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论文】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太极拳价值研究

摘 要: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充分认识太极拳历史发展进程的文化价值,才能更深入了解和保护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而加以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价值

中图分类号:G852.11 文献标识码:A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research perspective of tai ji quan value

WANG Shi -Zhao, He Ya-Mei

Department of Public Courses Teaching, Anhui Xinhua University, Hefei 230088 China

Abstract: A boxing as a valuabl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Oriental culture. Only fully recognize cultural value of the historical course of tai chi chuan, to a deeper understanding and protection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to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ai ji quan; value

1.引言

非物质文化作为一种“无形文化”,是相对于物质文化而言的,虽然人们无法用感官直接看出,但却是极其重要的民族文化根基,是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创造的文化成果。其内容之丰富,是人们引领生活、创造文化产业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明确地界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会、群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涵盖的内容包括:“一、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二、表演艺术;三、社会实践、礼仪、节庆活动;四、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五、传统手工艺。”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不断地再创造,为世人提供持续的认同感,增强文化多样性。

《易传系辞》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太极拳法自太极,体现于武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老易学文化中最高之境界。 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第九代陈王廷吸取诸家武术之长,依据太极阴阳生克之理,结合中医经络学与道家导引吐纳术,创编了一种阴阳互化、刚柔相济、变化莫测、威力无比的拳种,取名太极拳。太极拳将阴阳、正反、动静、形神、有无等对立统一的哲理与伦理、宗教、哲学、武学、医学、艺术等精神资源融入到武术之中,集技击、健身、强体、益智和修性为一体,其演练形式非常地符合人体的运动规律 。作为思想,“太极”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作为武术,“太极拳”却只是在明末清初时才由陈王廷所创。然数百年来,世代相传的太极拳已由陈氏一家独得之秘,衍变成了广播内外的陈、杨、武、吴、孙、和等诸多流派,受到了全世界的关爱。

太极拳蕴含了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使之成为东方文化的一种符号象征,同时也是对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起着重要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太极拳的创编具有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独特价值,是继“四大发明”之后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又一次展示。

2、太极拳的濒危状况

太极拳经过几百年的传承,逐步衍变出诸多流派。但回顾其发展,它走过来的道路并不是平坦的。新中国成立前的战火频繁、灾荒连年和外族入侵,新中国成立后频繁的政治运动,都不同程度地抑制了太极拳的传播和发展,致使太极拳几次濒临绝境,不但一些武术套路、器械套路失传,保留下来的也有说弱化。改革开放后,太极拳进入空前未有的大普及、大推广时期。但我们仍应清醒地看到,由于社会的发展,社会的价值取向逐渐商业化,太极拳的文化内涵受到了严重冲击,部分拳械套路濒临消亡,太极拳原创地环境及部分古迹、文物遭到破坏,给太极拳的普及、发展带来了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太极拳的全面传承面临困境,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太极拳及其相关文化,将会重蹈历史的覆辙。

太极拳之所以有别于其他武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因为它凝聚了民族文化精华,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哲学、传统养生学、传统军事学、传统心理学、传统美学这片沃野之中,可谓中国几千年灿烂文化的历史产物。但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一些拳师出于实用主义的需要,急功近利,在教学过程中,弱化甚至抛弃太极拳这一文化内涵,致使有些学员在学习中出现如下一些误区:(1)重“形”轻“神”,对蕴涵于太极拳之中的儒家、道家、佛家思想,易文化以及古代哲学、养生学、军事学、心理学、美学、力学等丰富的文化内涵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忘记太极拳处处讲究与人为善这一宗旨;(2),没从文化层面上去掌握和学习太极拳,只是注意外形美,将太极拳当作一种能锻炼身体的健美操,使太极拳所讲究的运动方式和阴阳五行的结合,以及一些静坐修炼的方法,相当一部分到了濒临失传的地步;(3)忘记或不知太极拳有别于其他武术门类,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德术并重,身心合修。个别习拳者以技术为本,不注重武德修养,胡作非为,引起人们非议,败坏的太极拳的名声;(4)由于急功近利,缺乏毅力,只热衷于学习一般套路,而不向精深方向发展者日众,更不要说锲而不舍,钻研高深功夫。久而久之,一些高深层次功夫,也会像已经消亡的“贴墙挂画”、“蹿房越脊”一样,听起来像神话故事;

上世纪 80 年代,传统武术的挖掘、整理工作的开展的如火如荼。在当时国家领导人的大力支持和高度的重视下,在全国掀起了广泛学习武术的高潮,对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学习活动也开展的有声有色。然而,时隔近 30 年的今天,曾一度轰动的武术大事却已成为历史的记忆。生长在农耕文明下的太极拳突然遭到外来文化的严重损坏,一向追求和谐、内敛的太极拳不断地被排挤到文化的边缘。国家不再积极倡导,人们也不再那么关注,就连武术界人士也很少谈起,似乎一切都成了过眼云烟,太极拳就这样被人们抛弃在了历史的角落。因此,正视太极拳的价值,研究和挖掘太极拳对人类发展的价值对传承和普及太极拳有着深远的意义。

