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注意偏向是抑郁患者认知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注意偏向不仅仅是一些心理疾病所伴随的现象或症状, 而且是心理疾病产生、维持和复发的原因。本文对抑郁患者注意偏向的研究范式、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在研究范式上有Stroop 范式、探针法研究范式、Pop-out范式、线索靶子范式、负启动范式和Garner范式,并对将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抑郁;注意偏向;研究范式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骤增,导致人们产生了许多精神方面的问题,而抑郁症就在我们不经意间悄然而至。抑郁症是一种持久的情绪低落现象,表现为兴趣减退、无助感、自我概念下降、活力丧失、甚至感到生活没有意义[1]。抑郁症目前已成为人类严重负担的首要疾病,因此对抑郁症病因学的研究是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临床研究表明认知因素特别是认知偏向是抑郁症状产生、持续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注意偏向又是认知偏向的首要环节。注意偏向是指个体对环境中的特定刺激表现出更高的敏感性,大量研究都表明了抑郁患者存在对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2]。因此,有必要对注意偏向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以便于对抑郁症的干预和治疗提供临床上的指导。本文对近年来抑郁患者注意偏向的研究范式、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并进一步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2 注意偏向的研究范式
注意偏向现有的研究主要采用五种实验范式:Stroop范式、探针法研究范式
Pop-out范式、线索–靶子范式、负启动范式和Garner范式。
2.1 Stroop 范式
在早期研究中,Stroop 是最常见的范式,20 世纪 80 年代, 经典 Stroop 任务的变式—情绪 Stroop任务被应用于测量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伴随的注意偏向。实验程序是要求被试忽略目标词语意义, 在呈现后尽快对其颜色做出判断, 如果被试对目标词颜色命名的反应时长于控制词, 则产生Stroop 效应。在该研究范式中, Stroop 效应说明的并不是一般性认知偏向, 它表示了个体对特定刺激存在较低的反应阈限, 产生了语义激活, 并出现选择性注意偏向。控制词一般为中性词 , 目标词通常为负性词[3]。也有研究使用负性图片和中性图片作为刺激材料。对某类刺激颜色命名的显著延迟表示被试对该类刺激分配了较多注意, 进行了更多信息加工, 即产生了注意偏向。Stroop范式的一个缺点是容易受任务操作方式的影响,不同的操作范式会导致不同的结果。Stroop 任务的刺激可以用卡片和计算机两种方法呈现, 反应时的计算也可以通过秒表、语音反应盒和键盘反应盒获得[4]。
2.2探针法研究范式
由于情绪 Stroop 研究方法存在的局限, 有的研究者开始借助其它方法探讨消极身体意象伴随的认知偏向特点, 其中最常见的是探针法。探针法(dot probe) 由 Macleod、Mathews 以及 Tata 三人于1986 年提出, 最早应用于情绪障碍的注意偏向研究[5]。在任务中, 计算机每次向被试呈现一对词语, 包括一个中性词( 即控制词) 和一个目标词, 随后探针随机出现在其中一个词语的位置。任务要求被试在探针出现后尽快判断其位置( 如, 在上还是在下, ) 或性质( 如, 探针是“E”还是“F”) ,前者运用得较多, 得到的结果也较一致。采用探针法的众多研究都表明,焦虑者对威胁刺激有注意偏向。以词语刺激为例,个体对取代威胁词的探测点反应更快,而对取代中性词的探测点反应相对较慢。在刺激呈现时间很短的条件下,也有相同的结果。
2.3 Pop-out范式
在人群中,带有表情的面孔总是格外引人注意,这被称为表情的Pop-out效应。Fox和Eastwood 等利用Pop-out范式,发现在中性面孔中搜索负性面孔比在中性面孔中搜索正性面孔要快[6,7]。Ohman发现,在中性刺激背景下搜索恐惧相关刺激时,反应时、错误率均小于在恐惧相关背景下搜索中性刺激,说明人类对潜在的威胁性刺激会优先注意[8]。搜索恐惧相关刺激的时间不依赖于其所处的位置,而搜索与恐惧不相关刺激的反应时则因其位置不同而变,离注视点近的刺激更易发现。搜索恐惧相关刺激的时间不随干扰项目数的增加而延长,而搜索恐惧不相关刺激的时间则与干扰项的多少有关。无论目标出现与否,被试处理恐惧相关刺激都比处理恐惧不相关刺激更有效率。
2.4线索–靶子范式
另外一个在注意偏向研究中常用的范式是线索–靶子范式,线索-靶子范式是研究注意资源空间分配特点的经典模式。实验程序是在屏幕左右两个框中的其中之一出现提示线索,之后出现靶刺激,要求被试尽快对靶刺激做出按键反应。如果靶刺激出现在线索呈现的一侧,称为有效提示,反之则为无效提示。其中有效提示占多数,无效提示占少数[9]。如果在负性刺激为线索的情况下,对有效刺激的反应时短,对无效刺激的反应时长的话,则说明有负性注意偏向。因为该范式能较好的观察注意的定向和转移,因而应用较多。但现阶段对注意偏向的研究还存在着一些缺陷。这些缺陷一方面在于,许多研究没有探讨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究竟是一种注意的警觉还是注意的滞留。对抑郁人群来说,对威胁性刺激注意的解除困难可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特质。另一方面,在许多研究中,刺激呈现时间较长,不能排除眼动的发生。
