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论文】中美动画中英雄人物形象塑造特征比较——以《哪吒脑海》和《功夫熊猫》为例

摘 要:《哪吒闹海》与《功夫熊猫》是中美两国经典的动画作品。两部影片都以英雄人物为故事核心进行铺陈,但二者在英雄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如英雄的形象、诞生过程、英雄情结的表现以及英雄特质的传承方面,又有着明显差异。哪吒这一角色极富传奇色彩和浪漫主义情怀,而阿宝的形象塑造则更注重现实主义的生活气息。英雄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差异背后,隐含了丰富的文化动因。

关键词:中美动画;英雄人物;形象特征

不同的国家都拥有自身的文化起源、民族特性和价值观念,这些元素反映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样也影响着动画以及动画人物的设计。动画是一种运动的影像和夸张的变形艺术,中美两国的动画都有很长的历史,通过比较两国经典动画人物的形象,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两国动画人物塑造形式的异同,考察蕴藏于形式背后的文化意蕴与传统。本文将以《哪吒脑海》和《功夫熊猫》为例,从形象设计、性格特征、行为方式、人际关系等方面,比较两部作品中英雄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不同之处。

一、 英雄的诞生:传奇色彩与生活气息的争鸣

在《哪吒闹海》中,哪吒的形象与行为采用中国传统的戏剧元素,富有特色和标识性。色彩方面突出代表中国传统颜色的红、白、黑色的搭配;人物的动作上,特别是在与敌人打斗的时候,更着力凸显夸张的京剧造型。色彩与动作的戏剧化处理,为《哪吒闹海》涂上了一层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而在英雄的诞生这一命题中,我们发现,哪吒从出生到成长,再到完成英雄角色的转变——不管是出生时的“一个莲花状肉球”;还是天生“三头六臂”的才能;抑或是最终的死而复生,惩奸除恶,都极具传奇色彩和宿命论调。而哪吒的师父太乙真人送给他的两份礼物——火尖枪和风火轮,更是向观众揭示了,哪吒就是上天旨意选定的英雄这一鲜明事实。也就是说,不是每个普通人都能做英雄的,英雄往往是由某种神秘力量提前指定的。最终,哪吒通过舍生取义——神仙力量帮助复活——铲除奸恶这一过程完成英雄的加冕,贯穿哪吒一生的始终是一种充满中国特色的玄幻的传奇色彩。

《功夫熊猫》中的阿宝,则是一只憨态可掬的熊猫,其造型极具好莱坞风格——胖胖的身材、令人捧腹的行为举止等。夸张的表情和丰富的肢体语言更将美国人的国民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功夫熊猫》中,熊猫阿宝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普通人,除了天赋一般、长相憨厚以外,在他身上更多的是缺点,比如说好吃懒做,身体笨重,反应迟缓等。虽然是因为一次意外而成为神龙大侠(即片中的英雄)的候选人的,但是他确实是通过竞争才有这个机会。也就是说,尽管靠了一点运气,但是英雄诞生的过程还是体现公平竞争这一社会规则的。最后,阿宝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打败坏人太郎,取得胜利,完成普通人到英雄的角色转换,这与美国文化中崇尚个人力量、注重个体奋斗抗争命运的精神高度契合,同时也是“美国梦”情结的现实写照。将阿宝设置成一个并不完美的普通人,让这个角色去除了中国式英雄高高在上的玄幻色彩,而显得更加平易近人,富有生活气息。此外,阿宝的成功之路也并没有脱离实际,而具有现实生活的色彩,它告诉观众,英雄也有遭遇挫折、畏缩不前的时候,但只要肯努力,英雄也许就是从最普通人群当中产生的。

总之,不管是从形象特征还是诞生过程来看,中国动画中的英雄是与凡人不同的“神”,更具有神秘、浪漫、玄幻的传奇色彩;而在美国动画中,英雄则是更为鲜活而贴近现实的普通人。不过,两者的形象塑造都有夸张有虚构,使作品奇特、新鲜、生趣盎然,给观众以一种崇高的审美享受。

二、英雄的情结: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对垒

中国人对英雄的身份认同和价值期待在于英雄崇高的道德品质,作为一个英雄,要时刻坚持集体主义的原则,在遵守正统的社会秩序和道德准则的基础上,还要随时准备牺牲小我,以确保大众的利益。这种观念在《哪吒闹海》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影片中,哪吒这一英雄人物具有牺牲、改革、抗争等鲜明的符号特征,本来誓死要与代表邪恶的四海龙王战斗,以捍卫尊严,匡扶正义。但父亲没收了他的武器并责令他向龙王赔礼道歉,甚至要亲手杀了哪吒,以平龙王之怒。而龙王更以天下百姓的生命为要挟,逼迫哪吒自我了断。面对不容挑战的父命权威,哪吒诉诸于“削肉还母,削骨还父”的极端方式,用自己的生命来遵从仁义忠孝道德准则;面对龙王的威胁逼迫,哪吒更是毅然选择杀生成仁,舍生取义,以解救钱塘镇百姓。不管是对父命的遵从,还是为天下苍生所做的牺牲,都是一种集体主义英雄情结的真实再现,也正是这种为遵从集体主义而体现出来的牺牲精神,成就了哪吒的英雄形象。

