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文化论文】浅谈张家口地方民俗剪纸的艺术特征

【摘要】剪纸工艺在我国传统民俗艺术中流传已久,享誉世界。其中河北张家口的地方民俗剪纸更是具有地域性代表的文化表现,在我国艺苑中颇具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浓厚的河北乡土气息,自然淳朴的民俗风味,以及创新的点染技艺使得张家口地方民俗剪纸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征。本文将从艺术特征展开对张家口地方民俗剪纸的初步探讨,从而促进河北张家口地方民俗剪纸工艺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张家口 地方民俗 剪纸 艺术特征

在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中,剪纸艺术是较为普及的一种,依托于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形式反映不同特色的民俗文化。郭沫若先生在《剪画选胜》中就曾为作者题词记载:“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今见南方之剪纸,玲珑剔透得未有,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与南方剪纸的精巧秀丽、疏密流畅等特点不同,张家口地方民俗剪纸以浓厚的河北乡土气息、自然淳朴的民俗趣味和独特的艺术技巧展现了剪纸艺术的美感。

一、剪纸艺术题材

张家口地方民俗剪纸艺术以蔚县为代表,借鉴武强木版和杨柳青年画,通过民间剪纸艺人的探索从而创造出一种风格严谨,神形兼备的民间工艺品。剪纸艺术在张家口发展至今,随着地方艺人在现代化大环境的渲染中审美意识的不断更新,在传统的技艺和题材的基础上,不再墨守成规,广泛吸收其他艺术的特色,为今后剪纸艺术的发展在题材上提供了丰富而多元化的资源。

事实上,张家口地方民俗的剪纸适时反映着当时百姓的生活和时代的变迁。从20世纪30年代到今天展现时代气息的剪纸作品应有尽有,无论是来自民间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或者传奇人物,还是具有河北特色的风土人情,甚至包括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祁纳,都体现了张家口地方民间艺人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技艺水平。而剪纸题材的表现种类也是丰富多样,形式不一,分别是:十二生肖、人物、花卉、动物、昆虫、戏曲、舞蹈、民间习俗、器具、风景、建筑以及文字等,只要是眼睛能够看到的,或者通过思绪的联想,民间剪纸艺人就能将这些题材在布局和构图上灵活的进行运用。例如,剪纸艺人通过参照京剧或者其他戏曲表演中的脸谱化妆或者服饰装束,运用不同的色彩进行象征,从而呈现出传统戏曲人物的剪纸艺术形象。而随着新一代的年轻剪纸艺术家任玉德等的加入,剪纸题材更是涉及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利用民间剪纸的艺术特征,将传统的剪纸工艺和现代经济进行融合,创造出具有现代元素的艺术风格,使剪纸更富有现代气息,

通过不同的题材,透过不同的角度对张家口的民俗进行描述,利用剪纸艺术更好地诠释了张家口人民的生活,表达了剪纸艺人对生命的美好祝愿以及对理想的无限追求。

二、构图特征和造型特点

饱满是中国传统的古典美学的追求之一,孟子也曾经提过“充实之谓美”一说。张家口的地方民俗剪纸在造型构图上具有充实、饱满、上下均衡、左右匀称的艺术特征,给人以雍容华贵之态、华丽大方之仪。在对题材进行创作时,不会追求繁杂的构图,如对花卉的构图中大部分还是采用一枝独秀,利用其他非主体的线条在空白处对该花卉进行填充处理,着重体现其饱满姿态。这样的艺术特征,充分反映了张家口地方人民对于美满和充实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蔚县南张庄的王老赏是张家口地方民俗剪纸中最具代表性的杰出艺术家。为了实现充实饱满的构图,王老赏利用各种形态的物象,通过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画面紧凑但又栩栩如生的剪纸形象,并保证了剪纸作品的主次关系,使艺术作品在他的构思下不显杂乱,不致堆砌感,达到作品整体的和谐统一,整个画面相得益彰。此后,张家口的地方民俗剪纸艺人精心研磨,继承了王老赏的剪纸风格,根据剪纸不同的轮廓特点设计出搭配主体的装饰图案,使整个剪纸作品饱满充实,富有情趣。如在去年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剪纸艺术节上,周志旺夫妇的作品《神州腾飞》中,画面主要是五条飞跃翱翔的巨龙,神色凌然,生气十足,给人一种霸气的感觉,在负空间里,周志旺夫妇则在画面中心安排了一个圆珠,在其余位置填满了云彩和海浪。整个布局疏密安排得当,主体鲜明,形式充实。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提出的“形神兼备、尤重传神”创造理念被张家口的地方民俗剪纸艺术家们所推崇,实现剪纸造型上的以形写神的艺术特征。在张家口,剪纸艺人们注重自然,但不完全写生自然,在对现实的真实模拟中,通过内心的情感和发散的思维,将创造主体夸张化,使不同的剪纸主体赋予生命。如任玉德创造的大古装戏曲人物中,刻画了或威武霸气或英俊潇洒或矫健灵便的戏曲形象,生动自然,形式活泼,展现了戏曲人物在舞台上的姿态和个性。即使是十二生肖这样的传统形象,在这些民间剪纸艺术家的手中,也被赋予了人格的魅力,摈弃了生硬的自然体态,通过拟人化的动作神色,以形态勾勒出了活灵活现的神态。

