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论文】法律推理之法律适用

摘要:法律推理是法律适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推理在我国主要适用于司法实践中,司法现象层出不穷,法律推理的理论要随着实践的发展逐渐完善才能更好地解决司法问题。

关键字:法律推理 三段论 形式推理 实质推理

   法制推理是法律人从一定的前提推导出法律决定的过程。法律推理是法律适用的组成部分,没有法律推理,就没有法律适用。一般来说,法律推理存在于法律的整个实施过程,但以下谈论的主要是司法领域中的法律推理。

法律推理的概念与分类

(一)法律推理的概念

   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即前提),推导出一个未知的结论的思维过程。推理是形式逻辑。

   推理之前加上“法律”两个字,就构成一种特殊的推理方式,即法律推理。法理推理不仅要符合推理的规则,也要符合法律本身的要求。法律推理是指法律人在法律适用过程中,运用证据确认案件事实,选择、分析法律规范,从而将确认的案件事实归属于相应的法律规范, 援用相关的法律条款而得出法律决定,并论证其决定可靠、正当和合理的理性思维活动。简言之,法律推理就是从确认具体案件事实、 援用法律条款, 从而得出案件判处结论的一系列逻辑思维活动。

法律推理的分类

法律推理分为形式推理与实质推理两类。形式推理又称分析推理,就是运用形式逻辑进行推理,它包括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这种推理的前提是法院可以获得某一法律规范,尽管该法律规范的含义和适用范围并不是在所有情形下都是明确的,而且调查实施的过程也必须先于该规范的适用。形式推理是有前提的。它不仅取决于法律规范内容的相对确定,而且依赖法律体系的完整、统一和协调。所以,当法律规范之间就如何对待同一事实存在认识上的冲突时,形式推理几乎是起不到作用的。同时在解决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方面,作用也是有限的。实质推理,是指在两个相互矛盾的、都有一定道理的陈述中选择其一的推理。所以,实质推理是在缺乏使结论得以产生的确定无疑的法律与事实的情况下进行的推理。并不是说实质推理是没有前提的推理,只不过没有形式推理的前提那样明确。于此承认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但是在制度不健全和法官素质不高的情况下,会演变为法官的任意司法,从而破坏法治。

法律推理——司法三段论

   法律适用的逻辑模式一般是“三段论法”,即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构成大前提,具体的案件事实是小前提,结论则是根据法律规范给予本案事实的后果。三段论是法律推理的典型形式之一。

   法律推理的过程总体上可以分为:(1)寻找可以适用的法律渊源。(2)分析可以适用的法律渊源,从中确定可适用与本案的法律规范并将可适用的各法律规范整合到一个统一的原则下。(3)分析、研究依据法律可以认定的事实。(4)将相关法律规范适用于本案事实,以确定由事实引起的权利和义务,处理案件。简单来说就是,把法律规范这个大前提和案件事实这个小前提结合起来,从而得出法律决定。适用法律的一 个基本要求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事实和法律就是法律推理的两个已知的前提,法官必须根据这两个前提推论出法律

决定。适用法律要求“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即同样的前提应该有同样的结果,这是法律推理的基本要求。法律推理的大前提是价值判断,而大前提是法律规范,法律规范需要法律解释,而解释者基于自己道德立场的不同,其解释结果必然带有主观性。案件事实属不属于法律规范中的法律事实是主观的,由法官来决定。判决结果也是价值判断,即当事人应不应承担法律责任,由法官来决定。法律推理过程是带有主观性的,也可以说是在法律规范下的价值判断。

   在日常生活中,案件事实与法律规范不存在确定的完全对应关系,这时法律推理就变得复杂,对法律人最重要的考验就是他们解决复杂案件的能力。社会是变化发展着的,法律不可能建立起完美无缺的规范预期,有时会滞后于社会的变化。同时,法律是抽象的,不可能完全覆盖社会上的所有现象,也不可能对所有的现象都要明确的规定。众所周知,在法律制度中,人们通常是借用一系列概念将复杂的,多样的行为予以分类,如故意、过失等。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概念就没有法律。而概念是依靠语言来表达的,而语言的准确含义本身往往就需要通过语言来进一步阐述。法律制定者只能在自己经验或者是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确定法律条文的含义。他们在制定法律时,所考虑的往往是比较典型的情况,不可能给予边缘性的问题足够全面、周到的安排。况且,语言本身的表现力是有限的。法律上所说的事实是法律事实,而不是客观事实。这一事实是需要证据来支持的,只有在有关证据能够再现纠纷发生时的具体情况,事实才能够作为法律事实而存在。所以法律推理就不能仅仅研究推理的形式逻辑问题,必须考虑到法律推理是价值判断这一特征。

