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我国社会思潮的主要导向,人们需要通过引导途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认同与共鸣。宁夏回族自治区是回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党员干部思想言行对社会成员具有重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否对宁夏地区社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分析宁夏地区少数民族党员干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研究建立能够激发少数民族党员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动力机制。
关键词:少数民族党员干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动力机制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 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这些观点是我党基于国际国内形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的重大历史判断,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更为深入的认识,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实现繁荣富强的重大战略举措。每个国家、民族和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发展和存在的基础,必须深入认识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少数民族党员干部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
宁夏以“穆斯林省”著称,是中国唯一省级回族自治区,面积66400平方公里,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宁夏回族自治区现有人口630万,其中,回族人口220万,占宁夏总人口数的35%、占全国回族总人口数的20.53%,居于31个省市区之首。 截至2010年底,宁夏各级党政机关共有少数民族党员干部9640人,占全区干部总数的25.4%。自治区主席和回族聚居市、县的市长、县长由回族干部担任,部分市县党委书记、组织部长由回族干部担任。宁夏地处西北地区,民族众多、文化多元,在各种文化思想的交融碰撞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成为社会价值观念的根本指引。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就是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民族宗教问题将长期存在;各少数民族根本利益一致,但是在某些具体利益上仍然会发生矛盾和纠纷;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经济、文化上的差距不会在短时间消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必须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性历史性和文化性特征,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整体发展和内在融合,践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
(一)少数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差异
改革开放30多年来,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历史和文化原因,与发达地区相比,西北地区的发展仍然处于低层次水平上,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西北地区就必须进一步改革创新、加快发展步伐,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形成各民族人民改革创新、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保证。
(二)西方敌对势力意图和平演变带来的外部压力
西方敌对势力和境内外“三股势力”把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作为渗透的重点,在经历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后,以美国为主要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高度发展,冲破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即将走向灭亡的预言。借助全媒体时代下的多种手段,对我国实施文化渗透,达到对反意图将社会主义和平演变为资本主义的意图,当代社会的一些崇洋媚外的心态会渐渐瓦解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对社会价值的核心内容作出清晰的界定,为各民族群众指明方向,确立共同的思想信念,形成激励各民族团结进步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一种在多民族、多宗教地区进行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标准。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判功能、凝聚功能、教化功能和定向功能,可以引导各民族人民取得广泛而深刻的价值认同, 从而超越民族、血缘、语言、习惯、地域等方面的差异,消除彼此之间的分歧和隔阂,增强各民族人民的归属感和向心力,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
(三)少数民族党员干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存在信念危机
当前,我国社会思潮和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突出反映了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主要矛盾。受国际环境变化和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党员干部中理想信念滑坡的现象也明显存在,一些人产生了疑问和困惑,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前途也存在着忧虑,甚至在党员和干部中也不同程度地产生了 “信念危机”,这是客观存在。在价值观念多元化背景下,许多党员干部党性不强、理想模糊,对社会主义价值理想缺乏应有的立场;信念动摇、信心不足,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缺乏应有的坚定性,觉悟不高、私欲膨胀,背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失去了判别是非的标准,思想处于前所未有的混乱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普通大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才能凝聚人心,一心一意求发展,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二、少数民族党员干部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内在感召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当前我国现实情况出发,目标明确,内容层次清晰,既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又总结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给出了判别荣辱的标准,是一个多层次的有机统一体,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十八大报告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高度凝练,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次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4个字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概括,对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众价值体系和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有明确的目标指向,这就是“立足现实需要,最大限度地形成全社会思想共识”。
(二)少数民族地区党员干部的独特代表性
党员干部的价值观在全社会具有重要引导和示范作用。少数民族党员干部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和实施者,是社会的引领者、管理者,必须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在长期的认识和社会实践中,必然产生一定的价值观念。在这个观念中居于核心地位、起主导和统领作用的,就是其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从这种意义上讲,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建设我们的灵魂工程、道德工程和精神家园。少数民族党员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维护地区稳定和谐发展、倡导主流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干部思想面临多种观念的影响,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坚守我们的精神家园,就必须加强干部群众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教育,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大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
