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论文】中美电子政务对比分析

摘要:基于我现在所了解的中美电子政务的特点及现状,我将以一名本科生的视角援引一些国内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比中美电子政务,同时还会以一些国际专家的独特视角深入剖析中美两国电子政务的异同点,最后通过国内和国际两种不同视角的对比分析,总结一下中国电子政务取得了哪些成果以及现有的问题,并对中国电子政务未来发展作一展望。

关键词:公共服务,公民参与,政策落实

  目录

1. 中美电子政务现状比较

2. 本科生视角比较中美电子政务

3. 国际专家视角比较电子政务

4. 不同视角的比较给中国带来的启示

  

1. 中美电子政务特点及现状比较

1.1 美国电子政务的特点及现状

  美国电子政务起步早、发展迅速、完善程度高。美国政府在整体规划方面对电子政务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前总统乔治•布什曾经在题为《电子政务在实施总统管理议程中的作用》发表讲话:以市民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以市场为基础的原则来进行电子政务管理,目前美国的电子政务正朝向国际电子政务发展;在网上服务方面,美国注重精简网站内容,简化服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在电子政务安全方面,美国对政府内网和外网进行物理间隔,一般人员也不能参观政府内部网络;

  当前,美国电子政务的基本构架为:建立一套共同的整合性政府运作程序,民众的申请将被快速处理;建立一套统一完整的标准化电子政务信息服务措施;加强内部融合性,实现资源互通共享;实现对民众服务的多渠道化和单一窗口化,实现“一站式”服务。

  

1.2 中国电子政务的特点及现状  

  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子政务起步晚发展缓慢。然而,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素质的提高,我国电子政务已成功进入到实质性应用阶段。在政府上网工程的推动下,我国政府站点迅速增加,网页内容日益丰富,在政策传递、网上服务,公文处理,政府规划等电子政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信息化产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06年,我国的政务信息化市场规模为550亿元,同比增长16.4% 。至2010年我国的政务信息化市场规模达到1014亿元,同比增长17.5%。未来几年,我国政务信息化市场仍将持续平稳增长,预计今年我国电子政务市场规模将达到1390亿元 。由此可见我国电子政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 本科生视角比较中美电子政务

  国内很多学者对中美电子政务进行比较,主要从管理体制、外部环境、理念和战略、法律法规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进行比较。下面我摘选其中的几个方面对电子政务进行比较。

  2.1 电子政务外部环境比较

  中美电子政务外部环境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政治体制、政府结构、政府权力来源、公共政策决策过程以及历史文化等因素影响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信息化推进模式;另外还会对电子政务发展产生影响的有国内市场发育程度、产业发展水平以及经济战略重点等经济环境。美国的市场机制比较成熟,产业基础良好,除了政府自身信息化工作外,其他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则更多依靠市场机制来实现。而中国目前产业基础比较弱、市场机制尚不完善,政府通常依靠投入巨大的公共资源和行政力量实现信息产业的发展。在组织环境方面中美两国也有很大的差异,这对两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在美国,来自法院、立法部门和其他党派的压力对信息公开和共享构成压力;而在中国的体制中,并未发现来自以上任何方面的压力。由于中美两国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良好的上网设施以及众多的互联网用户为美国建设电子政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美国总人口的近一半不同程度地使用互联网,电脑的使用比例从1985年的30%猛增到2000年的70%。而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才起步,各地政府的计算机、电信网络设施的普及率不高,无线互联网和呼叫中心等数据通信设施还处于起步阶段,物质和技术条件还远远比不上美国。

  2.2 电子政务理念与战略比较

  美国在“重塑政府运动”时期大力发展电子政务。新公共管理理论是指导重塑政府运动的重要理论,美国各级政府开展电子政务建设以这些思想为指导原则。美国地方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中逐渐形成了“小政府、大社会”整体治理模式,在新公共管理理论指导下的电子政务理念,流程重组是其基本理念。而中国电子政务从实质上来说,还是一种具有工业化社会特征的官僚制模式的电子政务,即管理型电子政务,现代官僚制模式与其指导原则相适应。美国电子政务的战略目标经历了从“以提高政府效率为核心”向“以顾客需求为核心”的转型。中国由于战略背景的复杂,对电子政务战略目标的确定很是困难。从全国整体范围来看,中央政府层面确定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战略是以管理主义为指导的政府效率中心论,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种“以政府管理者为本位”的电子政务战略。

  2.3 电子政务管理体制比较

  中美两国电子政务的管理体制存在较大的差异。比较完整的政府信息化组织体系已经在美国形成。而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电子政务,仍处于探索过程中。一个权威的电子政务管理部门尚未形成,电子政务的建设以及运行机制还未建立,各行业、各部门各搞一套,重复投资的现象严重。多个跨部门政府首席信息官平台已经在美国建立,形式各异,侧重点也各不相同。相对而言,中国在这方面还刚刚起步,虽然已成立了一些社会性组织,但正式的政府跨部门机制尚未完善。除了首席信息官联席制度,美国在其他职位上还建立了首席人力资源官联席机制、首席采购官联席机制、首席财务官联席机制等。首席信息官联席机制与这些机制间互设代表,保持沟通,以共同协调解决跨领域问题。相比而言,中国跨部门联席机制方面的制度还不完善,不同平台间的协调合作尚不健全。

