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音乐教学中借鉴奥尔夫教学法的肢体语言教育理念,有助于发展和培养初中生的敏锐的听力、反应能力、注意力和创造力,提升音乐学习兴趣,有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初中音乐教学经验,针对巧用肢体示范,引导发声练习;发挥肢体动作,讲解专业名词;利用肢体动作,表达音乐情感三个方面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 肢体语言;初中;音乐教学;运用策略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需要将抽象的音乐词汇、概念等形象化,以利于学生理解。肢体语言的有效表达,是将抽象的学习内容形象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则结合教学实践,对肢体语言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提出几点浅见。
一、巧用肢体示范,引导发声练习
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是指在交际过程中人们任何部位辅助语言交流的表情、行为和举止。它是语言的一种,属于非言语语言(non-verbal language),是用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肢体动作和体位变化而构成的种种图像符号。作为核心元素的节奏、发声的练习是奥尔夫教学法本土文化学习的最好体现。将肢体语言运用到节奏练习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敏锐的听力和反应能力、创造能力,还能增强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尤其是对初中音乐课堂而言,每一个音乐教师要掌握如何在课堂上运用肢体语言,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进行音乐表达的时候,尽量用动作表现出来,并加以丰富的面部表情。在人音版教材中,对于初中生的发声练习较为重视,在进行发声练习中,笔者认为需要结合相应的肢体语言进行引导。
例如:发声练习的时候,老师需要在台上做肢体语言示范,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被感染,产生学习兴趣,老师的头要摆正,切忌伸脖,耸肩,尤其是唱到高音的时候,要保持肩部的放松,平稳,让声音能够通畅地从 U 通道里出来。下巴要收进来,自然放松,避免造成对喉部的挤压,使唱出的声音苍白无力。运用气息的时候,要保持胸部挺起到适当的位置,双肩自然下垂,肋骨稳定抬起,切忌弓背低头,使呼吸自由呼出吸进。在做这一系列的肢体语言的时候老师应告诉学生,怎样的身体状态就会造成怎样的声音,因此,歌唱姿势对于发声练习很重要。在声乐训练中,我们还会发现很多学生在唱高音的时候,经常出现声音纤细,音量小,气息不够等问题,例如在学习《牧歌》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会出现这样的气息不够的问题,这时候老师就需要提醒他们借助手势动作来辅助,高音唱不上去的时候老师在台上进行示范,可以伸开双手,随着音高的增加手逐渐升高,这有利于高音的发挥。当然,手的动作不是越多越好,要根据《牧歌》这首歌曲的内容适当地添加动作,手起始的位置,停放的位置,都要跟歌曲的曲调意境相协调。手的力度要刚柔并济,手势要自然,柔和,但是不能过于夸张,这样才能渲染气氛,传达真实的歌唱艺术情感。
当然,口形也是肢体语言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口腔的状态对于学生演唱时发出的声音质量起到很大的引导作用。例如老师在进行肢体示范的时候,唱 “a”的时候,就需要将嘴充分打开,唱 “li”的时候,就只需要微张开口,舌尖轻轻顶着牙齿下颚。
二、发挥肢体动作,讲解专业名词
奥尔夫教学法将动作结合在音乐教学中的方式是非常丰富的。“声势”练习、结合自身的形体肢体表演以及将音乐结合在一起等,通过这些方式,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还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中的专业名词的感受力。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当教师讲述一些专业名词的时候,学生未必能完全理解教师所表达的内涵,这就需要肢体语言来发挥作用了。教师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简化教学专业用语。肢体语言可以精确并有效地表达说话者的意图,对课堂教学有很大的辅助作用,使知识形象化,并且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课堂专业名词的记忆,完善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歌唱训练的时候,往往在学习《长江之歌》的时候,大部分学生气息运用得不好,往往是浮在上面,没有到达高位置,导致声音很空洞,很无力,如果这时候老师在台上引导学生将双手放在胸前,发声的时候,随着声音的出来,手慢慢地从胸前向横膈膜处往下压,会使人感到气息沉稳了。现在很多初中教师常讲要学生在学习唱歌的时候打开喉咙,但是这并不是简单地张大嘴巴,那么如何打开喉咙呢? 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个含义,这时教师则可以在台上示范让学生打哈欠,打哈欠的感觉就是喉咙打开的感觉,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领会。教师要告诉学生,气息运用正确了,声音明亮了,并不代表能够传得远,不管是发声练习还是演唱歌曲,“传”出去是最重要的。
