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典舞中的重心问题

1 人体的重心研究
地球对于任何物体都有吸引力,引力的大小就是物体的重量,重量又叫做重力,物体的各个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1]。人体是由头部、躯干、手臂、大腿、小腿和脚组成的,每个部分都有一个重心,而人体全部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则被称为人体总重心,即人体的重心。人体重心实际上就是人体重力的作用点。人体重心的位置并不是位于一点固定不变的,它是一个随机变量,各种各样的因素都可能导致它的变化[2]。当身体任一部分的位置发生变化时,重心也就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重心的位置是随机变化的。人体要保持平衡,必须时刻掌握重心的位置。研究表明,人体平衡的稳定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体静止时抵抗各种干扰的能力,称为静态稳度;二是指人体重心偏移平衡位置后而干扰因素除去时,人体仍能恢复初始平衡的范围大小,称为人体平衡的动态稳度。影响重心稳定度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支撑面大小。支撑面越大,稳定度越大;反之,则越小。所以单腿支撑比双腿支撑的稳定性要差。
2.重心的高低。重心位置越高,稳定度越小;反之,则越大。
3.稳定角。稳定角越大,稳定度越大;反之,则越小故要增大某个方向的稳定性,可增大此方向的稳定角。
所以,要想在舞蹈中随时保持重心的稳定,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来多加训练。
2 重心在舞蹈中的作用
舞蹈的重心是在舞蹈中负荷躯体重量,保持身体在静态和动态中平衡的支撑点,如何调整重心是维持舞蹈动作平衡稳定的关键。所以把握好舞蹈中的“重心”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各种复杂的舞姿的控制,动作的流动、变化,大幅度的跳、转等等,都需要在重心平衡的基础上才能完成。舞蹈的基本功训练(把杆旋转、侧跃、形体)等一系列的运动都是在提高、稳定形体形态的重心中进行的。所以,重心的训练在舞蹈训练中往往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了解人体重心的位置及其变化规律是分析与研究舞蹈中平衡问题的基础[3]。
2.1 重心在舞蹈地面练习中的作用
地面练习主要是针对舞者全身肌肉进行的张力训练,使舞者肌肉线条修长,地面练习是舞者必须的基础技能,通过地面练习能够锻炼舞者较好地控制的身体重心位置。由于地面练习时舞者通常要与地面接触,人体的整体重心基本在地面位置,只有很少时间处于简单的运动状态,众所周知,重力作用任何物体着地面积越大,其物体本身就越稳定,故地面练习的训练动作比较容易完成,难度也不会太大,适合初学者练习重心的把握。地面练习要求习舞者自始至终保持良好的姿态,学会克服无形的阻力而均匀用力,做到体态挺而不僵,动作柔而不懈,时刻保持舒展、挺拔、优美的身形,为舞者的把杆练习打下扎实的基础。经过长时间的地面练习,能克服习舞者体态自然松懈的习惯,训练出良好的体态。同时,地面练习还能够帮助舞者初步掌控肌肉的紧张和松弛,锻炼后背和腿的能力,解决腰腿的软度和控制能力,使舞者能够初步掌控的身体稳定性。
2.2 重心在舞蹈扶把练习中的作用
手扶把杆进行身体屈伸、绕环、摆动、波浪、平衡、转体和跳跃等辅助性练习,不仅能培养规范化的身体姿态,而且能有效地发展腿部、躯干部位的柔韧性、力量和平衡能力。扶把练习对重心、姿态、平衡、移动等都有比较具体的要求,可提高习舞者的柔韧度、协调性、灵活性、控制能力及耐力等。扶把练习时身体重心的垂直是至关重要的,必须随时保持良好的重心垂直感,这种垂直分为外在的垂直和内在的垂直。外在的垂直是头到脚的直线形的垂直,是从视觉上的直立,而内在的垂直是以中心轴线形成的垂直意识,是身体平衡的感觉,要求它的中心轴线始终垂直在地平线上。扶把练习时从整体静态开始变为部分动态移动,身体的重心不断地在双脚上变换,而身体重心移动时不能影响到胯部向上到头部的中心支撑轴线,所以刚开始练习的时候舞者要想在在移动中真正做到身体垂直是很不容易的,往往需要依靠镜子和老师的帮助纠正,经过长时间的积累练习,才能够脱离镜子和老师独自完成动作。
