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现代教育理论《物理教学论》为指导,从物理学科的特点,中学物理规律教学的重要性入手,结合实际情况,发现中学物理规律教学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并给出了解决这些现状的对策。
关键词:物理规律科 教学行为 有效性
引入:物理规律在中学物理学习中处于核心地位,对规律的理解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它们是中学物理入门的第一步。如果把中学物理这门科学比作高楼大厦,那么物理规律就是构成这座大厦的砖石和钢筋框架。既然物理规律这么重要那我们先来说下什么是物理规律——物理规律,指在一类现象及物理过程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物理规律反映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正是由于物理规律揭示了物理概念之间的联系,物理学才形成了严密的逻辑和体系。我们知道物理规律在物理学习中有这么重要的地位,那提高物理规律可得有效性也是一个对中学物理学习的必要性。我将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说 我自己对于怎么提高物理规律科有效性的探究。
一物理规律的特点
1.1物理规律是观察、实验、想象和数学推理相结合的产物
任何客观规律都只能被发现,而不能被“创生”。不同的学科的规律被认识与发现的途径又是不尽相同的。物理学规律揭示的是物质的结构和物质运动所遵循的规律,因此必然与人们认识物理世界的途径有关,即都与观察、实验、抽象思维、数学推理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2物理规律反映有关物理概念之间的必然联系
任何一个物理规律都是由一些概念组成的,这些概念常常表现为物理量,可以一些数字和测量联系起来。物理规律把概念之间的一定关系用语言逻辑或数学逻辑表达出来。
1.3物理规律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
由于物理学研究的对象和过程往往不是出于自然状态的实际客体和实际现象,而是采用科学抽象方法适当简化之后建立的理想模型或许理想过程;又由于物理学是实验科学,在观察和实验中,跟仪器和操作技术的准确程度有关,就不可避免的出现误差。因此,反映各物理量之间的物理规律,只能在一定精度范围内足够真实但又是近似地反映客观现象。
物理规律不仅有近似性,而且还有范围。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推理得到的,并在有限领域内检测的。例如我们熟悉的牛顿三个定律他们只能在宏观世界在有效,在微观世界他就不能再用了。
2传统物理规律教学的弊端
2.1对于物理规律的提出和形成缺乏认识。例如,在运动学中一个涉及平均速度的求解,可以使用V=S/T,在满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条件下也可以使用V=(Vt+V0)/2来求解。但是许多学生还是分不清这两个公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导致了解题过程中出现了错误。究其原因,肯定是在物理规律的学习中只注重结果而对结果怎么形成的缺乏认识和思考 。
2.2抽象思维能力不强。这可以体现在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某些问题时觉得无从下手,或者在规律公式的使用上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他们往往用事物的现象代替了本质,仅仅根据物理现象就强搬乱套公式,不习惯于解释、分析、逻辑推理。
2 .3对于新知识的接受、归类能力不强。学生对新的物理知识理解掌握不深透,对于有些物理量或规律容易混乱。
3对于好规律规律课有哪些要求
3 .1使学生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建立物理规律的事实依据,掌握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3 .1 .1物理规律本身反映了物理现象中的相互关系、因果关系和有关物理量间的严格的输了关系,因此在规律课的教学中,就要将那些分散学习的物理概念中和起来,把他们的关系作为研究主题。只有用联系的观点来引导学生研究新课题、提出新的问题,才能激发起学生新的求知欲与新的专研志趣。
3 .1 .2物理规律本身总是以一定的物理事实的基础上来进行的,因此学生学习规律,也必须在认识、分析和研究有关的物理事实的基础上进行。但是对于中学生来讲,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就更需要有充分的感性材料作为支持。对于某一规律的教学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学生的基础、学校的教学设备来确定。在时间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探究规律,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掌握研究方法和发展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在这里举个例子在楞次定律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结果的分析,概况出判定感生电流方向的规律(实验归纳法),然后再进行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加以理论说明;也可以先运用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推算出感生电流方向的规律(理论演绎法),然后再用实验去验证。
3.2要使学生理解物理规律课的物理意义。
3.3使学生明确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3.4使学生认清所研究的物理规律与有关的物理概念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3.5要使学生会运用物理规律说明、解释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怎么提高物理规律课的有效性
4.1创设便于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物理环境
在教学的引入阶段,要创设便于发现问题的物理环境。在中学阶段一时通过观察、实验发现问题,还可以从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中引入;二是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分析引申和逻辑展开在发现问题。还有创造的物理环境要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究。创造的物理环境还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学生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采用“5W2H法”进行提问:
为什么要研究牛顿第一定律:(Why)——因为要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What)——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哪些物理符合该定律?(Who)——一切物体。
在什么情况下符合该定律?(When)——在没有收到外力作用时。
在什么地点能符合该定律所需的条件?(Where)——宇宙太空深处。
我们是如何去研究得出改定律的?(How to)——运用了提出问猜想——实验——归纳——推理等研究步骤和思维程序。
有多少种情况下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How much)——有两种情况,既不受力或受力平衡时。这种可以让学生从多方面去思考问题的方法,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研究对象的全貌,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4.2探求规律
在中学阶段,老师应该主要运用归纳法和理论分析法,或者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这是因为根据中学生对来说这两中方法比较好接受。具体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4.2.1运用实验总结物理规律。可以是对日常经验或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例如在研究蒸发快慢的条件,电磁现象中的左、右手定则,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楞次定律等;还可以又打了的实验数据,经归纳和必要的数学处理得出结论;或者先由实验现象或对实例的分析得出定性的结论,再进一步通过实验来寻求严格的定量关系,从而得到结论。如牛顿第三定律,光的反射定律等;还有在研究几个物理量的关系时,先分别固定某些物理量,研究其中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加以综合,得出几个物理量的关系。如欧姆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等;在有些条件落后的地方没有实验条件的,可以先介绍前人通过实验得出的结果,再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结论。
4.2.3运用已有知识,通过推理,得出新的物理规律。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wuli/4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