再如,在学习歌曲《无锡景》时,老师在台上可以借助手势让学生领会抛物线的含义,随着范唱声音的传出,手要做一个抛物线的形状同声音一起传出去。同时要告诉学生只有平时练声的时候,多运用肢体动作来练习,那么演唱歌曲的时候自然就会找到感觉。因此,进行音乐课堂教学时要求学生加强手势动作的练习,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发声方法,形成歌唱声音的集中性及穿透力。
肢体语言的作用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音乐教学中不断的摸索、运用。肢体语言的使用必须是健康的,简单明了的,比语言更能说明问题的。这样才可以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活泼、印象深刻,达到增强记忆、提高效率的目的,真正做到“此时无声胜有声”。
三、利用肢体动作,表达音乐情感
奥尔夫认为:“音乐来自动作,动作来自音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完全引用文字语言讲授音乐知识和传情达意,难免需要用一些手势或身体的动作来传达情感,而这些肢体动作对于表达情感更胜一筹。老师要根据歌曲的情感,根据这些情感在表情上做出高兴、愤怒、惊讶、难过等等表情,当然如何将眼神、表情做到位,还需老师在平时生活中注意观察人们不同的表情,不同的眼神,细心琢磨,分析作品的内容才能在台上进行示范。只有将自己融入到歌曲的情境这样的表情、眼神才能到位,才能真实地感染学生,引起情感和艺术共鸣。
例如在讲述《辛德勒的名单》旋律的走向、音量大小和音乐作品的地域风格时,往往要借助于手势和身体动作。但手势的使用不能没有节制,每堂课都手舞足蹈,反而教师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事实上课堂中教师的一切身体动作都可视为肢体语言。所以肢体语言的运用一定要得当。如在学习歌曲《一二三四歌》时,教师随着歌曲的旋律一边歌唱一边挥动胳膊,就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老师创设的欢快、豪迈的情境之中。当然在课后教师可让学生对着镜子踏着节奏边唱边跳,使四肢能够灵活地运用,多次练习之后,学生就可以将歌曲的韵律与歌唱的节奏结合,使声音和情绪完全吻合。
此外,在课堂上教师在进行肢体语言的表达时要注意举手投足,例如不要东张西望,看着教案讲课时也不要不停地扶眼镜等等。老师要意识到面部表情僵硬,似笑非笑,出现耸肩、伸脖的现象,不仅缺少美感,更是影响了课堂教学水平的发挥。在艺术实践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揣摩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塑造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通过圆润甜美的音色唱出作品的情绪,通过恰当而自然的肢体语言来达意传情,使肢体语言在声乐表演中起到积极作用。
四、结论
总之,肢体语言可以优化音乐课堂、组织教学过程 ;肢体语言可以很好表现音乐学习内容 ;肢体语言也是一种很好的奖励方式,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树起大拇指,给他们一个灿烂的微笑,与学生握个手,拍拍肩,一个简单拥抱,都会对学生带来莫大的鼓励。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把心中的宽容的态度表达出来,都会使初中生感受到爱和支持、信任。作为普通的初中音乐教师,平时多注重肢体方面的训练,多积累舞台表演的经验,使音乐课堂生动感人。同时,认识到在课堂上应该结合艺术表现情境,巧妙而自然地运用肢体语言,激动自己的心灵,从而感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戴建芳. 追寻音乐课堂的简约之美[J]. 音乐天地. 2009(08)
[2] 张炜. 在“和谐教育”模式中音乐教师应扮演的角色[J]. 大众文艺(理论). 2009(11)
[3] 王维圣. 基础音乐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音乐天地. 2010(07)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yyjy/9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