三、少数民族党员干部认同社会主义核心的动力机制
认同源于利益的诉求,思想观念是由利益决定和影响的,认同并不是纯粹主观存在的产物,也不能指望简单的道德说教来推动,其要义是要建立一个合理的利益关系机制,以解决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笔者认为要使少数民族党员干部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强思政理论导向
2012年宁夏自治区党校每年举办包含少数民族党员干部在内的领导干部培训班2次,共培训955人次,其中,厅级干部63人,处级干部496人,中青年干部75人。举办专题研讨班16次,培训干部1314人次。举办其他各类培训班61次,培训人员6384人。2012年宁夏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学院在全区范围内共培训干部及公务员314144人,其中由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主办,共培训区直处级及市、县(区)处科级领导干部17939人;由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共培训区直科级、科级以下及市、县(区)全体公务员12931人。 。每年对党员干部进行为期15天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年内累计培训必须完成90学分60学时,以此强化少数民族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
我国当前已进入了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动和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最大限度地引导社会成员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共同思想基础和社会心理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认同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教育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范畴,二者具有内在一致性,寻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思想政治教育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认同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介体、环体对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认同都具有重要影响。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表明,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形式,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的奋斗目标和中心任务,反映了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根本需要,为我们制定不同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提供了根本依据”。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战略目标和中心任务,因此增强少数民族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主体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将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传授给受教育者,从而使受教育者逐步形成符合本阶级需要的思想品德素质的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和最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必须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党的中心工作来确立。为了实现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战略任务,在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动员和激励广大少数民族党员干部增强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体现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伦理价值和行为道德准则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提供政策制度保障
我国传统的少数民族节假日制度是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一项长期政策,宁夏回族自治区穆斯林两大传统节日开斋节和古尔邦节,全区共享这一少数民族节假日,少数名族“二胎”政策。都有利于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内在动力。完善少数民族党员干部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的公平程度,以制度保障共建共享共生共荣,友爱互助的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宣传员,将少数民族党员干部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行动,纳入到考评干部的细则中来,以激励少数民族党员干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范围内的认知认同、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
(三)推动利益平衡
2012年宁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31元,比上年增加225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80元,比上年增加770元; 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看来,利益是推动人类历史活动的根本动因。马克思在曾指出:“人们所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邓小平也曾强调:“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 行动离不开利益,利益是行动的基础和产生根源。从根本上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其根本任务是启发人认同、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全社会凝聚构建和谐社会的合力。因此,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我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利益或利益关系的维护和反映,是服从和服务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从这一意义上说,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动力就是要将少数民族地区党员干部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现实生活中,根本利益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是物质利益。脱离了物质利益或不注重提高和改善物质生活水平,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都不可能取得实效。因此必须把党和国家的意志与广大少数民族党员干部的根本利益有机结合起来。
(四) 改善民生现状
2012年宁夏新建、改扩建县级医院2个,乡镇卫生院35个,农村卫生室990个,卫生监督所22个,县级急救中心2个。“六免一救助”政策惠及妇女儿童38.1万名。城乡享受低保救助的困难群众54.04万人。全区城乡享受低保救助的困难群众54.04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31.23万人,比上年增长8.4%;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58.3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64万人,比上年增长6.1%;全区共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80个。
只有关心民生,倾听民意,满足不同阶层,不同生活阅历的人们的利益诉求和情感归属需要,才能使少数民族党员干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心理产生认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说实话办实事,解决基本生活的问题有利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尊重我区少数民族多样性,有利于民族大融合,如住房问题、子女就学问题、看病问题等等,只有解决了,与少数民族党员干部切身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才能赢得对方的信任与尊重,才能让对方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越性和先进性,才能在新时期不断领导人民前进,充分发挥引领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dangke/4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