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商品贸易结构的相关研究

20世纪末,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许多区域性贸易纷纷出现,中韩两国贸易也得到迅速的发展。1992年中韩两国建立友好关系,在此之后,两国之间的贸易总额都在逐年增长,中韩两国成为彼此的大贸易伙伴国。中国成为韩国之最,韩国也在中国贸易伙伴国排名中占据第三。但因为中国技术水平低和要素禀赋的原因,中韩贸易商品结构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中国出口的产品增长潜力、附加值以及技术含量等方面都比较弱,这样必然会严重影响到中韩两国贸易的健康发展。为此,中国应充分利用东亚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机遇,加大中韩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提高中国的技术水平,改善两国的商品贸易结构。
关键词 商品贸易结构 附加值 东亚经济一体化
一、引言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20世纪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出现,给整个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而区域经济合作是促进各国经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的有效途径。随着东亚经济的发展,其区域内的贸易响应成为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领域。中韩两国作为东亚有影响力的国家,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对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韩两国都是东亚国家,地理上相近,历史文化背景相似,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具有互补性。中韩贸易建交前后有天壤之别,建交之前两国之间并没有官方直接贸易,只有小量的民间间接贸易,自1992年两国建交,中韩双边贸易得到迅猛发展。据海关统计,2008年韩国对中国出口1121.6亿美元,自中国进口739.5亿美元,双边贸易总额达到1861.1。2008、2009年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双边贸易总额有所下降。经过经济的复苏,2010年突破2000亿美元,高达2071.7亿美元。2011年中韩贸易总额高达2465.3亿美元。总体上,中韩两国贸易一直保持这快速的增长。
 
2、研究意义

目前,中国贸易发展主要是在素成本优势这方面有极大优势,相对而言贸易结构层次较低,在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东亚各国都在集中力量加强与其他各国的经济合作,谋求本国经济能够快速稳定的发展。
中韩两国都是东亚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力量,同时中韩贸易在其对外贸易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自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以来,两国来往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中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中韩两国很快成为了彼此的贸易伙伴大国。
但在中韩贸易不断地发展进程中,中韩商品贸易结构所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对中韩贸易的发展极为不利,国内外的学者对此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只有从中韩两国的商品贸易结构进行剖析,归纳其问题所在,总结中韩商品贸易结构的特点,才能从根本上使中韩商品贸易结构得到优化,只有这样才能是中韩的商品贸易健康持续地发展。

(二)文献综述

1、中韩贸易现状有关研究

马晓辉(2007)研究出贸易不平衡的问题影响了中韩贸易关系健康及稳定地发展并提出中韩双方应该加快商品贸易结构调整。
马欢欢(2013)利用1992-2012年中韩贸易有关数据分析了中韩贸易逆差的问题,因为中韩产业结构存在差异,所以使得两国贸易商品结构存在差异,从而中韩贸易逆差。
综合以上学者的观点,中韩贸易存在着贸易不平衡,中韩贸易逆差大的严重问题,认为造成这一严重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中韩两国商品贸易结构的不合理化,为了让中韩经贸关系能正常健康的进行,中韩双方应加快两国商品贸易结构的调整。

2、中韩商品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

陈恒和刘佳(2008)认为中韩商品贸易商品结构有着许多不合理化的现象,在技术上,中国的生产技术相对并不高,所以出口到韩国的产品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并不多,韩国对中国产品设有许多贸易限制措施,阻碍中国商品进入韩国市场。
罗双临、曹秋菊和邓艳平(2007)深入研究中韩贸易发展指出,为了阻碍中国商品进入其市场,减少中国商品占其市场份额,针对中国较有优势的产品和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使用了很多保护措施,如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等,除此之外还在技术性贸易上及知识产权保护上设置诸多贸易壁垒。
上述观点说明了中韩商品贸易结构有许多不合理的现象,主要是中国和韩国的商品在技术上的附加值上差距很大,韩国对中国的产品设有贸易限制措施,阻碍中国商品进入韩国市场,是中韩两国的贸易摩擦不断加大。

