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论文】关于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的研究

摘要:当前国内外形势瞬息万变,相应的国家政策随之而变,为了使大学生正确的分析当前形势与政策的变化,就要不断提高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教学实效性。而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的提高,有赖于提高教育者的教学素养,创新教育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特点的把握,特别是对于当今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的正确引导等。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教育;马克思主义形势与政策观;实效性

  “形势政策教育是教育者从受教育者认识形势和认同政策的特点和规律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以及党和政府在正确分析判断形势的基础上所制定的正确政策及其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提高形势判断能力和政策水平的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其实质是促进受教育者的政治社会化和政策参与。”因此,高校要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要从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中介这三个方面着手。

一、提升教育者的素养,培养一支专业的骨干教师队伍

  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教育者主要是以专职教师为主,辅之以校内党政领导、辅导员、学者、专家、社会各行各业的精英等。想要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让大学生在形势与政策教育过程中,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形势与政策观来分析当前的形势与政策,就要不断提升教育者的理论素养、业务素养,培养专业的骨干教师队伍。

  1.提升教育者的理论素养,以身示范,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形势政策观。马克思曾说:“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55.]因此,教育者在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时候,想要以理服人,首先就是自己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所以,形势与政策教育者,要不断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不断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正确的政治观点、立场,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及其政治责任感。“马克思主义形势政策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形势政策活动中反映出来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因此,形势与政策教育者首先要自己能够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马克思主义形势与政策观。为了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可以有以下几种途径:一、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的相关研究,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而且能够带动教师的理论学习;二、完善对教师的考核机制,奖惩机制,带动教师的学习热情,加强教学督导,特别要重视大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评价与意见;三、对教师进行定期的有成效的理论培训,特别要重视借助全国及各省市举办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师培训会,及时把握当前国内外形势及相应采取的政策。与会的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会后,要及时地与本校其他教师进行会议内容的传达与交流沟通,争取以点带面,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理论水平;四、聘请相关学者专家作专题报告,并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进行指导培养,如可以采取学术报告、专题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开展。五、教师自身要有再学习的意识,不是仅仅把教学当做是在教学生,而且也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理论知识。

  2.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掌握一定的课堂技巧,提升魅力。教师的业务水平主要包括授课的艺术,掌握备课、教学多媒体应用技术,师生有效互动沟通的能力等。形势与政策课教师想要上好这一门课程,使得课程具有实效性,首先就要从细微处着手,如教学内容的把握及其融会贯通,国家的大政方针的领会,当前形势的正确分析,备好课,授课课件的制作,授课过程中的良好的师生互动等等。其次,如今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是多媒体授课方式,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学校可以对教师们进行多媒体技术的培训,让所有教师掌握和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再次,授课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魅力,主要从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加强自身性格修养,提高知识素养,提高教学能力等几方面着手,教师还要注意的是外在形象的打扮,授课老师尽量穿着要得体大方,说话要清晰有层次感等细节。一个道德修养高、性格修养好、知识素养深、教学能力精湛的教师,不仅会提高上形势与政策课的学生的出勤率,而且也会带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欣然接受形势与政策课的。

  3.培养一支专业的骨干教师队伍。“要建设一支以精干的专职教师为骨干,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主体,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这是教育部对于新时期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要求之一,而建立一支专业的骨干教师队伍,正是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的关键。那么如何建设一支专业的骨干教师队伍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明确形势与政策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重落实,而不是停留在喊口号的层面。二、设立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配套相应的教学设施。三、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如加大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经费投入,合理地提高授课教师的课酬。四、形势与政策课教师不仅专业知识要达标,而且也要触类旁通,学习和了解其他课程和相关专业的知识。五、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选拔和重用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年轻,有干劲,创新性强,更为了解和把握大学生的心理。“以长带少”,让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的老教师带动缺乏经验的青年教师,共同打造一支优秀的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教学团队。六、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培训,要定期对新老教师进行教学技能的培训,理论传授,就目前形势与政策的专题培训等等。

