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上消化道出血恢复期给予中医饮食指导能预防再出血的发生。方法:将A、B两组患者,通过中医饮食指导,比较患者再出血情况。结果:A组患者上消化道再出血情况明显低于B组。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通过中医辨证,给予饮食指导后能降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再出血情况。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辨证;饮食
医学认为上消化道出血是由于火热犯胃,动血伤络,或劳倦久病,脾虚失摄而致。凡是血液由胃和食道而来,经口吐出的称为吐血;也叫呕血,吐血诸病多属胃的疾患,但其他疾病的影响也可导致胃络受伤而吐血。人体通过饮食,从饮食物中吸收各种营养物质,化生为精、气、血、津液等,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促进疾病康复。因此加强上消化道出血病人饮食指导对病人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结合本科室2013年10月至12月,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2例,其中男72例,女30例,年龄30~69岁,分为A、B两组,A组为上消化道出血未予中医辨证饮食指导的患者51例,患者出院后有22例再出血入院;B组为中医辨证后予中医饮食指导的患者51例,出院后再出血入院的患者为12例。
1.2治疗方法
1.2.1胃中积热证 治则: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1.2.2 脾虚不摄证 治则:益气健脾,养血止血。
1.2.3 肝火犯胃证 治则:清肝泻火,和胃止血。
1.2.4肠道湿热证 治则:清热除湿,凉血止血。
1.2.5气虚血脱证 治则:益气摄血,固脱回阳。
患者在其出血停止后立即给予相应的辨证施膳,患者合理饮食,最终均能康复出院,出院后能预防再出血情况。
2、护理
2.1 一般护理
出血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休息的重要性。中医认为在正常情况下,若外界各种精神刺激程度过重或持续时间过长,造成情志的过度兴奋或抑制,则可导致人体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阻塞,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病,故休息应是缓解病情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
2.2 饮食护理
2.2.1严重大出血患者,应禁食,绝对卧床,注意适当保暖。
2.2.2出血停止后患者可逐渐恢复饮食,总原则为宜软烂易消化、营养、忌辛辣、硬壳及刺激性食物不能食用,要细嚼慢咽。
2.2.3饮食调护:
(1) 紫河车与牛髓性甘温能补肾填髓,为出血病人的适宜食疗之品。可用3~6g蒸熟内服。
(2) 枸杞蒸蛋 明代《本草纲目》有鸡子黄补阴血的记载,《神农本草经》将枸杞列为上品,用以养阴补血。有增强造血和免疫功能,北京宗维新老中医尤其主张用毛鸡蛋(孵卵蛋)做为患者食疗。方法:取鸡蛋1~2只,去壳,加红糖适量,枸杞子10g,蒸10分钟即可。每天服一次,毛鸡蛋(孵过8~9天的鸡胚),去壳,制法同上。
(3) 花生衣煮红枣 取花生100g,用温水浸泡30分钟,留红皮在水中,再加入红枣50g,用小火煎煮30分钟,捞出花生衣,适量红糖,吃枣喝汤。红枣味甜性温,长于健脾养血。花生衣有收敛止血之功效,便于长期服用,最适宜用于身体虚弱的出血病人,可及时康复。
(4)甲鱼炮桂圆 甲鱼性味甘平,具有滋阴养血的功效,古代用以治虚劳,配以药性偏温,具有健脾养血的桂圆,可减轻甲鱼之寒,并加强补益之功效。方法:取甲鱼一只去内脏、头足,取桂圆肉30g,白糖适量,纱布包好放入甲鱼腹中,将腹合起,装入盆内,蒸一小时,取出布包圆肉,分食甲鱼、桂圆肉。
(5) 人参蒸鸡 民间传统滋补食品,是出血的康复食疗的最佳。鸡自古人药,有补气养血的功效,一般认为乌骨鸡最好。人参大补元气,对再障阳虚,气虚证有效,对冬季时的阴虚证、阴阳两虚证也可服用。方法:取鸡一只,除去内脏,将腹内放入浸泡后的人参10~15g,另加红枣、桂圆各10枚,冰糖30g。纱布包好,放入腹中,再加水半碗,将腹合好放入盆内,蒸两小时,取出布包药物,分食鸡肉及红枣、桂圆、人参。
(6) 黄芪蒸鸡黄芪性味甘温,有补中益元气,壮脾胃生血之功,蒸鸡方法同前。
(7) 牛皮胶(黄明胶) 民间验方,取鲜牛皮,不拘量,去毛,洗净,用绞肉机绞碎后,用清水煎熬成稀糊状,以无皮渣为度。成人每日口服100~200ml,小儿半量,分1~3次服完,服时加适量香油,盐或糖。
2.3出院饮食指导
患者出院时责任护士应向患者仔细讲解出院流程的办理并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患者出院后由护士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询问患者的生活饮食情况,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真正使患者做到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预防再出血的发生。护士向患者讲解饮食指导时语言宜通俗易懂,并需详细告知患者具体的食物,具体的做法,宜营养平衡,忌粗糙坚固食物,选择易消化无刺激的一般食物即可。护士要告知患者膳食的重要性,并且实际做到患者身上,让患者愿意配合,将中医食疗很好的运用到生活中。
3、讨论
B组患者通过对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辨证施膳,使患者不仅能对本身疾病有所改善,还提高了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质量。A组患者未进行中医饮食指导,出院后加大了再出血的发生率。所以中医食疗为疾病的治疗恢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并有效地预防了患者再出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83. [2]潘国宗.胃肠急症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97.
[3] 王莉.治未病及体质辨识概念探讨及干预措施[J] .吉林中医药,2012,31-33:222-226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yswh/4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