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警察胜任力模型研究

中文摘要

在科技和网络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已逐渐被网络所充斥着。学习、生活、工作都已发展到了离不开网络的程度。然而,在网络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了不法分子提供了犯罪的契机。网络犯罪这个网络的附属物同时也在快速发展着。网络诈骗、网络侵权、网络黄赌毒等多种形式的犯罪,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所以,网络警察的产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本文就是以网络警察为研究对象,以胜任力模型的视角,对这个相对较新的警钟进行相对深入的剖析研究,旨在通过对网络警察胜任力模型的建立,为网络警察的培育提供科学的指导。
首先本文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引出要研究的问题,并阐述了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然后,通过对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的阅读和分析,发现胜任力模型应用在警察方面的文章相对较少,而以网络警察为研究对象的可以说少之又少,所以,以网络警察为对象的胜任力模型的研究还算是一个较新的课题。因此,采用扎根理论这种质性研究的方法更适合去探索网络警察应具备的胜任力。通过对天津市网络监察总队相关警员的深度访谈,获取了大量的案例资料和文字资料,为扎根理论的运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之后对筛选出来的3个相对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扎根分析,经过概念化、范畴化等步骤,最终得到网络警察胜任力模型。在建立好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选拔和聘用机制、培训机制、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以及职业生涯规划,这为今后网络警察的培养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科学的指导。
本研究在方法的运用方面还不成熟,并且由于资料获取的局限性,案例的选取可能并不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再加之个人能力有限在科学性和严谨性等方面还需要很大的提高。在今后的研究中,希望可以扩大资料收集的范围,然后在提高个人能力的基础之上,能够更加严谨的运用扎根理论进行研究。还希望能够通过设计问卷等方式,搜集数据资料,运用软件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来验证模型运用spss分析。