2.太极拳非凡的价值

1. 武术灵魂的圣殿

太极拳虽然以包含深刻的文化内涵有别于其他武术,但与其他拳术一样,都属于民族形式的竞技性体育项目,同样以增强体质和掌握搏斗防身技巧为主要目的。在锲而不舍练习太极拳套路、推手的基础上,习练太极拳技击法,不但可以体会其中蕴含的文化、兵法内涵,而且大可以为国效力,小可以防身御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多元文化的融合

太极拳所包含的传统文化内涵是多元的。它以“中庸”为体,以“无用”为用,集佛家的“慈悲为念”、道家的“道法自然”和儒家的“仁义为本”诸多理念于一体,融入了中华医学、哲学、美学的精髓,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是中华几千年文化在武术上的体现。可以说,传统哲学中的太极阴阳学说是太极拳理之根;道教的内丹修炼术是太极拳内功的主要依据;中国传统医学的经络学说是太极拳缠法的依据;太极拳的战略、战术与中国传统兵法一脉相承;中国的传统美德赋予太极拳独有的神韵。

3. 益寿延年的保障

太极拳几百年来经久不衰,尤其在近年普及得很快,绝非偶然现象,而是时代的必然,社会的需要。当今社会,随着科学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生活的改善,人们越来越感到健康的重要,认识到健康是今天社会上价值最高的需要。而太极拳的特点是:轻松柔和、平稳舒展、先后贯穿、密切衔接、连贯均匀、绵绵不断、以腰为轴、圆活自然、上下相连、协调完整,然后自觉全身轻松,精神愉快,有着很强的强身祛病功能。

从医学角度来看,人体一般分八大系统,即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而练太极拳,对这些系统都有调节作用,有病祛病,无病健体。这已为无数的事实所证明。

4. 和谐社会的集成

和谐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主导思想之一,同时也是东方文明的精髓,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谐思想为炎黄子孙提供着自我感悟、净化的思想资源,更给我们做人、做事的诸多启迪。太极拳不仅仅是一个传统体育项目,更是一种典型的民族文化载体,它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一朵民族文化奇葩。太极拳多门派的共同发展就是和谐理念的最好体现,太极拳技术运动的核心价值观是“阴阳和谐”,太极拳的完美追求是身心和谐,太极拳讲究自我与他者的和谐相处,太极拳的哲学思想是基础主体与自然的和谐,和谐美使得太极拳成为解读中国传统美学的钥匙 。

5. 多门艺术的融合

从太极拳的动作设定到运行路线,到动作的演练,时时处处体现着与音乐、书法、美学与艺术的结合。太极拳套路中的方位变换,刚柔相济、动静之间正如音乐的旋律高低起伏,优雅飘逸。在悠扬的乐声中练习太极拳更容易使人进入忘我境界。

武术与书法均以其独特的魅力流传于人间,而太极拳中更洋溢着书法艺术之神,其阴阳相克相生、刚柔、内外等相互的辩证统一同书法中黑白、曲直、方圆、疏密、阴阳互补等形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由此可见,练拳和习书的过程是互通的,它们都来源于生活,可以相互借鉴、学习和探索。传统的美学思想讲究均匀对称、节奏和谐、整齐有序、韵律优美、对立统一。而太极拳就充分体现了这种特点,于不平衡中见平衡,以乱中见整,即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进先退,给人以完整的对称感,练习中以匀、柔、慢、园更充分体现了美学思想,给人以美的体验。

众所周知,太极拳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太极拳的成就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太极拳和中国传统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奇葩。这种优秀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国的财富,同时也是全世界人类的共同财富。太极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体现着中国文化所特有的基本精神: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 ,就是指指导中华民族持续发展、不断前进的精粹思想,是民族文化的主导思想。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一种伟大的卓越的精神;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它渗透在民族文化的优传之中。”

3.结论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凝结,保护太极拳实际上就是保护了中华民族的本土文化。太极拳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之一,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着身体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融合,树立着国家的形象,传递着民族的文化信息。太极拳不仅是修身养性的代言者,更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者。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充分认识太极拳历史发展进程的文化价值,并加以保护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建威,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整的分层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54.

[2] 陈镜宇,陈氏太极拳引入河间市中学体育课堂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39.

[3] 郭华帅,太极拳的文化解读[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65.

[4] 杨维,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法保护探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54.

[5] 张斌,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中国传统舞龙的继承与创新[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67.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iyilunwen.com/lwfw/ctwh/7916.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2月9日
下一篇 2014年12月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