二、创新和发展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教育部下发的《通知》中指出,为了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提高实效性,“要定期编写形势与政策教育宣讲提纲,建立形势与政策教育资源库。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新方式和新途径。”[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Z].教社政[2004]13号.]也就是要从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话语体系变革、考核机制、良性的师生对话机制等方面进行强化。

1.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材体系,提高趣味性,吸引学生眼球。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具有稳定性与动态性。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理论、基本形势与政策、当前形势与政策、社会热点问题。其中,基本理论、基本形势与政策是相对稳定的部分,也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教材建设的重中之重;当前形势与政策、社会热点问题是动态变化的,具有时效性,也是教材建设不好把握却也是与大学生紧密相关的内容。但是当前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教材体系还不够完善,教材内容比较单一,套话空话连篇,形式化问题严重,没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很多学生把教材束之高阁,很难吸引大学生。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编写一本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实用性强的教材是最佳解决办法。因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材内容的稳定性与动态性相结合,所以我们可以教材分开编写,比较稳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形势与政策,我们采用纸质版,内容可以是一年甚至两年修订一次,这样既可以保证指导理论的稳定性,也可以节省教材成本;对于动态变化的当前形势与政、社会热点问题及其大学生最为关注的就业形势这一部分教材的编写,要做到与时代同步,与形式和政策的变化相一致,我们可以采取资源网上共享平台来实现,这一部分教材的编写周期可以是一个月甚至半个月,及时地进行修订,编写完成之后,供师生下载打印,便于保存与阅读。我们还可以创建一个开放式的互动平台,充分利用便捷的网络,广纳意见,充分了解大学生的学习与就业的诉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这样,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教材的编写就分成相对稳定的纸质版教材和动态变化,实时更新的网络共享教材。

2.三贴近原则,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引进实践教学。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语境的严肃性、语词的固定性、语言的规范性以及叙事的宏大性等,相对于大学生来说,是比较单调枯燥的,要想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趣味性,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不仅要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的“三贴近”原则下,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材体系,还要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当前,各高校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就是课堂教学,辅之以实践教学,但是实效性不强。因此,我们要坚持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基础上,着力开发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途径,如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平台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借助大众传媒平台特别是网络媒介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

   第一个方面,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除了传统的教师灌输式教学之外,采用多种灵活的课堂教学模式,比如,无领导小组问题讨论模式,就当前的一些时政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形成对这些问题的最终看法,教师最后点评,并对一些错误看法加以正确引导;案例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对经典案例的讲解,来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形势观与政策观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课堂答辩;情景模拟等形式带动大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个方面,借助校园文化建设平台,比如,校园文化物化形态的内容,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在这一过程中,渗透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论的内容,如张贴标语的形式,悬挂马克思主义者的头像、名言等。校园橱窗、校园宣传栏、校园展示栏、校园粘贴栏、学校宣传栏、LED广告牌等,都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的宣传当前形势与政策的很好的平台。校园文化建设还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这些都能成为我们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很好的载体和形式。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社团活动,也是我们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有利平台。

   第三个方面,借助大众传媒的平台,大众传媒的形式主要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在高校,报纸、广播、电视这三种媒介,大学生在校期间接触相较于网络媒介来说比较少,如报纸一般是校图书馆订阅,各二级院系的阅览室订阅,大学生个人很少有订阅报纸的;很多高校的校园广播已经是名存实亡了,使用率极低;电视几乎被电脑所取代。所以借助大众传媒平台,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借助网络媒介,移动终端,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新兴的社交工具,如QQ、微信、陌陌、米聊、来往等,来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比如就针对某一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的时候,我们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形势与政策观来正确引导舆论,缓解情绪。当前,在网络上也建立了许多的理论学习网站,如马克思主义研究网、马克思主义学习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坛、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网、形势与政策教育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网等,除了相关专业的研究者访问这些网站之外,大学生更喜欢访问如猫扑、天涯、百度贴吧等娱乐性的网站,所以我们应该在这些娱乐性的网站加大研究力度,如何更好的把形势与政策教育潜移默化的融入到这些网站之中。或者,我们研究如何把如上所述的专业性强的网站做的更有吸引力,寓教于乐。

