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生的事物都在迅速发展,当然流行音乐也包括在内。流行音乐自从20世纪20年代末期登上舞台以来,很快就传遍了大家南北,特别对青少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据调查目前大部分地区中学音乐课堂很少融入流行歌曲,得不到学生的喜爱,面对这样的问题。本文将从中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原因;分析如何将流行音乐更好的引入中学音乐课堂;这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流行音乐;中学音乐课堂
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 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浅显、通俗易懂、形式多样、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器乐曲一般指的是轻音乐,本文的流行音乐多指流行歌曲。流行音乐贴近人们生活,具有通俗性、大众性、时尚性、新奇性、娱乐性、快速更替性等性质,贴近生活,容易让人接受,当然也更会受到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喜爱。那么流行音乐是不是真正走进课堂对中学生发挥了它积极的作用呢?
一、中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原因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身心都在迅速的发展,情绪受外界的影响也容易激动,感性思维占主导地位,自我意识突出。而流行音乐旋律优美抒情,歌词浅显易懂,唱起来朗朗上口,与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非常吻合,似乎唱出了他们的心声。我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流行音乐不像严肃的高雅音乐那么让人望而生畏,它通俗易懂、平易近人,感情细腻,音乐的题材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特别是有些流行歌曲的歌词就像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故事,比如《校园中的喜悦》、《同桌的你》、《童年》等等。这些作品仿佛唱出了他们的心声。不仅有助于陶冶中学生的情操,而且还可以缓解他们学习上的压力,所以流行音乐能够与中学生产生共鸣。
2.大部分中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都比较薄弱,认为古典音乐专业性太强,太深奥,听不懂;民族音乐太土,难听;流行音乐新颖活泼、形式丰富多样、旋律琅琅上口、歌词通俗易懂,加上曲子结构短小、音域较窄、易学易记,所以中学生喜欢用听唱流行歌曲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3.中学生处在情绪情感日益丰富,集体荣誉感、友谊感逐步增强的心理发展阶段,他们害怕被孤立,渴望能够融入到集体当中。所以当某种事物被大多数人接受时,其他人也会跟着一拥而上,对于流行音乐也是如此,有些学生最初的动机就是从众心理,把听流行音乐当做一种时尚的象征和潮流的标志。
4.随着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的不断发育,中学生的情感也在日益丰富,而且波动较大,处在这个阶段的中学生极需要一个抒发情感的渠道,流行音乐刚好成为这样一种渠道。中学生心理发育和自控能力还处在稚嫩时期,社会经验还不丰富,思想也不够成熟。现有的知识结构使得他们较容易欣赏流行音乐,而不容易接受严肃音乐。加上学习压力越来越大,许多学生把哼唱流行音乐作为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
在学校音乐教学方面,“新课标”出台以前,流行音乐是被拒之门外的,高中音乐课本中几乎看不到流行音乐的踪迹。现在虽然得以进入课堂,但经过教师们诸多考虑后“精挑细选”的流行音乐,在学生看来也早已“过时”。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流行音乐还是学校教育的“禁区”。而在逆反心理和好奇心的驱使下,高中生更加热衷于流行音乐。
二、流行音乐进入中学音乐课堂的筛选
新课标明确提出音乐教育“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强调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我们在选择流行音乐尤其是流行歌曲时,要充分考虑到它们在立意情景、音韵、曲调、配器、伴奏等方面是否能增强学生的美感,让学生受到美的陶冶。例如:欣赏《青藏高原》,那高亢嘹亮的唱腔,仿佛把学生带到纯净圣洁的雪域高原,悠扬的长调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情期盼和无限眷恋。因此,引入音乐课中的流行音乐必须具有突出的审美因素,在教学中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取流行音乐
流行歌曲形式丰富多样,有些作品对中学生的心里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而有些低俗的靡靡之音却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主外,还要挖掘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励志向上战胜困难的歌曲,如《水手》、《怒放的生命》、《愚公移山》,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远大抱负的歌曲如《我的中国心》、《龙的传人》,歌颂友情和亲情的歌曲如《朋友,别哭》、《烛光里的妈妈》等。而不能在课堂上为了迎合学生的口味,把一些粗俗,萎靡不振的歌曲带入课堂,这样是不仅没有实现教学目标,而且还会影响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另外中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对歌曲难度的选择要把握适度,尽量选择那些作品难度不大,较容易演唱的歌曲。如《青藏高原》、《天路》等这些高难度的歌曲,要少唱,由于中学生还没有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会使得有些学生在高音区扯着嗓子去吼,不仅难听,而且情感也没有表达出来,严重者还会因用嗓过度会导致声带小结。因此作为我们音乐教师来说,要根据中学生的身心特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选择适宜传唱的流行歌曲。
(二)选择带有民族元素的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中有很多以民族元素作为素材的流行音乐极受欢迎。如《东风破》、《青花瓷》、《新贵妃醉酒》、《苏三说》等歌曲都是如此。又如现在的一些流行音乐倾向于一句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因此有些歌唱家在唱法上不断的进行大胆创新,兼容并蓄,融民族与流行完美结合,形成一种大气、简约、主流的民通唱法,非常深受人们的喜爱。如谭晶的《在那东山顶上》、《唐古拉》、《大雪无痕》等,这些歌曲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流行音乐的魅力,而且又能体味到浓郁的民族气息,因此,在中学的音乐课堂上我们应该多选择带有民族元素的流行音乐。
(三)选择以爱国主义为题材的流行歌曲
之所以要把“爱”当筛选原则之一是因为:有爱的音乐,可以培养学生有爱心。当然这里所说的爱并不是仅仅指狭义的男女情爱,它还包括:亲人之爱,朋友之爱,爱人之爱,这是一种博爱,甚至还包括对社会、对祖国、对自然的关爱。可以培养学生宽大的胸怀。爱国主义思想是选择流行音乐的一个重要方向,爱国教育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基本保障,只有从小培养学生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长大以后才会更好地为祖国建设作贡献。因此要想在素质教育中抓好爱国教育,筛选流行音乐就必须考虑爱国因素。同时,坚决反对有分裂祖国思想的流行音乐。这是国家和民族所不容的,所以身为一个人民教师正确的把握这一原则是至关重要的。
流行音乐的引入要坚持适度原则,不可以无节制。流行音乐不能够占中学音乐课堂的主导地位,它只是音乐中的一部分,是不能够取代传统音乐、西方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的。
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阶段,对于外界事物没有自己独立的抵抗能力,对于音乐没有完善的鉴赏能力,教师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巧妙地将流行音乐适当的引入课堂。在符合学生的兴趣的同时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教育是一个长远、变化、永恒的工作,教育者既要以人性化的价值体系来尊重学生的需要,又要以合理的法则去疏导,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改变一些不良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音乐电子音像出版社.2011.6
[2]石国锋.学生音乐课”热情减退”现象的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08.8
[3]雷雳.青少年心理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9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yinyue/6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