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运用文献资料、信息技术等方法,对第29届北京奥运会短跑运动员的身高、步长、步频等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影响短跑的因素有步频、步幅、百米速度受到腿长与身高的比例个人反应能力、肺活量、腿部肌肉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有些是通过放松协调的技术在快步频的基础上充分加大上,下肢摆动幅度,以取得较大的步长,达到更高的速度 ,有些则是改善髋关节的柔韧性来增大髋关节的运动幅度,但是步幅的提高 是以生理条件为基础的,以技术晚上为优势的整体因素影响,没有良好的生理基础为支撑,从而影响步长来提高百米成绩,抛开个人反应能力、肺活量、腿部肌肉能力。
关键词:身体形态 短跑身高 短跑运动员 选材
1 前言
速度素质经后天训练是可以提高的,步频、步幅是决定跑速的两大因素.步幅大、步孩高,速度必然快 这个道理是总所周知的。长期以来,国内外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步长、步频是影响速度发挥的主要因素。但对矛盾、统一的步长与步频在跑中如何协调配合,在训练中优先发展步长还是步频却众说纷纭,各持己见
首先身高并不是制约短跑运动员取得好成绩的主要因素,先进的科学结合经验方能准确地选材.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短跑运动水平亦不断提高,国内传统的短跑选材理论及指标迫切需要完善和发展.研究旨在为我国短跑运动员选材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首先影响百米的身体形态指标主要指标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身高指标、比下肢长、比大小腿长、比踝围和比跟腱长等,然而下肢的长短也直接影响步长,比下肢长指标在男子短跑运动员选材中的作用与重要性这是反映下肢长度和重心高度的重要指标,在一定身高的条件下,下肢较长的有利于表现较大的步幅,这一指标对以后发展运动员步幅有重要参考价值。
传统选材学理论表明,短跑运动对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有一定的要求,其中在身高问题上的争议比较大,近代男子100米世界前50名运动员的成绩均在10秒左右,运动员的身高则分布在1.60米-1.93米之间。最高与最矮者相差28厘米,平均身高1.79米,变动率为3.86%,这说明100米跑对运动员的身高并没有定向化的要求。世界一流的短跑运动员男子身高应该在1.80m左右,因为只有这个身高,人的步频和步幅才能达到一个理想的结合,人体的协调性也只有在这个身高才能发挥到极限。但实际上我们从北京奥运会短跑世界纪录和历届奥运会纪录上可以看出刷新纪录的却是身材高大的选手,其中最吸引人们眼球的则是身高1.96m的牙买加选手尤森~博尔特,他用9.69s的成绩轻松摘得男子100m冠军并且刷新实际记录,与此同时还改写了200m以及4×100m接力三项世界纪录.从男子100m、200m到女子100m、200m和400m栏,接二连三的被牙买加选手夺走金牌的时候,除了感叹牙买加运动员创造的神奇,其实大家更应该从选材学的角度去重新认识这一现象.尤森-博尔特、谢莉-安-弗雷泽、特伦-斯图尔特的身高与他们创造的成绩,让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身材高大的运动员适宜从事短跑运动吗?”这一问题.为了探析该问题内部可能的规律,加快我国短跑运动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试对论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
大小腿长指标在男子短跑运动员选材中的作用与重要性大小腿长是构成跑的合理技术的两个主要因素,小腿长于大腿的运动员,无论在的跑的摆动、下压、扒地支撑缓冲等方面都是有利的,在完成折叠前摆动动作的过程中,大腿较短,摆动半径就小,根据运动力学原理,半径越小,转动速度越快,故大腿较短者摆动速度快,并且有力。同样,在完成下压扒地动作过程中,小腿较长者,在角速度相同的情况下,脚掌对地面扒地速度就大于小腿较短者,从而有利于完成支撑缓冲动作和缩短支撑时间。大腿长/(小腿长+足高)×100这一指标反映了运动员大小腿之间的比例关系。指数越小,说明大腿越短,小腿越长,对运动员在运动中加大摆动腿的幅度是很有利的[2]。