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论文】浅谈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贡献

摘要: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关键字 改革开放 飞速发展 经济建设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效

从包产到户,到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农村综合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步步深入。近年来,国家通过对农村实施耕地保护制度,使农民的利益和国家的粮食安全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放开了粮食收购市场,对种地的农民进行财政补贴,有效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从2006年起,我国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农民负担大幅度降低,我国农民结束了上千年的交“皇粮”“提留”的历史。

(二)国有企业改革

改革逐步确立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国有经济发挥了主导作用。国有企业的机制不断完善,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正在积极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已经建立并不断健全。

(三)所有制结构不断调整

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民航、铁路、文化、出版和金融等重要领域的政策限制实现重要突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服务体系和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步伐加快。

(四)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日臻成熟

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各种非劳动要素也可以参与价值的分配,强调要建立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体制。在实践中,各地早已允许资本、技术专利、管理等非劳动要素参与分配。建立了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机制。同时,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重视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社会保障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强,初步建立了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经济建设高速发展

(一)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1、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679亿元上升到2006年的209407亿元,年均递增7.9%。其中1979~2006年年均增长9.6%,是新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是世界同期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最近30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之下,中国的GDP以每年接近于10%的速度增长,创世界历史之最。

2、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跨过2万亿美元台阶,跃居世界第四位,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份额由2001年的4.2%提高到2005年的5.0%。人均GDP则由1978年的257元提高到2006年的15930元。

3、重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

解放初期,我国没有一种农产品产量达到世界第一,工业更弱。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主要农产品中,谷物、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茶叶、水果等产品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一,甘蔗、大豆分别居第三、四位。主要工业产品中,钢、煤、水泥、化肥、棉布、糖产量位居第一位,发电量居第二位,原油产量居第六位,其他主要产品产量的位次也明显前移。

(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成倍翻番。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增长。收入水平的增长有效地提高了居民的消费水平。

2.居民消费结构明显改善。

改革开放初期,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都在57%以上,农村居民则高于60%;2006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8%,接近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农村居民家庭为43%。

3.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逐步改善。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扩大。2005年,2.9%的城镇居民家庭居住单栋住宅,33.1%的家庭居住三、四居室,住宅的配套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农户的住房条件明显改善。

4.扶贫工作成效明显。

1978年全国的绝对贫困人口约有2.5亿,2006年农村贫困人口降低到2148万人。联合国和国际有关组织认为,在消灭贫困方面,中国政府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使发展中国家的典范。

邓小平提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明确形成了实现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和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现代化长远目标。在此基础上,我国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使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跃的发展。邓小平同志还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应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市场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经济市场化不仅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主要依托,而且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经之路。

三、对民主法治,政治体制改革做出的贡献

邓小平全面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教训, 提出了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邓小平的政治发展观,是由民主、法制、体制、改革、稳定等概念组成的一个逻辑十分严谨的科学体系,指明了政治发展的目标,就是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民主。

邓小平深入分析我国政治制度的内在结构,提出了要对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和具体制度进行区分的论断,突破了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具体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混为一谈的传统观念,从而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前提。深刻分析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与领导者个人作用的关系,指出了制度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认为制度问题是关系国家政治民主化的根本问题。这就明确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着力点。深刻地阐述了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指出“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这一重要思想为我国全面改革的总体布局和当前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深刻剖析了我国政治体制中存在的种种严重弊端及其根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改什么”指明了一个基本的方向。这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也是罕见的,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独创性的。 科学地阐述了坚持党的领导与确立法律权威的关系,充分肯定了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至高无上的权威,确认了“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的原则,从而指明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

邓小平不仅确立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崇高地位,而且为如何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指明了方向。贯穿邓小平民主思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关于民主必须制度化、法律化的思想。

四、对外交领域的伟大贡献

邓小平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思想,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发展更加明确为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目标,为我国新时期的外交工作指明了方向。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尊重现实,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提出了“一国两制”这个具有创造性的科学构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一国两制”的核心问题是祖国统一。香港问题的成功解决,为国际上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益的线索。实践证明,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

邓小平科学阐述内政外交的辩证关系,深刻指明新时期我国对外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现代化建设是我们解决国际问题、国内问题的最主要的条件。新时期中国对外工作的目标任务就是要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是制约战争的发展。

五、对科教文化建设的贡献

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强调科技发展的基础是教育, 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整个理论体系中最具特色的部分。邓小平同志的整套治国方略是以科教兴国思想为核心,又是以抓科技和教育为突破口而逐渐展开的。

邓小平十分重视教育对我国发展的重要作用,他早在1977年起就做出了一系列决策:恢复高考制度、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提高全民族的受教育水平,实施义务教育制度,建立终生教育机制,全面提高劳动人民的素质。此外,邓小平主张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为四个现代化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和精神动力、 智力支持。邓小平同志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出发, 明确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

邓小平科教兴国战略思想实施以来的短短几十年间,我国科技发展初步形成了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加强加强基础性研究三个层次的布置,一系列科技发展计划如“科技攻关计划”、“星火计划”、“863计划”、“攀登计划”、“丰收计划”、“燎原计划”等先后出台。

进入21世纪,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而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展示的平台,科教兴国是复兴中华不可动摇的战略决策。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科教兴国实践已经进入关键时期,所以继承发展邓小平科教兴国思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六、对国防建设,军事变革的贡献

邓小平强调加强人民军队和现代化国防建设,以适应现代条件下的战争需要,他强调要大力加强国防建设,要发挥政治工作优良传统,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全军战斗力。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改善武器装备,加速国防现代化,巩固国防。全体指战员要时刻保持警惕,不断提高军事政治素质,为保护世界和平,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邓小平指出要把教育训练摆在战略位置。这是邓小平同志新时期治军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在邓小平同志这一思想指引下,全军形成了共识,形成了制度,教育训练出现了新局面。邓小平同志强调教育对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础作用和先导作用。他提出要通过办学校解决干部问题,把我军院校建设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依法建设和管理部队。从严治军、以法治军,是邓小平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个重要指导原则。恢复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他一再谆谆嘱咐全军要发扬优良传统,保持老红军的本色。

总之,在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下。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初步胜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邓小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ggkf/7604.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2月3日
下一篇 2014年12月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