关键词:网络警察,胜任力模型,扎根理论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现状
“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一个人就可以盗取游戏账号并且获利,而且比上班挣钱更多。”这是浙江省“5•3”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特大网络盗窃案的主谋王某在审讯中说的。
在网络上存在这样一群人,专门利用网络向网络游戏玩家的电脑植入木马程序,然后盗取其游戏账号,把账号里的钱币、游戏装备等可以出售换取现金的所有虚拟商品放在网上进行出售、贩卖,已达到获取利润的目的。还有一些人也是通过网络进行谋私,利用专门软件扫描出被盗账号相关的其他网络应用中的账号,获取隐私进行牟利。如此简单的犯案工具,仅仅只需四个人的一个网络盗窃团伙,一个以盗号木马程序提供者、服务器维护者、流量提供者和数据提供者,便可以完成涉案金额达500多万元的网络盗窃犯罪,对社会造成如此大的的经济损失。经过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就像QQ这种在生活中常见的网络工具,都已逐渐成为了不法分子的犯罪场所和工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当代网络逐渐成为人们用来交流、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人们在家便解决许多问题, 网聊、网上购物、网络办公、网络授课等,网络已经充斥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但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更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捷,网络虚拟世界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现实世界相关互动、密不可分。《2012年中国互联网违法犯罪问题年度报告》中提到,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09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较2011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十分严峻的事实便是,网络虽然能够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但是也引发出很多的网络犯罪问题。随着计算机逐渐成为每个家庭的必需品,特别是互联网在各个领域内的广泛使用,网络犯罪案件的数量也大幅度上升。赛门铁克公司发布的诺顿安全报告称,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中国估计有超过2. 57亿人成为网络犯罪受害者,直接经济损失达人民币2890亿元。同一时期,被网络犯罪侵害的在线成人达72%(即每天有超过70万名中国网民遭受网络犯罪的侵害,每分钟有489名受害者),平均每位网络犯罪受害者蒙受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人民币1126元。多数国家因网络犯罪而导致的损失也 都在高速增长1。而且网络犯罪的危害绝不仅仅限于经济领域,在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网络犯罪行为也时常发生,且危害性极强。不得不承认,在网络犯罪如此猖獗的今天,打击网络犯罪势在必行。
1.1.1 网络犯罪愈演愈烈
网络犯罪便是指网络罪犯利用电子信息网络,进行危害社会、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应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或刑事处罚的犯罪行为。网络既可能成为违法犯罪人员利用的工具,也可能作为违法犯罪的事实场所(如网络泄密、网络侵权等),还可能作为违法犯罪活动侵害的对象(如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等)。
网络犯罪有着不同于传统的违法犯罪的其独有的特点。即使表面来看,网络犯罪的受害者与传统的违法犯罪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其违法犯罪的手段和形式层出不穷、花样百出,并且通过借助互联网络这个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的工具进行犯罪,其违法犯罪的危害程度更是不可估量,很可能在极短时间内发生并且产生十分巨大的影响。
总结来看,网络犯罪区别于普通犯罪的特点有:
1.网络犯罪专业性强。犯罪手法隐蔽,多数是利用电脑技术或网络技术进行编码程序、破解密码、制作和传播病毒,用于侵犯和危害他人甚至是国家的财产安全,作案的直接对象也通常是无形的电子数据和信息。
2.网络犯罪作案时空跨度大,涉及范围广,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突发性强并且作案时间短,地点转移快,有时只需犯罪分子编写代码,输入简单指令,犯罪即可完成犯罪。网络犯罪还存在着犯罪实施地点与犯罪结果作用地点分离、行为发生时间与结果作用时间分离等难以掌控的情况。
3.网络犯罪的调查取证难度大、成本高。网络犯罪行为的实施,并不会对其作案工具比如电脑等造成什么明显的损坏,从而不会留下犯罪痕迹,这样就会对案件的取证和侦破带来很大的困难。并且,通常情况下网络犯罪的证据大多存在于体积很小的载体之中,比如优盘、硬盘,这就造成罪证很容易被转移或毁灭,特别是那些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操控实施的犯罪,即便能够侦查到犯罪证据,但是难以及时抓捕到犯罪分子,这些都极大地增加了破案的难度。通过官方数据来看,即便是在号称“网络王国”的美国,网络犯罪和计算机犯罪的破案率也难以突破10%,更甚的是其中可以定罪的也达不到30%。
4.网络犯罪形式多样,手段繁多,涉及面广。网络盗窃、网络诈骗、网上色情、网络洗钱、窃取机密、发布虚假信息扰乱网络秩序等网络犯罪活动层出不穷,花样百出。而且网络犯罪的行为人也具有多样性,任何年龄、任何职业的人都可以进行网络犯罪,对社会所造成的不同程度的危害。
由于网络犯罪行为本身具有的多种特性,给网络犯罪的侦查、取证、逮捕和定罪都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再加上我国对网络犯罪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并的不健全,使得网络犯罪规模日益扩大,网络治理迫在眉睫。
1.1.2 网络警察
面对愈演愈烈的网络犯罪现状,为了使网络能够真正发挥积极的效用,并且能够克服给人们带来的负面影响,打击网络犯罪已经成为了各国关注的焦点, 中国最年轻的警种——网络警察也随之出现,网络警察的出现是网络安全发展的必然结果。面对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网络警察必须担负起监督和管理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卫工作。
“网络警察”顾名思义便是指从事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工作的人民警察。在我国网络警察的正式名字是“国际互联网安全监察专业警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第六条“公安部主管全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之规定, 公安部于1998 年正式成立了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网络警察随之诞生。我国网络警察是一个最年轻的警种。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公安部正式成立计算机管理和监察司。1988年12月21日,公安部印发了“全国公安计算机安全监察工作会议纪要”,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迅速建立一支公安计算机安全监察管理队伍1。
网络警察的产生,对国家的信息安全、对推动高科技的顺利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并加强网络警察对打击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计算机犯罪的犯罪分子具有重要意义。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网络犯罪也对社会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因此,为了应对网络犯罪的隐蔽性和高科技性特点,必须有一支专门的网络警察队伍,他们不仅需要具备相关的警察素质,而且需要具备高超的计算机相关知识和技能与计算机犯罪人做斗争以取得胜利,更好地将计算机犯罪扼杀在摇篮中。网络警察正是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进而维护信息网络安全的产物。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网络警察作为当代打击网络犯罪的主力军,其培养机制在很多方面还很不完善。然而,就目前来看,国内对网络警察的研究还很少,仅存的一些也多从网络警察的职责等方面入手,提出的建议也多是从宏观政策的角度,对网络警察本身应具的胜任力方面的研究可谓是空白。所以,本研究试图采用扎根理论这种质性研究方法,结合胜任力模型的相关理论,旨在挖掘网络警察应具备的胜任力结构,进而建立网络警察胜任力模型,不但可以有助于提高网络警察的工作效率,而且对网络警察今后的选拔和聘用、培训等方面予以科学的指导。
1.2.2理论意义
在国内外的企业界,对于胜任力的研究和应用己经相当广泛。企业家、经理人等成为了研究的主要对象。但是把网络警察作为研究对象的相关研究,可以说只是刚刚开始。特别是采用实证的方法去探讨网络警察的胜任力结构的研究,在国内的目前的状况来看,研究成果更是少之又少。因此,通过对天津市的网络警察的调查的研究,探索网络警察胜任力的多维结构,不仅是对网络警察这一研究领域的很好的补充和发展,而且这也更加完善了胜任力的理论框架和结构。
1.2.3实践意义
由于网络犯罪具有的区别于其他一般犯罪的技术性和专业性特征,致使已有的传统的办案方法不足以胜任网络时代的要求。因此,必须尽快培养出能够胜任网络警察工作需要、具备优秀的专业品质的网络警察队伍。
对网络警察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构成等的研究和探索,在当代来讲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这对于合格的网络警察的培养能够起到很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1.通过对网络警察进行深入的实证调查和研究,构建了网络警察的胜任力模型,对今后网络警察的选拔、聘用、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标准和科学的依据。通过胜任力来选拔和聘用,会大大降低聘用风险,从而获得专用人才。
2.网络警察的素质胜任力结构模型,可以应用到培训课程和体系的建设上,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不但有利于降低培训成本,还可以大大提高培训的效率和成果。
3.网络警察胜任力模型有助于管理人员全面掌握警员的需要,有针对性的采取激励措施,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为今后激励机制的完善提供了路径和方向。
4.网络警察胜任力模型的建立,为警队薪酬制度的改革提供了实际且合理的意见,并且在改善绩效管理方面也做出了科学的指导和建议。
5.网络警察胜任力模型的提出,可以帮助网络警察个人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根据自身特点和职位需求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实现科学的职业发展。
总的来说,由于对网络警察在警察队伍中是比较新型的警钟,所以现有的管理体制还很不完善,还没有起到真正的积极作用。网络警察胜任力模型的研究对于天津市警察局的人力资源体系的完善是一个有益而创新的探索。
1.2.4 研究创新点
现存的文献对警察的研究很少是以网络警察这一新型警种作为研究对象的,而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对其进行深层次探索的,基本还是空白。本文尝试从胜任力模型的视角,采用扎根理论这一研究方法,以网络警察这一新型警种为研究对象,对其应具备的胜任力素质构成因素加以探索和分析,并尝试建立了网络警察的胜任力模型,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胜任力模型理论的空白,而且可以为网络警察的选拔、培育、管理等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进而为探索如何提高网络警察的素质和能力做了必要的铺垫。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xzgl/1860.html

(0)
EditorEditor
上一篇 2014年10月16日
下一篇 2014年10月1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