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可见,常规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常规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幼儿园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幼儿的健康成长。工作实践中,我对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重要性有深刻的体会,也针对幼儿园常规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自己在班级常规管理上采取的一些具体方法。
关键词:幼儿园班级;管理;策略
一、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重要性
幼儿园班级常规是指幼儿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安排顺序以及要求孩子在各个环节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教师为了管理好一个班级而制定的需要幼儿遵守的一些规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可见,常规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常规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幼儿园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灌输教育方式。灌输教育完全把幼儿当成了接受和执行命令的机器,孩子的主体性地位荡然无存,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也被完全否定。杜威认为:“这种灌输教育主要是通过外部‘训练’的方法,将成人的标准、要求和方法强加给正在逐渐成长并趋于成熟的幼儿。”教师往往是采用说教、命令、监督、奖惩及变相体罚的方式进行规则灌输与教育。
2.保教人员要求不一致。教师和保教人员要求不一致,导致幼儿容易产生误解,无所适从。
3.幼儿对常规的内化。关注儿童的外显行为,却很少能关注儿童的内隐行为问题;以强制的权利对幼儿进行外控,改变了学生的外显行为,而没有触及到影响行为的情绪和认知因素。同时这种强权控制会破坏师生关系,儿童的反抗行为常常会招致成人的气愤、批评甚至体罚,引起幼儿对教师的不满,同事会导致孩子也以教师的这种方式和语气与他人进行交往。
4.缺乏有效的引导。由于教师在教授常规和处理幼儿不合理行为时缺乏有效的方法。事实上,没有产生问题的情境,幼儿很难有将规则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并在相同情况下灵活运用的本领。当幼儿出现纪律问题时,教师也不管纪律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只是一如既往地使用呵斥、训诫或惩罚的方法。
三、抓好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方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老师不仅要热爱他的学生,还要建立班级常规,对幼儿进行教育和引导。制定有序的班级常规,幼儿才会知道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更好。所以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促进幼儿形成一定的秩序感,有利于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创设和谐宽松的环境
幼儿从不同家庭来到幼儿园,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再加上教师的许多要求与家庭不一致,容易产生分离焦虑。因此,为孩子创设一个和谐宽松、宛如家庭的环境是保证幼儿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前提。
1.保教人员要密切配合、要求统一。教师与保育员要分工合作,配合默契,对待幼儿的态度和要求要统一,否则容易让幼儿产生误解,无所适从。如要求幼儿饭前便后要洗手、手脏了随时洗,在组织幼儿活动时都要对幼儿提出统一要求,让幼儿保持手的清洁卫生。
2.保教人员态度和蔼可亲。孩子离开家庭和亲人,在幼儿园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老师通过温暖的拥抱、鼓励的眼神、甜蜜的微笑、轻轻的抚摸等表情、动作,消除他们的分离焦虑,让幼儿知道老师像妈妈一样爱他们。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幼儿会心甘情愿地听取与遵从老师的建议,会自觉甚至不自觉地遵守那些有益于自己和整个集体进步的规则制度,慢慢地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建立一定的规则意识。
3.寓规则教育于环境之中。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在进行常规培养的时候,可以采取幼儿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将对幼儿的要求在一些明显的地方设立图示、标记等,让幼儿参照执行。如在盥洗室张贴洗手的图示,让幼儿按照步骤来洗手;在楼梯上贴上小脚印,提醒幼儿顺一边上下楼梯等。
(二)、和孩子共同讨论,制定活动规则。
讨论是孩子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相互合作、相互解释、相互协调、相互交流从而确定一种最佳方案的过程。和孩子共同讨论制定区域活动的规则、学习活动的规则、户外活动的规则、进餐、盥洗、午睡等活动的规则。共同讨论出来的规则,可以让幼儿更加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理解其中的道理。如在讨论幼儿盥洗的规则时,小朋友通过讨论后认为:洗手的时间不能太长;不能玩水,要节约用水;洗手时不可以吵闹;要认真洗手,搓肥皂等。通过讨论后,很多幼儿都能自觉地遵守,而对于调皮的幼儿,也有了一定的约束能力。由于是讨论制定的,所以如果有幼儿不遵守,那么就有其他的幼儿进行提醒、监督,及时让该幼儿进行改正。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三)、创设情景,利用游戏、儿歌等建立常规。
例如,小班孩子极容易进入角色,我们设计的常规活动就要创设一定的情景,如果单纯的说教或是机械地重复练习,幼儿马上就会厌倦。比如,小班孩子刚入园分配小组人员时,我采用了“小兔组”“小狗组”“小猫组”等以动物命名的组名很快让幼儿记住了自己的位置。又如:我们在解决幼儿吃饭将饭菜撒在桌子上的问题时,没有对孩子们机械地提出要求,而是创设情景,引导孩子们讨论。首先,我给孩子们编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爱挑食的豆豆》。豆豆是个挑食的小朋友,经常把不喜欢吃的菜撒在桌子上或者地上 。有一天晚上豆豆一个人在家因挑食把不吃的菜撒在地上,招来了蚂蚁和蟑螂,吓的她大哭,也认识到自己错了。简短的情境,既生动又有趣,将常规教育育涵其中,孩子们一下子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
(三)、注重细节,做到持之以恒
从身边细小的事情做起,把小事做细、做实、做精,注重细节的培养。如每次区域活动结束,我检查区域时,很多玩具都“搬家”了。另外孩子们不爱护玩具的现象也屡屡发生。每次看到这个现象我就会思考,怎样才能管理好这个活动区,使孩子们较快的养成收放玩具的习惯,以及良好的区域规则。因此,我对班里的建构区进行了改革。我们的孩子们已经学会了简单的分类、认识了建构区的各种玩具。我就利用这个优势,在玩具柜上按顺序贴上玩具的图片,并将装玩具的篮子也贴上此类玩具的图片。每次在孩子们收玩具的时候,我都会提醒他们:“用你们的小眼睛看看这个玩具的图片是贴在哪里的?”孩子其实是聪明的,他们会在我的提示下按规则的进行摆放。对孩子们的整理情况我也及时地给予了评价和指导。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细心培养,孩子们逐渐养成了这一良好习惯。这一小小举措,让玩具整整齐齐的、有规则的摆在了玩具柜上,
(四 )、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家园共育。
常规教育如果能得到家庭的支持,就会事半功倍。根据斯金纳的操作强化理论,及时的持续的强化效果最好。家园一致的要求正是一种及时的、持续的强化。同时,一致的要求也利于幼儿将常规内化,因为幼儿会意识到所有人都要求这样做的事情肯定是对的,从而在心理上更愿意主动接受。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成功班级管理实用手册》张斌著,黑龙江文化音像出版社,2004。
2、《教育学原理》叶立群,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3、《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著,漓江出版社,2010。
4、《班级管理科学与艺术》丁榕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1999。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youer/5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