三、意象表现特征

张家口的剪纸起源于民间,剪纸艺人们把对生活的无限憧憬寄托在剪纸上,通过意象的表现技巧,将原本简单粗略的物态进行加工雕琢,使其向现代艺术靠拢,趋于富足。张家口的地方民俗剪纸工艺制作不似其他艺术创作具有严谨性,去除矫揉造作和装腔作势,利用一把刻刀和一张宣纸,通过朴实的情感表现出大众的思想。这种源于地方民间百姓的纯真和质朴,是张家口剪纸艺术中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张家口的地方民俗剪纸艺术家们用意象而不是具象的表现形式,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变形、提炼、夸张和组合,正是这样的艺术特征,才能使张家口的剪纸艺术更加绚烂夺目。张家口民间剪纸中讲究以物寄情,通过对吉祥谐音物象所对应的象征意义,如蝙蝠代表福气,鸳鸯代表爱情两相依,仙桃代表长寿,飞龙代表祥瑞等寄寓美满和祝福,这样的意象被纯良的张家口人民合理的安排在不同的地方民俗风情中,他们用最质朴的寓意反映了百姓真诚、善良、耿直的心态,为民间的剪纸艺术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四、点染艺术特色和色彩搭配

“点染”是张家口民间剪纸艺术特色的关键,它是在刻画好的剪纸作品上,通过毛笔对其进行上色,使艺术作品更加生动鲜明。传统的点染工艺,是利用不同的颜色快速地在剪纸图形中的两侧进行着色,保证色彩之间不会相互混淆和留白。如民间剪纸中的花中之王牡丹,利用点染的特殊效果,使花瓣色泽呈现出渐变的层次感。张家口的剪纸工艺在点染上色上比较大胆,多采用的是对比色和原色搭配,整体呈现出绚丽多彩的景象,凸显出淳朴的张家口乡土气息和浓郁的民间特色。根据南张庄的老一辈剪纸艺术家王亭所说,为保留张家口民间剪纸艺术的独特性,不能对其点染技巧进行改变。可见,张家口地方民俗剪纸的点染工艺是对传统点染技术的继承和发展。

张家口地方民俗剪纸随着艺术技巧的不断提升,不单靠剪纸本身的构图和造型来体现主题,在色彩的使用上对比鲜明,色泽浓郁,富有民间风情和韵味。就好比王朝闻所说“这是一种精致的组合”一般,张家口的传统剪纸映入眼帘的通常是大红大绿。在民间,绿色是生命的象征,而红色对应的则是驱邪避祸,招福呈祥的象征,通过借鉴武强木版年画、杨柳青年画、民间刺绣、戏剧、绘画等色泽使用,利用红绿相互配合的色彩旋律,从而展现张家口民间剪纸色彩斑斓的艺术形象。

张家口剪纸艺术家在掌握传统色彩搭配的基础上,充分学习现代色彩学的理念,并应用到剪纸创作中。现代剪纸作品中如仕女、飞天等,大多运用调和色,使面部接近人体自然肤色,人物衣饰强调浅色系,而衣带以橙色或石绿为主,搭以金色或紫色的配饰,用色较为柔和高雅,营造出雍容华贵的人物形象,使剪纸作品更具品位。

五、创新艺术特征

早期的张家口剪纸工艺起源于窗花,建立在具有张家口特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的民俗风情中。随着代代相传,新一辈的剪纸艺术家在老一辈艺术家的创造基础上,增加自己的个性,对剪纸工艺进行不断完善和创新,使剪纸艺术能够不断地顺应时代潮流发展。在剪纸大师王老赏之前,张家口的剪纸工艺虽然已经发展了许多年,但是由于刀工迟钝,色彩的点染形式有限,人物呈现形式始终呆板无神。王老赏在前辈的经验基础上,对刻画的刀具进行设计改革,创造了“阴刻”的剪纸笔法,尝试在点染工艺上进行色彩的搭配等,改变了剪纸工艺以往千篇一律的状态,创造出来的作品生动优美,形态怡人。此后,张家口剪纸艺人不断推陈致新,善于接受新工具、新事物,吸取国外的艺术技巧,加强剪纸的色彩渲染,增强立体感,勇于创新,不断创造出洗染、晕染、套染、阴阳混染、雾染以及多重染色法等工艺,将自身的真实感受融入到艺术作品中,摈弃约定俗成的固定模板,用全新的创造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从而使艺术作品更好地反映生活。如周淑英在其作品《蝴蝶》中,为了降低传统剪纸颜色的透明度以及纯度,大量的使用复色,使视觉的舒适度更加的和谐。而作为具有节日气氛浓厚的《喜鹊》,则要求视觉色彩具有一定的冲击性,才能营造出喜庆的感觉。

张家口地方民俗剪纸工艺是一门流传已久的民间手工艺术,无论是构图特征和造型特点、意象表现特征、点染艺术特色和色彩搭配以及创新意识等艺术特征都充分反映了张家口民间艺术家们的智慧。张家口剪纸艺术依托于民间的风俗人情,积淀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其作品代表着百姓的精神寄托,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需要我们传承民俗艺术,发展前辈的智慧,把地方民俗剪纸艺术向世界传播。

参考文献

[1]李岱,尹卓然;论河北剪纸的艺术特色—以蔚县剪纸为例[J].大众文艺,2011,01:178-179.

[2]肖立新,胡万霞,刘格;张家口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及其价值[J].神州,2013,06:28-29.

原创文章,作者:sowen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iyilunwen.com/lwfw/wenhua/7242.html

(0)
sowennsowenn
上一篇 2014年12月1日
下一篇 2014年12月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