  3.积极推动教学的话语体系变革。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所运用的“话语”表达的是否合理、真切、妥帖,是否能够入学生的耳,入学生的脑,入学生的心。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话语体系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四类,一类是权威纲领性话语,由党政领导及其机关发出的话语,这一类过于呆板,理论性太强,形式口号化;一类是学术性话语,由理论研究者发出的话语,这一类过于晦涩,抽象枯燥,学术化过重;一类是教学性话语,由教学一线的教师们发出的话语;一类是自发式的公众话语,由社会公众通过大众传媒等媒介发出的话语,这一类话语,鱼目混珠,良莠不齐,很容易误导学生。对于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话语体系的变革刻不容缓,为此,我们可以从还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变革话语的具体内容,使话语变得更加合理、科学。这就要有扬弃精神,扬弃中国传统文化,扬弃西方文化,扬弃现代网络流行文化,吸收其准确表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部分,为教育者们所用。一方面,实现话语形式的通俗化,把学术性的学术语言和政治性的文件语言,转变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生活化语言。如当前中央领导强调反腐工作时,讲到要“老虎、苍蝇一起打”;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到党员的教育实践活动的时候,教育实践活动要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这些接地气的话语,浅显直白,直指问题要害,也是契合大众生活的话语方式。一方面,不断创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话语领域,与时俱进。网络话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话语,社会变迁过程中出现的新的话语都能够为教育者们所利用。迅猛发展的互联网,使得网络话语成为一股新兴的话语力量,也是大学生们接触越来越频繁的话语,所以充分利用好这一网络平台和话语,对于形势与政策教育绝对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健全考核机制,建立多样化的考核机制。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效性,建立一种合理高效的考核机制是至关重要的。建立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考核机制,不仅只是对学生的考核,而且也要包括对教师的考核。在对教师的考核方面,我们要强化教学督导的作用,事无巨细,教学督导要对授课教师的备课情况,上课情况,课堂上学生的反馈情况要认真地了解与考核,赏罚分明,对优秀教师进行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奖励,对没有责任心,达不到要求的教师,要进行细心地开导与培训,敦促其进步。对教师的考核,还可以讲课比赛的形式,相互交流学习教学经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目的不仅是正确引导学生对国内外形势的认识和分析,当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对学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考核,更为看重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要建立多种形式的考核形式。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三三制”,即学生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成绩三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出勤率,平时课堂表现情况(如回答问题、积极参与教学环节等)平时作业情况(撰写小论文、辩论赛、调研等);期末考试可以采取开卷、闭卷的形式,纸质试卷、网上试卷的形式,试卷的内容既要有常识性知识问答,又要有分析类题型、开放类题型等;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撰写,是为了让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设的。社会实践调查,可以就当前社会的某一热点问题展开调查,以分组的形式展开实地调查,既可以锻炼团队协作能力,又可以取得一手的资料,保证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真实性和参考价值。大学生在社会调查与调查报告撰写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基于接受理论,加强对教育对象的关注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是指发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的接受活动,它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接受主体出于自身需要,在环境作用影响下通过某些中介对接受客体进行反映、选择、整合、内外、外化等多环节构成的、连续的、完整的活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理论强调,接受主体,也就是教育对象,出于自身的需要,对教育者所灌输的理论与知识的有选择的吸收、内化,最终外化于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因此,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效性的提高,要求我们更多的关注于教育对象的思想、心理及其成长成才的多变的特点。这样才能把握教育对象的真正诉求,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区别对待,因材施教,进而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效性。

  1.寓于闲暇教育,潜移默化地提高教育者的认知度。闲暇教育,是指导人们如何充分利用闲暇时间的教育活动。大学生拥有较多的闲暇时间,所以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必须要与闲暇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大学生的闲暇时间,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大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不仅在课堂,也在闲暇时间学习,而且大学生在闲暇时间所学到的知识往往要比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更加的牢固,更加的入眼、入脑、入心。大学生对于知识的摄取,往往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进行有选择的接受。如果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知,形成了“先入为主”的观点,认为形势与政策课不重要,就是政治课的反复说教,那么形势与政策教育其他各个方面即使做得再好,那也只是能够入学生的眼,却入不了学生的脑与心。并且,课堂上老师单纯的说教,强调形势与政策的重要性,学生们也有了一定的排斥性。此时,把闲暇教育与形势与政策教育相结合,在大学生的闲暇时间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们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认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把形势与政策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的闲暇时间的每一角落,发挥作用。比如,开辟“第二课堂”,教育进宿舍,教育进互联网,教育进大学生的各种闲暇时间的活动等。

