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育工作一直是中等职业院校的难点,当今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及中等职业学生自身特点,传统德育就很难达到教育目标。如何改变完善中等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并将之与职业教育有效对接,将成为中等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和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中国一重技师学院积极改变德育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德育工作中,为德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效对接探索了新的途径。具体表现在德育工作模式变“命令”模式为“服务”模式;通过开创生命教育来丰富德育工作内容;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提高德育课程体系的完整性。
关键词:中职;德育;心理健康
一、中等职业院校构建德育工作综合体系的必要性
近年来,职业教育在中等职业院校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许多中等职业学校都有了自己完整的办学思想并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应用性人才。但是德育工作一直是中等职业院校的难点,究其原因,就在于德育目标及其教育方法与中等职业学生现实生活相距甚远。一直以来,德育目标过于强调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着重于理想主义教育、道德教育,其方式方法则过于说教。而由于当今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及中等职业学生自身特点,传统德育就很难达到教育目标。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培养的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技术应用性人才,即高级职业技术工人。未来的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中国将成为世界制造业以及制造服务业的最大基地和职业技术工人的生产地,职业技术工人将成为中国人力资源的主力军。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格局必将带来多元文化、多元政治思想的碰撞,不能排除西方财团、政客利用其经济、科技、资金优势对我国新生代主流群体进行文化和思想渗透。因此,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职业技术工人的技术水平将决定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而中国职业技术工人的思想政治觉悟将影响中国主流思想文化的变迁,影响中国政治发展态势。所以,无论如何艰难,依然不能放弃中等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如何改变完善中等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并将之与职业教育有效对接,将成为中等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和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中国一重技师学院近年来一直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实行“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的教学原则,坚持培养“应用性、职业型”职业技术人才,开创了“校企合一、产学一体”新型办学模式,在职业教育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同时,学校毫不放松德育工作,积极改变德育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德育工作中,为德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效对接探索了新的途径。
二、中国一重技师学院对德育工作综合体系的探索
1、工作模式:变“命令”模式为“服务”模式
图1 德育工作模式
如图1所示,德育工作模式是从上到下的命令模式,学生是被管理和教育的对象。
图2 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工作模式
学校完善和健全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制,形成院、系、班三级管理网络和预警机制。整体规划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机构,建立和完善三级工作网络,即学心理咨询中心、系心理健康工作站和班级心理发展委员的三级结构。
如图2所示,我院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心理研究所为核心、以系心理健康工作站、班级心理委员为辅助的指导精神。学校有关机构为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心理服务,心理咨询中心在学生工作处的指导下、在系学生科心理工作站的辅助下为学生提供心理课程、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团体辅导、个体咨询、心理测评等服务;班级心理发展委员在系学生科心理工作站和院心理咨询中心的指导下,及时向系学生科心理工作站反映班级同学心理状态,了解本班学生心理状况,在本班内开展相应的心理活动。心理咨询中心对系学生科心理工作站和班级心理发展委员进行心理辅导工作的培训,并考核心理工作的完成情况。
对于需要进行心理咨询的同学,系学生科心理工作站可以推荐该学生到心理中心接受咨询;对于突发性的心理危机,系学生科心理工作站应第一时间向院心理咨询中心求助,以便心理咨询中心提供专业的心理救助。
2、丰富德育工作内容,开创生命教育
德育工作以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主义教育、道德教育、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为主要内容,其中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又是德育工作的核心,而生命教育则是实现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必要途径,因此,生命教育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为主要目标,而生命意识正是健康心理的核心,因此,生命教育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生命教育是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中介,开展生命教育能够把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连接起来(如图3所示)。
图3 德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然而,目前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系统都缺乏生命教育,个体的生命基本上是自发的靠本能力量发展。个体没有充分了解自我的机会,缺乏生命意识和生命体验,体验不到自己生命的存在感、价值感和意义感,生命力量不能有效的和外界进行沟通,生命意识无法觉醒,无法找到生命的目的。同时,个体也无法认识体验周围环境的其他各个层次系统的生命(如他人、家庭、班级、学校、社会、自然等都作为宇宙生命系统的不同层级而存在)的存在与意义,自然也就不能合理处理自我生命和其他生命的关系。总之,生命力量还只是一种原始的无意识的力量,处于无序的状态,个体生命就不能从环境中有效分离出来,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个体可能永远无法真正找到自己生命的轨迹。
学校生命教育的途径有心理讲座、心理健康课程建设、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工作坊等具体形式。如,在新生的入学教育中,学校专门开展生命教育讲座,使学生体验到自身生命的存在感和生命发展历程,以此激发生命的力量;在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中,全体教师秉承生命影响生命的教育理念,重点突出学生的生命体验,把现实生活的情境以活动的形式贯穿于课堂之中,实现了教师生命和学生生命的互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个体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并不是就问题而谈问题,而是从问题出发,挖掘来访者生命成长的历程,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生命力量的提升。此外,学校还着力开展团体心理辅导,通过组建群体,模拟体验生命发展的历程,并感受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交互作用,以此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面向学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课程。我们继续坚持小班授课、专题讲座的形式基础上,在08级的心理健康课程中增添了新生班级适应的团体心理辅导专题,以活动的形式增强了新生班级的凝聚力,起到了良好效果,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在上课地点上,我们突破了以教室的局限,根据内容选择多样化的上课地点,如体育场、团体训练室、广场、大厅等。在授课主体上,我们继续坚持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方针,坚持为学生成长为目标。课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经常对教学形式、内容以及效果等方面进行研讨,得出了许多有益的观点,如“问题就是我们教育的契机”、 “以情境为背景,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案例为内容”、“把自己当成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把学生当成学生,把自己当成自己”等等。在建设心理健康公共必修课的同时,我们将心理健康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课程的专业化和实用性。如在职业发展中心开发的STS系列课程中,我们将心理健康素质融入其中,开发了团队训练、领导能力训练、角色转换训练、克服焦虑心理、面试心理调适等心理训练课,从而丰富了STS课程内容。
参考文献:
[1] 郭志敏.浅谈如何在中职德育教学中实行兴趣教学法.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09
[2] 李晓娜.职业化教育背景下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探索.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09
[3] 潘媛.“参与式教学”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的尝试和应用研究.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07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deyu/9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