在司法活动中加强法律推理的建议

   第一, 以形式推理为主、实质推理为辅, 综合运用多种具体法律推理方法。特别是在处理疑难案件时, 更要注重实质法律推理的运用, 法律推理是价值判断的过程,要求法官的思维方式以严格的形式推理为基础并结合一定的实质推理, 即在对法条进行严格的适用时, 要求法官具有一定的人文精神,即要考虑该法条的立法价值取向及意义,使即将产生的法律后果符合社会发展进步与民主、保障人权和公序良俗的要求。

   第二, 加强法律职业建设, 提高法官素质。法律推理的运用特别是实质推理的运用要依赖高素质的法官。法官的知识结构、教育背景、法律观念及思维形式对判决结论具有重要的作用, 法官的素质最终决定法律推理的质量和水平,是充分发挥法律推理作用的关键因素。

   第三, 设立判例参照制度。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前提下, 要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判例制度。由最高人民法院及高级人民法院发布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判例汇编, 在司法实践中,很多案件找不到相关的法律规范,但又不得不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判决理由的说服性,做到同类案件同样审理,保障作出的判决结果是同样的。

参考文献:

[1]张文显.法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沈宗灵.法律推理与法律适用[J].法学,1988(5)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falv/8877.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2月19日
下一篇 2014年12月19日

相关推荐

  • 涉私募基金刑事案件法律问题研究

    一、 我国私募基金概述(一)我国私募基金发展的总体概况1、私募基金的概念 我国“私募基金”一词 无法在英文词典及法典中找到。所以在中国金融市场中常说的“私募基金”一词,应该是属于中…

    法律论文 2014年10月9日
  • 股权出资的法律问题研究

    引 言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实践中利用股权出资的行为越来越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布的《股权出资登记管理办法》已经于2009年3月1日正式施行。《办法》的出台,为股权出资提…

    法律论文 2014年10月13日
  • 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对公众知情权的保障

    第二节 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对公众知情权的保障一、知情权的内涵与权利属性 (一)知情权的内涵知情权一词渊源于西方,来自于英文的“right to know”。这一概念早在1789年法…

    法律论文 2014年10月19日
  • 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认定以潘玉梅陈宁受贿案为视角

    摘要近年来,贪污受贿犯罪已经成为中国老百姓不断关心的问题。同样,我国司法机关也在不断地努力加强打击此类犯罪。当前情况下,重大的贿赂案件呈现逐步上升的态势,贿赂犯罪严重损坏了党和政府…

    法律论文 2014年10月14日
  • 【法律论文】我国家政工劳动权益法律保护探析

    摘要:我国从事家政服务行业的群体分布广泛,可以吸收的从业人口十分庞大,该行业在扩大就业、缓解就业压力、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方面的作用十分巨大。但是由于家政工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劳动者…

    法律论文 2014年12月2日
  • 强迫交易罪的客观行为研究

    强迫交易罪在刑法是1997年《刑法》修订以前,对强迫交易行为多是以投机倒把罪、流氓罪等定罪处罚。各国在不同时期也对强迫交易的行为都作出了规定,如俄罗斯刑法典规定了强制订立契约或强制…

    法律论文 2014年10月30日
  • 论我国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和清偿

    一、夫妻共同债务的概述 (一) 夫妻共同债务的概念 夫妻共同债务是指在在结婚后的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债务或者在夫妻共同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债务或在婚前的借贷是为了婚后生活所产生的债务。夫妻…

    法律论文 2014年10月17日
  • 我国社区矫正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完善

    社区矫正最早出现于英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社区矫正伴随西方社会化行刑、刑罚非监禁化潮流应运而生,并因其节约司法资源等优点在世界范围得到广泛发展。社区矫正指将罪犯交由社区监管并…

    法律论文 2014年10月9日
  • 我国完善人大预算监督的法律制度研究

    内容摘要做好预算审查监督工作,不仅对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规范政府的预算行为,推进政府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意义。对人大预算监督法律制度的研究应从该制度的理论基础…

    法律论文 2014年10月12日
  • 执行和解制度及其救济措施

    一、问题的提出在民事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中,审判程序与强制执行程序是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审判程序主要的作用是定纷止争,即将当事人“可能的权利”确认为具有执行力的“实际的权利”,强制执行…

    法律论文 2014年9月29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