而在《功夫熊猫》中,阿宝的英雄情结则非常强烈地透露出美国主张的个人主义色彩,“这些色彩也深刻地反映了美国人的个人价值观:一是崇尚个人和独立,追求正义和尊严;二是这种追求中又隐含着个人与社会秩序、暴力之间的矛盾。” 因此,美国的英雄情结更崇尚个人的自由和独立,英雄不必一定要遵守长幼有序的道德准则,而追求个性的解放和个人梦想的实现,也不必是无所不能的神,而可以有自己的缺陷和恐惧,为了保障个体的安全,甚至可以不去以身犯险。在《功夫熊猫》中,阿宝从小的梦想就是当一个功夫大侠,去惩恶扬善,而父亲却希望他继承家业,安分地待在小镇上经营面馆。这种观念上的矛盾,造成了父子之间无形之中的对抗关系,然而相比《哪吒闹海》,这种对抗要微弱得多。因为受个人主义的影响,美国文化非常注重个性独立,长辈与晚辈之间往往能够平等沟通,父子之间的关系亦可以像朋友,儿子在身体和精神上都拥有充分的自由,他不必完全按照父亲的指令生活。因此,在一番纠结挣扎之后,阿宝的父亲选择尊重阿宝的想法,并全力支持他实现梦想。然而在之后的故事中,阿宝突然意识到了自己与敌人的巨大差距,于是在个人主义的旗帜下,他决定回到父亲的小店,继续帮父亲经营生意。因为他很清楚,自己根本不可能赢得最后的胜利,也就没有必要为一场毫无胜算的战争白白牺牲。这是典型的美国个人主义的行为方式——在能力允许的范围之内拯救普通大众。幸好阿宝这一“识时务”的举动只是故事的小插曲,并没有影响后来他成为真正的英雄,在犹豫退缩之后,他还是承担起了拯救大众的责任。

由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中国动画中的英雄情结倾向于凸显集体主义,而弱化个体的性格特征,因此,除了对大是大非的判断准则,英雄人物鲜有细腻的情感;而美国动画中的英雄更崇尚个性独立,他们不仅有血有肉,还有丰富的内心世界。

三、英雄的传承:师道至上与权威消解的交战

英雄不是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即使天生聪颖、才能过人如哪吒,他都需要一个太乙真人作为师父来教他本领,更不用说天生愚笨、一无所长的胖熊猫阿宝了。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师父”这一角色符号,在两部影片中都是传承英雄本领、精神和价值观的象征,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哪吒和阿宝与他们各自师父的关系也表现出了差异。

在《哪吒闹海》中,哪吒对太乙真人是绝对尊敬的,拜师学艺要三叩九拜,师父说的话是绝对的真理。而哪吒的师父太乙真人就是个无所不能的神仙,不论哪吒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帮哪吒拨开云雾,甚至直接为他解决麻烦。最后,即便面对已经骨肉分离的哪吒,太乙真人也只需动动仙指,吹口仙气,就让哪吒死而复生,并赋予他更加强大的力量。这是因为,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自古以来就极为崇尚师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师父”这个称谓即代表“权威”、“专业”,甚至是“高高在上”、“无所不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对于老师说的话深信不疑,甚至将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无所不知”的老师身上。所谓长幼有序,在中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常都是论资排辈,而不是简单的靠实力说话。只要我是前辈,即便实力强过我,你也得乖乖地听我的,不容置疑。

而在《功夫熊猫》中,当阿宝认清自己不是学功夫的料,心灰意冷地准备下山时,他的师父拦住了他。一时间阿宝的委屈、愤怒全部爆发,从而产生了他和师父的以下对话。

阿宝(气愤地):我留下,是因为我觉得有人能够改变我,让我脱胎换骨,这个人就是你,中国最好的功夫大师!

师父:我是可以改变你,我愿意也能够把你改造成神龙大侠!

阿宝:拜托!太郎现在正在赶来的路上,即便他需要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到达这里,那么你要怎么把我这块料变成神龙大侠?嗯?要怎么样?