2.3 重心在舞蹈中间练习中的作用
中间练习的重点是旋转和跳跃,这对一名舞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两项技能 ,它在舞蹈基本功训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比较吃功的训练内容,需要长时间的反复练习。
2.3.1 重心在旋转练习中的作用
要做好旋转,不但要通过在高半足上的控、耗、压、立等训练手段来强化支撑腿的半脚掌能力,还要解决留头、甩头与转身体的协调问题,只有全身配合协调一致才能够完成完整的旋转动作。当身体不断进行旋转运动时,重心也随之不断的移动,习舞者必须把握一个稳定的重心,即身体的垂直重心,构成一个支撑面的重心轴。在做以单脚为重心的旋转时,人体的重心落在支撑面很小的半脚掌上,所以对舞者来说垂直重心的意识必须更加集中准确,才能确保旋转的稳定进行。还有就是留头、甩头能够加速旋转,通过头的转动传递给颈椎、脊椎,并与脊椎相汇合后形成内力直接作用于面,从而增加了旋转的动力,此时重心把握得好有利于旋转速度的加快。
2.3.2 重心在跳跃练习中的作用
跳跃动作的完成要求必须打牢准备基础。习舞者首先要掌握跳跃动作起与落的正确方法,然后再要求跳跃舞姿的优美,最后再对高度、速度和呼吸提出要求。在练习时可逐步进行单一训练,时刻强调重心的垂直,因为在旋转时人体已经要间断性离开地面,与地面成合—离—合状态,舞者自身垂直重心的意识必须高度集中。否则在落地时就会失去平衡。
3. 中国古典舞重心的特点
3.1 中国古典舞的特点
中国古典舞的特点可概括为四个字,即:圆、曲、拧、倾。圆:中国古典舞的舞姿很多动作都是身体以腰为轴心,以圆为轨迹进行,从而形成律动。曲:中国古典舞注重形体的曲线美和动作过程的迂回曲折,要求舞者身姿线条柔和、有弧度。拧:就是下肢固定,上身向左右作水平扭转,在古典舞中的运用有很多。倾:是指以髋关节为限,躯干向周围作屈伸等动作[4]。从中国古典舞的体态特征可以发现,舞姿大多是上身的一些变化,下身的动作幅度比较小。
3.2 中国古典舞重心的特点
中国古典舞的重心相对复杂、难度较大。这一特点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古典舞舞姿上身变化较为复杂,变化幅度也较大,导致重心位置时刻在变化,变化幅度也较大。二是古典舞舞姿大多为单腿支撑,支撑面较小,故重心的稳定性比较差,维持平衡的难度就较大。同时,古典舞上身倾拧的特点也增加了肌肉控制的难度。
中国古典舞的舞姿独特、和谐,大多数动作和技术技巧都是在非直立的前提下完成的,按照音乐节奏,结合人的感情和舞蹈的意境,运用肢体以及整个身体塑造出各种姿态而形成动律,形成变化莫测的艺术氛围,视觉效果非常有冲击力,所以,中国古典舞特有的审美观念造就了重心变换的重要性。
4.中国古典舞重心的训练方法
中国古典舞从戏曲演变过来,又吸取了芭蕾的训练方式,特点鲜明,重心变化多样,这就增加了古典舞重心控制的难度,所以重心训练问题成为中国古典舞教学训练中的重要内容,根据训练难度的差异,古典舞重心的训练可分为基础训练和综合训练。
4.1 基础训练
4.1.1 腿部训练
普通人在站立时一般将身体的重心放在脚心部位,而古典舞要求在站立时把重心放在脚的后部,所以腿部重心练习是重心训练的基础内容,也是核心内容,腿部的重心训练要始终贯穿在基础训练当中,腿部重心训练不到位,做动作时就会失去稳定,高难度的技巧更加不可能完成。腿部重心训练尤其要重视主力腿的重心训练,有些人在重视动力腿的训练时忽略了主力腿的作用。主力腿又称支撑腿 ,其训练方法的掌握对于习舞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主力腿的正确姿势是脚下的位置可以不同,但全脚必须紧贴地面,膝关节伸直、大腿内侧肌肉收紧。初学阶段的训练,主力腿的站立时间不宜过长,一定要双脚不断的交替进行,不然会导致重心的移动,随着训练程度的逐渐提高,节奏可以相应地延长。在很多的舞姿技巧当中,通常都是在一条腿不动的情况下而另一条腿在运动中形成各种姿态,因此要加强主力腿训练以控制重心。在腿部重心练习过程中,还应当注意动力腿和主力腿的同时运用。在训练过程中,可以根据脚下的位置不同,将其全脚紧贴地面,膝关节伸直,大腿内侧肌肉紧收 ,双腿不断的进行交替动作 ,从而逐渐的加强节奏的延长。只有主力腿和动力腿全面配合好,才能够保持上身姿态的优美,完成高难度的动作。
