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以及对我国贸易出口的影响

摘要
经历了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在经过各国努力之后有了重新回复的迹象,但是欧洲债务危机又把世界经济拉向崩溃的边缘。欧洲债务危机是金融危机的延续,是金融危机之中各国为刺激本国经济而不断举债以及欧元区各国长期的财政政策共同造成的欧元危机。欧债危机起于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又蔓延到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及意大利,最后甚至影响到欧元区的稳定,全球投资者的也信心再次受到打击。温总理曾经说过“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 而欧债危机对投资者信心的打击很可能会让世界经济二次探底。
本文利用浮动汇率制下的IS-LM-BP模型和“囚徒困境”理论对欧元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选择进行分析,寻造出引发危机的原因和应对的危机的方案。
关键词:欧债危机 IS-LM-BP模型 汇率 最优货币区

一、前言
(一)、选题意义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各国纷纷出台经济刺激政策,避免了经济的大衰退。然而由于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并蔓延到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以及西班牙(简称PIIGS),甚至波及经济状况良好的德国和法国,演变成整个欧元的危机,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虽然如今危机已经得到缓解,经济重新复苏,但是却延迟了世界经济的恢复速度,给各国造成损失。
欧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而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出口大国,欧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出口市场,中国作为欧盟第二大贸易出口市场,双方经济上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欧洲地区的财政、消费、投资等方面的萎缩直接影响到了我国经济的发展。2009年1-9月我国对欧盟的出口额较去年同期直接减少24.1%,双反调查接连不断,欧元兑人民币持续贬值都给我国的外汇储备还有出口企业带来了巨大损失。因此研究欧债危机的成因以及造成的影响,可以对我国在今后做出经济决策时有参考作用。
但是从另一个视角来说欧债危机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欧债危机外部压力促使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让中国企业走出去国际化。
而其债务问题也给我国地方债务敲响警钟,我们因研究其政策功过,为我国的经济决策提过参考,以防范债务危机在我国发生。本文思路是通过研究欧债危机的产生和对我国造成的影响给出相应的建议。
(二)文献综述
1.危机的原因
张茉楠(2010)认为同样背负巨额债务的美国和日本没有像希腊、爱尔兰、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及意大利那样引发主权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是:希腊等国宏观经济政策难以协调,欧元区国家竞争力不平衡,竞争力下降。而美日两国虽然背负比这些国家大得多的债务,但是因为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相配合的财政货币政策,让它们拥有对债务强大的控制力。
林发勤、郑宝银(2010)在分析欧元区数据后,得出结论认为:欧债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二战后欧洲国家实行的“三高”政策,即高福利、高工资、高消费,另外的一个原因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互相不能协调。
姚林(2011)认为欧债危机债务爆发的干本原因是欧洲各国经济发展失衡,其核心国家是德国和法国,其经济增长依靠实体经济和对外出口,外围国家如希腊爱尔兰靠信贷扩张,并没有真正提升自身竞争力,所以其债务危机快速发酵。
2.危机的对我国的影响
郑宝银、林发勤(2010)通过实证的方式发现欧债危机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主要体现在出口方面,特别是对欧出口方面。
杨逢珉、徐利成、洪雪萦(2012)研究后认为欧债危机造成的影响表现为欧洲对华的进口和投资的直接减少以及贸易摩擦次数增加。
陈伟、黄瑞玲(2010)指出,欧债危机给我国带来的影响有:欧元贬值消弱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我国目前主要外汇储备以美元为主,欧债危机给我国造成的损失是有限的;欧元贬值缓解了人民币的通胀压力;欧债延缓我国宽松宏观经济政策的退出。
