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论文】中国传统文化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摘要:纵观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几千年来由古人智慧所积淀形成的传统文化影响和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当西方的坚船巨炮敲开天朝的大门时,是否意味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成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阻碍。我认为传统文化对科学技术具有双重的作用,应“一分为二”的看待两者的关系,“政治之上”和“天人合一”的传统价值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科科技的发展,而“整体性”的自然观以及对自身修养的倚重却有利于科技的进步。

关键字:传统文化 科学技术 双重作用

1 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东西方科学技术的概况

中国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维系着大中华在世界上强盛千年,成为世界上唯一的一个能够绵延数千年的文明实体,但历史常常愚弄我们,在背负了五千年的文明和创造的中华民族,似乎逐渐衰落了,过时了,它抵挡不住鸦片战争时期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抵挡不住西方科技革命浪潮的冲击。

近百年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学不断成为对立政治立场批判,否定,鄙弃的对象。以至于不少知识精英对以“儒释道“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持非常大的怀疑,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所受西方列强的凌辱归结为传统文化过于强大和保守,阻碍着中国尽快接受西方科学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先进文明。这似乎是可以理解的,但以彻底否定自身的文化传统作为实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这一宏图大业的前提条件完全是非理性的,是毫无根据的。

1.1 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所创造的宝贵财富,它历经世事变迁、岁月蹉跎,始终都在每一代的中国人的心中,并且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着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从狭义的角度讲中国传统文化,是以文字的符号位象征,来表达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其他形式,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自汉代以来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儒家文化。从广义的角度来谈中国的传统文化,除了上述所说的以外,还包括了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所具有的价值观。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讲究仁义礼智,重视道德,人格的培养,倡导爱人和兼爱的基本理念,向往着天下大同等思想,这些都集中在儒,释,道等的各家学说之中。从“天人合一”的思想的诞生,到老子的“无为而治”都彰显了中国古人的智慧与天赋; “厚德载物”的精神特质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博采众长、兼容并包的博大胸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使中国文化既有独创性,又有兼容性。可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是迄今世界上最久远、最稳定,最丰富的文化之一。

1.2中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史对比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勇敢、酷爱和平与自由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据史书记载,在明清以前,中国无论是科学技术水平还是经济实力都居于世界前列,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中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曾经让西方国家望尘莫及,其中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和造纸术一直是国人的自豪和骄傲。

在“康乾盛世”时期,中国的科学水平在世界上是领先的。当时世界上约三百多项重要的发明创造和重大科学技术成就中,约有一百七十五项出自中国。但是十六世纪至十七世纪当我国大约处于明代后期至清代初期时,在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已经产生具有深远影响的近代科学。在十八世纪六七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欧洲先后发生过两次技术革命,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加速发展,使欧洲的经济、文化、社会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当时的清朝统治者却不看这个世界的大变化,夜郎自大,闭关自守,拒绝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因而,在欧洲的科学技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迅速地发展着的时候,中国近代科学在当时不但没有像欧洲那样出现革命性的变化,而且仍然是以传统的方式和原来的速度缓慢地进行着。中国依旧停滞在自给自足,以“天朝大国”自居的封建社会里,中国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等方面,比西方晚了几乎两个世纪,逐渐被排斥在世界上蓬勃兴起的科学和技术革命潮流之外,一个曾在古代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科学技术,到了近代已经明显落后于西方国家。

2中国传统文化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负面影响

由于时代背景和历史的传承性,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传统文化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来说既有积极地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作为我们自己要正确的,辩证的的分析和认识他们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把握当今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从而实现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

2.1“政治至上”导致科技发展失去需求

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就是政治至上。中国是一个政治化倾向非常强烈的国家,在国家大大小小的事务中,政治体制的确立、健全和巩固,始终是最重要的事情。和世界上的诸多文化相比较而言,中国传统文化对政治尤其关注;知识分子思考的不是如何发展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安邦治国;统治者关注的则是如何夺取天下和稳固已经取得的天下,中华民族全部的聪明智慧也都体现在此领域。

诸子百家,四书五经等中华民族的历代传承的经典著作,莫不是讲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传统文化从其诞生期、发展期、到成熟期都一直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政治斗争和权利的争夺上面,中国传统文化又被称为政治型文化,这并非不无道理。

