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我国的思想体系是一个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面向现代化发展与世界开放的先进文化体系,它包含着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理论,这些理论需要系统的讲解与学习才能为受教育者认识、掌握。而且,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理论的学习越来越被人们所忽视,重要性被抹杀,受教育者不可能自觉地进行系统学习。说理引导法可以指导受教育者积极学习理论,系统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端正其思想认识。
二、比较鉴别法
比较鉴别法,就是教育者帮助受教育者对两种或多种不同事物的异同和特点,进行分析、比较、鉴别,从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从而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认识水平的方法。 比较鉴别法常常用于思想信息的整理分类,通过对各种性质不同的思想的判断分析来考察各种政治理论及思想观念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的程度,预期思想的发展趋势;比较各种教育、教育方法的优劣、条件,等等。
比较鉴别法,一方面它有助于教育者从正面、侧面,异、同,对立统一等各个方面、各个角度更全面、准确地分析思想信息,掌握思想发展变化的特点和教育的规律;另一方面,比较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事物在现象上总是存在着真善美、假恶丑,有比较才能够鉴别,才能对事物本质有透彻的认识。比较鉴别法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纵向比较,就是从时间上把事物的过去和现在加以比较,了解事物的变化、发展,加深对事物的了解与认识,得出正确的结论,进而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觉悟;另一种是横向比较,就是在空间上把有一定联系的不同事物进行比较,加深对于不同事物本质的理解,提高受教育者思想水平。
三、熏陶感染法
熏陶感染法就是一种以情启真、以情引善、以情求美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指教育者充分利用社会环境因素和教育者的言传身教所创设的教育环境,对受教育者进行感染与熏陶,经过潜移默化,培养受教育者优良的思想政治品德并使之不断提高的方法。熏陶感染法寓理于情,以情动人,具有非强制性、隐蔽性、无意识性、愉悦性的特点,比较于其它方法,受教育者更容易接受,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提高思想觉悟。
情感熏陶、以情动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方法,也是我党教育工作的一个优良传统。马克思曾说过,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我们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贯重视情感,特别是阶级感情和同志友谊在教育中的作用。在党课教学中这种方法更是不可缺少。
社会环境对人的品德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运用熏陶感染法,将党课教育寓于一种情境之中,尤其是一种情感之中,对受教育者起到感化作用。情感对思想认识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容易引起受教育者的情感共鸣。熏陶感染的目的主要决定于教育者情感素质和采取的熏陶感染的手段,这对形成不同的熏陶感染方式起着重要的作用。熏陶感染法有多种形式,经常采用的有:榜样示范
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环境对人的道德品质培养既然有显性约束力,又具有隐性感染力。教育者必须要坚持党对舆论宣传工作的领导,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抓好、用好党的舆论工具,营造优美的社会环境,在良好的环境中创造美、审视美。我们中国的党课教育就应该借鉴先进经验,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既达到对受教育者政治教育的目的,同时又丰富了教学手段,改变传统党课教学僵硬化模式。
四、实践锻炼法
实践锻炼法是指在教育者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以达到训练、培养受教育者形成优良品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实践锻炼法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即受教育者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实践锻炼法要求把受教育者放到社会上去锻炼 ,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动手干,学会自理,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高觉悟,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能力的提高都依赖于实践,人的道德认识成长也不是完全由灌输得来的,而常常是在实践中体验到的,没有实践体验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意志很难巩固。人的行为习惯更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受教育者的生存意识和生存能力、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科技意识和科技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动手能力、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等 ,不能单纯的依靠书本获得,而是要依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受教育者的各种能力与健康的品德,增长受教育者的知识,而形成的知识又指导受教育者参加新的实践活动,实现知与行的统一。在这个过程中,受教育者运用所得知识指导自己做的过程,实践的过程有助于受教育者将课堂所学的观念、思想用于行动之中,实现知与行的结合与统一。
实践锻炼法的方式具体来说主要有这样两个方面:首先是参观考察。这是提高受教育者思想道德认识和分析社会问题能力的方法,是引导受教育者认识社会、了解国情、体验民情的有效形式。
其次是劳动实践。邓小平曾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同志都非常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这是改造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这是培养理论与实际结合、学用一致、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的根本途径,是逐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的重要措施。” 所以,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是引导受教育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贡献,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的根本途径。
五、疏导教育法
疏导教育,“疏”即疏通,就是指广开言路,展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平等对话,让受教育者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将情绪释放出开,将不满表达出来。“导”就是指引导、开导,在“疏”的基础上,循循善诱,开导教育对象从正确的观点立场去认识和分析问题,转变错误思想,提高觉悟。疏导教育法要求“疏” 与“导”相统一、相结合。疏通是引导的前提,引导是疏通的目的,要在疏通中引导,在引导中疏通。
疏导教育法是以人的思想发展规律以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为依据的。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一般来说,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 这里说的民主的方法、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就是指疏导的方法。在当前党课教学中之所以仍然重视疏导教育的作用,是因为虽然现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迅猛发展、相互交流,对人们思想产生重大冲击和影响,使人们思想问题越来越复杂,但这些复杂的问题和矛盾,仍然是人民内部矛盾,要靠疏导的方法来解决,而不能完全依靠法律、制度,更不能依靠压制与堵截。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dangke/2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