3. 国际专家视角比较电子政务

3.1 信息政策

  总体而言,国际专家认为,中美两国在政府信息政策上,尤其是政府信息公开这一领域仍有较大差距,主要原因是两国的政策不同,政策制定时间先后不同,执行力度和政策支撑也不同。国际专家指出,虽然中国目前制定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但落实上阻碍重重,既有意思形态层面的也有组织层面的。意识形态上的阻碍有,对于个人隐私和国家安全信息,虽然中美两国都认同不该将信息全部公开,但两国之间的公开程度大为不同。因此,专家指出,政府信息公开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意识形态层面的阻碍是关键,以及公众的知情权和其他例外情况(比如国土安全、情报和个人隐私)之间的平衡。另一方面的障碍则是组织惯性。美国在国家档案局成立了政府信息服务办公室解决组织惯性问题,该办公室负责监督联邦政府机构是否对民众提出的政府信息公开要求作出了有效回应,这在美国是全新的部门,通过这样的部门来专门监督政府信息公开,可有效解决组织惯性引起的政策障碍。而中国尚未建立相关机构应对问题。

  3.2公共服务

  在公共服务领域,国际专家指出,虽然提升效率依靠电子化手段,但它是否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中美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利用信息通信技术进行公共服务方面在中国取得的显著进展。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通过门户网站来提供信息和服务,移动互联网等新兴ICT技术在不同地区和省份得到运用。令国际专家印象深刻的是,在提供电子化公共服务过程中,中国政府能将新技术服务手段与传统的人际服务方式进行有效结合。该专家曾到上海的一家社区服务中心进行参观,在这个中心里,民众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获取整合的一站式公共服务,同时,中心的工作人员又可通过传统的方式调解社区居民的家长里短。在美国,传统的做法就是通过邮件或者柜台的方式提供公共服务,而缺少人际互动来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只有在少数领域依旧通过人力来提供公共服务,大多数地区已经渐渐过渡到电子化公共服务。同时,由于不是每个人都会用电子化手段,民众依旧可以到交管局排队申请驾照。而美国的大多数地方政府,还是会引导民众通过电子化的方式来获取公共服务,因为电子化公共服务比传统方式更有效率。国际专家认为,中国将传统人际手段和信息化手段的有机结合,恰恰体现了中国特色,既与时俱进地运用新技术,同时又保留了原先成熟且可靠的传统模式。国际专家指出,美国目前还很难向每个公民提供既个性化又整合的公共服务,主要原因是美国没有统一的全国性身份证系统,且美国民众也不希望建立这样的体系,由于美国的政治文化,公民担心政府监控其隐私。然而,悖论在于,如果没有全国统一的身份证系统,就不可能会有更好的社区服务和整合性服务。因此,专家指出,中国有能力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因为中国有统一的全国性的身份证系统。

3.3 公民参与

  公共服务电子化的结果是一把双刃剑,在提高服务效率和提供多样化服务的同时,也让政府和民众的距离更远了。从表面上看,公民的网络参与比以前增长了,至少网络参与的机会是增多了。国际专家认为,虽然从表面上公民网络参与增长了,网络参与的机会增多了,但目前参与网络的用户是否能代表所有的潜在用户仍是未知。公民通过电子手段提出的意见是否能得到像听证会采集的意见同等的重视仍然是个问题。国际专家指出,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虽然都希望通过一些创新举措和应用措施来提高公民参与程度,然而在实践中,公民参与仍不能像对公共服务和政府管理那样受到同等关注。几乎还没有正式的政策来要求和指导政府主动征求公民意见,或通过创新方式让公众参与政府决策。

  

4. 不同视角的比较给中国带来的启示

  从国内学者的比较研究结果看,在面临的外部环境、理念和战略、管理体制、资金投入等方面中美电子政务都存在较大差异。而国际专家带给我们全新的视角,帮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成绩和不足,他们的研究不仅可使我们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能使我们看到自己的优势,尽管不一定都正确,但却值得我们深思。根据国际视角的比较,在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公共服务和改善政府运作两方面中国具有明显优势;而在信息政策制定和落实、通过信息化手段推进公民参与、改善政府运作、探索行政这几个方面还不太理想,表现为政府信息公开程度低、公民参与水平不高、行政体制改革与电子政务建设脱节等。无论国内学者,还是国际专家都认为中国电子政务在管理体制建设和政府信息公开方面存在不足。虽然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已取得的进展和成果,但目前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不断总结反思自己来时的路并且积极学习国外成功经验。不断深化改革,把电子政务建设落到实处。这样我们的电子政务才能取得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范莉莉, 徐慧娜, 郑磊. 中美电子政务比较研究[J]. 电子政务, 2013, 2: 017.

汪玉凯. 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展望[J]. 中国信息界,2010(4).

马连杰,Chung J,Thorson S T. 美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分析及借鉴[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2).

郑磊. 跨边界信息共享与整合中的领导力行为:中美比较研究[J]. 复旦公共行政评论,2012(1).

任春艳. 中美电子政务比较[J].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3(2).

曾宇航. 新公共管理语境下的中美地方电子政务理念解读[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8).

马连杰,郑钟弼.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发展的战略定位:中国和美国的比较分析[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10).

郑磊. 中美跨部门CIO沟通协调机制比较研究[J]. 电子政务,2008(7).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zrgx/7252.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2月1日
下一篇 2014年12月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