“如果我们在不同的国家做同一桩交易就会发现制度的差异”(North,1990)。也就是说,交易的方式和结果与制度环境是紧密相关的。诺斯的一个核心论点是:一个组织(企业)的成功不仅决定于企业本身的管理水平,而且还取决于其所在的制度环境。
2、文化的差异性:文化差异对跨国经营的影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跨文化管理已经成为跨国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具体到跨国并购,文化差异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因为文化意识对解决并购中存在的不匹配至关重要。而且,收购者与收购目标之间的冲突往往源于商业理念的差异,而这种商业理念的差异往往源于文化的差异。当并购双方达成最初并购协议并进一步商谈并购之后
的经营策略时,这种冲突可能凸现出来,甚至阻止双方达成最终协议
3、经济关联度:如果两国之间的经济关联度越大,收购企业对被收购企业所在国的经济环境越熟悉,这使得收购者能够较快、较准确地收集到收购目标的信息,并能正确预测出达成收购交易可能遇到的障碍,从而使收购得以顺利进行
4、政治影响:第一部分的分析,收购比较敏感的资源型企业成功的可能性显著低于其他企业。这从很大程度上说明政治力量对中国海外收购成败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
(二)微观层面
1、被收购企业的所有制形式:目标企业的所有制形式显著影响海外收购的成败。首先,如果收购目标是私营企业,则收购成功的可能性显著大于其他类型的收购目标;如果收购目标是子公司,则收购成功的可能性显著小于其他类型的目标公司
2、收购企业的所有制形式:由于收购企业所有制的不同,在收购过程的不确定性也会有差异。国有企业实力比较雄厚又有政府在财力上的支持,比较具有竞争力。然而收购的成败一方面决定于收购者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受制于来自收购目标所在国各个层面对并购的反响。政府对国有企业海外收购的支持容易引起政治上的敏感,同时也容易受到不公平竞争的起诉,使审批部门以国家安全或保护当地企业为由拒绝收购申请。
3、收购者的海外收购经验
4、目标企业的科技含量
(三)交易层面的因素
在西方文献中曾有学者对交易层面的一些因素进行过研究,认为经理层对收购的抵制、终止费、竞争对手的存在和交易结构等对收购成败有显著影响,针对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特点,本文在这部分主要分析下面因素:
1、专业顾问
2、收购比例:收购比例是指欲收购的股份占目标公司的全部股份的比例。该比例越高,收购者和目标企业的股东可能遇到的风险越大, 完成收购的难
度也可能越大。
3、产业匹配:产业匹配是指收购企业和被收购企业在经营范围上的相关性。如果收购企业和被收购企业的产业匹配程度很低,或属于完全不同的行业,收购意向的宣布可能会导致一些来自市场和投资者的消极反应。一方面投资者可能会认为不相关行业之间的并购会损害目标企业所有者的利益,另一方面,市场可能会认为收购者出价过高,或者认为这种不相关的组合会带来不经济这些消极反应不利于收购的完成。
参考资料:
[1].刘啸萍等(2009)《产业周期!并购类型与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9年第3期。
[2].顾露露、Robert Reed(2011)《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了吗?》[J]经济研究2011年第7期。
[3]张建红等(2010)《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制度障碍研究》[J]经济研究.2011年滴6期。
[4].张建红、卫新江、海柯.艾伯斯(2010)《决定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成败的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6第3期.
[5]刘迎秋、张亮、魏政:《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竞争力50强研究———基于 2008 年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与竞争力数据库的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9 年第2期。
[6].刘纪鹏、刘妍、王晶晶:《中铝并购力拓对中央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启示》,《国际经济评论》, 2009 年第1 期。
[7].于桂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政治、法律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经济界》,2008 年第2期。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gjmy/6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