由于过于重视政治而忽视经济基础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科技失去需求。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政治便逐渐排挤科技和经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唯一关注的地方。统治阶级把包括科技在内的各种与政治无直接关系的知识学问统统视为“无用之辨,不急之察”而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另外,全社会特别是一些优秀的人才大都以当官作为主要和终极追求目标,学而优则仕成为知识分子毕生的理想和信念,而不是用智慧去探索自然奥秘和探求真理,无法形成西方科学家的那种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精神。最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的政治至上还有一个对科技不利的就是愚民统治。要稳定和巩固家天下王朝的统治,必然导致所谓的愚民统治。

2.2“天人合一”的价值观科技的发展失去哲学前提

纵观中国的传统文化,尽管其中有荀子子的人能“制天命,裁万物”,刘禹锡的“天人交相胜”等制天言论,但从整体上来看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主张的是“天人合一”。在中国传统文化萌芽时期夏商周,对天是非常敬畏的,对自然从来不敢妄谈征服。统治阶级将天人格化,视为最高的地位。在西周灭殷之后又提出了“知天命”的观念,主张并提倡敬德保民以顺应天命。在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期的春秋、战国时期,对天也是非常的尊敬和推崇的。总体来说,诸子百家尽管在天的含义的表述上面略有差异,但都认为人生于天和地之间,是自然万物中的一物,人类应尽的责任就是对天地万物的整体性负责。

中华大地上的知识分子则把大自然当作人类的好朋友,对于大自然充斥着丰富的感情,大自然常常成为他们官场失意和落魄时的退居地和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他们有朝一日如果在官场上面失意或被贬,大都选择游山玩水,写诗作赋,寄情于山水之中,在实践上真正做到了“天人合一”。张载的名言“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正是对古人这种思想境界的高度概括,这和西方文化所表达出的征服自然大相径庭。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使得中国古人对大自认表现出友好而不是去征服,这失去了科技的哲学前提。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的观念并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3中国传统文化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积极影响

纵观世界上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史,会发现科技革命往往是在文化、观念上有所突破的前提下才会发生。反之,如果文化和观念非常的落后,科技的落后也是非常的显而易见的。中世纪时期,西方的宗教神学的思想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使欧洲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完全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文艺复兴之后,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以后,才使欧洲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得到繁荣

3.1“整体性”的自然观为科技发展提供新的思维方式

二十世纪的物理学革命,撼动了经典物理学领域里面将时间与空间、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相互割裂和绝对对立的传统观念。在这种情况下,一向主张强调“整体性”的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在诠释新的科学思想上,与之前机械的经典物理学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无论是现代生态科学,亦或是环境科学,也都呼吁人们改变以往的将人与自然分开的机械的思维方式,向着人与自然整体统一的中国古代的传统自然观靠拢。包括曾经爱因斯坦所提出的的“大一统”理论都是为了寻找自然界事物的统一性。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致力于寻找并树立正确客观的思维方式比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得某一项技术方面的突破显得尤为重要。科技的发展带给人们充裕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在破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人生价值的危机,文化危机,生态环境的危机,都在向人们提出警示,在这种情况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应强调社会整体的统一性。因此,中国古人所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对于今天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3.2 “自身修养”的价值观为科技发展提供不竭的人才基础

当今社会,知识专利已然成为非常重要的财富源泉,人才特别是顶尖的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前提条件。中国传统文化突出“以人为本,以人文为本”。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都强调了人自身修养的重要性,即人要有道德自觉心。这些为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可靠地人才基础,更为科学技术应用和拓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坚实的后盾。

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华人物理学家杨振宇所说:“中国文化可以说是人本文化,基于人和人的关系,所以产生忠、孝、恕、仁等观念;人本文化会发生兼容并蓄,有教无类的观念;人本文化是融合凝聚的文化。“中国自古就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十七字方针。并将对人自身的修养放在了首要的位置。正是因为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自身修养的传统价值观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不竭的人才动力。

4 总结

一个人需要理想和信念,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更需要有一个有凝聚力的理想和信念,无论科学技术发展到何种程度,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承继绝对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

中国传统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要一分为二的看待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和大发展,促进我国科学技术水平进一步的提高,我们要客观理性的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继承其精髓的基础上,大胆的吸收当今世界先进的科技文化,弘 扬科学的理性精神,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从而使中国的传统文化成为支撑中国科技,经济进步的基石。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ctwh/8899.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2月19日
下一篇 2014年12月1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