师父(沉默片刻,茫然地):我……我不知道。

在以上的对话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到两个特别的地方,一是阿宝对师父说话的态度,二是师父面对阿宝质问时的反应。首先,阿宝对师父说话的态度不像学生对老师,而更像顾客对售货员。那气势就像我花钱买你的东西,你居然卖个假货给我,面对质问,你居然还装无辜说不知道!大有你教不了我就早说,我可以不跟着你混或者是干脆不混这行的意思。其次,师父面对阿宝质问时的反应也出乎中国人的意料。面对徒弟气势汹汹的埋怨和质问,他并没有拿出一个师父该有的从容和稳重,也没有像其他师父一样睿智地给徒弟指点迷津,而是茫然地甚至有点委屈地说了一句“我不知道”。这是因为,在美国漫长的西进岁月中,西部的英雄往往是一个无名小卒,他们喜欢独来独往,并且万事不求人。而人与人之间的强弱胜负往往是靠真枪实弹的枪战来决定,因此只要有精准的枪法、不凡的身手,即便是最普通的人都能够立刻打败对方,成为美国文化意义上的“英雄”。《功夫熊猫》对师徒关系的设定,消解了师道的权威,而更崇尚个人的真实实力。这就是为什么,美国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往往要经历一个学习——质疑——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与老师更多时候是互动、平等的关系,而并非像中国一样,是传授、遵从的关系。

四、结语

不同国家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国民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它们对动画片中英雄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诠释也有着很大的差别。中国拥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厚重的历史给中国带来了丰富的国家含义和极具特色的文化。在儒家文化的浸染下,中国形成了以“仁”、“爱”、“礼”、“义”、“信”为核心的精神价值体系。而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不同人种、民族、文化背景的人混合在一起,形成了美国文化广阔的包容性和柔韧性,以及明显的多样性和兼容性。因此,同样作为英雄人物,哪吒是爱人,阿宝是爱己;哪吒追求集体主义精神,而阿宝遵循个人英雄主义;哪吒是内敛的、情绪化的;阿宝是直接的、理智的。

参考文献:

[ ] 史国娟.中美动画电影视域中的英雄情结[J].电影艺术, 2010(1)

[2] 张旖旎.从《功夫熊猫》浅谈美国动画影片中的英雄主义情结[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09(3)

[3] 康修机.张三聪中国传统动画人物形象的民族化特征分析[J].电影评介,2008(2)

[4] 杨远婴.电影概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2010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zrgx/7014.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1月28日
下一篇 2014年11月28日

相关推荐

  • 【中日关系论文】浅谈中日关系

    摘要:本文从中日民族性格,中日文化差异,历史发展关系,中国群众心态,日本大选政治走向,主要冲突问题等多方面深入探讨中日问题以及中国将面对的棘手难题,以及中日边疆纷争问题。其中暗含美…

    中日关系论文 2015年1月6日
  • 【中美关系论文】中美贸易摩擦

    摘要:自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之后,便与美国的经济贸易发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两国之间的贸易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不断升级,“反倾销”、“反补贴”、“人民币升值”等…

    中日关系论文 2014年11月27日
  • 【中俄关系论文】中俄教育差异的调查研究

    摘要:中国与俄罗斯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也决定着两国在教育的模式,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思想的差异。中国的硬式死板的教育,只注重量的积累而没有质的飞越;俄罗斯的灵活自由的思维方…

    中日关系论文 2014年11月26日
  • 【中日关系论文】中日岛屿争端问题

    摘要:钓鱼岛问题,是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主权争议问题。近期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继本月17日抛出“购买”钓鱼岛的言论后,在日本朝野引发轩然大波。27日,石原又为“购岛”不遗余力…

    中日关系论文 2014年12月16日
  • 【中日关系论文】中日岛屿争端问题

    摘要:钓鱼岛问题,是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主权争议问题。近期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继本月17日抛出“购买”钓鱼岛的言论后,在日本朝野引发轩然大波。27日,石原又为“购岛”不遗余力…

    中日关系论文 2014年12月11日
  • 【中美关系论文】中美贸易摩擦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加强经济贸易联系,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作为世界经济霸主的美国与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两国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这种贸易合作关系,在很大程…

    中日关系论文 2014年11月26日
  • 【中美关系论文】中美页岩气合作模式初探

    摘要:中国作为世界页岩气开发的后来者,其开采的资源情况、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应用、评价测试等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需要借鉴国外页岩气开发的经验。美国页岩气商业化的成功,让中国看到了增加…

    中日关系论文 2014年11月26日
  • 【中日关系论文】中日经济关系

    摘要:近年来日本对中国的政策日渐消极,日本当局在在包括历史问题在内的一系列问题上采取了错误的防方针、做法,引起了中国乃至世界消费者的不满,尤其是日本当局的言论与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

    中日关系论文 2015年1月22日
  • 【中日关系论文】中日关系之我见

    摘要:中日两国有着两千余年的交往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多数时期两国人民和睦相处,与亚洲各国人民一道,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东方文明。虽然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

    中日关系论文 2014年11月25日
  • 【中日关系论文】浅谈当前政治下的中日经贸关系

    摘要:近几年来,当中日经贸关系渐趋佳境之际,双边的政治关系却进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其间的反差逾来逾大,几乎到了如不对政治局面加以改善,经济关系也难以为继的地步。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

    中日关系论文 2015年1月6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