4.1.2 腰部训练
腰是古典舞表现方法中独具特色的部分,故腰部的训练有着重要意义。腰的在舞蹈整体动作中作用是协调上下身,因此要十分重视和加强训练。很多复合性的技巧都必须依靠大量的腰部动作才能够完成,例如:紫金冠跳和探海翻身等都是以腰为主的动作。在拧、倾、仰、俯等舞姿中不仅要求在变化中保持平衡,更要求舞者能够随时调整重心,而这一切都需要腰部的动作来协助完成。舞者应当通过涮腰、甩腰、单腿重心的前后腰练习及胸腰、中腰、大腰的训练来进行腰部的练习,增强腰部动作柔韧性,加强控制能力。腰在难度较大的舞姿和技巧的动作当中是动作的核心。此外,腰部的练习可以与腿部练习相结合。如:一些从地面开始需要将上、中间复合性的整合的难度动作练习技巧中,需要有腰部动作的特殊能力才能有效完成[5]。能够灵活自如的运用腰部,具备很好的控制和活动能力,将会成为完成难度技巧的重要保障。
4.2 综合训练
4.2.1 扶把训练
古典舞训练中的扶把练习,其目的是锻炼舞者能够借助把杆的支撑来学习体态和复杂的舞姿造型,达到一些重心训练的要求。以把杆上舞者的体态训练为例,人体重心的前后位置取决于骨盆的态姿。如果重心位置前移,则骨盆前倾腰部前凸,脊柱的弯曲幅度变大;如果重心位置后移,则骨盆直立腰部前凸减小或消失,脊柱姿态显得挺拔。舞蹈演员经过长期训练,会形成强有力的肌肉夹板,就可以自由控制骨盆形态和人体重心。初学者在没有练就这个肌肉夹板之前,是难以控制自身重心的,双脚打开时,重心仍旧会前倾,如不尽快克服就容易形成倒脚。教师要帮助习舞者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随时注意身体重心的变化。
4.2.2 旋转训练
旋转对于一名舞蹈演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也是中国古典舞 “跳 、转、翻”三大训练内容之一。旋转训练要先练习支撑腿的半脚掌能力,通过让习舞者在高半足上的控、耗、压、立等训练手段,逐步强化他们力点高的概念及脚腕子的平衡意识;第二步是要解决动力腿吸、掖、端到位的速度,一定要干脆利落,有重点的突出小腿肌肉上提、顶半脚掌和脚跟的实际控制运用能力;最后,还要解决留头和甩头、转身体的协调问题,因为旋转其实是头和身体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运动。无论上身是何种姿态,都要清楚的掌握上肢的动作的幅度,重点把握肩、胸、腰、胯、膝在舞姿中的准确位置,这些也是决定旋转动作质量的关键。在中国古典舞的训练中,几乎所有形式的旋转都要以推地为基础,在推地的过程中围绕转轴发力,单脚重心的旋转在动力腿推动时,一定的力作用于支撑点上,而同时支撑点又产生一个反作用力,这个力的方向是朝着预定旋转的方向并且作用于支撑腿。在推地的过程中把身体的重心移到主力腿上,以便主力腿支撑旋转,同时传导给发挥内力的脊椎,从而构成围绕旋转轴的旋转运动,所以在推地和旋转时身体的重心的转换就尤为重要,对重心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旋转动作的稳定性和效果,这也是古典舞训练中强调重心练习的关键。
5 总结
较好地控制与把握重心是舞蹈者必须具备的能力,所以在舞蹈教学训练中往往把重心训练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中国古典舞具备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浓郁的文化底蕴,非常适合舞蹈教学、,中国古典舞的训练也已经形成我们民族自己的一套训练系统,而这套系统已具有比较强的民族性,有我们民族的审美特征和美学规范,是其它训练体系无法代替的。在发展中还可以吸取和借鉴芭蓄、现代舞这些特色舞种的训练方法,根据自己的风格创造发展出更完善和更具风格特点的动作,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前景会日益辉煌。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yinyue/1132.html

(0)
EditorEditor
上一篇 2014年10月12日
下一篇 2014年10月1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