由此可见,此项指标在选材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和维普资讯网查阅田径运动选材有关的文献资料,主要收集短跑运动员选材对身高要求和有关步频、步幅方面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为研究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对于传统选材学认为的,男子运动员1.80m左右为最佳身高的标准,博尔特在许多田径专家眼里或许不应该是一名短跑运动员,更不可能是一名优秀的短跑运动员,而与此身高有相似不足标准的还有他仅88kg的体重,这两数据与前100m世界记录创造者鲍威尔相比显得有些单薄,但是,这也更使得博尔特以领先鲍威尔0.26s创造新的100m世界记录,用19.30s的成绩再次破200m纪录笑傲世界,有资料显示博尔特跑完100m用了41.247步比鲍威尔少了3.242步,在整个队伍中亦以“超大步伐”处于首位,这让我们充分看出博尔特的突出特点之一,这一点从平均步长也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博尔特平均步长比鲍威尔大了0.176m/步,比弗雷特大了0.398m/步,在世界水平的短跑比赛中,步长大于对手,如果步频也能跟上对手的话胜利就不言而喻了,但科学事实是,步长和步频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即步长大了步频就慢,步频快了步长就小.博尔特也同样不能跳出这一规律.从上表中看到,博尔特的平均步频为4.257步/s,是整个队伍中最慢.博尔特步频相对较慢,步长很大,却打破了人类短跑的极限,同时也打破了许多田径专家所坚持的训练理论.例如,《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对国内外优秀短跑运动员技术特点分析中谈到:缩短支撑和腾空时间,并且使支、腾时间形成一个合理的时间比值范围是现代短跑单步技术发展的趋向,同时还指出:在选择短跑运动员时应把步频能力作为首先考虑的因素[3].《田径训练文集》中指出:应尽量把腾空时间缩减到当时所需的最低限度;提高跑速,对低水平运动员来说,主要依靠增大步长,但对高水平运动员来说则主要依靠增加步频.博尔特的出现给了传统短跑训练理论强有力的抨击,他的成功也很可能促使短跑运动员选材的标准和方法进行重大改革
在北京奥运会短跑比赛让牙买加人出尽了风头.不仅在男子100m、200m两个项目上博尔特以破记录的成绩夺魁,在女子100m、200m同样吸引了全世界观众的目光.从表3中看到,牙买加“女飞人”包揽了100m冠、亚、季军,给百米短跑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牙买
加“女飞人”的出现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他们再次印证了“步频论”和“步长论”观点的片面性及选材学的缺陷.原国家体委于1987-1990年组织田径专家、学者及科研人员,编写了中国第一部《田径教学训练大纲》,《大纲》对各个项目的选材内容、指标、方法及各年龄阶段的选材要求、身体素质与专项成绩分级标准等有详细的规定和说明.其中对短跑运动员的身高标准论述如下:男子100m、200m运动员为175±5cm;女子100m、200m运动员为165±5cm[4].然而,在北京奥运会当中,第一名谢丽-安-弗雷泽和并列第二名的克伦-斯图尔特身高都在1.73m以上,在女子运动员中属于偏高范围;表4中亦可看到韦罗妮卡-坎贝尔-布朗身高却只有1.52m,从传统选材学角度来讲这都应该是选材失败.然而,我们通过表3中的对比会发现,身高1.74m的弗雷泽不仅跑出了10.78s的好成绩,而且有着很高的步频,平均步频为4.514步/s在四名选手中排第二.同样拥有1.75m身高的斯图尔特也跑出了10.98s的好成绩,和前者不同的是她没有很高的步频,但步长却是四名选手中最大,凭借着大步长她还取得了女子200m的季军.相反,韦罗妮卡-坎贝尔-布朗
现代短跑技术对运动员选材中的身体形态指标和专项素质指标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十几年来,短跑的格局变化不大,但自从第26届奥运会以后,特别是由于塑胶跑道的发展,现代短跑技术的发展了如下的趋势:摆动技术得到了广泛重视;更加重视短跑技术的规范化;短跑运动员的身高、体重与年龄正在发生变化;重视肌肉的力量、柔韧性与协调性的发展;遗传性因素更加重要等。身体形态指标和专项素质指标包括了很多方面,本文对一些常用的、比较重要的指标进行了分析比较,从中发现并说明了其重要性。其中,本人认为,选材是一门多学科、涉及多方面的一门科学,选材的成功与否不仅仅是对运动员的培养提供了科学保障,更是对青少年发展前途的负责。在本文中,本人只对少年男子短跑运动员的选材这一方面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研究。发现,身体形态指标是最基本的参考数据比如说身高,腿长等。专项素质指标是运动能力的体现,它不仅与先天遗传有关系,也与后天科学、系统的训练有关,比如说动作幅度,动作频率等。我们在选材中必须重视这两方面指标,它是我们选材的科学指导和依据
3结论
身高、四肢长短等身体形态指标只能作为短跑运动员初级选材的参考性指标而非决定性指标;(2)传统选材甄别运动员过程太过短暂;(3)下肢长短是构成身高不可缺少的因素,同时也是影响百米当中步幅大小决定因素,步幅大小从而直接影响百米成绩,所以说下肢对百米成绩有着积极的影响。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dianda/9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