除以上的观点,其他学者也对欧洲债务研究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本文在某些观点上与他们的观点基本相同,比如在政策和建议方面。但本文重点从浮动汇率制度和固定汇率制度下以IS-LM-BP模型和博弈论相关观点对欧债危机下欧元区国家政策的选择作出解释,找出危机发生的根源。
二、欧洲债务危机的演变
2009年年末,世界经济刚刚从美国经济危机的阴霾中走出来。欧洲欧元区再次爆发主权债务危机。在数个月时间里,从希腊蔓延到葡萄牙、爱尔兰、西班牙再到经济总量排欧元区第三的意大利。这场债务危机使整个欧元区陷入恐慌之中,人们也一度猜测世界经济将面临第二次金融危机,而欧元区也将面临解体的局面。
(一)、危机的开始
在2001年,希腊成功加入欧元区。但是以当时希腊的财务状况,根本就不符合加入欧元区的条件。希腊通过一系列的财务操作之后,掩盖了其糟糕的赤字和债务状况,加入欧元区,同时也为日后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2007年,美国爆发大规模的的金融危机,整个危机以美国为起点席卷世界,世界各国纷纷出台政策刺激经济。在这样的背景下,希腊政府大量发行政府债券为财政政策提供支持,政府债务占GDP的百分比从2007年的107.4%上升到2008年的112.9%再到2009年的129.7%,同时政府财政赤字也达到了GDP的15.7%。如果按照《稳定与增长公约》 (Stability and Growth Pact)的要求,显然希腊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一标准。2009年底希腊突然宣布宣布政府债务达到3000亿欧元,财政赤字达国内生产总值的13.6%(15.7%为后来欧洲统计局修正数字), 接着国际三大评级机构标普惠誉和穆迪相继调低了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此时市场开始出现恐慌情绪,希腊的CDS(信用违约互换)价格和远期国债收益率快速上升。希腊的一贯做法就是拆东墙补西墙,通过继续发行新债的方式还掉旧债,但是CDS和国债收益率上升又让希腊融资成本大幅上升,融资变得更加困难。最后希腊政府资不抵债,走到了破产边缘,希腊主权危机正式爆发。
(二)、危机蔓延
2010年4月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 再次下调希腊主权信用评级为“垃圾级”。6月 穆迪也将希腊信用主权调为“垃圾级”。由此,欧洲债务危机正式拉开序幕,爱尔兰 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的财务问题相继暴露出来,这五个国家成为了债务重灾区,评级机构也相继下调这些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
其实早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欧盟各个成员国都违反了《稳定与增长公约》中政府债务不得超过GDP的60%,财政赤字不得超过GDP的3%的规定(图2-2)。意大利和爱尔兰作为欧盟经济实力排第三第四的国家,如果发生危机将拖垮整欧盟。德国和法国在2009年政府债务和财政赤字与GDP都超了《稳定与增长公约》中设立的债务安全指标。由此可以看出,希腊债务危机已经不仅仅是希腊一国的事情了,而是关系着整个欧元区的存在和市场上投资者的信心。
从财务赤字/盈余占GDP(图2-3)的指标来看,欧猪五国(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和西班牙各国首字母组合为PIIGS)在危机爆发前除了爱尔兰和西班牙财政赤字没有超过《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GDP的3%上限,甚至还略有盈余,其余希腊、葡萄牙和意大利都在3%警戒线附近徘徊,希腊更是长期初处在警戒线以上。希腊的政府债务从其2001年加入欧元区开始就超过其GDP总值,远远超过GDP60%的上限,从这个角度来说主权债务危机首先在希腊被引爆也是理所当然的。
三、欧洲债务危机的成因
超主权货币既是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欧元作为一种和超主权货币非常相似的货币,其前景也一直被看好,被认为是未来货币改革的方向。但是这一次危机中就暴露其设计之初就存在的缺陷,是欧盟内部经济和社会的结构性缺陷和欧元区制度性缺陷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实质上讲,欧债危机是欧元货币体系的危机,是能从根本上动摇欧元的危机,处理不当欧元区将面临解散。
(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统一的制度缺陷
欧盟国家一直在不断完善欧元区的制度,但是有一点从根本上是无法完善的:由欧洲中央银行 (European Central Bank — ECB)制定统一的货币政策,由各个成员国实行独立的财政政策。在全球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欧元区各国不能动用货币政策,使本币贬值降低本国债务和刺激出口,只能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这个唯一的方式刺激经济增长。
