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对于激发小学生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对于科学课程学习的最好方式就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科学课程的真正含义。当然,除此之外,让小学生学好科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也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改变。让小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科学,要让学生动手亲自去做,亲身体验。从而在其中学到让学生受益匪浅而又感触很深的科学知识内容。所以说,学习科学知识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育,兴趣,授课
科学课是一门集生物,化学,物理,地理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日常的小学科学教育体系中最好用简单化的,贴近生活的,让学生比较能接受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性的教学授课。期间不能单纯的对学生进行“课堂式”授课,要学会让学生多参加课外活动,其中包括带有考察性质的活动。让学生对一件事物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这样的科学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只有对于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才会让自己情不自禁的投入到其中。对于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也是一样的道理,小学生只有对科学课程产生兴趣,才会孜孜不倦的进行学习,深入课程内容,不断探讨科学知识中所存在的奥妙。从而可以做到全神贯注的听课,不断活跃自身的思维,以激发自身所具有的想象力。但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小学科学老师常常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不顾及小学生对于学习的感想,也不注重小学生的心理状况,往往以自我为主,以学生为辅。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受学生欢迎,严重阻碍了小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不爱动脑筋想问题,从而影响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效果。所以,小学科学老师先学会自我教学方式的变通,改变传统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一些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设置一些教学情景,老师提问学生一些比较感兴趣的但又不脱离课本知识的小问题,以吸引学生的眼光,在”摩擦静电”这一块知识中,老师可以拿起一根塑料管问学生,如果在头发上来回蹭几下,然后将塑料管放在一些小碎纸上方,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当老师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小学生们就会感到非常的困惑,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感,然后不自觉的进行思考,投入到实践当中,从中发现科学之中的真谛所在,从而探索新知。因而对此知识记忆犹新,开发智力。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
对于学生来说,只有提出问题,才能在积累中不断地提升自我。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老师要改变以”课本知识”为全部线索的思想,因为课本中的问题也是不够全面的,并且也不是学生所遇到的全部问题。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因为小学生的头脑比较灵活,思维比较活跃,所以时常会冒出一些想法和问题,但是由于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总是遵循”严师出高徒”的思想,在课堂中总是以严肃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得学生恐惧这种学习氛围,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所以小学科学老师要看清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心理,让学生占据课堂的中心地位,对学生进行引导性的提问,当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可以随便发言进行提问,例如,在学习有关浮力知识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拿船在水上漂的案例讲给学生听,当学生学会了有关的物理小知识的时候也就会举一反三,不断的向老师提问类似的知识,这样一来,可以使枯燥的课堂逐渐活跃起来,培养了学生敢于提问问题的勇气,又锻炼了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全身心的投入到小学科学学习之中。
善于给学生肯定性的鼓励
老师对小学生的鼓励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小学生能够从老师的鼓励中感觉到自身的价值所在,从而不断激发自身对学习科学的创造性热情,提高学习科学的兴趣。所以说,小学科学老师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去鼓励学生,因为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学生会经常接触到一些小制作,小发明之类的作业,所以,这就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做出自己比较心仪的作品,但是,再完成后担心自己做的不好是许多小朋友心中所存在的通病,如果老师在看到学生作品的第一时间先给予学生肯定的态度,让学生从中获得自信心,然后老师再就学生作品中的不足提出友情建议,这样的教育方式深得学生们的心,从而让学生喜欢创造发明,让学生沉浸在学习的喜悦之中。
总之,学好科学就要多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uncategorized/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