3、中韩商品贸易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原因

罗双临、曹秋菊和邓艳平(2007)深入研究中韩贸易发展指出,中韩贸易结构不合理的原因之一,主要是韩国为了阻碍中国商品进入其市场,减少中国商品占其市场份额,针对中国较有优势的产品和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使用了很多保护措施,如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等,除此之外还在技术性贸易上及知识产权保护上设置诸多贸易壁垒,从而产生各种贸易摩擦。
马常娥(2011)认为,中韩两国的市场容量差异明显,在世界产业链中处于不同的环节,两国贸易政策的调整差异,如中国关税水平持续下降扩大了韩国对中国的商品出口,而韩国较多的贸易限制政策却使得中国的商品很难进入韩国市场等等。
从上述观点可以看出,国内很多学者认为中韩商品贸易结构贸易不合理主要是由于中国和韩国在代表资本和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具有激烈贸易竞争,为了阻碍中国商品进入其市场,减少中国商品占其市场份额,针对中国较有优势的产品和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使用了很多保护措施,如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等。而事实上,中韩商品贸易结构贸易不合理不仅是贸易政策的原因,还有两国经济水平、要素禀赋、相互投资的原因。

二 中韩贸易的现状及商品结构的发展概况

(一)中韩贸易的现状

随着中韩两国贸易来往的日益密切,中韩两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也逐年扩大,中韩两国都成为彼此的重要的贸易伙伴国,韩国是一国贸易大国,资本比较丰裕及技术水平也相对比较高,所以主要是生产一些资本比较密集和技术量比较高的产品,这些许多产品都用于出口到其他国家,其中出口到中国的的产品最多,同时韩国也从中国进口了许多劳动密集型产品来弥补其劳动力相对不丰裕劳动力价格高的缺陷;中国因为在技术上落后于韩国,但劳动力比较丰裕廉价,所以中国主要是向韩国出口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来换取韩国的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

1、中韩贸易发展现状

1992年,中韩两国建立贸易关系,中韩两国的贸易从仅有少量民间贸易走向民间贸易和官方贸易共存的贸易关系,至此中韩两国贸易总额有了飞跃性的增长(见表2.1),仅在建交的第一年中韩贸易总额就达50.3亿美元。1999年,仅仅用了7年的时间就发展贸易总额为250亿美元的新高度。进入21世纪之后,中韩两国的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003年中韩贸易总额高达632.3亿美元,中韩贸易总额增长率突破40%,2007年韩国成为中国的第四大进口来源地、第六大贸伙伴国及第六大出口市场。2008、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导致年贸易总额及因欧债危机和全球经济低迷,但经过恢复之后,中韩贸易又再次快速增长。截至2012年,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连续10年成为韩国最大的出口市场,连续6年成为韩国的第一大进口国。据韩方统计,中国在韩国进口市场中所占分额由2005年14.8%上升到2010年的16.8%,在2011年下降为16.5%。仅用十几年的时间,中韩双边经济关系能在数量和质量上能达到这样高的水平,这即使在国际上也是少见的。

中韩两国贸易的快速发展,加速了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同样的也给两国带来了新的问题——中韩两国贸易逆差在不断地加大(见图2)。从图上可以看出,中韩两国的贸易逆差自两国进行经贸以来是一直存在的,只是从2001年开始中韩贸易逆差扩大更明显更厉害,到2011年的时候达到了一个顶峰,中韩商品贸易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2、东亚经济一体化与中韩贸易