2.5负启动范式
负启动范式指对先前被忽视的项目进行反应时,与控制组相比出现的反应延迟现象。实验程序是在启动刺激中先给被试同时呈现两个不同颜色的情绪刺激,要求命名其中的红色对象而忽略绿色对象,在其后的探测刺激中同样命名红色对象而忽略绿色对象,通过对正确率和反应时的记录来观察被试的分心抑制功能[10]。如果对探测刺激的目标刺激反应时并没有延长则说明负启动效应受损。Joormann 在情绪信息的负启动实验中考察了抑郁症候与对情绪信息抑制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发现抑郁程度高的被试在对情绪词进行极性判断时没有表现出负启动效应,说明抑郁与对负性信息的抑制缺陷相关[11]。
2.6 Garner范式
Garner 范式广泛应用于研究两个变量的交互作用,主要考察注意的保持。一般按照基线条件和混合条件进行实验分组。在基线条件中,保持任务无关的变量恒定,任务相关变量则在不同水平上变化在混合条件下,两个变量同时变化[12]。Garner 范式的一个优点是,能够使用更多类型的刺激,除词汇外,还可以用照片、图片等材料。Surguladze 在Garner 任务中发现与正常人不同,抑郁个体无法排除情绪这个无关因素对性别辨认任务的干扰,表现为对情绪面孔的反应时延长,而正常被试对悲伤面孔的反应时比抑郁个体短,说明抑郁个体无法排除悲伤面孔的影响[13]。
3 抑郁个体注意偏向的研究现状
目前为止,对注意偏向的研究己有20余年的历史,但是抑郁个体是否存在注意偏向这一问题尚存在一定的分歧。一种观点认为,抑郁个体存在对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如 Taylor等人在使用点探测任务中,以标准情绪刺激为材料,发现抑郁患者存在注意偏向[14]。同样Joormann也使用点探测任务中发现抑郁患者对呈现 1000ms 的悲伤面孔有注意偏向, 表现为对负性面孔呈现之后出现的靶刺激反应时要快于对正性面孔呈现之后出现的靶刺激反应时[15]。Mogg使用情绪形容词,应用点探测范式实验发现将负性面孔线索的呈现时间即使短至14ms,并随后又掩蔽刺激,也能产生对负性情绪的注意偏向。 Ernst在线索–靶子范式中发现对照组却对正性词有更多的注意,而抑郁患者对负性词的注意保留时间更长表现出注意解除困难现象。Jongen通过对线索–靶子范式的改良应用,同样发现抑郁个体对负性词存在注意偏向。Goeleven也以情绪面孔为实验材料,通过情绪负启动实验探讨了抑郁症状与对情绪信息抑制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发现抑郁患者对正性面孔的抑制功能没有受损,而对负性面孔抑制失败,负启动效应减小,出现了对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说明抑郁患者对负性刺激的抑制功能缺陷[16]。
相反的观点认为并不是所有的负性刺激都会诱发出抑郁个体的注意偏向,只有与抑郁高度相关的刺激能较好地诱导出患者的负性注意偏向,而一些与焦虑高度相关的刺激,例如威胁自尊的刺激并不能引起抑郁个体的注意偏向。Macleod 在使用点探测任务中发现,当同时给被试呈现威胁刺激和中性刺激时,焦虑症患者表现出了对威胁性刺激的注意偏向,但抑郁症患者却没有表现出注意偏向。 Stanislava 使用视觉搜索范式范发现抑郁患者对抽象的情绪面孔及简笔画绘制的面孔没有表现出注意偏向[17],其原因可能是抽象的情绪面孔缺少一些具体表情的辨认特征。
4 总结与展望
本文对近年来抑郁患者注意偏向的研究范式,包括Stroop 范式、探针法研究范式、线索靶子范式、Pop-out范式、负启动范式和Garner范式进行了总结,并对抑郁患者注意偏向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基于以上分析,未来应该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
第一、目前的研究被试较多集中于单一情绪特质的个体,对于复合的情绪特质个体的注意偏向涉及较少,这可能是未来的研究趋势之一。
第二、随着科研技术的发展,以及认知行为与神经生理的结合,采用相关的研究工具,进一步揭示和探讨抑郁患者注意偏向的深层脑机制,明确注意偏向与抑郁症的关系、确定抑郁症状严重程度,来预防抑郁症持续和复发,也可能是未来的研究趋势之一。
第三、应进一步探讨注意偏向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对于注意偏向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问题,现阶段得出注意偏向是抑郁的原因或结果的结论还为时过早,只能得出注意偏向是抑郁的认知特征这个结论。将来的研究可以通过对无抑郁而有注意偏向者进行跟踪调查来进一步明确注意偏向与抑郁之间的关系。如果注意偏向是抑郁的原因,那么在认知治疗中通过控制注意偏向就可以改善抑郁症状;如果注意偏向是抑郁的结果,那么注意偏向可作为抑郁严重程度的症状指标来进行观察。总之,明确注意偏向与抑郁之间的关系对抑郁的认知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xljk/6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