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论文】现代职业教育学生德育课路径选择——基于学生学习的动力缺失的思考

现代职业教育学生德育课路径选择

——基于学生学习的动力缺失的思考

摘 要:在强调个人专业技能的今天,技工学校德育课日益边缘化,学生对德育课也越来越不感兴趣。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德育课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已经成为职业技术类学校和德育教师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当前教育形式,探讨了导致学生德育课学习动力缺失的原因及其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职业学校,德育课,激发兴趣,学习动力 

由于技工学校学生没有升学压力,德育课又不是专业课,久而久之德育课成了很多技工学校里面的“鸡肋”,再加之技工学校的学生,他们相对文化基础和人文素养较差,学生学习德育的动力不足。技工学校学生德育课学习动力缺失具体成因都有什么?我们应采取那些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进行以下阐述。

一、德育课学习动力缺失原因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习动机指的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学习的动力”。现在职业学校中德育课难上,学生厌学,缺少学习动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生方面

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十七、八岁,思维正处于最活跃的阶段,他们对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价值观念的反应较之成人要敏感得多,而且他们已经萌发了相当强的个性独立意识,他们急于介入社会展示自我。同时,作为独生子女,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社会环境多变和复杂又使得现在的学生在生理上超前发育,而心理上又很脆弱,生理和心理发展不平衡;另一方面,家长娇宠又使许多独生子女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他们不了解自身潜能优势,生活和学习目标不明确,认知能力低,情绪不稳定,特别是来到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这种情况更为严重。来到职业学校后,由于没有高考压力,学生德育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他们认为来学校就是学技术,德育学与不学都不重要。且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不理想、学习主动性普遍不高、缺乏学习动力、厌学情绪严重等状况。

(二)教师方面

在教师队伍中,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德育理念陈旧,将德育目的简单地理解为是约束人、规范人,而非提升人,而发展人,在学生观上无视学生的层次性和个体差异。德育方法单一,手段落后。只关注课本知识的讲授,不重视中职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基本上是“我讲你听,我管你服”,对“不听不服”的学生不是耐心细致的作工作,甚至是简单粗暴。个别教师师德修养不高,没有在学生面前起到表率作用,没有做到为人师表。

(三)社会和家庭原因

大到社会,小到家庭,没有正确认识德育和智育之间的关系。教育应以育人为本,育人应以德育为首。在社会主义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认识到智力培养的重要性,因此重视智育无可厚非。但是现在的现实是在很多社会宣传和家庭教育中,在开展智育教育的同时,忽视甚至丢失了德育,走入了“一手硬,一手软”的教育误区。

二、激发学生德学习育课动力的途径

由于德育课教学内容理论相对较多,教师在上课时安排不得当很容易导致课堂气氛沉闷,让学生感到乏味。因此德育教学应在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的基础上,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和养成行为良好行为习惯相统一。要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和环节,创设适当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更好的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一)、教学导入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如果每次德育课的“头”开的不好,学生则会失去对知识和课程的求知欲。如何让学生对德育课感兴趣,就成为每位德育课教师的重要任务。如果在第一堂课或每次课的开始就比较沉闷,学生就会觉得本课程索然无味,也就没有继续学习下去的欲望。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第一堂课上成功了,教师以后就高枕无忧了,在以后的每一次的开始都要精心设计好收导语,方能保证每次课程都能比较圆满地完成。

  在设计新课导入时,教师可先声夺人,安排一些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导入语,让学生对任课教师和课程产生良好印象,产生兴趣,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融入课堂。教师也可以根据本节课具体的教学内容,先取当前社会的热点案例或内容教学相关的值得思考的小故事,组织学生进行小讨论。在讨论中,教师要扮演好自己此时的角色,把舞台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讨论,自主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要做的只事适当的引导,在引导过程中,把事物的正反两方面都展示出来,这种方法可以把学生自然地带入到课堂中,学生对于结果易于接受和信服,也有利于后面教学内容的展开和深入。 

(二)、多媒体运用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感知的基础上。因此,合理科学地运用多媒体是现在教学的发展趋势。德育课理论知识较多,在课上多媒体的合理使用,可以把原理和比较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简单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值得学生期待的事情。

在制作和使用课件时要科学合理,符合教学内容。既要色彩鲜艳,又不能过于花哨。课件中选用的材料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紧扣主题。选用背景材料时可用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漫画、视频和音频文件等。在选用这类文件时一定要适量,不可过多,否则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过于松懈。同时在制做课件时尽量避免在课件中出现连续的大篇幅的文字,还可以巧妙运用表格、图表之类的工具,清楚明白地表现出概念、理论的相关联性。

(三)、活动课

新时期的学生大多思想比较独立,要求个性解放。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式则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学生体验和感受,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德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因此要想在德育课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切实发挥主体的作用,则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活动课就是一个很好的形式。在设计活动课内容时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环节设计的灵活可调整,具有可操作性,不易过简或过难。例如教材中一些比较贴合学生生活,或者内容易懂的知识点,可以让学生来扮演教师的角色走上讲台。在操作这一形式时,教师在课前要提前安排,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站到讲台上模仿教师的言谈举止,还要充分了解教学内容。用学生视角讲述出的知识点,有时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这种形式也能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自主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也能极大地带动其他学生学习的热情。除了让学生走上讲台外,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就一些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课堂讨论或辩论;课上安排内容,课后要求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上网或走入社会企业工厂等亲自做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在环境条件允许的情况还可组织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等。在活动结束后,还要让参与的学生来分享收获和感受,进行活动总结。分享的过程往往比活动课本身更有教育意义。通过这些形式的活动课可以让学生最大程度的参与教学,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四)、考核评价

课堂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场所,教师是这节课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导演”,学生是教学的直接参与者,是“演员”。德育课是一种养成教育,因此在考核上不能仅从试卷的分数来判定学生,而应根据不同班级和专业采取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在考核形式上除试卷试题类以外,还可用写小论文或调查报告、策划专题小报、演讲、辩论、知识竞赛以及面谈等考核形式。考核内容也应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改变德育“知识本位”现状,确立“能力中心”,要学生在做事之前先学会做人是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同样,德育课考核方法的改革必须围绕考查能力及促进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这个根本来展开。除了重视这些总结性的考核外,在考核总分数中还应拿出一定的比例来考核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这也是至关重要的。

教育心理学家赞可夫曾说过:“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因此在德育课的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做为学校和教师必须从德育环境和德育方法上入手,这样才能行之有效,提高德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易连云 建学校精神家园[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46.

[2] 余文森 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M]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8

[3] 余文森,高明,陈世滨 有效教学的案例与故事[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1

[4] 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M],2000年版

[5]袁振国 《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M],2000年版

[6]林崇德 《教育的智慧》,开明出版社[M],1999年版

[7]石中英 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8]李明汉 教师校本科研与教育叙事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12月12期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deyu/3826.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1月13日
下一篇 2014年11月1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