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论文】巧用类比推理,强化物理教学实效

摘要:本文根据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就如何运用类比教学法,提升物理教学实效问题进行了浅要分析。

关键词:物理教学;类比法;应用分析

引言

对于类比法而言,是指通过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特殊的属性,可以推测其他事物所具有和起类似的属性的一种推理方法。在物理教学引入类比教学法,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将学习中不懂的问题与自己已学过或熟悉的知识进行比较,从而找出两者间的共同之处,帮助学生认识事物中存在的规律。通过类比法,学生可以掌握快速学习的方法,使得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类比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模式的普及亦是新课标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对于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效果显著。

1物理教学中引入类比教学的意义

在物理学习引入类比教学法对高中生的物理学习意义重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可以有效将课本上晦涩难懂的抽象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降低学习难度。高中的物理知识是基于生活之上的一门基础学科,课本上许多知识都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息息相关。通过类比法,将这些联系加以利用,可以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加以活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②类比教学本就是新课标中物理教学所要求的内容之一。高中的物理学习使学生对整个物理体系学习的基础奠定期,其学习的主要内容便是物理知识各个方向的基础知识学习,因此许多知识的学习上存在着一致性,帮助学生掌握类比法,有助于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学习探究的思路,为学生掌握更高层次的物理知识奠定基础;③合理有效使用类比法可以使得物理的概念、规律教学以及物理新旧知识间的衔接和不同学科间交叉教学变得简单、易行,有助于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和成果。

2类比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1在物理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学好物理,前提便是要能够充分理解教材中的物理概念,高中是物理学习的基础阶段,只有充分理解物理概念,才能构建完善的物理知识体系。在学生的物理概念学习中,有效利用类比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对心概念的理解,从而快速完成概念难点的学习。例如在学习电容的概念时,课本定义表达式为 ,解释为电容是表示电容器能容纳多少电荷的量,其多少不受Q、U的影响,当电容器所带电荷越多,电容器两极间的电压就越高。这句话是电容概念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总会误认为电容器的电容大小由电量决定。对于此我们类比容水器的容水量问题,由容水量与水量多少无关这一特性的类比,让学生了解到电容器的电容实指电容器装电荷的本领,仅受自身结构的影响,与与Q、U无关。

2.2类比法学习物理性质中的应用

在学习分子之间作用力时,我们无法找到真正的两个分子,所以讲这一节时就必须用类比的方法来解释这一规律。我们可以将分子之间的作用和两个小球用弹簧连起来的模型进行类比。两个小球用弹簧连在一起,当弹簧处于自由状态是这时小球之间的力最小,而小球之间的距离在此基础上缩短或增大都会使两小球之间得力增大,并且距离增大时时拉力。距离减小时是压力。这和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性质很相似。学生们在理解了这个模型后就会对分子之间作用力有一个深刻的印象,从而对这条性质也会透彻的理解。

2.3通过类比将“隐性”化为“显性”

物理讲到大气压这一节时,同学们普遍对这一概念感到生疏并且不容易理解,因为大气压对学生们来说不直观没有直观的感受。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想到用类比的方法来将这种隐性的存在转化为显性的存在,我们可以通过一件普通的道具九江大气压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将一个挂东西用的真空粘钩粘在一块玻璃上,然后在上面挂一个重物,这事告诉学生们,正是因为存在大气压,将粘钩紧紧地压在玻璃上,粘钩才能够承受得住重物的拉力,这是学生会感到原来大气压就存在我们的周围,这样会使学生学习物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加强学科间的交叉类比

在平时的学习中,使用类比法进行学科间的交叉类比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帮助巨大。例如在学习物理“饱和气”相关知识时,可以类比生物中的细胞渗透原理,当细胞两侧的溶液密度相等时,单位时间内通过细胞的水分子数是相等的,其处于动态的平衡中。由此类比出“饱和气”的概念,容器中液体在单位时间中液体蒸发与气体液化处于动态平衡,即气化分子数与液化分子数相等。

3类比法在教学应用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类比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以学生的已学知识为出发点,增强学生自主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但是,由于类比具有或然性,所以类比后的结论一定要经过实验的检验。如果在教学中类比使用的不当,便会产生歧义并且会使学生得到错误的结论。为此,在类比法的应用过程中,还应避免出现以下问题:

2.1不能有效抓住事物的本质

比如在讲到电阻这一节时老师往往会将他和速度进行类比,速度和时间成反比和路程成正比,这时就会有学生误认为电阻和电压成正比和电流成反比。这显然是错误的,电阻值何其本身的材料属性有关和电压电流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在电路中可以用电压和电流来求解。这个错误就是因为没有认识到电阻的本质而和速度混淆。

2.2“一视同仁”,不区别对待

虽然有些事物有相似的属性和特点,但是既然是两种不同的事物那么两者之间就肯定不同,所以我们在进行类比时一定要注意区别对待,我们可以用熟悉的事物来作为引子将物理上抽象的概念原理用简单的形象来介绍,但是绝对不能将二者混淆,更不将真理掩盖。

结语

总之,类比就是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方法去学习、探索未知的知识,通过这个方法学生能够加大的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为以后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们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勇于突破创新,在高中的物理教学中适时、适地引入类比教学法,简化学生知识的掌握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实现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封.类比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3,79:149.

[2]段永胜.提高物理习题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华章,2013,32:293.

[3]孙立萍.依托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研究[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优秀课题成果论坛论文集[C].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2:4.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wuli/4031.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1月15日
下一篇 2014年11月15日

相关推荐

  • 基于电网中的谐波研究

    电能在众多能源中,由于有着易于传输、转换和控制等特殊优越性,在人类的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被广泛使用。电能的普及使用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在在现代工业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电能属于二次能…

    物理论文 2014年10月15日
  • 【物理教学论文】物理文化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

    【摘 要】物理学既是科学,也是文化,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对人类社会从物质上和精神上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以物理知识为载体,传播物理文化对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长远的意义。 【…

    物理论文 2014年11月26日
  • CBD法和ED法制备CdS薄膜的研究

    摘 要:铜铟镓硒薄膜光伏电池(CuIn1-xGaxSe2,简称CIGS)是上个世纪发展最为迅速的清洁的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之一。自1974年Bell实验室制备出第一块CIS太阳能电池…

    物理论文 2014年10月26日
  • 【物理论文】物理学研究方法探讨

    我们的教科书里面的科学知识是人类长期摸索大自然奥秘的结晶。而因为要尽快地将这些知识传播开来,教科书里收录的都是那些“纯粹的”、“有用的”的探究结果,而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却不收录进教…

    物理论文 2014年11月19日
  • 波粒二象性的认识和理解

    摘要:改变了人们对物质世界的根本认识的两大近代物理学理论的是量子论和相对论,这两大理论不仅是近代物理学的的两大支柱,而且对20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和生产实践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爱…

    物理论文 2014年10月8日
  • 浅析对中学物理课实践的探讨

    摘要:“物理”是一门带有神奇色彩的科目,它能给学生带来许许多多新的发现,引导学生动脑思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物理这门科目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最为密切,但是,物理学科作为理科学习的重点,…

    物理论文 2014年10月25日
  • 【物理教学论文】“类比法”在新课改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新课改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潜能,学生在对已有知识、经验再认识的基础上,成为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在实际教学中“类比法”具有化难为…

    物理论文 2014年11月17日
  • ABS木质素复合材料动态流变行为的研究

    第一章 绪论在二十一世纪,高分子材料作为一种成型加工性能好,应用领域宽泛,综合性能优异的产品,倍受人们青睐,从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据报道称,在接下来的几年,高分子材料的用量增幅都不…

    物理论文 2014年10月24日
  •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高中物理课上“问题”教学的有效性浅议

    摘要:课堂上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是老师和学生进行教学双边活动的主要形式,是进行思考和训练、培养学生解决题目的一种方法,是传递信息的一种有效路径。高中物理课上问题设…

    物理论文 2014年11月25日
  • 【物理教学论文】论人文精神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

    摘 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文精神的内涵,作为教师应改变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和价值观。教师不仅仅是教书,更主要的是育人,是帮助学生成长,创造完美人生的过程。 关键词: 人文精神…

    物理论文 2014年12月3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