以希腊为例(图3-1),希腊在欧元区属于小国,其GDP总量约占整个欧元区的2.5%左右,所以希腊的财政政策对整个欧元区不会造成利率变动,又因为整个欧元区都使用欧元,所以可以视为固定汇率。假设其他国家的财政政策是不变的(稳健的财政政策),且一开始的时候所有国家利率是相同的。当经济危机到来之后,希腊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IS曲线向右移动到IS’,利率上升。此时需求扩大,产量提高,对货币需求也增加,导致利率i上升到i’,国民收入从Y移动到Y’。希腊国内利率上升,欧元区其他国家的的资本为了获得更高的利率,就会大量进入希腊,希腊的货币供给增加LM曲线向右移动到LM’,只要希腊的利率i’高于欧元区其他国家的利率水平,那么资本就会不断进入,直到利率恢复到之前平均水平。国民收入由Y’继续增加到Y’’。在以上希腊面临的情况下,扩张的财政政策无疑是很有效的。
但是实际上欧元区并不只有希腊一个小国,还有其他的小国和大国。在不变的货币政策下,所有的国家都面临一个囚徒困境。选择保持现有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或者扩张的财政政策,最后会出现三种结果,一是都选择现有的财政政策,二是一方选择保持现有财政政策一方选择扩张性的财政,三是都选择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如果都选择稳健的财政政策,那么欧洲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进行统一调节。在扩张的货币政策下(图3-2),LM曲线向右移动到LM’。LM’与IS的交点为均衡点E’,E’对应的利率i’低于国际均衡利率i,欧元区资本外逃,造成国际收支逆差,欧元贬值。欧元区净出口增加,IS曲线开始右移到IS’,直到欧元区利率恢复到之前水平即BP=0处,Y最后移动到Y’。这个无疑是欧元区最好的选择,但是由于欧元区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不会得到理想的结果(原因将在之后说明)。
如果选择部分国家稳健的财政政策,部分选择扩张的财政政策的情况下(假设选择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国家的规模不会对欧元汇率带来影响,否则第三种结果的讨论就没有意义了),欧元区内资本是完全自由的,所以资本和利率之间有无限的弹性,当部分国家选择扩张的财政政策,这些国家国内利率上升,欧元区其他国家的资本外逃进入这些国家,直到这些国家利率和其他国家相等。最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国家获得了稳健财政政策国家的资本,其他国家则面临流动性减少。可以想象那些没有选择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国家最后也会进行扩张性财政政策。
第三种情况是所有国家都选择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图3-3),IS曲线向右移动到IS’,此时需求扩张,产量提高,对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欧元区利率上升,会造成国际资本大量流入,国际收支顺差,欧元升值。欧元升值,欧元区净出口减少,IS曲线向左移,直到抵消国际收支顺差为止,IS’曲线重新回到原来的位置,财政政策失效。
欧元区内各国政府都是独立的,各国领导人为了选票,都会倾向于制定对本国有更有利的政策,所以可以认为各个‘‘囚徒’’都是相互隔离不能互相串通的,在危机到来之时,大家都会选择对自己最好的决策,即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不会彼此信任合作,达到帕累托最优。
(二)、欧元区成员国组成结构存在缺陷
蒙代尔最优货币区理论认为:在一些劳动力、资本和商品一体化程度较高,经济政策比较一致,通率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一致的国家可以组成货币同盟,对外实行浮动汇率对内实行固定汇率。
欧元区目一共有18个成员国,各个成员国的经济发展程度经济结构都不相同,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时,欧元区人均GDP最高的是国家达到了106919美元,最低只有15583美元,可见欧元区内经济发展水平是有很大差异的。
德法两国是欧元区经济最强劲的相对发达国家拥有强大的实体工业实力,希腊则是欧元区相对落后国家,其GDP的贡献来源于旅游和航运。2007年德国人均达到40400美元,法国人均GDP40340美元,希腊人均GDP27288美元。德法凭借其强大的工业实力向外输出产品,积极扩大贸易出口市场,同时为了使如希腊那样没有钱的国家能过有钱消费其产品,不断向那些小国以低廉成本进行信贷。希腊等国没有实力出口,就只能通过不断举债维持国内收支平衡,以信贷带动增长。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gjmy/3161.html

(0)
EditorEditor
上一篇 2014年10月30日
下一篇 2014年10月3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