为了使整个区域的经济能更进一步的发展,东亚地区各国进一步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决定建立一个统一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正式运行。同年5月,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在韩国举行了第三次会议,共同发布了《2020中日韩合作展望》文件,并启动了中日韩自贸区联合研究,中日韩领导人表示,三方将会团结一致,争取在2012年之前完成 。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对于2020年前达到扩大三国贸易量的愿望进行全面的阐述,要求加大贸易便利化的力度,不断改善三国贸易环境,对金融合作、强科技与创新合作以及加工业、能源、能效、资源等领域进行了的政策合作与磋商。2012年11月中日韩三国领导人自贸区的各类问题交换了意见并进行了新一轮的谈判 。2013年3月26-28日,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就中韩自由贸易区问题在韩国进行了会晤,就知识产权、原产地、商品等方面问题进行了会谈,三方领导人表示希望能尽快完善中日韩自由贸易区 。
东亚经济一体化不仅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和平、稳定的环境,同时还为中国提供了国外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有助于优化中国的贸易商品结构,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于韩国,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可以建立本国和平、稳定的安全结构,韩国还可以通过区域经济合作扩大贸易市场,吸引国外投资,促进其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六、调整中韩两国商品贸易结构的几点建议

(一)充分利用东亚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机遇

21世纪,随着东亚经济的快速增长,东亚各国越来越强了的认识到,东亚各国都在面临着共同的挑战与冲突。纵然东亚各国间的社会制度及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的差异性较大,但是都想要经济得到稳定的可持续发展,正是基于这一共同的目的,所以东亚各国都联合起来不断采取各类优惠政策,建立自由贸易区。中韩两国一方面可利用自由贸易区以尽可能减少中韩贸易摩擦,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两国投资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中韩两国可以在自由贸易区的贸易争端的协调与解决机制,进一步加大两国的贸易合作,减少中韩两国的贸易摩擦,优化中韩两国商品贸易结构。

(二)加强政府扶持力度、改善两国投资环境

为了进一步优化中韩商品贸易结构,减少中韩贸易摩擦,推动中韩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中韩两国政府应要通过协商洽谈等联合制定互惠互利的贸易政策,积极改善两国的投资环境。
出口产品的质量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而产品的质量和高新技术产品主要是通过科学技术来实现。因此,在保持现有的基础上,中国应加大对高新技术研究的投入力度,将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技术相结合,不断创新,用科技力量改造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实现出口商品多样化,优化中韩商品贸易结构。韩国方面,应要调整对中国的贸易壁垒,降低关税水平,取消非关税堡垒,结合中国工业化建设及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向中国出口高新技术产品,促进两国在技术上的贸易。
而投资是国家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有丰富低廉的劳动力,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应要努力完善相关的的法律法规,使得国内投资环境更透明化,引进国外资本,加快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同时中国也要加大多韩国的投资,聘用韩国各领域人才,提高我国的生产技术,改善两国的商品贸易结构。

(三)加强科学技术领域的合作,调整中韩商品贸易结构

一直以来,由于中国技术水平较低,所以中国对韩国出口的产品更多的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最为激烈的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这类产品最容易受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而韩国产品不一样,由于韩国自主创新能力强以及技术水平甚高,所以韩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强,对外界竞争冲击的定抗力较强。所以为了中韩商品贸易结构得以优化,在经验与技术上中国需不断向韩国学习与交流。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在环保、节能、通信、物流、高科技(如机电产品、新材料、生物工程产品等)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大力发展中韩两国的技术贸易。使得中韩商品贸易结构得到优化,促进两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四)进行战略性贸易合作

由于技术水平的差异,现在中韩贸易模式主要是资源互补下的垂直式贸易方式,也就是产业间贸易。但随着国际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两国要在各自的优势的基础上,根据全球形势重新布局。可以以现在韩国高技术的优势为基准,加大中韩两国对核心技术的交流,提高中国的技术水平,借鉴韩国现有的产业结构,改善中国对韩出口结构。规划中韩未来的商品贸易结构及模式,将两国贸易结构从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转换。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充分认识两国对彼此的重要地位,加强两国的商贸往来以及信息交流,在面对经济区域化与集团化的保护主义的挑战时两国能站在统一战线上,使得双方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都有所提高,达到双赢的格局。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gjmy/1336.html

(0)
EditorEditor
上一篇 2014年10月12日
下一篇 2014年10月1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