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城市化,大量的农村富余的劳动力都迅速涌入城市就职、工作,农民朴实的性格和诚恳的态度为很多著名的企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效益。但是,他们背井离乡、任劳任怨为当今社会做出贡献却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其主要原因是大多数农民对法律没有更好的学习与认知。农民法律意识一直是学者们推崇研究的对象。在当今社会的新面貌下,全方面的分析农民法律意识成因,有效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才能让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才能使我国在法制化进程中迈出重要一步。
关键词:农民法律意识;保障;对策;合法权益
从古至今,农民一直占据着中国人口的大多数,如何解决好农民农村问题是历朝历代励精图治的根本问题。现阶段,我国农村正处于由传统农村向现代农村的转型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是重点工作之一。其中,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又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本文着重分析我国农民法律意识成因,并从法律角度提出几点解决途径。
一、造成农民现阶段法律意识的主要原因
1.传统意识根深蒂固
首先,现在农村大多还是依赖于土地生存,对土地有着不一样的情感,这是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思想,农业社会几乎都是以土地为母体。在农业自然经济社会,土地不仅给农业带来了巨大的物质产品,而且在农民心中也产生了观念。开始人们都是将精力花于土地,这决定了农民生活的分散性质,分散的生活让人们养成了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孤独性格,渐渐的让他们形成了一种小农思想。
其次,农业生产对农民来说不需要太多的科学知识,操作简单,思维逻辑比较单一,和社会现代化的脚步不一致。他们注重的只是自己家的温饱,自给自足,与社会没有多大的联系,认为只要是与自己没有切确关系的食物都没有参与的意识和观念。
再次,农村一般都比较封闭,信息流通不便,这样,农民的思想就比较局限化,不能得到较大的扩展和发散。慢慢的,农民的思想就变得落后,与时代脱节。意识不仅依赖于物质,还反作用于物质。先进的意识会是社会变更的先导,而落后的意识往往在社会变革之后顽固不化,会继续束缚着人们的头脑。所以,培养农民主人翁意识、契约意识、平等观念、责任意识,对于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尤为重要。
法律意识淡薄
农民在观念层面上,对传统的中庸之道、无诉、息诉、和合为贵、宗法伦理、以情屈法等等传统法律精神留念难舍,致使造成他们的法律意识极其淡薄。他们大多都是避免打官司。一般是在不用法律的情况下生活,他们对法律制定什么不感兴趣,也不要愿意上法庭上去解决问题,他们不要求权利,只要求和睦相处,相互宽容。若是发生什么事情,他们更愿意的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日复一日,法律意识就更显得淡薄。
法律制度的不完整
目前我国农村工作的立法主要涉及管理层面,而对于农民的具体权益的保障和一些与农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的立法还有待完备。保护农民切身利益法律的欠缺,致使广大农民缺乏对法律功能、价值的正确认识,更无法了解到法律在农村日常生产、生活领域中的制约作用,抑制了农民渴望法律的积极性。 还有些执法人员的素质底下,执法不公,让农民对法律制度留下不好的负面感观,让他们对法律失去了基本的信任。
二、关于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途径几点
1.完善立法
要想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其根本前提是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法律法规方面的修改、丰富、完善,使农民有理可据、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农村也能在法制化的轨道上运行。例如可以把农民们比较关心的农村医疗落实的更彻底。还有一些目前法律上没有的,难以具体操作的,在法律的允许范围内,可以根据农村的现状,制定出相关的法律,让农民们切身的感觉到自己的权益受到了法律保障。
2.大力发展农村教育
我国是一个封建统治很长的国家,在农村里更能感受到这种长久的思想。现在的农村里,大多数中年以上的群众都没有接受过正式教育,他们不知法、不懂法,缺少这方面的法律意识,通过大力的发展农村教育,让广大人民认识法律,更多的接触法律,让自己能够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权益。列宁曾经说过,在一个文化落后的国家里是不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同样,在一个缺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地方,也是难以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因而,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培育造就一代新型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必然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和正确选择。
3.加强政治文明建设
农村政治文明建设是其社会民主制度进步的象征,更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加强政治文明的建设,提高农民民主参与的意识是对其认知法律制度的重要途径之一。农民的民主参与影响着我们对农村管理的民主化,农民的参与意味着他们对管理过程的参与和对管理主体的制约。通过民主参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对社会的选择意愿,从而使得政治文明建设得到好的发展,使得他们的意识更加强烈。
4.深入普法教育
学法是让人们知道在生活中怎么去约束自己,监督自己,让自己知道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普法教育始终坚持学与用相结合的原则,先让干部、执法人员学好法,用好法,按照要求来办事儿。普法教育贵在坚持,还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其主要是提高农民的法律观念。它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形成的,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往往弹性很大。在农村普法教育中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采取更通俗的方式方法让广大群众能够认可,能够自主学习了解,才能有更好的成效。
3.结论
中国农民法律意识问题研究直接关系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顺利实现,但是由于我国“三农”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决定了提升农民法律意识低水平和农村法制建设还要走艰难历程。提高农民法律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一项系统工程。提高农民法律意识,是改变现阶段我国农村法治现状的关键环节。只有农民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农村经济才能取得长足稳定的发展;只有农民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农村社会才会实现真正的和谐局面;只有农民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我国现代化的根本目标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王欣堂.提高农民法律意识: 构建和谐农村的战略选择 [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2007,(2).
[3]. 梁治平:法律的文化解释 [M]. 北京:三联书店.1998.394.
[4].段秋关:《传统法律观念的现实存在和影响》载于《法律科学》1989年第四期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falv/7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