  2.重视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教育对象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在高校里,有文科生、理科生、工科生之分,有艺术生、非艺术生之分,有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之分。还有因为家庭背景的不同导致大学生之间的思维方式、观念、价值取向,也会产生差异。因此,我们在实施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时候,不能够“一刀切”,防止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泛化,要做到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3.培养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学生骨干,发挥“领头羊”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式是榜样激励,通过树立一个榜样,为大学生树立一面旗帜,对大学生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树立榜样,率先培养一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学生骨干,先进帮后进,发挥模范作用。学生骨干可以是班级中的班干部,党员,积极分子,思想觉悟高的学生等等,可以可通过国举办培训班培养学生骨干,如“大学生头雁计划”培训班培训骨干等。

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实效受制于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因素的积极影响会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效有很大的帮助,而社会因素的消极影响则会降低或削弱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效。特别是西方社会思潮、党风廉政问题、贪污腐败问题、社会不公正现象、贫富差距问题等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很大的影响,甚至产生怀疑。鉴于此,我们必须加强对这些社会热点问题的正确引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为大学生答疑解惑,减少社会因素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各种社会思潮涌入中国,如后现代主义思潮、消费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实用主义思潮等。对于大学生来说,各种社会思潮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各种社会思潮的积极性表现在,有利于拓展思维,拓宽理论视野。一方面各种社会思潮有其消极的影响,由于当代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最年轻,思维最活跃的群体,渴望接受并且善于接受新事物,敢于创造新文化,开拓新领域。而且西方社会思潮中有的标榜以人为本,追求人性,自由解放,这对大学生有一定的诱惑性,导致在大学生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泛滥,一些大学生追求物质与感官的刺激,以致意志消沉,投机心重,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扭曲,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效性。当今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重重,社会上的一些不公正现象,如贫富差距拉大,社会财富分配不合理、教育机会不公、人情关系、招考不公、暗箱操作等等也会影响到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可和接受程度,进而也会对形势与政策教育产生抵触心理。消极的社会情绪及其社会上的不正之风,都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及其思维方式,会使他们产生不满情绪与压抑感,进而缺乏社会责任感,意志消沉,削弱了大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面对西方社会思潮、社会不公正现象、消极社会情绪、社会不正之风等社会消极因素,为了降低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具体来讲,第一,通过形势与政策课堂这一主渠道,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教育,使大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打下坚定的理论基础。第二,以开放的态度与科学的勇气,正确引导大学生在各种社会思潮中开展思想的碰撞和理论的斗争。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批判各种错误的社会思潮,进而凸显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第三,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还要联系中国革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革命的成功,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是建立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之上的,让大学生对铸就中国梦的马克思主义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坚定不移地信仰马克思主义。第四,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重在实践,重在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转化为生活中的具体实践活动中。因此,在教学环节中,要积极引入实践环节,为大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在实践过程中,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如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活动、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清洁乡村、文明城市”活动、“我的中国梦”主题实践活动、反腐倡廉实践活动等,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剖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55.

   [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Z].教社政[2004]13号.

   [3]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顾晓英.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话语转换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09,02:123-125.

   [5]靳玉军,陈亮.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方法论思考[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111-113.

   [6]彭仲生.榜样激励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运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6,09:123-124.

   [7]徐秦法.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03:56-58.

   [8]冯建军,万亚平.闲暇及闲暇教育[J].教育研究,2000,09:37-40.

   [9]黎海燕.大学生闲暇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分析[J].教育评论,2013,02:81-83.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xszc/4398.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1月17日
下一篇 2014年11月1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